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聽覺障礙兒童教育新進展(2000-2010)

2021-02-13 特教夢

聽覺障礙也稱聽力殘疾、聽力障礙,根據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殘疾標準中的定義,聽力殘疾指人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雙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聽力障礙,聽不到或聽不清周圍環境聲及言語聲,以致影響日常生活和社會參與,目前我國有聽覺障礙2004萬人,佔殘疾人總數的24.16%,比重位居各類殘疾人群的第二位。多年來,聽覺障礙一直是我國特殊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下面將從文獻進展、理論進展、實踐進展和進展綜述四方面,歸納和分析我國2000年至2010年聽覺障礙兒童教育的研究進展,以期為今後聽覺障礙兒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多年來,我國聽覺障礙兒童教育研究已取得較為豐碩的成果。在中國期刊網中,以「聽覺障礙」、「聾」、「聽力障礙」、「聽障」、「聽覺殘疾」、「聽力殘疾」、「聽覺損傷」、「聽力損傷」和「重聽」為關鍵詞,檢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關於聽覺障礙的相關研究文獻。共獲得522篇文章,其中核心期刊論文383篇,碩博論文139篇。在借鑑前人文獻分析指標的基礎上,對聽覺障礙的研究文獻從年份分布、期刊分布、研究內容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以把握我國聽覺障礙兒童教育的研究現狀、發展脈絡和存在問題。

2000年至2010年聽覺障礙兒童研究文獻共522篇,表2-1是2000年至2010年發表的核心期刊和碩博論文篇數統計的年份分布。由表2-1可見,我國聽覺障礙的研究文獻數量自2000年到2005年直線上升,其中2003年到2004年共增加43篇,2006年至2009年文獻總量逐年減少,但2010年又有回升趨勢,其中碩士論文量則保持平穩增長趨勢。由數據可知,我國對聽覺障礙兒童的研究集中於2005年左右,之後幾年的研究數量雖有減少趨勢,但始終高於2003年及以前的文獻數量,2010年又增至60篇,說明國內研究者可能再次重視聽覺障礙兒童的研究。

表2-1 聽覺障礙兒童教育研究文獻的年份分布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合計

期刊論文

30

15

20

31

62

67

45

34

24

23

32

383

碩士論文

0

1

1

0

12

12

19

18

25

14

27

139

博士論文

0

0

1

1

1

1

1

3

0

1

1

10

合計

30

16

22

32

75

80

65

55

49

37

60

522

從聽覺障礙兒童教育研究文獻的期刊分布可見,發表於教育學類期刊的論文數量遠多於心理學類。

表2-2  聽覺障礙兒童教育研究文獻的期刊分布

期刊名稱

中國特殊教育

心理科學

中國學校衛生

中國心理衛生雜誌

心理科學進展

教育探索

心理學報

其它

合計

篇數

306

23

10

6

4

4

3

27

383

如表2-2所示,發表於《中國特殊教育》的文章最多,共306篇,佔總文獻量的79.9%,是其他刊物發表總數的4倍。《中國特殊教育》是目前我國唯一專門針對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的核心期刊,故載文量最大。刊載於《心理科學》的文章共23篇,載文量雖少,但均是聽覺障礙兒童心理研究領域的前沿成果。

本文將522篇研究文獻歸納為綜述類和實證類,分別對193篇綜述類文獻和329篇實證類文獻的研究內容進行整理,其中綜述類文獻包括文獻綜述、思辨類和經驗總結類文章。

 將綜述類文獻分為文獻綜述、思辨類和經驗總結類文章三類。從表2-3來看,綜述類文獻的研究內容大致包含教育與教學、心理特徵和幹預三類。由表2-4可見,綜述類文獻中 42篇文獻綜述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兩類,心理特徵(33篇)和教育(6篇),其中心理特研究又可分為認知特徵(注意、記憶、思維、智力、語言、閱讀)、個性特徵(心理健康)和社會性特徵(社會認知)。由數據可知,綜述類文獻中,經驗總結和思辨類文章居多,文獻綜述較少,如教育與教學研究內容在193篇綜述類文章中佔96篇,但其中只有6篇文獻綜述,其他文章均是研究者的思辨或總結。

表2-3  聽覺障礙兒童教育的綜述類研究文獻的總體分布

研究內容

教育與教學

心理特徵

幹預

其他

合計

篇數

96

75

9

13

193

表2-4  聽覺障礙兒童教育文獻綜述研究的具體內容

研究

內容

心理特徵

教育

其他

合計

注意

記憶

思維

智力

語言

閱讀

心理健康

社會認知

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篇數

3

3

1

1

14

3

3

5

2

4

3

42

實證類文獻的研究內容可歸納為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理論研究包括聽覺障礙兒童的心理特徵、生理特徵、家庭教育和學校教學四大類,實踐研究包括幹預訓練研究和教學試驗與改革。理論研究中的心理特徵又分成三部分,即認知特徵、個性心理特徵和社會性特徵。由表2-5可見,在文章數量方面,聽覺障礙兒童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的文獻數量相差懸殊,理論研究267篇,而實踐研究只有62篇。此外,理論研究中的心理特徵研究共209篇,佔總篇數的63.53%。由表2-6可知,心理特徵研究中,涉及認知特徵的文獻105篇,佔心理特徵研究總篇數的二分之一,其中關於語言和閱讀的文章數量又明顯多於其他研究內容。

表2-5  聽覺障礙兒童教育的實證類文獻研究內容的分布

研究內容

理論研究

實踐研究

合計

心理特徵

生理特徵

學校教學

家庭教育

其他

幹預訓練

教學試驗與改革

篇數

209

7

34

3

14

8

54

329

表2-6  聽覺障礙兒童教育的心理特徵內容的分布

認知特徵

個性心理特徵

社會性特徵

 

 

篇數

13

4

7

9

50

22

8

14

12

18

13

17

9

13

對2000年至2010年有關聽覺障礙兒童的核心期刊和碩博論文進行文獻分析,可以反映我國聽覺障礙兒童的研究現狀、研究趨勢和發展進程,並為今後的研究方向提供理論依據。

第一,從聽覺障礙兒童教育研究文獻的年份和期刊分布來看。發表於核心期刊和碩博論文的文獻數量呈折線分布,2005年的文獻數量達到最高,之後雖有降低趨勢,但也始終高於2003年以前的水平,而且2010年的文獻數量又呈現增長趨勢。在期刊分布方面,發表在《中國特殊教育》的文章數量佔總篇數的四分之一,可見《中國特殊教育》作為國內唯一針對特殊教育的核心期刊,在特殊教育理論研究領域起著重大作用。

第二,從聽覺障礙兒童教育研究文獻的類型與內容來看。不論是綜述類還是實證類文章,研究內容的範圍都非常廣泛,較多研究集中於心理特徵的研究,而心理特徵中的認知特徵又是研究關注的重點。綜述類文章中,研究者自身的經驗總結和思辨較多,文獻綜述較少,雖然關於聽覺障礙兒童教育與教學的文章數量最多,但多停留在經驗總結的水平。實證研究文獻中,理論研究文獻顯著多於實踐研究,而且針對幹預訓練方面的研究非常缺乏。

                   本文摘自:《中國特殊教育新進展(2000—2010)》

相關焦點

  • 聽覺障礙與聽力殘疾,知道這個知識有好處!
    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殘疾標準中規定:聽力殘疾是指人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雙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聽力障礙,聽不到或聽不清周圍環境聲及言語聲,以致影響日常生活和社會參與。聽覺障礙的分類聽覺障礙的分類主要是從聽覺障礙的程度、發生年齡和發生的部位三個方面進行的。
  • 如何教育閱讀障礙兒童
    雖然這種方法是教育患有閱讀障礙的兒童的金標準,但它對所有兒童都有益。MSL教授音素意識,語音,理解,詞彙,準確性和流暢性,以及寫作和拼寫。鼓勵學生將所有感官(觸覺,視覺,動作和聲音)用作學習過程的一部分。音素意識是能夠在單詞中聽到,識別和使用單個聲音的能力。一個孩子可以識別出單詞pat'',park和「pump」都以相同的聲音開始,這將表明音素意識。語音是字母和聲音之間的關係。
  •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聽覺與前庭障礙分會年會在粵舉辦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聽覺與前庭障礙分會年會在粵舉辦 2020-12-21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福州星田兒童發展中心】兒童語言障礙及語言障礙的病因是什麼?
    當自家孩子好好的,突然出現語言障礙的時候,對家長是非常沉重的打擊,因為如果未能及時幹預治療,這將是伴隨孩子終身的痛。下面就跟著星田兒童教育發展中心的老師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兒童語言障礙,以及語言障礙的病因又是什麼。
  • 兒童語言障礙病因是什麼
    在學齡前兒童中,溝通障礙是為多見的一個發育總是有7%~10%的兒童語言的發育低於正常標準,而3%~6%的兒童有語言感受或表達障礙,並影響日後的閱讀和書寫。因此,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及時的治療尢為重要。我國近年來已開展了兒童語言障礙的臨床診治。語言障礙病因1、智能發育障礙語言發育障礙的常見原因是智能發育遲緩。
  • 成都中童兒童教育怎麼樣?成都兒童教育康復專業機構
    成都中童教育是依託四川省兒童康復專科醫院——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建立,位於成都市高新區肖家河沿街47號,憑藉特有的國際化兒童康復醫學背景,是一家致力於彌補兒童能力發展不足,提升兒童優勢能力的兒童教育康復專業機構。
  • 2021年湖北自考特殊兒童早期幹預課程考試大綱
    第二章  學前生理發展障礙兒童的教育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本章包括三類生理發展問題兒童的教育,即視覺發展障礙兒童的教育、聽覺發展障礙兒童的教育、身體病弱兒童的教育。學前兒童中有一部分兒童因各種原因導致視覺障礙、聽覺障礙以及身體疾病。由於他們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對其加強教育意義重大。
  • 是什麼原因導致小兒語言障礙呢?兒童語言障礙的常見病因有哪些?
    從廣義上來說,兒童語言障礙又稱溝通障礙。在學齡前兒童中,溝通障礙是最為多見,有7%~10%的兒童語言的發育低於正常標準,而3%~6%的兒童有語言感受或表達障礙,並影響日後的閱讀和書寫。因此,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及時的治療尤為重要。我國近年來已開展了兒童語言障礙的臨床診治。
  • ​全國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前特殊兒童教育真題
    A.認知發展障礙 B.生理發展障礙C.語言發展障礙 D.情緒和行為問題2.當代世界學前特殊兒童教育的發展,出現了三種主導的發展傾向,其中不包括A.早期發現與早期幹預的趨向 B.一體化融合教育的趨向C.補償性教育的趨向
  • 聽力障礙兒童需要的不僅是叫醒耳朵,更重要的是喚起語言能力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根據我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我國17歲(包含)以下聽力障礙人群有58.1萬,其中0-6歲就佔了13.7萬,每年還在新增2.3萬人。由於聽覺損失,患兒在感知力、記憶力、注意力以及思維等方面都體現出不同於健聽兒童的特點,尤其是他們語言能力的損失,雖然可逆卻不容易。聽力系統是語言學習的基礎,聽力障礙兒童在語言發展上的滯後是顯而易見的。不過,社會上很多人對於聽障兒童的語言補償學習還是有一定的偏見和誤解。不少人認為戴上助聽儀器後,患兒的語言能力就會慢慢恢復,就像骨折固定夾板後等待骨骼自行痊癒。
  • 聽力障礙兒童的語言矯正你是否關心了?
    就拿聽力障礙來說,它不僅意味著兒童天生喪失一種認識世界的工具,更代表著孩子全面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聽力障礙群體,有超過2000萬的聽力障礙人士,其中7周歲以下的兒童佔據了80萬之多,但僅有9萬人就讀於聾啞學校,基礎教育階段在校人數也只有8萬人。79.8%聽障兒童的聽力損失發生在4歲以前,即聽力障礙多為語前聾。
  • 中兒講座143:兒童語言和言語障礙康復治療的常用方法
    對於語言發育遲緩兒童和自閉症的兒童,需要進行事物的操作訓練、對事物的理解訓練(包括用手去指示物品或圖片),表達訓練(包括手勢語的模仿練習,言語表達訓練,文字書寫訓練),交流訓練(注意力訓練,視覺和聽覺記憶力訓練)等等。2.
  • 【學會通知】2020年兒科分會學術年會暨兒童抽動障礙中西醫結合...
    【學會通知】2020年兒科分會學術年會暨兒童抽動障礙中西醫結合診療進展學習班將於12月10日-12… 2020-11-18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虛擬實境技術教育應用的潛力、進展與挑戰
    虛擬實境技術也被稱為「沉浸式多媒體」或「計算機模擬現實」,被認為是21世紀重要的發展學科以及影響人們生活的重要技術之一,是一種綜合了計算機圖形學、人機接口技術、傳感器技術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等多領域成果的新技術,目標是提高人機互動的功能,達到真實的視覺、觸覺、聽覺和嗅覺體驗效果(Yang et al.,2010)。虛擬實境和可視化技術是虛擬實境學習環境的核心技術。
  • 2020年度第二屆A-PKU兒童康復教育發展論壇閉幕 專家學者共論兒童...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吳婷】12月18日,「2020年度第二屆A-PKU兒童康復教育發展論壇」在京圓滿閉幕。全國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處負責人王瑾提到,專業人才匱乏制約著兒童康復事業的發展,如何從源頭解決兒童康復專業人才的培養問題,是衛生行指委一直在探索的。本次「A-PKU校園杯」兒童康復職業技能大賽的舉辦,在兒童康復職業教育史上是第一次,動員了全國數十所衛生與教育類的職業院校參加,充分體現了賽校融合、賽訓融合的創新康復人才培養模式。
  • 讀書磕磕絆絆,你考慮過兒童學習障礙嗎?
    靜進教授詳解兒童學習障礙及其治療 早在18世紀歐洲已經有關於學習障礙的報導,而兒童學習障礙在臨床上是一類比較難診斷的病症,因為學習障礙可以是正常孩子的特殊性表現,也可以是神經發育障礙的異常表現。 那究竟如何評估和診斷一個兒童是否患有學習障礙?
  • 發展障礙兒童是應該隨班就讀,還是上特殊教育學校?
    關於發展障礙兒童的教育,現在存在著意見分歧。壓力來自為所有孩子服務的主流學校的一些人,他們為了確保教育機會平等,避免隔離殘疾兒童的惡名聲而置殘疾的本質於不顧。毫無疑問,非常多的殘疾兒童,也許是大多數,由於在主流學校跟同齡孩子一起接受教育而得益。
  • 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成功舉辦「2020年八桂認知功能障礙研究進展...
    為提高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醫聯體各單位醫務人員對認知障礙領域診治規範及前沿共識的理解及認識,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於12月4日-5日,舉辦了「2020年八桂認知功能障礙研究進展學習班」。黃宗貴副院長首先介紹了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歷史及發展概況,強調了繼續教育對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基科室發展的重要意義。目前,由於社會老齡化的進展,痴呆的高患病率和高發病率,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與此同時,痴呆的診療水平在不同的醫院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希望通過此次培訓能夠提高醫務人員對認知障礙的認識,使參會學員獲得更多認知功能障礙診治的相關知識。
  • 我區推進兒童言語(語言)障礙康複評估和治療工作
    2—6歲的兒童當中有15—20%的人患有言語(語言)障礙因為自閉、腦癱、神經發育遲緩以及外傷,2—6歲的兒童當中有15—20%的人患有言語(語言)障礙。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以及醫療手段的不斷提高,言語(語言)障礙被越來越多的父母、教育工作者發現和重視,科學的康復治療也越來越廣泛的被需要。
  •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介紹:怎樣判斷寶寶語言障礙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介紹:怎樣判斷寶寶語言障礙 時間:2020-09-29 11:52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 語言障礙症主要是由於兒童智力低下,或聽力有障礙還有神經系統等疾病引起的,另外語言環境不良也是兒童語言障礙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