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丨這份冬至養生秘笈請收藏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名醫話養生 東方衛視名醫話養生

今天

我們迎來了中國二十四節氣中

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

冬至!

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過了冬至就是新年了。

冬至除了是二十四節氣之首,還是一個儲藏健康的養生好季節!那冬至該如何養生呢?不懂這些規矩可是要吃虧的!

冬至養生小常識

早睡晚起

在起居上,應做到早睡晚起,睡覺,一定要保證在子時以前睡著,早晨,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保證睡眠時長。

早晨起床時,動作要緩慢,不能醒來後立馬起床,可能會導致血壓急劇升高。儘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

防寒保暖

冬至最重要的養生即是保暖,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較薄,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降低抗病能力,導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冬至時節,腳部保暖也應加強。

其次,進入冬至節氣,降溫幅度會進一步加大,大家都可以躲在溫暖的室內,但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建議室內溫度建議控制在18-24度。根據不同的室內外溫度及時增減衣物,防止汗出受寒。喜歡泡腳的人可以在水中適量加入艾草、肉桂等煮水泡腳,也有助於溫陽驅寒。

飲食滋補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藥補不如食補」,這些古人之言都是在給我們強調冬季是進補的好時機,千萬不要錯過。吃飯的時候宜少緩,少量多餐,以保證所需營養又不傷脾胃。結合我們往期的節目,這裡推薦幾款食材給大家。

補腎佳品:黑豆

黑豆味甘性平,是藥食同源的,用它來補腎,一是取其黑色,黑色屬水,水走腎;二是以形補形,黑豆呈腎形,所以「黑豆乃腎之谷」,具有補腎強身的作用。因為人體衰老是由於腎氣不足所致,故增強腎功能,就能延緩衰老。

黑豆補腎,還要看怎麼吃,如果您沒有吃對,那麼,黑豆補腎的功能將會大大的降低,但是,如果您吃對了,補腎的功效就會事半功倍。

養腎料理

01

三寶養腎豆漿

食材:烏皮青仁豆50克、芡實20克、板慄5個。

做法:先把烏皮青仁豆和芡實用純淨水浸泡兩個小時,使其變軟後,連同浸泡的水一起倒入豆漿機,再加入5個板慄和適量的水,打成豆漿即可。

功效:每天一杯有補腎養陰、固澀止遺的作用。

提醒:腎病患者黑豆要減量,糖尿病患者板慄要減量。

02

炒黑豆

在《藥性切用》中有記載,「黑豆,甘澀性平,補腎解毒,解毒生用,補腎炒用」,說明黑豆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功效,生用是解毒的,炒熟才是補腎的。當然這個炒也有講究哦。

食材:烏皮青仁豆100克、粗鹽20克。

做法:先加清水,沒過烏皮青仁豆即可,浸泡2小時後瀝乾。炒鍋開火,加入瀝乾後的黑豆翻炒,待黑豆表面水分蒸發後,再加入粗鹽一起翻炒,黑豆和粗鹽的比例約為5:1,即100克黑豆加20克的粗鹽。

然後用小火持續翻炒至黑豆表面裂開,露出裡面的青皮,炒到皺皮出鍋,放涼後食用。當然,你也可一次性多炒點,放入密封罐儲存即可。

肉桂+糙米 1+1>2

肉桂,既是一種香料,也是一味中藥。肉桂對於心腎不交型的失眠,例如入睡困難或因心情煩躁睡不著,特別是更年期失眠的治療效果顯著。同時,肉桂含有濃縮的抗氧化物質,可以強化胰島素的分泌,增加血清胰島素的含量,抑制高血糖帶來的危害,並清除血中壞的膽固醇,有助於降血糖、降血脂,特別是能舒緩餐後血糖升高的問題。

糙米,是稻穀脫殼後不加工或較少加工所獲得的全穀粒米。由米糠 、胚和胚乳三大部分組成。與白米相比,糙米較高程度地實現了稻穀的全營養保留。不僅含有更多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更重要的是還含有谷維素等多種促進人體健康的功能因子。

糙米中的谷維素有降血脂、抗氧化的作用,還可以緩解精神緊張,而肉桂也可以治療失眠、降低血糖。對於失眠的人群,肉桂加糙米,既可以緩解焦慮緊張,又可以助眠;對於三高人群,肉桂加糙米,既可以降血糖,又可以降血脂,有相輔相成的作用。

小A:那麼肉桂和糙米,

怎麼做才營養又好吃?

下面是專家推薦的一道菜譜!

小B:肉桂糙米餅

01

材料

肉桂粉、糙米飯、蘋果、全麥粉、雞蛋、稻米油。

02

步驟

1、在吃剩的糙米飯裡加入蘋果丁、肉桂粉、全麥粉、雞蛋清。

肉桂粉每人每天4克左右,不可貪多,怕降糖效果太猛,引起低血糖。全麥粉也可以用麵粉代替,但減脂的效果就沒有全麥粉好了。

2、攪拌均勻,呈濃稠的糊狀就可以了,如果太稀不利於成型,可以加多一點糙米飯或全麥粉。

3、平底鍋刷油,可以用稻米油。增加谷維素含量的同時,米油和糙米氣味相近,也更和諧。

4、將拌好的糊舀入平底鍋小火慢慢煎,待兩面金黃就可以出鍋啦。被煎過的糙米不僅口感香脆,味道好吃,而且更容易消化。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今日立冬|不可不知的立冬養生攻略,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今日立冬|不可不知的立冬養生攻略,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立冬乃24節氣之一,為冬季之始,萬物收藏,意味著即將進入寒冷的季節。我國傳統習俗有迎冬、賀冬、補冬、祭祖祭天、吃餃子、吃羊肉等風俗,俗語說:「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北方地區家家包餃子,有「交子」之意;南方地區多以進補美味食物為主。華夏地域廣褒,幅員遼闊,風俗習慣各有不同。
  • 冬病冬治正當時|三九貼一貼,來年無病痛!
    冬病冬治正當時|三九貼一貼,來年無病痛!」是冬至後的三個九天,即為「大寒」,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時期,黃帝內經認為此時人體陽氣內斂衰微,氣血運行緩慢,毛孔閉塞,各種「冬病」容易發作。
  • 鼎美大健康丨夏病冬防,冬病冬治,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冬至節氣到,飲食注意忌辛辣,運動要適量。冬至節氣形成於我國春秋時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節氣,古時候他們將「五天」稱為「一候」,因為每個節氣有15天左右,所以他們將冬至分為三候:「初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又慢慢地回升。傳說中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 立冬 | 道家立冬養生全攻略,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立冬是冬季開始,萬物收藏,以避寒之意。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逸周書·時訓解第五十二》曰:「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凍,又五日,雉入大水為蜃。
  •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林和可約「三九天灸」啦!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進補,可以扶正祛邪、防病強身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趁天氣嚴寒來做個三九天灸強身健體吧!三九天指的是從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為一個九,第一個九天為「一九」,第二個九天為「二九」,第三個九天為「三九」。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啥意思?三九應該怎麼補?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人們也開始越來越注意養生問題。很多人會說,現在人們生活條件變好以後才開始注重養生,其實並不是,早在很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關注起養生問題,在農村中關於養生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和節氣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輕鬆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在家就能做!
    「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陰盛陽衰,各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飲食保健也很重要。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也是進補的好時機。立冬將至,下面這碗湯,一定要喝~冬季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
  • 點開有驚喜,助你來年無病痛
    今日18時02分迎來冬至節氣「數九寒天」正式開始這意味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到了數九又稱冬九九從冬至當天起以九天為一個單位俗話說「學會過一冬,來年無病痛」如何健康度過寒冬,為來年儲備能量?送你一份「九九」冬季健康指南溫暖你的冬天一九一隻雞,最該防寒冷一九最好喝一點雞湯或者吃一些雞肉,預防寒冷。雞肉是優質蛋白的來源,屬於「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白肉。
  • 冬至到了,全家跟營養師學4個養生技巧,學會了平安過一冬
    下班回家,聽樓下孩子唱著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孩子們開始唱「數九」歌謠了,我國大部分地區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每九天為一個小節,共分為九九八十一天,「冬至」就要到了,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對冬至很重視,「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從冬至開始冬季養生吧!
  • 今日立冬丨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還有你不了解的習俗
    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即冬季養生,貴在養「藏」。▌6、民間賀冬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 三九天灸貼藥季 冬病冬治正當時
    古人有:「夏養三伏,冬補三九」的說法,三伏天和三九天雖然是一年中最熱和最冷的兩個時間段,但在中醫養生中卻是保健調病的黃金期。冬至是三九天的開始,「三九」是一年中氣候最為寒冷的時候,極易引起舊病復發或加重,因此古語有云:「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此時如果可以通過「三九天灸」加以幹預,不僅可有效預防,對疾病的康復也大有好處。
  • 冬至時節養生,你需要富萊欣蛋白粉
    本網12月17日訊 冬至,也意味著進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時間段。那麼,冬至養生,和平常時候有何不同呢?俗話說「冬練三九」,所謂的數九嚴寒,也就是冬至前後開始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冷在三九」,形象地道出了一年裡最冷的隆冬嚴寒的味道。如何度過「生命中非常的寒冷」?在我看來,也就是三個方面要做好,它們就是:穿、動、吃。1、穿——保暖防寒,該穿就穿寒冬臘月,外界氣溫很低,身體的熱量主要就從裸露的頭、手等處散發。中醫認為,這就是一種傷陽的行為。現在很多人喜歡講究風度,穿得太多,身材顯得臃腫。
  • 二十四節氣看江蘇丨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冬至的這些小秘密,你都知道嗎?
    清明吃青團、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所謂「三九補一冬」,作為「數九」的第一天。冬至,也不例外。下面,跟著蘇小遊。一起來看看,江蘇的冬至,有哪些關於吃的習俗吧每年的冬至前後,南京菜場的老母雞一直都是不愁賣的。按民間說法,在冬至這天喝雞湯,可以補上一年。據南京文史專家薛冰介紹,南京人有「進九吃雞」的習慣,民間有「一九一隻雞」的習俗。
  • 冬至起人們常說的「三九天」是個啥?
    原標題:冬至起人們常說的「三九天」是個啥?俗話說:「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三伏」與「三九」相對應,前者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後者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從冬至起,就正式進入了三九天氣。民間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所以此時也是養生的最佳時機。
  • 今日立冬,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這樣做,保你百病全消一年不生病!
    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古時民間慣以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過後,天明顯黑得更早,防寒保暖也顯得更加重要。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一般不會太冷,但氣溫逐漸下降,南北方溫差拉大。
  • 今日冬至|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冬至吃餃子風俗 冬至...
    2020年12月21日,今天是今年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之一,也是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此後,白天慢慢變長。因此,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古時也喻意新生命的開始。你知道冬至這天有哪些習俗嗎?
  • 2018冬至吃什麼養生 冬至適合吃什麼進補 南方北方冬至吃什麼習俗
    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2018冬至吃什麼養生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2018冬至吃什麼養生 冬至適合吃什麼進補 南方北方冬至吃什麼習俗  2018冬至養生吃什麼進補養生冬至養生吃什麼:赤豆粥
  • 冬至丨日影短而冬至,陽氣升而賀冬
    冬至時節,外面冰封雪飄,寒風呼嘯,一家人圍坐在火爐邊,話話家常,吃一碗騰騰的餃子,或是喝上一碗甜湯圓,暖意直通四肢百骸,幸福感油然而生。 吃了冬至湯圓,就又長一歲了。還有一種說法吃湯圓代表團圓的意思,是圓滿的象徵。 2.吃餃子 北方地區在冬至這天則有餃子的習俗。據說,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張仲景,不忘"祛寒嬌耳湯"之恩。另一說冬至食餃子有驅寒之意,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 冬至吃貨地圖來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冬至吃餃子風俗...
    2020年12月21日,今天是今年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之一,也是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此後,白天慢慢變長。因此,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古時也喻意新生命的開始。你知道冬至這天有哪些習俗嗎?
  • (收藏)
    俗話說:「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三伏」與「三九」相對應,前者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後者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而明日冬至,自這天起,就正式進入了三九天氣。民間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所以此時也是養生的最佳時機。今天,詩詞君給大家總結了幾條防病進補的養生手段,希望能幫助詩友們過好數九寒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迎接來年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