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單透出百姓生活新變化——「十三五」期間我國文化建設成就...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 題:一份文化成績單透出百姓生活新變化——「十三五」期間我國文化建設成就綜述

  新華社記者周瑋

  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讓我們透過這樣一份亮眼成績單,檢視全面小康的文化成色,感受百姓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引領新風尚

  在甘肅金昌,「好婆媳、好鄰裡點讚」「分餐夾」等文明實踐推動完善村規民約、倡導文明風尚;在浙江海寧許村鎮李家村,鄉村土廣播「李家播報」成了村民不可錯過的活動,村民讚揚「有了播報,再也不怕錯過政策福利」……

  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新時代文明實踐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

  2018年7月6日,中央深改委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兩年多來,試點單位從50家擴大到500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為人們學習理論政策的學校、豐富文化生活的舞臺、倡導移風易俗的平臺。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十三五」期間取得重要進展。尤其是變政府「端菜」為百姓「點單」,將可口可心的文化大餐送上門,大大提升了服務效能。

  5年來,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日益完善,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公共博物館、公共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繼續免費開放,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紮實推進。截至2020年6月,共建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6萬個,覆蓋率超過95%。

  去冬今春來襲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國公共文化機構功能是一場考驗。

  上海圖書館推出疫情防控新動態、免費電子書單、微講座等系列資源合集;國家博物館在線營造「雲看展」「雲直播」等雲遊覽模式;成都市文化館利用慕課功能開展線上培訓,手機攝影、中國山水畫、藏族舞等精品課程的學習名額很快被一搶而空……閉館不閉網、資源匯「雲端」,宅家「雲觀展」「雲學習」成為文化生活新方式。

  滿足新期待

  2020年中秋、國慶假期即將到來,文化和旅遊部推出湖南常德世外桃源怡然度假遊等300條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努力挖掘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和農業資源,開發適應現代生活的文創產品和旅遊商品。

  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從「有沒有、缺不缺」到「好不好、精不精」,文化和旅遊供給從數量追求轉向品質提升。

  2018年4月8日,新組建的文化和旅遊部正式掛牌。「詩和遠方終於在一起了!」這一改革實招戳中人們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國內旅遊人數達60.06億人次,比上年增長8.4%。我國已有5A級旅遊景區280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30家、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1000個、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300處。文旅融合熔鑄出越來越多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風景。

  著眼於滿足人民精神文化新期待,「十三五」期間,豐富多彩的文藝實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

  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科技強國、抗擊疫情等主題,全國國有文藝院團創排了4000餘部優秀現實題材作品,其中新創作品佔一半以上,弘揚主旋律,壯大正能量。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推出《我們的四十年》《奮鬥吧 中華兒女》等晚會,激發全國人民愛黨愛國熱情、鼓舞振奮民族精神。大銀幕上,《我和我的祖國》《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等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佳作,生動講述國家的蓬勃發展、家庭的酸甜苦辣、百姓的歡樂憂傷,可謂中國電影呼應新時代的積極實踐。

  激發新活力

  從「紫禁城裡過大年」到賞燈「上元之夜」,再到「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故宮這座600歲的皇家宮殿,正以新創意創造著新價值。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為新時代提供新滋養新能量。

  2019年7月6日,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自此,中國已有55項世界遺產,40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居世界前列。

  2020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迎來首個「杭州良渚日」。公園5G全覆蓋,「雲展覽」精彩紛呈,文創產品層出不窮,古老遺產融入現代生活,講述中華文明的動人故事。

  與此同時,傳承千年的文化遺產也為脫貧致富打開新思路。

  四川涼山著力將彝繡、銀飾、漆器等眾多傳統工藝轉化為脫貧生產力,促進非遺活態保護,也帶動貧困群眾就近就業、居家就業。在湖南湘西州,「非遺+扶貧」讓很多擁有刺繡技藝的外出打工媽媽實現了「守著娃,繡著花,養活自己又養家」。打開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輸入「新疆非遺」,從首飾、樂器到服飾、美食,活色生香的產品讓人目不暇接,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線上銷售更是火熱。

  最新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有關部門支持各地設立各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超過2000家,帶動數十萬人就業增收。

  奔小康的路上,文化自信留住了「老手藝」,編織著「新鄉愁」。

  新聞連結:

  新華時評:讓民生答卷寫滿獲得感、幸福感

相關焦點

  • 一份文化成績單透出百姓生活新變化
    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十三五」以來,我市文化事業不斷發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文化成績單。  我們通過幾個人物故事,檢視全面小康的文化成色,感受百姓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幸福感。
  •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變化】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十三五...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十三五」時期,我市全面貫徹中央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決策部署,大力發展經濟,積極推進各項惠民工程建設,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 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答卷——「十三五」期間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題: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答卷——「十三五」期間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新華社記者董瑞豐中國創新的浪潮,5年來是怎樣地奔湧向前?「十三五」期間我國科技事業的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正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小標題)躍升: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9月,瑞士日內瓦。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在此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第14名!中國繼續鞏固排名。創新能力指數位列前15名,通常就被認為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 「十三五」期間我國重大技術裝備取得多項成就
    「十三五」期間我國重大技術裝備取得多項成就 2020-10-23 | 來源: 國新網   10月23日,國新辦舉行「十三五」工業通信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十三五」期間,我國重大技術裝備有很多巨大的成就。  第一個方面,是一批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高端裝備實現了突破。包括大家已經非常熟悉的天問一號、北鬥三號系統。極地科考船從「雪龍一號」到「雪龍二號」,分別到南極科考,成為最先進的科考船。海上鑽井平臺「藍鯨一號」,現在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海上鑽井平臺,今年實現了成功開採可燃冰。五軸鏡像工具機,是做對稱加工的重要的工具機設備,現在已經突破。
  •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人民要論·「十三五...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推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 「十三五」時期我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促進文化繁榮發展關鍵時期。這一時期,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一系列優秀的文化產品噴湧而出,一批規模化、實力強的文化企業逐漸成長,市場結構不斷優化,產業發展迎來一個個新增長點。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平涼:文化惠民 給幸福「加碼」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平涼:文化惠民 給幸福「加碼」 2020-12-11 11: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巍:「十三五」期間中國考古學的主要成就
    王巍:「十三五」期間中國考古學的主要成就 2020-12-04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十三五」成就巡禮|威海「三農」成績單來了
    12月22日上午9:00,市新聞辦舉行「『十三五』成就巡禮」第五場新聞發布會,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兩新工委書記孫玉建,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學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李志傑,市生態環境綜合執法支隊支部書記牛樹恩,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市畜牧業發展中心主任張輝介紹了「十三五」期間威海市鄉村振興工作情況
  • 五大關鍵詞讀懂江門「十三五」成績單
    過去5年,江門搶抓「雙區」建設、「雙城」聯動重大歷史機遇,致力「興業惠民、治吏簡政」,大力實施「三戰略、三帶動」,推動各項事業邁上新臺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成就振奮人心,成績來之不易江門社會經濟發展有哪些亮點?
  • 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時代——「十三五」時期我國質量發展成效綜述
    (文/記者 何可)「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為充分展示「十三五」期間我國質量建設和發展取得的新成就,市場監管部門(含技術機構)加強質量安全監管作出的新貢獻,各地實施質量強省(強市)戰略積累的新經驗,廣大企業開展質量提升行動進行的新實踐,中國質量報從今日起推出「十三五」成就專題報導,敬請關注。10月26日~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京召開,為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發展擘畫藍圖。
  • 教材工作格局發生歷史性變化!「十三五」我國教材「五大體系」建設...
    「「十三五」期間,我國教材「五大體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國家教材委員會正式成立;教育部組建成立教材局,成立課程教材研究所;11個國家教材重點研究基地掛牌運行;部署開展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評選;國家課程教材編審專家庫已入庫編寫專家
  • 第一時間速覽「十三五」能源發展成績單
    第一時間速覽「十三五」能源發展成績單  今天上午,2021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國家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章建華作題為《深入貫徹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能源保障》的報告。中電傳媒記者第一時間帶您速覽「十三五」能源發展成績單  1.
  • 【「十三五」成就巡禮】我國橋梁建設創多項世界第一
    「十三五」期間,依靠不斷增強的綜合國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我國橋梁設計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為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再過幾天,世界跨度最大的全漂浮體系斜拉橋青山大橋將貫通。  「十三五」期間,我國設計建造的橋梁創下多個世界第一,畢都北盤江大橋是世界最高橋梁,楊泗港長江大橋是世界最大跨度雙層公路懸索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是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公鐵兩用斜拉橋;正在建設的常泰長江大橋,是世界上首座集高速公路
  •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與經驗啟示(人民要論...
    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顯著總的來看,「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經濟實力大幅躍升。文化公共服務體系惠及全民,2019年廣播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超過99%。健康中國建設紮實推進,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居民平均預期壽命2019年達77.3歲,比世界平均預期壽命高近5歲。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合作:讓農牧村綻新顏的背後……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合作:讓農牧村綻新顏的背後…… 2020-11-15 1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增高技能人才逾千萬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8日訊(記者韓秉志)12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有關情況。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介紹,「十三五」期間,全國開展政府補貼性培訓近1億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超過1000萬,技工院校向生產服務一線輸送約500萬名畢業生。 「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正在逐漸形成,日益濃厚。廣大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之路、實現技能報國的熱情空前高漲。」
  • 20篇文章,帶你回顧「十三五」期間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十三五紀事 歷史性發展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5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各領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黨中央統籌「兩個大局」,深刻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堅定不移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展現出全新圖景。
  • 命脈「枝繁葉茂」——播州區「十三五」公路建設成就巡禮
    、城市主幹線、撤併建制村通硬化路和農村「組組通」公路建設,全區交通運輸工作實現飛越,為改善投資環境、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新農村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助推脫貧攻堅、支撐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等傳遞了正能量。 播州區交通運輸局局長高朝偉說,「十三五」期間,播州區交通運輸發展刷新歷史:農村公路建設最多、投資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發展變化最大。
  • 「十三五」期間百姓的「菜籃子」越拎越幸福
    蔡阿姨的感受印證著我國「菜籃子」的變化。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蔬菜產量多年穩定在7億噸左右,水果產量達1.8億噸左右,「菜籃子」產品國家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品種更豐、質量更優、流通更暢,百姓的「菜籃子」越拎越幸福。——「菜籃子」供給有保障。在四川彭州市濛陽鎮白土河村,標準化育苗大棚裡菜苗青翠欲滴,長勢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