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小寒,再過兩天就是三九了,也就是說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就要到來了。大家都知道,寒冷的天氣夾著北方,風颳在臉上如刀割一般,那才是最冷的。但是有句農村俗語叫做:「三九欠東風,黃梅無大雨」,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三九欠東風
意思是三九天沒有東風,其實在正常情況下,三九天應該是刮西北風,很少會有東風的。看過《三國》的朋友都知道赤壁之戰,周瑜在一切都準備妥當之後,才發現正是隆冬時節,江面上只有西北風,根本沒有東南方。這也就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來歷。
後來諸葛亮就告訴周瑜,他可以借來東南大風,果然在幾天後的三更時分就颳起了東南大風。如果說諸葛亮會借風,那肯定是無稽之談。只不過諸葛亮能看出什麼時候會起大風而已,有句俗語叫做:「一霧三晴,重霧三日必大風」。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早上有霧,一般是晴天,如果連續霧不散,那三日之內就會有大風。這句話也是古人在長期的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這也就是諸葛亮利用大霧草船借箭,然後又預測到三日後會有大風,所以才敢和周瑜打賭,只不過諸葛亮把這句話運用的更精確而已。
由此可見,三九天也是會有東風的。大家都知道,風是由空氣流動而形成的,也就是說太陽照射地面,導致地表的空氣受熱膨脹而上升,當熱空氣上升之後,冷空氣就會橫向流過來,而流過來的空氣就形成了風。
那麼三九天怎麼才能出現東風呢?
那就是三九天的天氣不太冷,早上的陽光很好,把西方的空氣曬熱後,空氣上升,東邊的空氣橫流過來,這就會形成東風。也就是說三九天天氣比較暖和才可能出現東風,而「三九欠東風」也預示著天氣寒冷,冷空氣不會上升,也就不會有東風了。
三九欠東風,黃梅無大雨
在一般情況下,三九的頭一天一般是在公曆的1月8日或者9日,三九的最後一天是在一月的17或者18日結束。而「黃梅」指的是6月6日至20日左右,有句詩叫:「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在氣象上,人們把梅雨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分別稱為「入梅」和「出梅」,也就是24節氣中的芒種時節。
由於這個時節正是梅子成熟的時期,而且這段時間經常會陰雨綿綿,因此又有「梅雨」或「黃梅天氣」的說法,那時候高溫高溼,最容易導致衣服腐爛,所以又稱為「黴雨」。當年諸葛亮就是利用「梅雨」放棄陳倉,把曹軍的弓箭甲冑都泡爛了。
「三九欠東風,黃梅無大雨」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三九天沒有東風的話,也就是三九天天氣比較好,到了黃梅時節,也就是芒種時,雨水就會比較少。其實這句話也是古人根據天氣的韻律變化而得來的,古人發現,天氣變化是存在著前後對應的韻律關係的,這種規律一般是30天的倍數。
因為三九的頭一天到芒種節氣的第一天,基本上相隔在150天左右,按照天氣的150天韻律,如果三九期間刮東風,在150天之後就會有一次類似的天氣出現,因此就有了「三九欠東風,黃梅無大雨」的說法。
其實這句話和「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一樣,都是根據天氣的韻律變化而得出來的,只能說有一定的概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