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障礙也稱聽力殘疾、聽力障礙,根據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殘疾標準中的定義,聽力殘疾指人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雙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聽力障礙,聽不到或聽不清周圍環境聲及言語聲,以致影響日常生活和社會參與,目前我國有聽覺障礙2004萬人,佔殘疾人總數的24.16%,比重位居各類殘疾人群的第二位。多年來,聽覺障礙一直是我國特殊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下面將從文獻進展、理論進展、實踐進展和進展綜述四方面,歸納和分析我國2000年至2010年聽覺障礙兒童教育的研究進展,以期為今後聽覺障礙兒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多年來,我國聽覺障礙兒童教育研究已取得較為豐碩的成果。在中國期刊網中,以「聽覺障礙」、「聾」、「聽力障礙」、「聽障」、「聽覺殘疾」、「聽力殘疾」、「聽覺損傷」、「聽力損傷」和「重聽」為關鍵詞,檢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關於聽覺障礙的相關研究文獻。共獲得522篇文章,其中核心期刊論文383篇,碩博論文139篇。在借鑑前人文獻分析指標的基礎上,對聽覺障礙的研究文獻從年份分布、期刊分布、研究內容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以把握我國聽覺障礙兒童教育的研究現狀、發展脈絡和存在問題。
2000年至2010年聽覺障礙兒童研究文獻共522篇,表2-1是2000年至2010年發表的核心期刊和碩博論文篇數統計的年份分布。由表2-1可見,我國聽覺障礙的研究文獻數量自2000年到2005年直線上升,其中2003年到2004年共增加43篇,2006年至2009年文獻總量逐年減少,但2010年又有回升趨勢,其中碩士論文量則保持平穩增長趨勢。由數據可知,我國對聽覺障礙兒童的研究集中於2005年左右,之後幾年的研究數量雖有減少趨勢,但始終高於2003年及以前的文獻數量,2010年又增至60篇,說明國內研究者可能再次重視聽覺障礙兒童的研究。
表2-1 聽覺障礙兒童教育研究文獻的年份分布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合計
期刊論文
30
15
20
31
62
67
45
34
24
23
32
383
碩士論文
0
1
1
0
12
12
19
18
25
14
27
139
博士論文
0
0
1
1
1
1
1
3
0
1
1
10
合計
30
16
22
32
75
80
65
55
49
37
60
522
從聽覺障礙兒童教育研究文獻的期刊分布可見,發表於教育學類期刊的論文數量遠多於心理學類。
表2-2 聽覺障礙兒童教育研究文獻的期刊分布
期刊名稱
中國特殊教育
心理科學
中國學校衛生
中國心理衛生雜誌
心理科學進展
教育探索
心理學報
其它
合計
篇數
306
23
10
6
4
4
3
27
383
如表2-2所示,發表於《中國特殊教育》的文章最多,共306篇,佔總文獻量的79.9%,是其他刊物發表總數的4倍。《中國特殊教育》是目前我國唯一專門針對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的核心期刊,故載文量最大。刊載於《心理科學》的文章共23篇,載文量雖少,但均是聽覺障礙兒童心理研究領域的前沿成果。
本文將522篇研究文獻歸納為綜述類和實證類,分別對193篇綜述類文獻和329篇實證類文獻的研究內容進行整理,其中綜述類文獻包括文獻綜述、思辨類和經驗總結類文章。
將綜述類文獻分為文獻綜述、思辨類和經驗總結類文章三類。從表2-3來看,綜述類文獻的研究內容大致包含教育與教學、心理特徵和幹預三類。由表2-4可見,綜述類文獻中 42篇文獻綜述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兩類,心理特徵(33篇)和教育(6篇),其中心理特研究又可分為認知特徵(注意、記憶、思維、智力、語言、閱讀)、個性特徵(心理健康)和社會性特徵(社會認知)。由數據可知,綜述類文獻中,經驗總結和思辨類文章居多,文獻綜述較少,如教育與教學研究內容在193篇綜述類文章中佔96篇,但其中只有6篇文獻綜述,其他文章均是研究者的思辨或總結。
表2-3 聽覺障礙兒童教育的綜述類研究文獻的總體分布
研究內容
教育與教學
心理特徵
幹預
其他
合計
篇數
96
75
9
13
193
表2-4 聽覺障礙兒童教育文獻綜述研究的具體內容
研究
內容
心理特徵
教育
其他
合計
注意
記憶
思維
智力
語言
閱讀
心理健康
社會認知
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篇數
3
3
1
1
14
3
3
5
2
4
3
42
實證類文獻的研究內容可歸納為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理論研究包括聽覺障礙兒童的心理特徵、生理特徵、家庭教育和學校教學四大類,實踐研究包括幹預訓練研究和教學試驗與改革。理論研究中的心理特徵又分成三部分,即認知特徵、個性心理特徵和社會性特徵。由表2-5可見,在文章數量方面,聽覺障礙兒童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的文獻數量相差懸殊,理論研究267篇,而實踐研究只有62篇。此外,理論研究中的心理特徵研究共209篇,佔總篇數的63.53%。由表2-6可知,心理特徵研究中,涉及認知特徵的文獻105篇,佔心理特徵研究總篇數的二分之一,其中關於語言和閱讀的文章數量又明顯多於其他研究內容。
表2-5 聽覺障礙兒童教育的實證類文獻研究內容的分布
研究內容
理論研究
實踐研究
合計
心理特徵
生理特徵
學校教學
家庭教育
其他
幹預訓練
教學試驗與改革
篇數
209
7
34
3
14
8
54
329
表2-6 聽覺障礙兒童教育的心理特徵內容的分布
研
究
內
容
認知特徵
個性心理特徵
社會性特徵
感
知
覺
注
意
記
憶
思
維
與
智
力
語
言
閱
讀
人
格
特
徵
自
我
意
識
與
自
尊
情
感
心
理
健
康
其
他
社
會
認
知
社
會
行
為
社
會
交
往
篇數
13
4
7
9
50
22
8
14
12
18
13
17
9
13
對2000年至2010年有關聽覺障礙兒童的核心期刊和碩博論文進行文獻分析,可以反映我國聽覺障礙兒童的研究現狀、研究趨勢和發展進程,並為今後的研究方向提供理論依據。
第一,從聽覺障礙兒童教育研究文獻的年份和期刊分布來看。發表於核心期刊和碩博論文的文獻數量呈折線分布,2005年的文獻數量達到最高,之後雖有降低趨勢,但也始終高於2003年以前的水平,而且2010年的文獻數量又呈現增長趨勢。在期刊分布方面,發表在《中國特殊教育》的文章數量佔總篇數的四分之一,可見《中國特殊教育》作為國內唯一針對特殊教育的核心期刊,在特殊教育理論研究領域起著重大作用。
第二,從聽覺障礙兒童教育研究文獻的類型與內容來看。不論是綜述類還是實證類文章,研究內容的範圍都非常廣泛,較多研究集中於心理特徵的研究,而心理特徵中的認知特徵又是研究關注的重點。綜述類文章中,研究者自身的經驗總結和思辨較多,文獻綜述較少,雖然關於聽覺障礙兒童教育與教學的文章數量最多,但多停留在經驗總結的水平。實證研究文獻中,理論研究文獻顯著多於實踐研究,而且針對幹預訓練方面的研究非常缺乏。
本文摘自:《中國特殊教育新進展(200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