今天的智能眼鏡,是未來眼鏡的雛形

2021-01-10 新浪科技

來源:愛範兒

在過去,眼鏡是人類用作保護或輔助眼睛觀察的工具,抵擋太陽光我們有墨鏡;看不清東西我們有近視鏡、老花鏡。

而在今天,眼鏡已經被賦予了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功能,就像是在 AirPods 中的 Siri、Google Glass 中的 Assistant,它們逐漸成為最貼近人類大腦的智能助手,一個「隱形的大腦」。

最近,我們收到了兩款傳統眼鏡與智能音響融合的產品——華為和 Gentle Monster 聯合打造的 Eyewear 和 Bose Frames。前者是華為在上半年發布、最近才開賣的智能眼鏡,後者是被聲傳已久的 Bose「準 AR」產品。

雖然從外表看,它們的形態和傳統眼鏡幾乎沒有區別,但在體驗後,我發現它們已經不能和我們傳統認知的眼鏡畫上等號。

接下來,讓我在星巴克戴上太陽鏡、打開一首 Sia 的《Titanium》,和大家分享這段時間的使用體驗吧。

我一直喜歡集成度高的設備,智能眼鏡也不例外

其實早在華為上半年的 P30 系列發布會上,Eyewear 就已經把我驚豔到了。

儘管從表面上看,他們只是把智能音響的零件放進兩邊的眼鏡腳內,通過兩邊的開孔播放聲音。但我個人一直對集成度高、功能全面的科技產品很感興趣。

▲ 華為 Eyewear 內部零件

比如耳機類的 AirPods、索尼「降噪豆」,微型電腦樹莓派,作為智能眼鏡翹楚的 Google Glass……它們都把原來龐大的電子零件濃縮到拇指大小的空間內,並保持著強大的功能性,這讓人不禁有種「麻雀幹大事」的感覺。

Gentle Monster 給 Eyewear 總共提供了五種設計的眼鏡可選,其中包括一方一圓的太陽鏡和三種不同風格的近視鏡。

但無論是哪一個鏡框,他們的設計都是中性向的,比如我這次體驗的圓框,實際上男生女生都能戴,選擇款式主要是看臉型和搭配。

相對於 Eyewear 說,Bose Frames 的設計要稍微更保守一些,因此你不會在這款眼鏡中看到像 Gentle Monster 那樣外露的金屬關節,也不會在眼鏡兩邊看到高對比度的標誌。

▲ 華為 Eyewear 與 Bose Frames

▲ 華為 Eyewear 內側

▲Bose Frames 側面

Bose Frames 的表面是磨砂質感的塑料材質,上手感覺很輕,但質感比 Eyewear 稍弱。通俗一點來說,它有點像高檔電影院派發的 3D 眼鏡。

在款式方面,Bose 同樣也提供了方框和圓框兩種風格可選(Alto / Rondo),不過 Bose 沒有提供近視眼鏡版本,所以近視的用戶在用它之前得先摘下眼鏡,或自行給它配上鏡片了。

如果說 Eyewear 是「能播音樂的眼鏡」,那麼 Bose Frames 我認為就是功能為主,就像是一個「眼鏡形態的 Bose 音響」。

換句話說,我認為 Frames 依然還有很濃的 Bose 耳機味,功能性設計較強;而 Gentle Monster 怎麼說也是做時尚單品出身,自然 Eyewear 在設計上也更能與時尚貼邊了。

雖然兩副眼鏡都增加了不少傳感器和零部件,但實際上它們都沒有比普通板材眼鏡重太多。

參數上,Eyewear 和 Bose Frames 分別是 45.6 克和 45 克,也只是比我日常佩戴的板材眼鏡重 10 克左右,所以不用擔心這些智能眼鏡會壓鼻梁和耳朵。

當然,由於眼鏡腳確實存在重量,因此在我戴著它們看完一部 2 小時的《教父》之後,我認為長時間播放還是用傳統耳機更舒適一些。

▲ 兩款眼鏡的眼鏡盒對比

隨鏡附帶的眼鏡盒是完全不同的風格和功能,Bose Frames 的眼鏡盒只有我的手掌這麼大,功能也就和普通眼鏡盒一樣起到收納作用,設計和功能都沒有太特別的地方。

但是 Eyewear 的眼鏡盒除了在尺寸比 Bose Frames 要大上一圈以外,它還像 AirPods 的耳機盒一樣是眼鏡必不可分的一部分。日常情況下,這個盒子能給耳機充電,同時由於眼鏡本身沒有任何接口和按鍵,因此諸如配對、充電的任務就交給了盒子來完成。

當然,這段時間下來,我覺得這個盒子的缺點還是有的,首先白色的皮革外層雖然優雅,但也同時易髒。另外由於盒子體積較大,因此出門也甭想把它放到衣兜裡了。

噢對了,說到眼鏡盒,不得不提兩款眼鏡的續航和充電方式。前面我提到過 Eyewear 的眼鏡盒是能夠給眼鏡充電的,那麼給眼鏡盒充電,就需要通過底部的 Type-C 接口來完成。

▲ 觸點充電口

至於 Bose Frames 則需要單獨的磁吸充電線對眼鏡充電,雖然充電時間只需要 30 分鐘到 1 小時,但這就需要用戶在出遠門時必須記得帶上觸點線纜,否則在 2.5 小時的續航結束後,它就和普通太陽眼鏡無異。

顯然,對於我這種經常和小件物品無故失聯的人來說,我會更偏愛 Eyewear 的充電方式。

它們是戴在耳朵上的智能音響

正如你在上文所見,兩款智能眼鏡的關鍵零件都藏在了眼鏡腳,所以它們對比普通眼鏡都有著兩條「粗壯的大腿」。

Bose Frames 是長這樣的:

華為 Eyewear 是長這樣的:

Eyewear 的零件主要集中在鏡腳的前部和末端,根據之前官方公布的剖析圖,裡面包含了雙麥克風、聽筒、電池、充電單元、觸感傳感器等一系列零件。

除此之外,眼鏡左右兩邊能支持觸摸控制和佩戴感應,雙擊眼鏡換歌、暫停,呼出智能助手…… 都能通過兩個眼鏡腳的觸控解決。

就像這樣:

▲ 雙擊暫停、播放音樂

除了觸控交互以外,在這副眼鏡裡,其實我也能看到不少耳機的影子,最直觀的一點是「佩戴檢測」這個功能:當你在播放音樂時摘下眼鏡,然後將眼鏡水平放置,音樂就會自動暫停;當你重新戴上眼鏡,音樂就會自動播放。

另外兩個讓我覺得驚喜的細節是設備彈窗和智能助手。

如果使用 EMUI10 設備和 Eyewear 配對,連接後會彈出眼鏡盒和眼鏡的剩餘電量。同時我們也能通過「EYEWEAR」這個 App 去查看設備狀態、調整觸控功能、改變播報語言等等。

此外,當每次連接成功且佩戴後,眼鏡會自動播放女聲的小藝助手歡迎語,這讓我想到了鋼鐵俠的另一個 AI 助手「星期五」。

在智能助手的幫助下,我們也能通過眼鏡向手機發出指令,當然,使用小藝的前提同樣也需要連接 EMUI10 系統的設備。

不過由於是第一二版固件的原因,App 目前只提供了幾個常規項目可選。而且這個 App 暫時也只支持 Android,尚未提供 iOS 系統版本。

至於 Bose Frames,它的零件則被集中在鏡腳前端 2/3 的位置,和 Eyewear 對比,它會讓人有種更像是專注於某一功能的眼鏡的感覺。

和 Eyewear 的觸控交互相比較,Bose Frames 的控制都整合在鏡腳的這枚金色按鈕內,諸如暫停播放、呼出 Google Assistant、Siri 助手都交給這顆按鈕完成。

雖然眼看它沒有觸摸交互那麼優雅和精緻,但在效率面前,物理按鈕似乎還是有一點優勢。

基於之前相當充足的無線耳機產品經驗,所以 Bose 並沒有給 Frames 獨立開發一個 App,而是在原有的「Bose Connect」當中加入這個新設備欄目,無論是 iOS 還是 Android,都能通過這個 App 對眼鏡功能進行調整,無需額外下載專用客戶端。

奇妙的傳音效果

作為一副兼備耳機功能的智能眼鏡,自然無論是 Gentle Monster 還是 Bose 都對自家產品做了最大程度的音質優化。

▲ 華為 Eyewear 揚聲器開孔

▲ Bose Frames 揚聲器開孔

兩副眼鏡的揚聲器都隱藏在鏡腳朝下的一側,也就是靠近我們腦門的位置,若是不把眼鏡翻過來是基本看不到揚聲器開孔。

也正是由於兩副眼鏡所用的是揚聲器而不是耳塞,因此在我用兩幅眼鏡播放音頻時會有著非常奇妙的環繞聲效果。

我能非常清晰地聽到手機正在播放的聲音,但這些聲音卻是從耳朵上方傳來的,並不是從耳道,就像是有人在旁邊說話一樣。

但是,開放式設計的聽筒也同時引申了另一個問題——當你戴著眼鏡走在大街或其他嘈雜場景時,周邊的噪音很容易會蓋過音樂或通話聲音,此時我不得不增加音量,但當我把音量增加到 70% 以後,聲音能讓方圓半米內的人都能聽到我的「共享音樂」。

因此在過去幾天裡,我總結出一個經驗:

當你看到隔壁桌的小哥看著你有節奏地點頭,你應該就知道,你的眼鏡漏音了。

還好,在室內環境裡我只要 50%-60% 的音量就能清晰聽到播放內容,所以這種尷尬的情況還是屬於少數。

以下是我分別在三個距離裡錄製的眼鏡和耳機的聲音情況,參考距離分別是 20 釐米、1 米、1.5 米,手機播放音量 90%,大家可以簡單對比一下:

至於對兩副眼鏡的音質表現,說實話,兩副眼鏡的音質本來就不是我最期待的地方。

雖然在聲音播放這方面,兩副眼鏡都能夠清晰播放聲音,但由於採用小單元設計,所以在播放《Meltdown》、《Redbone》、《Radioactive》這些鼓點較強的音樂時,兩副眼鏡的低頻都表現欠奉。

不過像皇后樂隊的《Bohemian Rhapsody》這種突出人聲的音樂,兩副眼鏡的表現都能算是及格,在健身房、在家煮飯聽個響完全沒問題。

這是未來眼鏡的新起點

雖然受限於配置和續航,兩副智能眼鏡的功能都是以播放聲音為主,人機互動為輔,但我並不認為這就是智能眼鏡的最終形態。相反,若是我們將廠商的想法層層剝開,你會發現,廠商的想法遠比當下「讓眼鏡播放聲音」要複雜得多。

Bose Frames 當下的功能實際上並不完全算是 Bose 想帶給用戶的最終體驗,因為 Bose 的想法是想通過這種最貼近人體的設備形態,給用戶帶來功能比耳機更強、交互和耳機完全不同的智能產品。

▲Bose Frames Alto(方框)內部結構

比如 Bose 已經公布過概念的動作交互和語音 AR:

用戶可以通過搖頭、點頭的動作對智能助手進行應答,方便殘障人士使用 AI 助手的同時,也能避免在吵雜環境下,噪聲對應答系統的影響;

AR 語音系統則是以一種語音助手的方式進行智能播報,當你走到一個陌生的十字路口,語音助手能夠指引你選擇正確的路線,當你面前有一家從來都沒去過的餐廳,語音助手會自動向你播報餐廳信息和網絡點評分數。

而以上說到這兩個功能,其實都已經在 Bose 的開發日程當中,雖然我暫時還不能在 Frames 體驗到這些功能,但至少我們能知道 Frames 的未來固件或下一代產品,必然都會朝這個目標進發。

如果說 Frames 是 Bose 對智能音頻新形態、新交互的新嘗試,那麼 Eyewear 的問世就和華為接下來的 IoT 布局息息相關。

其實早在 Eyewear 發布後的 HDC 2019 上,華為公布的「1+8+N」5G 全場景戰略就已經涵蓋了包括智能眼鏡在內的 8 個品類模塊。隨著 5G 網絡支撐華為的 IoT 生態運作,耳機、手錶、眼鏡都將會成為最貼近用戶的智能可穿戴設備,控制智能家電不僅是在耳朵聽覺上,還將會延伸到眼睛視覺當中。

所以,無論是 Bose Frames 還是華為 Eyewear,它們其實都只是廠商入局新型可穿戴智能設備的第一步,你可以把它們看做是兩家廠商的大膽嘗試,或者是新品試水。

但顯然,這兩副眼鏡在我看來都不會是智能眼鏡的發展盡頭,反而更像是未來 AR 眼鏡的雛形,以及還有廠商在「後 Google Glass 時代」回到起點的重新思考。

這就讓我更加期待功能更多、使用場景更廣、能夠支持網絡和 AR 的下一代智能眼鏡了。

相關焦點

  • 蘋果眼鏡將要橫空出世,能否改變智能眼鏡行業?
    說到眼鏡,小夥伴們腦海裡浮現出的應該就是像上圖一樣普通的眼鏡吧。但隨著科技的發展,眼鏡的功能遠遠不止讓你看得更加清楚或是阻擋紫外線了。如今的眼鏡甚至可以聽歌、打電話。今天就跟著小黑一起來看看充滿未來感的智能眼鏡!乍一看,這款眼鏡好像與普通的眼鏡沒差。
  • 智能穿戴-開啟無線未來:雷柏Z1智能音頻眼鏡
    智能穿戴-開啟無線未來:雷柏Z1智能音頻眼鏡 2020年12月21日 15:44作者:陳梓泓編輯:陳梓泓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未來已至!華為智能眼鏡Eyewear II體驗
    提到智能眼鏡,大家會想到什麼呢?我會想到科幻片中人們使用的智能眼鏡,它內置了虛擬實境技術,會在鏡片上顯示各種信息,未來感十足。現實中其實也有這種智能眼鏡,不過由於技術不成熟且造價不低,因此它們還未走向大眾。似乎電影裡的科幻電影只適合幻想,但事實上,面向大眾的智能眼鏡已經出現。
  • 黑科技智能音樂眼鏡,眼鏡也能變成隨身智能耳機,更智能、動聽
    隨著信息技術和智能生活的日新月異,許多看似棘手的問題不斷地用創新的技術輕鬆解決。出現了「盲驅」的安全危險、聽歌、通話、防止藍光、防曬、保護眼睛的多功能智能音樂眼鏡。告別全新的黑色科技產品、突破性的智能產品、手機,將太陽鏡和耳機融為一體,用最尖端的技術帶給大家新的感官體驗!
  • 「智能眼鏡」TO B與TO C齊飛 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將是怎樣?
    原標題:「智能眼鏡」TO B與TO C齊飛,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將是怎樣?   「跑步經濟」聽說過嗎?
  • 華為EyeWear智能眼鏡今天在中國140多家商店有售
    今天是中國 中秋節,華為發布了其智能玻璃系列的「新品種」。華為與Gentle Monster合作開發了這些眼鏡。據報導,華為EyeWear智能眼鏡今天在中國140多家商店有售。 華為EyeWear智能眼鏡於今年4月發布。
  • 愛普生發布VM-40智能眼鏡光學顯示模組,光學引擎賦能AR智能眼鏡產業
    在剛過去不久的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AR行業全球領先科技創新企業愛普生以「智慧眼界 賦能未來」為主題,在大會現場發布了愛普生第四代智能眼鏡光學顯示模組VM-40,及其在遠程指導、教育展示,娛樂觀影等多場景中,應用光學引擎方案方面的創新解決方案。
  • 「智能眼鏡」TO B與TO C齊飛,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將是怎樣?
    智能耳機也覺得是,像蘋果的AirPods也被傳將加入「健康大戰」,DigiTimes報導,蘋果未來幾年會把環境光傳感器集成到新款AirPods中,以實現健康監測功能。這一消息就迎來了不少網友吐槽,「誰會一天到晚將耳機帶在頭上?這類產品一天最多也就4-6小時的使用時間,這麼短時間內的監測數據對於健康真的有意義?」、「AirPods檢測心率?確定不是堆砌功能,然後能賣貴些?」
  • 蘋果將智能眼鏡Apple Glass的亮點
    蘋果方面一直以來都有計劃生產自己的智能眼鏡產品,不過,無論是在可穿戴設備市場,或者單純的智能眼鏡市場,蘋果公司遲遲沒有推出此類產品;近日,有消息稱,蘋果最快將在今年底連同5GiPhone,一起發布蘋果智能眼鏡(AppleGlass)。
  • 「智能眼鏡」能否支撐起可穿戴設備的下半場?
    而「智能眼鏡」卻很好地承襲了來自智能手錶的「意志」,不說替代手機,至少智能眼鏡的路子更寬。「智能眼鏡」TO B與TO C齊飛所謂「智能眼鏡」是指能像智慧型手機一樣,擁有獨立的作業系統,可由用戶通過語音或動作控制實現語音視頻交流、信息傳輸及圖像識別等功能的眼鏡的總稱。
  • 給自己換副眼鏡,華為新一代智能眼鏡絕對是最佳選擇
    在這場盛典上,華為X GENTLE MONSTER Eyewear II智能眼鏡也「盛裝」出席。趙奕欽、黃覺和熊梓淇更在佩戴之餘,也體驗了這款智能眼鏡的音樂和通話功能。 那麼,華為X GENTLE MONSTER Eyewear II智能眼鏡到底有哪些亮點呢? 首先就是在外觀方面,華為X GENTLE MONSTER Eyewear II智能眼鏡延續了GM一貫的時尚調性,鏡片邊緣包裹的黑色鏡框戴起來很有文藝氣質,尤其是那光滑的質感讓這款眼鏡顯得更加高端。
  • 華為智能眼鏡,智能不夠,時尚來湊?
    包括高端的智能音箱,也選擇了帝瓦雷這樣的品牌合作。華為正在不遺餘力地推動此前提出的「1+8+N」的生態,在手機外延的「8」中,PC、智慧屏、平板、耳機等品類,華為已經取得了相當的增長,並且基本上覆蓋了所有的品類,而最後剩下的「智能眼鏡」這個品類,華為依然選擇了聯名的方式。這次,華為選擇的不是徠卡、保時捷這種歷史悠久的大品牌,而是一個相對年輕的潮流品牌——Gentle Monster。
  • 智能眼鏡的兩段「驚險跳躍」
    但是,華為的Eyewear離這個浪漫似乎相距甚遠,反而是2012年由谷歌推出的Project Glass更接近於科幻表現。事實上,當我們重新復盤智能眼鏡的發展歷程,可以大致歸結出兩個主流的發展方向——谷歌的增熵式化學反應與華為的減熵式物理疊加。2012年4月,谷歌發布一款名為Project Glass的未來眼鏡概念設計,這也被認為是可穿戴智能設備的開端。
  • 華為智能眼鏡Eyewear II體驗 如私人助理般智能
    並且華為X GENTLE MONSTER Eyewear II智能眼鏡將重心點設定在位於耳朵與鼻梁支點的中間位置,減少對鼻梁或耳朵單邊的壓力,帶來輕盈舒適且穩定的佩戴體驗,告別以往智能眼鏡負重感。帶上眼鏡會發現,鏡腿韌性適中,穩定的同時不會有夾持感,另外眼鏡非常的輕,與平常佩戴的光學眼鏡近似,長時間佩戴無壓力。
  • 近視眼智能穿戴福音?華為智能眼鏡能代替眼鏡嗎?
    使用過華為GentleMonster之後我甚至想用它來代替我的近視眼鏡!這是我買到的第一想法。相信不少小夥伴都在年初的時候關注到了華為和GentleMonster的聯名智能眼鏡,從這裡也可以看到華為為科技和時尚結合作出的貢獻,剛買回來的時候最吸引我的就是這個可以為眼鏡進行無線充電的眼鏡盒,乳白的顏值真的很高。
  • 新年新氣象,從華為智能眼鏡開啟
    面對消費者對智能設備日益增長的需求,單憑智能手錶、耳機顯然並不能實現百分百的全場景智慧生活體驗,華為已經敏銳的發現了消費者需求上的變化,率先推出了華為與 GENTLE MONSTER 聯手打造的 Eyewear 系列智能眼鏡,填補智能音頻設備市場空缺的同時,已經悄然掀起了一股全新的智慧音頻潮流。
  • AR智能眼鏡,在家也能看3D巨幕,Dream Glass智能眼鏡一體機評測
    VR火了好多年,從9.9包郵到上千元不等,各個價位段都有,也許在很多人眼中VR眼鏡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玩意了。比較廉價的就是幾十塊的VR眼鏡「盒子」。之所以是說「盒子」,是因為它需要搭配手機來使用。雖然能讓用戶以更低的成本體驗到VR的樂趣,但劣質的使用體驗打擊了很多人對於VR產品的信心。
  • 曝Facebook智能眼鏡今年上市
    據報導,Facebook 硬體主管安德魯 · 博斯沃思(Andrew Bosworth)表示,計劃中的智能眼鏡將於 2021 年上市,但是該產品不具備與增強現實有關的數字疊加技術。
  • 線下門店已開業,North智能眼鏡正式開售
    11月14日消息,上個月正式推出了智能眼鏡Focals的North公司,其兩家線下精品店於今天正式開業。據悉,這也是目前除了官網預定渠道外,僅有的2家能夠購買North眼鏡的線下店。現在消費者可以在官網付100美元(約合人民幣695元)預定Focals眼鏡,然後去他們的線下店根據頭型和視力定製最後的成品。除了定製眼鏡,這兩家線下店還可供參觀,他們設立了專門的「沉浸式體驗站」,讓消費者體驗這款智能眼鏡。紐約布魯克林的線下店地址位於科布爾山區域,地址為178 Court St,而多倫多的店地址為113 Ossington Ave。
  • Air智能眼鏡影創科技獲數千萬天使融資
    AR智能眼鏡設備歷經多個迭代發展,由於AR設備具有佔據雙眼視覺且可看到真實世界的特性,隨著計算能力的提升以、功耗降低及續航提升,其未來必定將是下一代移動端智能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