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中的韓大相公是範仲淹的好友,曾連任三朝宰相
宋朝的繁榮一點也不遜色於唐朝,在宋朝出現了夜市,同時紙質貨幣也是出現在那個年代,宋朝的繁榮離不開朝廷的文官進言獻策,可是宋朝一味的追求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導致了朝廷最終文武官員分配不均,文強武弱的局勢導致了北上尚有隱患的宋朝處於極為危險的狀態,一旦外敵來犯宋朝只能派遣文臣取代武將出徵。而在宋仁宗時期,有一個文官就出徵過西夏,這個文官就是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韓大相公。韓大相公原名叫韓琦,他從小是通曉古今文書。
韓琦也是貧困出身,在他年僅3歲的時候,他的父母就相繼去世了,韓琦一直寄養在兄長的家中,長兄為父,長嫂為母就發生在韓琦身上。如此貧困的生活環境,卻沒有打斷一個韓琦讀書欲望,韓琦知道生活不易,他有機會讀書倍感珍惜,韓琦最終沒有辜負哥哥嫂嫂的養育之恩,金榜題名,成為了狀元。韓琦雖然是貧困出身,但是他的志氣比當時任何官員都高,初任朝廷為官,因為是狀元出身,所以韓琦的官職也不低。
韓琦從書中得到了正氣都體現在生活中,韓琦無畏強權,他也從來不與他人拉幫結派,所以在朝廷上他得到了皇帝的賞識。韓琦後來改任為進諫官員,他認真履行著自己的職責,直言進諫,不論是朝廷重臣還是皇帝,他都是直言進諫,所以這讓韓琦更加沒有朋友了,可是一點也不影響韓琦的生活。後來韓琦還被朝廷派遣到各地巡視百姓疾苦以及各地災情,韓琦幫助各地百姓解決生活疾苦,做到聽民之愁,為民解憂,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好官。
宋朝官場上的文強武弱的情況還是引來外敵的進犯,西夏帶兵來犯,朝廷一些文弱官員都建議向西夏妥協,可是唯獨韓琦建議主動出兵攻打西夏。宋仁宗對韓琦十分賞識,他立即任職韓琦為出徵統帥,韓琦在此次出徵中遇到了人生最佳好友,這個人就是有名詩人範仲淹,可是範仲淹和韓琦兩人第一次合作並不是很愉快。韓琦初次出徵,他所想的是儘快擊敗敵軍,減少軍費對國庫的損耗,所以韓琦制定的案例是主動出徵西夏,可是範仲淹原本就是駐防邊境,所以他對西夏的情況比較了解,對抗外敵也比較有經驗,所以他向韓琦提出的建議堅守不戰,跟西夏打起消耗戰。
軍營中韓琦與範仲淹因為軍事計劃的不同,所以紛紛把自己的作戰方案上報朝廷,讓宋仁宗幫忙定奪,最終宋仁宗選擇了韓琦的作戰計劃,可是就是這一份文官指揮武將的作戰計劃,導致宋朝軍隊首戰就被西夏大軍所擊敗了。韓琦吃了敗仗後虛心向範仲淹請教戰敗的緣故,又認真研讀了各類兵法。因為韓琦發現範仲淹也是心系朝廷百姓,所以他們都會「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共同志向,韓琦與範仲淹很快成為好友,他們兩人以文會友,後來成為官場上、軍營裡、生活中最好的朋友,韓琦聽從範仲淹的計謀,對待西夏的軍事策略也發生了改變,最終西夏耗不過宋朝選擇主動撤兵了。範仲淹與韓琦還在朝廷上發動了一次新政,雖然那次新政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是對宋朝卻產生深遠的影響,韓琦更是成為宋朝的三朝宰相,韓琦的一生為宋朝鞠躬盡瘁,也流傳青史。雖然他的名氣沒有範仲淹大,但是他確實宋朝最佳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