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樂正在進行無人機飛行前準備
填寫飛行記錄單、航前檢查、起飛……這是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檢修分公司輸電運檢中心無人機班女機長羅樂的日常工作。她所在的無人機班,在成立5年時間內完成無人機杆塔巡檢5632基、通道2819公裡,累計飛行了近1000小時,發現缺陷隱患1532項。這一組組數據的背後,是她與班組同事踏實苦幹與辛勤付出。
「女漢子」成長為全能「飛手」
2014年,剛從華北電力大學畢業的羅樂入職國網重慶檢修分公司。在成都溫江崗前培訓時,羅樂第一次嘗試「高空飛躍」,爬塔訓練是每個線路專業工作人員的必修課。對於500kV的線路鐵塔,在爬上60米高的鐵塔後,要在空中跨越寬約1.2米的聯接金具,才能踩到三角聯板上,再爬過長約3米-5米的絕緣子串,才能抵達均壓環。雖然綁有安全帶,但第一次在60米高的空中爬塔、跳躍、轉身、匍匐前行,一連串動作下來羅樂全身都在發抖。羅樂回憶到,「每次訓練,最害怕的項目就是這個。因為沒有扶手,全靠自身平衡力在60米的高空前行,所以每次走完線,手上基本全是汗。」
2016年,在山東萊蕪,羅樂選擇了飛行難度更高的固定翼無人機培訓,經過40天的飛行訓練,順利拿下固定翼飛行合格證。2017年,公司統一安排員工考取旋翼無人機合格證,為了保證順利通過,公司給羅樂報考了駕駛員資質培訓。學員一般要先考取駕駛員才能考取機長資質,「我就是覺得考兩次會耽誤工作,」羅樂說,「後來就向公司申請與培訓單位溝通,改為報考機長培訓。」雖然機長資質考試通過率不超過50%,但就是憑藉著不服輸的倔強與認真,羅樂順利拿到機長資格,成為了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唯一一位雙料女機長。
跨越山河保障居民安全用電
羅樂所在的班組負責巡視的線路大多分布在高山密林之中,地理位置偏僻。綦江某鄉鎮由於線路故障導致居民用電緊張,剛入職的羅樂隨著師傅一起前往檢查,而鄉鎮地理位置偏僻,春季經常下雨,所有的道路幾乎被阻斷。「草最深的地方基本和我們肩膀齊平,再加上道路全是泥巴,我和同事就只有靠著手杖在深山裡前行。一路上除了被狗追、被馬蜂蜇,滑倒摔跤也是常事。」羅樂說。
在抗疫期間,羅樂所在的紅巖共產黨員服務隊喊出了「我是黨員我先上」的口號。由於各地實行封閉管理,導致很多檢修工人無法到指定地點對輸電設備進行檢查。這時,羅樂所在的紅巖共產黨員服務隊受命對處於山區的287基鐵塔進行巡視,3個月時間,累積發現線路缺陷隱患73項。
「通過及時檢修,有效防止了線路異常事故的發生,保障了疫情期間線路的安全穩定運行。」羅樂說,「如果沒有無人機的參與,像這種複雜的線路,同樣的時間內,人工只能巡視20基鐵塔左右,工作效率遠不及現在的十分之一。有了無人機,工作進程不僅高效,而且安全。」
創新應用提升巡檢質量效率
隨著智能運檢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無人機被投入到輸電線路運維工作中,解決以往人工巡檢難以發現的死角難題。但縱使無人機高效安全,在巡檢過程中,仍暴露了一些不足。無人機巡檢設備搬運困難、巡檢照片誤報率高、輸電通道測距困難、電池充電規格不統一……
為了解決無人機巡檢過程中的問題,羅樂刻苦鑽研,結合實踐,在2015年至2020年期間,研發了《無人機起降增穩裝置的研製》《無人機磁力計校正裝置的研製》《無人機巡檢移動作業裝置的研製》《無人機鋰電池智能充電裝置的研製》《無人機巡檢照片自動歸檔裝置》和《架空輸電線路無人機測距裝置的研製》6個創新型項目,先後獲得中國水利水電質量管理協會二等獎、重慶市質量協會一等獎、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一等獎等榮譽,同時申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5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其中,2017完成的管理創新課題《基於無人機多維度應用的輸電線路高效運檢管理》榮獲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一等獎,極大地提高了無人機巡檢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性。繼2015年無人機班首創性提出「雙U型16點觀測法」(收錄在《無人機巡檢技術》一書中)之後,經過幾年的技術積澱,2020年羅樂又首創提出了「4點觀測法」,把原有的無人機巡檢工作效率進一步提升了4倍。
付出得到了認可。日前,羅樂獲得重慶市網上勞動和技能競賽9月「創新之星」稱號。
潘鋒 圖片由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檢修分公司提供
(責編:陳易、張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