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丨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還有你不了解的習俗

2021-02-16 三清道場


1、立冬節氣的由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

2、立冬的天氣特點:立冬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空氣一般漸趨乾燥。華北等地往往出現初雪,今天,首都北京迎來了第一場雪。長江以北和華南地區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區要少。當有強冷空氣影響時,江南也會下雪。

3、立冬的習俗: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我國北方,人們則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作為幹支歷戌月的結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 11 月 7~8 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 225° 。此時,太陽位於赤緯 -16°19' ,北京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僅有 33°47' 。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

對「立冬」的理解,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 「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之意。2016 年立冬時節到來於 11 月 7 日 07:48 (北京時間),農曆十月初八。

《素問·四季調神大論》:「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即冬季養生,貴在養「藏」。


立冬之民間習俗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現在,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祝一下。

1、節氣諺語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相傳東漢名醫張仲景告老還鄉時,沿途見許多百姓因為天冷耳朵都凍壞了,於是在黃河邊支了口大鍋,把羊肉、辣椒等驅寒的藥材放進去熬,撈出來切碎後包成像耳朵一樣的餃子再下鍋煮。

「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陰一冬暖」

立冬為冬天之始,老一輩人常常以立冬當日的天氣來預測整個冬季的氣候走向。「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陰一冬溫」,即:立冬當日天氣晴朗則整個冬天將非常寒冷;相反,若為陰天,則這一年的冬天不會太冷,甚至可能是個暖冬。

2、天子迎冬

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3、北方餃子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山東、北京、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4、南方熱補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5、立冬遊泳

有意思的是,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6、民間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冬季的早晨,室外是一天溫度最低的時候,不僅外出最易引起感冒, 而且陰氣比較重,非上班人士最好選擇上午10點以後到室外鍛鍊。上班人士注意添衣保暖,調節運勢。

立冬後少有暖陽,一些朋友會貪婪於日曬。過久的日曬會消減人的水五行,減少財運。在健康方面,會損傷皮膚,破壞人體的自然屏障,使大氣中有害的化學物質、微生物侵襲人體,造成感染,還可引起視力減退。

冬天陰氣比較重,立冬後洗浴過長會削減人的陽氣,並且冬季空氣乾燥寒冷,許多老年皮膚乾燥脫屑、瘙癢,誤以為是由於不清潔所致,於是每天洗浴一次,結果越洗皮膚越乾燥脫屑更多。2-3天洗浴一次最宜。

心臟五行屬火、腎臟五行屬水,在水旺的冬季,心臟或者腎臟不好的朋友要注意心和腎的保養。適當的體育運動是強身健體,但劇烈的運動過後心跳容易加速,血壓升高 ,這個季節裡特別容易發生危險。所以最好立冬過後一般人不要選擇劇烈運動。

立冬後天氣寒冷,人容易遇感冒、咳嗽、頭疼、心慌等「小疾」,又是在冬季,必須及時治療,以防患於未然。不要因為一時疏忽,就積累下老毛病。


立冬之道家養生

11 月 7 日是立冬節氣。立冬後氣溫下降明顯,自然界萬物活動趨向靜止,草木凋零,蟄蟲伏藏準備冬眠,此時天地一片蒼茫。通過冬眠以養精蓄銳,為來年春「生」做準備。

潛藏陽氣。立冬後養生需順應自然界閉藏的規律,以收斂陽氣為基礎。

正如《素問·四季調神大論》提示:「冬三月,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說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劇烈運動,否則會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導致陽氣外洩,不利養生。

在起居方面,立冬時節宜「早睡晚起」。早睡以養陽氣,晚起以固陰精,保證充足的睡眠,才能有益於陽氣的潛藏。

唐代醫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即老年人外出活動儘量選擇日出之後和太陽未落之時,以趨避寒氣。另外,立冬後穿衣需保暖,以防感冒、耗傷陽氣,尤其要注意背部的保暖。但也不可過分添衣,因為衣著過厚,時常出汗,則皮膚毛孔開洩,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

補益腎氣。立冬後天氣由涼轉寒,此時人體腎氣會變得旺盛,以適應氣候的變化。

中醫認為,「腎者主蟄,封藏之本」,明代醫家張景嶽也指出「以冬寒之氣養腎」,因此,立冬後補益腎氣都要圍繞一個「藏」字。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髒為腎」,冬季腎主令,寒為陰邪,最易傷陽,因此,立冬後要避寒就溫,重視足部、下肢、背部的保暖。


1、立冬養生全攻略:多「點」水

立冬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 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依然需要水分滋養。立冬一般每日補水應很多於 2000~3000 毫升。

2、立冬養生全攻略:出「點」汗

立冬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鍊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洩氣,有悖於立冬陽氣伏藏之道。

3、立冬養生全攻略:早「點」睡

「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而,立冬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4、立冬養生全攻略:護「點」腳

立冬健腳即健身。天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天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增進血液循環。

5、立冬養生全攻略:防「點」病

立冬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應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鍊,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6、立冬養生全攻略:調「點」神

立冬寒冷,易使人情緒低落。最好方法是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選擇一些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強度不等的體育活動,這些都是消除煩悶、調養精神的良藥。

7、立冬養生全攻略:進「點」補

立冬養生要科學進補。陽氣偏虛的人,選羊肉、雞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不宜食生冷燥熱的人,選用枸杞子、紅棗、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藥補則一定要遵醫囑,一人一法。冬令進補時,為使胃腸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選用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也可煮些生薑大棗湯,以調整脾胃功能。

8、道家立冬「十月節坐功」養生

具體做法是:每天清晨,雙腿盤坐,頭轉向左方,兩手由體側提到胸前,手心朝上,兩臂隨後緩緩落下,頭轉向正前方,兩手臂再重複上述動作。頭轉向右,動作相同,左右相反,左右各做 15 次,然後上下齒相叩,即叩齒 36 次,漱津幾次,待津液滿口分 3 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 3 次,一呼一吸為一息,如此 36 息而止。此功法可改善胸脅積滯、虛勞邪毒、腰痛不能俯仰、咽幹、面色無華、胸滿嘔逆、頭痛等症。



儘可能吃滋陰潤燥的食品,比如梨。胃寒吃梨有偏方:

第一:冰糖梨,把梨中間清乾淨,裡邊擱三到五塊冰糖,蒸開,有滋陰潤燥的作用。

第二:花椒梨,把梨中間切開,買些花椒粒灑在梨上,放到蒸鍋上,水開了以後再開十分鐘,這時把花椒去掉,吃花椒梨。連吃一周左右,你的咳嗽會得到治療,甚至還會痊癒。

羊肉偏熱性,冬天吃可以補腎、強身、禦寒。

百菜不如白菜。不要小看白菜,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纖維,長期是有好處的,特別是冬天。

在冬季,不要光吃精米精面,一定多吃粗面,推薦多吃紅薯。日本的抗癌協會經過大量科學研究,得出20種抗癌食品,第一種是熟紅薯、第二種是生紅薯。前兩名都讓紅薯得了,它含有大量維生素A,可以提高皮膚抗病能力,能預防甲型H1N1流感等。另外,紅薯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可以緩解便秘。


冬天是早睡晚起。越是老年朋友越要保證七到八小時睡眠。

冬天活動一定要在陽光充分的時候,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之間最合適。冬天紫外線有,紅外線更多。紫外線有殺毒、補鈣作用,紅外線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尤其我們的背,後背暖了,全身舒服。

運動要選擇適合的方式,就是走路,不要著急,慢慢走。只要你邁開了腿,它就對你有益處。

室內環境要保持一定的適宜溫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18~23度之間比較合適。冬天千萬不能太熱了,本來就乾燥,越熱溼氣越蒸發,室內溫度和室外溫度相差很大,也容易感冒。

按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陰盛陽衰,各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飲食保健也很重要。

需要提醒的是,食補和精神、起居調養要結合起來使用。立冬時節要注意保持心境平靜、情緒安寧外,既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也要注意保暖,睡前可以熱水泡腳,促進機體陰陽氣的調和。

  在民間廣泛流行的立冬民諺,其內容豐富,語言生動而活潑,既蘊涵了先人們的智慧,也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對冬季到來的重視。

  立冬打雷要反春。

  立冬不使牛。

  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

  立冬睛,一冬睛;立冬雨,一冬雨。

  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

  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立冬東北風,冬季好天空。

  立冬南風雨,冬季無凋(幹)土。

  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魚防春旱。

  立冬不吃糕,一死一奮晃。

  立冬種豌豆,一鬥還一鬥。

  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幹。

  立冬小雪緊相連,冬前整地最當先。

  (1)立冬一日,水冷三分。

  寓意:立冬時節,寒冷的冬季已然開始。此後,氣溫將逐漸下降,水溫漸漸變冷。

  (2)立冬有食補,春來勇如虎。

  寓意:立冬時節,隨著冬季的來臨,人們開始進補,此時合理進行食補,來年春天身體會很健康。

  (3)立冬無見霜,春來凍死秧。

  寓意:有些年份立冬氣溫偏高,沒有出現凝霜,到明年初春天氣會較為寒冷,對於秧苗的生長非常不利。

  (4)立冬雨,爛薯箍。

  寓意:立冬時節雨水較多的話,地瓜幹常常會腐爛掉。

  (5)立冬無雨一冬晴。

  寓意:立冬不下雨或者下雨較少,那麼冬季晴天較多。

  (6)立冬東北風,冬季好天空。

  寓意:倘若立冬之時颳起東北風,意味著冬季天空晴朗。

  (7)立冬赤,有通食。

  寓意:立冬稻穗金黃色,晚稻豐收口糧足。

為弘揚傳統文化,宋坤每晚21:00分在抖音公益直播。

直播內容:國學,易學,武學,心理學,書法,道法知識,人生感悟。

希望大家喜歡,手機下載抖音軟體掃二維碼即可。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

三寶道人微信

QQ:2860986895


相關焦點

  • 今日立冬|不可不知的立冬養生攻略,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今日立冬|不可不知的立冬養生攻略,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立冬乃24節氣之一,為冬季之始,萬物收藏,意味著即將進入寒冷的季節。在我國的傳統中,節氣變化算得上是一件「大事情」,因為在古代,天氣、季節、氣候都關乎著農事生產和老百姓的生活,那麼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肯定少不了各種習俗。我國傳統習俗有迎冬、賀冬、補冬、祭祖祭天、吃餃子、吃羊肉等風俗,俗語說:「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北方地區家家包餃子,有「交子」之意;南方地區多以進補美味食物為主。
  • 立冬 | 道家立冬養生全攻略,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立冬是冬季開始,萬物收藏,以避寒之意。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逸周書·時訓解第五十二》曰:「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凍,又五日,雉入大水為蜃。
  • 今天立冬,必喝一碗湯!輕鬆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在家就能做!
    農曆九月初十九,立冬。按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陰盛陽衰,各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
  • 今日立冬,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這樣做,保你百病全消一年不生病!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民間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南方,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
  • 冬病冬治正當時|三九貼一貼,來年無病痛!
    冬病冬治正當時|三九貼一貼,來年無病痛!」是冬至後的三個九天,即為「大寒」,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時期,黃帝內經認為此時人體陽氣內斂衰微,氣血運行緩慢,毛孔閉塞,各種「冬病」容易發作。
  • 秋去冬來——立冬
    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此時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野雞一類的大鳥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就變成大蛤了。
  •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林和可約「三九天灸」啦!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進補,可以扶正祛邪、防病強身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趁天氣嚴寒來做個三九天灸強身健體吧!三九天指的是從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為一個九,第一個九天為「一九」,第二個九天為「二九」,第三個九天為「三九」。
  • 立冬:養生習俗全攻略
    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補冬「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民間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南方,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吃餃子「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 今日起!持續81天!點開有驚喜,助你來年無病痛
    今日18時02分迎來冬至節氣「數九寒天」正式開始這意味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到了數九又稱冬九九從冬至當天起以九天為一個單位比如華北地區就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丨這份冬至養生秘笈請收藏
    飲食滋補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藥補不如食補」,這些古人之言都是在給我們強調冬季是進補的好時機,千萬不要錯過。吃飯的時候宜少緩,少量多餐,以保證所需營養又不傷脾胃。結合我們往期的節目,這裡推薦幾款食材給大家。 補腎佳品:黑豆
  • 立冬養生習俗全攻略,太好啦,趕快收藏~
    古人認為,如果立冬當日是晴天,一個冬天都會寒冷;如果立冬當日是陰雨天,反而一個冬天都不是很冷,是暖冬。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在現代,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祝一下。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民間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 鼎美大健康丨夏病冬防,冬病冬治,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冬至為「三九」的第一天,冬至的到來意味著凜冬已至。冬至是北半球全年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冬至節氣到,飲食注意忌辛辣,運動要適量。冬至節氣形成於我國春秋時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節氣,古時候他們將「五天」稱為「一候」,因為每個節氣有15天左右,所以他們將冬至分為三候:「初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又慢慢地回升。傳說中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 立冬養生|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立冬補得對,來年少遭罪!
    冬能藏精,就是藏住我們的根基,到了來春天,莊稼植物則陽氣升發健旺,產量自高;人亦如此,冬天善於深藏陽氣,來年春天健康不病。在一天的小周期中,夜晚就是陽氣閉藏的時段,我們的陽氣要通過睡眠得到蓄積補充,如果在深夜熟睡的時候老有人打擾你,你將是一種什麼感覺呢?你會覺得特別難受,而且第二天會無精打採。這就是陽氣不能閉藏的結果,長此以往,身體就會垮掉。
  • 【節氣養生】2016年立冬,你準備好了嗎?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因此,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家裡人對親人最貼心的關懷了。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
  • 立冬,有多少習俗是你不知道的?
    這天農民要卜問來年的豐歉,舉行豐收聯歡晚宴,有些鄉村演戲謝神慶豐收。「立冬」日殺雞宰羊或以其他營養品進補稱「補冬」。畲族登山、巡田,到神廟卜歲稱為「探寶。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
  • 【今日廣東·鄉音】立冬食蔗齒不痛
    故「立冬食蔗」,向來是潮人愛遵循的舊例。 醬紫FM出品 值班主播 | 羊城晚報記者 陳亮 實習生湯舒夷 正值「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裡過」的時節,「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我想起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 今天立冬,別忘了來碗餃子
    迎冬舊時在立冬這一日,天子會出郊迎冬,率百官舉行儀式,迎接冬神,並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在民間,農民則會祭祀地神以示感謝,同時祈求保佑來年豐收。賀冬在過去,勞動了一整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
  • 立冬丨 歡心悄然至,靜待一場冬
    從字面來看,冬夏兩字的部首都是「夂」,像走路姿態,後腳跟前腳,冬在上,夏在下,象徵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底下兩點,「丶」是斷句的頓號,表示水滴凝結為冰,也象徵著「有所絕止而識之」,冬因此是靜思的季節,四季到此終了,新歲自此孕育。在古代,古人經過長期的積累還總結出這樣的經驗:「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陰(陰雨),一冬溫(暖冬)」,他們用這種規律與方法來識別冬天的溫暖。
  • 2019立冬是哪一天?立冬習俗
    賀冬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立」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作為「四立」之一的重要節氣,立冬是我國民間非常重視的季節節點之一。「秋收冬藏」,也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季節,通過冬季的休養,期待來年的興旺吉祥。立冬不僅是冬季的第一個季節,在我國的很多地方也被當做重要的節日來慶祝。立冬,在古代社會是「四時八節」之一,人們一般都要舉行祭祀活動。
  • 二十四節氣看江蘇丨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冬至的這些小秘密,你都知道嗎?
    清明吃青團、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所謂「三九補一冬」,作為「數九」的第一天。冬至,也不例外。下面,跟著蘇小遊。一起來看看,江蘇的冬至,有哪些關於吃的習俗吧每年的冬至前後,南京菜場的老母雞一直都是不愁賣的。按民間說法,在冬至這天喝雞湯,可以補上一年。據南京文史專家薛冰介紹,南京人有「進九吃雞」的習慣,民間有「一九一隻雞」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