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不可不知的立冬養生攻略,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2020-12-23 鄉村田小園

今日立冬|不可不知的立冬養生攻略,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立冬乃24節氣之一,為冬季之始,萬物收藏,意味著即將進入寒冷的季節。在我國的傳統中,節氣變化算得上是一件「大事情」,因為在古代,天氣、季節、氣候都關乎著農事生產和老百姓的生活,那麼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肯定少不了各種習俗。

我國傳統習俗有迎冬、賀冬、補冬、祭祖祭天、吃餃子、吃羊肉等風俗,俗語說:「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北方地區家家包餃子,有「交子」之意;南方地區多以進補美味食物為主。華夏地域廣褒,幅員遼闊,風俗習慣各有不同。

01補冬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意指從冬季的農曆開始,一九、二九、三九,就是說要進補是最好的時機,來年就沒有病痛,尤其是到了三九到了冬至的時候,是冬天最寒冷的時候,也是冬補的最佳時間段,因此在民間就有「冬九進補,上山打虎」的說法。

人們在經過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合理進補即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禦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養生目的。冬令進補時應食補、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應本著「因人施膳」的原則,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地進補,不可盲目進補。

立冬之後,樹木花草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立冬意味著進入寒冷的季節,人們傾向進食可以驅寒的食物。在南方,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

在北方則有吃水餃的風俗。北方立冬的規矩大多數都是吃餃子,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天冷了,耳朵暴露在外面很容易被凍傷,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就是一個傳統說法。

02賀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立」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作為「四立」之一的重要節氣,立冬是我國民間非常重視的季節節點之一,「秋收冬藏」,也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季節,通過冬季的休養,期待來年的興旺吉祥,立冬不僅是冬季的第一個季節,在我國的很多地方也被當作重要的節日來慶祝,立冬,在古代社會是「四時八節」之一,人們一般都要舉行祭祀活動,立冬是十月的大節,在中國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農民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酬勞。

03冬泳

有些地方會在立冬那一天舉行冬泳活動,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進行冬泳活動就是為了人們強身健體,因為能增強心血管的功能,人體受到冷水刺激後,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大大地加強,人的皮膚受到冷水的刺激,皮膚血管急劇收縮,大量血液被吸入內臟器官及深部組織,使內臟重要臟器的血管擴張,機體為了抗冷,皮膚血管很快又擴張,因而大量的血液又從內臟流向體表,這樣有特點地一張一縮,使血管得到了鍛鍊,增強了血管的彈性,因此,冬泳有利於防治心血管疾病,在堅持常年進行冬泳鍛鍊的人中,患動脈硬化、高血壓之類的人極其罕見。

在過去農村有很多關於立冬的諺語習俗,但現在的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以幹事創業為重,五花八門各奔前程,很多過去的傳統習俗都已被人們漸漸淡忘了,當然,好的習俗文化我們應傳承下去,不好的應摒棄!

相關焦點

  • 立冬 | 道家立冬養生全攻略,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立冬是冬季開始,萬物收藏,以避寒之意。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逸周書·時訓解第五十二》曰:「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凍,又五日,雉入大水為蜃。
  • 今日立冬丨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還有你不了解的習俗
    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即冬季養生,貴在養「藏」。▌2、立冬養生全攻略:出「點」汗立冬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鍊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洩氣,有悖於立冬陽氣伏藏之道。▌3、立冬養生全攻略:早「點」睡「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 今天立冬,必喝一碗湯!輕鬆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在家就能做!
    農曆九月初十九,立冬。按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陰盛陽衰,各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
  • 今日立冬,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這樣做,保你百病全消一年不生病!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民間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南方,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立冬日,面北向,平旦坐,鳴金梁五通,飲玉泉三,吸玄宮黑氣吞之,以致玉童之饌,神和體平,而能長生矣。——《正統道藏·洞神部方法類·太上養生胎息氣經》以兩手相叉,一腳踏之,去腰腳拘束,腎氣冷痺,膝中痛諸疾。
  • 立冬:養生習俗全攻略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在現代,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祝一下。賀冬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補冬「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民間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南方,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吃餃子「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 明日立冬 立冬養生全攻略
    不知不覺立冬就要到啦!立冬是進補的好時節,天氣漸漸變冷,怎樣進補增強人體在低溫下的抗病能力。冬季如何進補更健康?掌上青島特別推出《立冬養生指南》,快來看看吧!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 今日立冬 2016立冬養生全攻略,值得收藏~
    1、【立冬養生全攻略:多"點"水】立冬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 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依然需要水分滋養。立冬一般每日補水應很多於2000~3000毫升。  2、【立冬養生全攻略:出"點"汗】立冬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鍊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洩氣,有悖於立冬陽氣伏藏之道。
  • 立冬養生|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立冬補得對,來年少遭罪!
    ——《黃帝內經·素問》入冬之後,當如何養生?《黃帝內經》早已給出了入冬養生的總原則:順冬藏、無擾陽、使志蟄。我們來挨個分析。所以我們的一切生活起居、工作鍛鍊、精神情緒等活動都當掌握一個原則:無擾乎陽。若擾陽則必影響生長。此時就不能瞎折騰,比如:有人冬季長跑、冬練三九、冬泳等等,這都是妄耗陽氣的行為,是逆反自然。很多「冬泳資深人士」反駁說,我冬天運動鍛鍊身體很好啊,沒有變差啊。
  • 立冬養生習俗全攻略,太好啦,趕快收藏~
    古人認為,如果立冬當日是晴天,一個冬天都會寒冷;如果立冬當日是陰雨天,反而一個冬天都不是很冷,是暖冬。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在現代,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祝一下。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民間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 秋去冬來——立冬
    2020年立冬時間是11月7日 07:13:46。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農作物全部收割完畢,收藏在倉庫裡,天地萬物都進入休養生息的階段,天文學上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我國幅員遼闊,實際上各地的冬季並不都是在立冬同時開始的。
  • 【節氣養生】2016年立冬,你準備好了嗎?
    補冬立冬節氣的到來,是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專家提醒,冬季進補宜「溫補」,不宜「寒涼」,並不是所有的鹼性食物都適合在冬季進補,應多食溫性或平性食物。蔬菜類如山藥、洋蔥、南瓜、大頭菜、黑木耳、薺菜、紅薯、土豆、芋頭等。
  • [萬年養生】今日立冬丨道家立冬養生全攻略
    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之意。2015年立冬時節到來於11月08日 01:58:36,農曆九月二十七。《素問·四季調神大論》:「冬三月,此謂閉藏。水
  • 道家談立冬養生
    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即冬季養生,貴在養「藏」。▌2、立冬養生全攻略:出「點」汗立冬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鍊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洩氣,有悖於立冬陽氣伏藏之道。▌3、立冬養生全攻略:早「點」睡「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 【立冬進補】史上最全的冬季養生全攻略!
    對「立冬」的理解,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 「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 【養生抄報】今日立冬,立冬養生全攻略,明年身體好不好就看當下了!
    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即冬季養生,貴在養「藏」。立冬在古代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呂氏春秋·孟冬》載:「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
  • 再談立冬的養生
    立冬節氣,往往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國古代習慣上以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閉藏也。故所謂的立冬,即萬物閉藏的開始。一、立冬要養陽氣的閉藏立冬開始,氣候從秋季的涼爽宜人逐漸轉為冬季的寒冷刺骨,萬物開始趨向伏藏,人亦應之。《內經》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故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天地陽氣,秋則斂降,冬則伏藏。
  • 立冬 | 溫補、清補,不如多喝這碗湯,陰陽雙補!
    立冬,一年養生的大節骨眼每年11月7日或8日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冬,十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立冬剛好是秋冬季的接力階段,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了,小動物們也已就緒,最後親吻一下陽氣,準備歸避寒冷,安安靜靜地貓冬了~~
  • 立冬傳統習俗,立冬吃什麼能養生?
    隨著氣候的日日益寒冷,轉眼就到了立冬節氣了,立冬節氣是我國二十四節氣的第19個節氣,預示著冬季的開始,而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是非常重要的,我國很多地區都有一些習俗來慶祝立冬,那麼大家知道立冬傳統習俗都有哪些嗎?
  • 今日立冬,道家立冬養生全攻略,明年身體好不好就看當下了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相傳東漢名醫張仲景告老還鄉時,沿途見許多百姓因為天冷耳朵都凍壞了,於是在黃河邊支了口大鍋,把羊肉、辣椒等驅寒的藥材放進去熬,撈出來切碎後包成像耳朵一樣的餃子再下鍋煮…「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陰一冬暖「立冬為冬天之始,老一輩人常常以立冬當日的天氣來預測整個冬季的氣候走向。
  • 【今日立冬】立冬及養生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也是幹支歷戌月的結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立冬養生 冬季在飲食養生方面,中醫學認為應少食鹹,多吃點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從祖國醫學五行理論來說,鹹勝苦、腎水克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