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不可不知的立冬養生攻略,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立冬乃24節氣之一,為冬季之始,萬物收藏,意味著即將進入寒冷的季節。在我國的傳統中,節氣變化算得上是一件「大事情」,因為在古代,天氣、季節、氣候都關乎著農事生產和老百姓的生活,那麼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肯定少不了各種習俗。
我國傳統習俗有迎冬、賀冬、補冬、祭祖祭天、吃餃子、吃羊肉等風俗,俗語說:「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北方地區家家包餃子,有「交子」之意;南方地區多以進補美味食物為主。華夏地域廣褒,幅員遼闊,風俗習慣各有不同。
01補冬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意指從冬季的農曆開始,一九、二九、三九,就是說要進補是最好的時機,來年就沒有病痛,尤其是到了三九到了冬至的時候,是冬天最寒冷的時候,也是冬補的最佳時間段,因此在民間就有「冬九進補,上山打虎」的說法。
人們在經過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合理進補即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禦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養生目的。冬令進補時應食補、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應本著「因人施膳」的原則,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地進補,不可盲目進補。
立冬之後,樹木花草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立冬意味著進入寒冷的季節,人們傾向進食可以驅寒的食物。在南方,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
在北方則有吃水餃的風俗。北方立冬的規矩大多數都是吃餃子,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天冷了,耳朵暴露在外面很容易被凍傷,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就是一個傳統說法。
02賀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立」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作為「四立」之一的重要節氣,立冬是我國民間非常重視的季節節點之一,「秋收冬藏」,也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季節,通過冬季的休養,期待來年的興旺吉祥,立冬不僅是冬季的第一個季節,在我國的很多地方也被當作重要的節日來慶祝,立冬,在古代社會是「四時八節」之一,人們一般都要舉行祭祀活動,立冬是十月的大節,在中國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農民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酬勞。
03冬泳
有些地方會在立冬那一天舉行冬泳活動,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進行冬泳活動就是為了人們強身健體,因為能增強心血管的功能,人體受到冷水刺激後,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大大地加強,人的皮膚受到冷水的刺激,皮膚血管急劇收縮,大量血液被吸入內臟器官及深部組織,使內臟重要臟器的血管擴張,機體為了抗冷,皮膚血管很快又擴張,因而大量的血液又從內臟流向體表,這樣有特點地一張一縮,使血管得到了鍛鍊,增強了血管的彈性,因此,冬泳有利於防治心血管疾病,在堅持常年進行冬泳鍛鍊的人中,患動脈硬化、高血壓之類的人極其罕見。
在過去農村有很多關於立冬的諺語習俗,但現在的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以幹事創業為重,五花八門各奔前程,很多過去的傳統習俗都已被人們漸漸淡忘了,當然,好的習俗文化我們應傳承下去,不好的應摒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