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公布未來三個賽季俱樂部財務指標,非企業化名稱細則出臺

2020-12-14 懶熊體育

12月14日,中國足協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在上海召開,會上公布了中超聯賽未來三個賽季的財務約束指標以及俱樂部更換中性名稱的要求細則。

總支出限額:

俱樂部單個財政年總支出不得超過6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青訓費用和女足費用,但不包括體育場和訓練基地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費用。青訓費用不包括獨立於俱樂部的、由俱樂部股東或關聯方投資管理的足球學校運營經費。如俱樂部降級,在其降至中甲聯賽的第一年,年度總支出可以超出中甲聯賽俱樂部單個財政年度總支出限額,但不得超過上一年度俱樂部的實際總支出金額。俱樂部財政年度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一線隊球員薪資限額:

1.一線隊球員不包括預備隊或U23聯賽的球員。

2.限薪限的是合同裡的薪酬,包括但不限於各種現金、福利和有經濟價值的物品。不包括比賽獎金。合同裡只能規定稅前薪水。

3.如果球員要和俱樂部以外的第三方籤署有經濟價值的合同,應該先在足協審核,否則要算進薪酬總額。

4.如果俱樂部要和球員及其親屬參與或者持股的公司籤合同,必須經足協審核,否則要算入薪酬總額。

5.球員每次收取合同之外的、價值超過一萬元的現金或物品,應該先向足協申報。

6.俱樂部不得通過關聯公司向球員和其直系親屬發放任何現金、福利和有價物品。

7.中超一線隊球員國內球員,單賽季個人薪酬不得超過稅前500萬元。如果俱樂部降級,還在合同期內,薪酬不影響。但如果新籤合同,得按照中甲標準。

8.U21單賽季不超過稅前30萬元,2019年11月20日前備案過的合同不受限制。如果單賽季U21球員在亞冠、中超、足協杯出場累計超過900分鐘可以不受限,但必須符合國內球員個人薪酬限額規定。

9.俱樂部一線國內球員,單賽季平均薪酬,不超過每人稅前300萬元。

10-如果俱樂部降級,一線國內球員平均薪酬僅在降級中甲的第一年可以超過中甲標準,但不得超出俱樂部上一年一線隊國內球員實際平均薪酬。

11.外援單賽季個人薪酬不得超過稅前300萬歐,降級不影響,但新籤合同要按照中甲標準。

12.外援單賽季薪酬總額不超過稅前1000萬歐。降級第一年可以超過中甲標準,但不得超出上賽季總額。

13.各俱樂部可以自己選擇入籍球員薪酬按照國內還是外援標準,在足協備案。

14.國腳薪酬按照上述執行,不再另行上浮。

15.國腳參加國家隊集訓比賽,足協發津貼和獎金,不計入限薪。

16.2021年1月1日起,各俱樂部需要和球員新籤合同。之前合同如果有超出,籤補充協議補充差額。

聯賽俱樂部非企業化名稱要求:

1.工商註冊應該是行政區劃+俱樂部名+足球俱樂部+企業組織形式。俱樂部名稱不得超過四個漢字。

2.參加聯賽的簡稱是:行政區劃+俱樂部名稱。球隊名不得含有其他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名稱,也不得使用非漢字。

3.俱樂部名不得含有俱樂部任何股東、股東關聯方或實際控制人的字號、商號或品牌名,相似漢字或詞組也不行。

4.俱樂部名應該健康文明,體現地域傳統文化、人文精神、俱樂部理念等等。

5.俱樂部股東如果有非營利性法人教育機構,或其下屬同名企業,經過足協批准,可以使用該名稱。

6.俱樂部或其股東、投資人出資設立的其他企業,或者俱樂部關聯方,未經足協同意,不得使用俱樂部的全部或部分名稱。如果已經有的名稱,需要在俱樂部完成2021賽季註冊備案後六個月內,完成該企業的更名手續。

7.今年12月31日前,要把中性名上報足協競賽部審核。足協最晚明年1月15日答覆意見。符合要求的,去辦更名手續。不符合的,1月31日前繼續提交新名字,足協5個工作日內反饋。

8.明年2月28日前,各俱樂部要完成2021賽季的註冊。

延展閱讀:

相關焦點

  • 中國足協公布職業聯賽限薪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新政
    新華社上海12月14日電(記者肖世堯、公兵、吳霞)中國足協14日在上海召開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公布2021-2023賽季各級職業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同時發布《關於各級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
  • (體育)中國足協公布職業聯賽限薪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新政
    新華社上海12月14日電(記者肖世堯、公兵、吳霞)中國足協14日在上海召開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公布2021-2023賽季各級職業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同時發布《關於各級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
  • 足協公布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通知要求 行政區劃+俱樂部名稱
    12月14日,中國足協召開各級職業聯賽的投資人峰會,會上足協公布了各級職業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具體如下:為貫徹落實《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政策要求,促進俱樂部轉變經營模式,推動俱樂部市場化發展,培育健康向上的足球文化,參加三級聯賽在2021賽前開始前完成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
  • 中國足協公布職業聯賽限薪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新政:中甲聯賽國內...
    新華社上海12月14日電(記者肖世堯、公兵、吳霞)中國足協14日在上海召開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公布2021-2023賽季各級職業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同時發布《關於各級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
  • 陳戌源介紹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四大必要性:有利於足球文化傳承
    北京時間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會議上中國足協公布了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發布了2021-2023賽季各級職業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文件、以及國內球員和外援的最新限薪令,同時也有相對應處罰措施。
  • 解析中國足協關於各級職業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
    2020年12月14日,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上完成了有關於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這兩項論證。並且在會議過後,中國足協在其官網上也發布了有關通知。那麼現在,我們將要來解析的是《關於各級職業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截止目前為止,在去企業化俱樂部名稱變更上,其實各俱樂部都在有序地進行當中。根據變更通知的要求, 俱樂部在工商部門註冊的官方名稱應規範為:行政區劃+俱樂部名稱+足球俱樂部+企業組織形式。其中俱樂部名稱長度不超過四個漢字。
  • 中國足協公布聯賽限薪和俱樂部名稱新政
    據新華社電 中國足協近日在上海召開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公布2021-2023賽季各級職業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同時發布《關於各級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根據指標,下賽季起中超俱樂部年度總支出限額為6億元人民幣,中甲和中乙俱樂部年度總支出則分別不能超過2億元人民幣和5000萬元人民幣。
  • 俱樂部名稱和隊徽需同時實現非企業化 足協相關部門將嚴格審核
    近日,隨著中國足協正式下發《關於各級職業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不符合要求的俱樂部正在醞釀「更名」。雖然足協在這則通知中僅對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細則做出了詳細的說明,並未提及隊徽的變更要求,但據PP體育了解,俱樂部隊徽也需同步實現非企業化的變更,即不可保留任何企業標識。
  • 中國足協公布新規:中超隊年支出限6億元 球隊名稱非企業化
    中國足球協會14日公布了多項重磅級新規,最為關注的莫過於球隊「限薪」和「改名」,未來中超俱樂部年度支出將不得超過6億元人民幣,球隊名稱不得包含任何商號、品牌名稱。在限制薪資方面,中國足協對球隊、球員都做出相應的規定。俱樂部方面,中超俱樂部單個財政年度總支出不得超過6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青訓費用和女足費用。
  • 中國足協公布新規:中超隊年支出限6億元 球隊名稱非企業化
    中新社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 邢翀)中國足球協會14日公布了多項重磅級新規,最為關注的莫過於球隊「限薪」和「改名」,未來中超俱樂部年度支出將不得超過6億元人民幣,球隊名稱不得包含任何商號、品牌名稱。
  • 中國足協:已有三成俱樂部提交中性名稱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 中國足協25日通報了三級職業聯賽俱樂部提交中性化名稱的情況。公告顯示,已有三成俱樂部上交中性名稱,且大部分都合規。資料圖: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
  • 中國足協:三成俱樂部提交更改中性化名稱申請
    原標題:中國足協:三成俱樂部提交更改中性化名稱申請中新網12月26日電 12月25日,中國足協發布公告稱,目前已提交更改中性化名稱俱樂部的申請數量佔三級聯賽俱樂部總數的三成,其中個別俱樂部對文件理解存在歧義,將及時與俱樂部溝通反饋有關情況,提出修改意見。
  • 足協下周或出臺21賽季準入細則!新政增單筆獎金:可達千萬級別
    2021年1月1日之前出臺,但足協經過過去一周的討論、修改,準入細則、新政,有可能在12月7日、8日公布(下周),其中準入細則包括了俱樂部的中性名,新政則包括了新的限薪令,增設了單筆獎金不超過千萬的條款。
  • 記者:俱樂部名稱和隊徽均需非企業化變更,足協將嚴格審核
    虎撲12月18日訊 據記者丁夢婕報導,俱樂部名稱和隊徽都需要同步進行非企業化變更,不可保留任何企業標識,足協相關部門將對此進行嚴格審核。相關報導稱,根據中國足協的要求,俱樂部註冊官方名稱為行政區域+俱樂部名稱+足球俱樂部+企業組織形式,俱樂部名稱不能超過4個漢字;名稱中不得含有其他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名稱,不得使用非漢字;名稱中不得含有俱樂部任何股東、關聯方或控制人字號、商號或品牌名稱;也不得用名稱相似或近似漢字詞組。足協要求俱樂部的名稱展現精神面貌新風尚,應積極在名稱中體現地域文化、歷史風俗、人文精神或俱樂部管理。
  • 記者:俱樂部名稱和隊徽均需非企業化變更,足協將嚴格審核
    虎撲12月18日訊 據記者丁夢婕報導,俱樂部名稱和隊徽都需要同步進行非企業化變更,不可保留任何企業標識,足協相關部門將對此進行嚴格審核。相關報導稱,根據中國足協的要求,俱樂部註冊官方名稱為行政區域+俱樂部名稱+足球俱樂部+企業組織形式,俱樂部名稱不能超過4個漢字;名稱中不得含有其他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名稱,不得使用非漢字;名稱中不得含有俱樂部任何股東、關聯方或控制人字號、商號或品牌名稱;也不得用名稱相似或近似漢字詞組。
  • 明年起職業俱樂部年度財報將向社會公布,足協稱將嚴懲財務違規者
    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在今天的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上表示,2021賽季結束後,所有54家俱樂部必須將年度財務報表上交給中國足協,而後中國足協將向全社會公開所有的報表,讓全社會一起來對俱樂部開支進行監督,「我們希望大家不僅來監督俱樂部有沒有執行限薪和限制投入,也希望大家來監督中國足協,看看我們是否真正做到了應該做的事情。」此舉對於中國足球來說意義非凡!
  • 足協新政出爐,俱樂部年支出上限6億,中性隊名禁含法人組織名稱
    12月14日,中國足協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在上海召開,會議還通過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發布2021-23賽季的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具體指標中國足協對2021-2023賽季內,中超、中甲、中乙三級俱樂部的支出、注資、虧損、薪酬、獎金等5個方面都提出了限額要求。
  • 足協新規:中超俱樂部單賽季投入不超6億 國內球員限薪稅前500萬
    央廣網北京12月15日消息(記者張聞)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12月14日下午,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備受關注的俱樂部名稱去企業化政策正式落地,同時還發布了2021-2023賽季中超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
  • 足協新規:中超俱樂部單賽季投入不超6億 國內球員限薪稅前500萬
    央廣網北京12月15日消息(記者張聞)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12月14日下午,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備受關注的俱樂部名稱去企業化政策正式落地,同時還發布了2021-2023賽季中超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
  • 足協要求俱樂部下賽季前完成更名,「北京國安」也要改
    會上除公布限薪政策外,還發布了《關於各級職業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要求各中超、中甲、中乙聯賽各俱樂部於2021賽季開始前完成名稱非企業化變更。在11月下旬召開的中超聯賽工作會議上,中國足協雖提出對職業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明確要求,但當時外界已對這種「一刀切」做法提出異議。包括北京國安在內的不少中超老牌俱樂部均向足協遞交書面申請,希望保留原有隊名;多地球迷組織也自發聯合,發布聲明希望足協傾聽球迷訴求,對「存在20年以上、甲A甲B時代就傳承下來的俱樂部名稱根據球迷意願允許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