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想對收信人作一點考證。曹庭棟寫的這通信札,原為秀水張廷濟舊藏。張廷濟(1768~1848),清代金石學家、書法家。原名汝林,字順安,號叔未,一字說舟,又字作田,又號海嶽庵門下弟子,晚號眉壽老人,浙江嘉興新篁人。嘉慶三年(一七九八)解元。工詩詞, 風格樸質,善用典故,精金石考據之學,尤擅長文物鑑賞,一碑一器都能辨其真偽,別其源流。 喜收藏各類古器文物,收藏鼎彝、碑版及書、畫甚多。張廷濟與嘉善頗有淵源。他的太嶽父就是清代嘉善名醫沈又彭。而他最小的女兒張常熹,則嫁給了嘉善查世璜。
據《光緒嘉善縣誌》卷二十六人物誌藝術類,有沈又彭條:
沈又彭,字堯峰,孝讓敦行,少習舉子業……尤粹於醫。年三十以國子生三躓浙闈……又彭性曠達,工吟詠,與曹庭棟交,所酬和俊絕一時。著有《醫經讀》、《傷寒論讀》、《女科讀》、《治哮證讀》、《治雜病讀》諸書,能發前人所未發。
另據1995年《嘉善縣誌》載,沈又彭著有詩集《竹影吟 • 雪影吟》等。
嘉善古語「堯」、「遙」同音。所以信札上款「遙峰」很可能是沈又彭字「堯峰」的另一 種寫法。從《光緒嘉善縣誌》引文中得知,沈又彭「與曹庭棟交」,兩人詩詞倡和,「俊絕一時」,可見當時兩人是極要好的朋友。
信札中,曹庭棟稱對方為「遙峰老兄社長史席」。古代文人有結社之好,「社長史席」是對同社中有著作垂史的同輩文士的尊稱,沈又彭著術頗豐,無愧「史席」二字。還有,曹庭棟在信札中自稱「同學弟」,「同學弟」在清代有多種解釋。首先,是同朝為官的自謙之辭。但曹、沈都不是做官的。其次,是同社文人間的謙稱。還有就是在同一學校就讀的人之間的稱呼。《光緒嘉善縣誌》曹庭棟條:有「廩貢生。乾隆元年舉孝廉方正,辭不就。」這裡點明曹氏的功名是廩貢生。廩貢生是科舉制度中生員名目之一,名額有定數,經歲、科兩試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廩名義。每月都給廩膳,補助生活。但曹庭棟無意為官,在「乾隆元年舉孝廉方正,辭不就。」 這位沈又彭呢,如上所說「少習舉子業……以國子生……」。由此可見,曹、沈都曾是縣學的 學生,而且兩人又是同社的文人,所以曹自稱「同學弟」,既有文人間的謙虛,還因為兩人是同一個縣學的學生,而且沈又彭確實比曹氏年長。
曹庭棟沒有做官,但他的滿腹經綸,總該有用武之地呀。所以曹氏開始醉心於養生之術, 著有《老老恆言》等。而沈又彭「三躓浙闈」,心灰意冷,也無意於功名,於是精研岐黃,成清代名醫。養生與醫道異曲同工,且兩人年齡相仿,都工於詩,所以成為摯友。由此推斷,這通信札應該是曹庭棟寫給好友沈又彭,沈去世,信札由其子留給張廷濟這位喜歡收藏的女婿, 這也是情理之中的。
綜上所述,將此通手札的受信人「遙峰」,定為沈又彭應無疑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