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障礙與聽力殘疾,知道這個知識有好處!

2021-02-13 重慶邏輯聲聽力器械有限公司

名詞解釋

聽覺障礙(hearing handicap)因聽分析病變或損傷,導致聽力減退或喪失的狀態。儘管世界衛生組織(WHO)1980年對殘疾後果所作的分類中,對「殘疾」(disability)和「障礙」(handicap)提出了不同的解釋,但在中國大陸特殊教育界,「聽力殘疾」與「聽力障礙」常作同義詞使用;在特殊教育文獻中,「聽覺障礙」一詞更為常見。

「聽力殘疾」(hearing disability)這一術語始見於中國大陸1987年開展的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殘疾標準中規定:聽力殘疾是指人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雙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聽力障礙,聽不到或聽不清周圍環境聲及言語聲,以致影響日常生活和社會參與。

聽覺障礙的分類


聽覺障礙的分類主要是從聽覺障礙的程度、發生年齡和發生的部位三個方面進行的。

1、聽覺障礙的程度

在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殘疾標準中,對聽覺障礙作了如下規定:

聽力殘疾一級:聽覺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極重度損傷,較好耳平均聽力損失≥91dBHL之間。在無助聽設備的幫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動上重度受限,在參與社會生活方面存在嚴重障礙。

聽力殘疾二級:聽覺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重度損傷,較好耳平均聽力損失在81-90dBHL之間。在無助聽設備幫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動上重度受限,在參與社會生活方面存在嚴重障礙。

聽力殘疾三級:聽覺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中重度損傷,較好耳平均聽力損失在61-80dBHL之間。在無助聽設備的幫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動上中度受限,在參與社會生活方面存在中度障礙。

聽力殘疾四級:聽覺系統的結果和功能中度損傷,較好耳平均聽力損失在41-60dBHL之間。在無助聽設備的幫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動上輕度受限,在參與社會生活方面存在輕度障礙。


2、聽覺障礙的類別

根據聽力損傷的部位,可以將聽覺障礙分為以下三大類:

第一類是傳導性聽覺障礙,也稱傳音性聽覺障礙,聽力損失主要發生在外耳和中耳部分。

第二類是感音性聽覺障礙,也稱感音神經性聽覺障礙,是由於耳蝸內及耳蝸後聽神經通路病變導致的聽力損失。

第三類是混合性聽覺障礙,即發生在外耳,也發生在中耳或內耳;既有傳導性聽覺障礙,又有感音性聽覺障礙。

3、聽覺障礙發生的年齡


如果兒童在學會說話之前喪失聽力(通常由遺傳或懷孕時所造成),稱為學語前聽覺障礙。如果兒童是在學會說話後喪失聽力的,稱作學語後聽覺障礙。

聽覺障礙產生的原因


學語前聽覺障礙的成因:學語前聽覺障礙最常見的原因包括早產或難產、遺傳、麻疹及先天性細胞巨化病毒,其他原因包括懷孕時的併發症和Rh因子。大約有30%的學語前聽覺障礙兒童的致殘原因不明。

學語後聽覺障礙的成因:在聽覺障礙兒童中,只有5%的兒童是學語後的聽覺障礙。學語前的聽覺障礙與學語後聽覺障礙的區別在教育上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學語後聽覺障礙兒童有學習語言和使用語言交流的基礎。

通常引起學語後聽覺障礙的主要原因是腦膜炎和中耳炎。其他原因還有藥物、高燒、耳下腺炎、麻疹、傳染病和出生之後的外傷。美國人口研究與評估研究中心1998年報告中指出大約有60%學語後聽覺障礙兒童的致殘原因不明。

相關焦點

  • 第二章 聽覺障礙兒童教育新進展(2000-2010)
    聽覺障礙也稱聽力殘疾、聽力障礙,根據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殘疾標準中的定義,聽力殘疾指人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雙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聽力障礙
  • 長期聽力障礙,可能影響認知功能
    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分析,推算出老年人聽力殘疾率佔聽力殘疾人數的30%~50%,其中老年性聾佔老年聽力殘疾的66.87%,居老年聽力殘疾致殘原因之首。最新數據顯示,在65歲以上老年人中,約1/3存在中度以上的聽力損失。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銀行2016年的報告顯示,未處理的聽力損失問題使全球每年要付出7500億美元的高昂代價。
  • 關注聽力障礙群體丨愛耳日,人人需要健康聽力
    我市殘疾人總數達53萬,其中,聽力殘疾人為15.94萬人。近年來,我市各有關部門圍繞愛耳、護耳做了大量工作,聽力殘疾預防工作體系、聽力語言康復專業服務正在穩步推進中。3月2日上午9點許,南通星辰兒童康復中心一間小教室內,教學督導王雅君正在為瀟瀟上聽力語言訓練課。她介紹,該康復中心成立8年多,是市殘聯定點康復機構,為來自全國各地的孤獨症、聽障、唐氏、智障、發育遲緩、語言障礙等特殊兒童提供早期幹預與康教服務。
  • 第四次全國「殘疾預防日」| 殘疾預防,從早期幹預做起
    今年8月25日是第四次全國「殘疾預防日」,為增強全社會殘疾預防意識,減少殘疾發生率,8月20日,蔡甸區殘聯開展第四次全國殘疾預防日宣傳暨殘疾人精準康復工作與培訓會。活動中,現場播放了殘疾預防日公益宣傳片,普及兒童生長發育知識及預防殘疾知識。蔡甸區艾迪升康復中心創辦人向金莉以「聽力重建 早期幹預」為主題,針對聽力障礙、言語遲緩的孩子進行聽覺言語康復訓練進行了系統的講解。區殘聯工作人員就2020年精準康復系統錄入操作及殘疾兒童康復訓練、服藥補貼政策等方面進行了培訓和解讀。
  • 聽力殘疾一級的他,為聽障人士裝上「耳朵」
    聽力殘疾一級的他,自己創業推出了一款名為音書的APP:一款利用字幕功能、語訓功能、智能助聽功能和手語學習功能等,為聽障人士量身打造的工具軟體。 ↑石城川(中)和合伙人。「全國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部分人有條件使用耳蝸或者助聽器,而更多的人可能根本沒有機會。」一直關心著聽障人士的石城川告訴紅星新聞記者,2012年左右,他接觸到了語音識別技術。當時,他便有了發明一款專門為聽障人士設計的APP的想法。
  • 聽力障礙為何得不到重視?
    也許有的家長看到題目就充滿了吐槽的欲望:孩子聽力有問題,我們當父母的能不知道嗎?不要奇怪,很多孩子的耳朵還真就沒有得到家長一視同仁的重視。當孩子說話晚、發音不準時,你們會想到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大概聽覺不會在第一批的考慮範疇裡吧?
  • "保護聽力 終生受益 "第21次全國「愛耳日」宣傳倡議
    一、什麼是聽力障礙?聽力障礙俗稱耳聾,是指各種原因導致人聽覺困難,聽不到或聽不清環境聲及言語聲。其程度包括以下幾種: 輕度:聽談話聲有困難; 中度:聽大聲說話有困難; 重度:對著耳朵大聲喊只能聽到幾個詞; 極重度:對著耳朵大聲喊也聽不到任何詞。
  • 《殘疾人殘疾分類和分級》國家標準
    2聽力殘疾各種原因導致雙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聽力障礙,聽不到或聽不清周圍環境聲及言語聲,以致影響其日常生活和社會參與。3言語殘疾各種原因導致的不同程度的言語障礙,經治療一年以上不愈或病程超過兩年,而不能或難以進行正常的言語交流活動,以致影響其日常生活和社會參與。
  • 孩子發展,聽力為先——聽力障礙帶來的不只是生理上的問題
    聽力障礙,很多人都稱之為「耳聾」, 是指聽覺系統中的傳音、感音以及對聲音的綜合分析的各級神經中樞發生器質性或功能性異常,而導致聽力出現不同程度的減退。但是要注意一點:只有聽力嚴重減退的時候才能稱之為「聾」,而聽力損失還未嚴重到什麼都聽不見的情況,叫聽力減退。不管是一直處於無聲的世界,還是聽力減退,對孩子的成長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妨礙和損失。聽力障礙兒童由於長時間聽不到聲音或者只能聽到極微小的聲音,聽力系統就一直處於原始狀態,聽覺異常遲鈍。
  • 為什麼聽力障礙矯正難度很大?因為這些問題
    聽見聲音、看見世界……在種種感官的相互配合之下,每個孩子開始學著與這個世界對話。他們用稚嫩的言語和清晰的聲音證明自己,從那一刻,聽、看、聞、觸摸等等凝結成了一個整體。可以說,聲音和語言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主要手段。然而,聽力障礙卻驟然出現在了許多孩子的正常生活中,於是,來自聽力上的「陰霾」開始襲擾著越來越多的孩子。聽力障礙所造成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 有聽力及言語障礙的持證考生可免考2021年初中學考英語聽說機考
    有聽力及言語障礙的持證考生可免考2021年初中學考英語聽說機考 本站發表時間:[2020-12-17]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李祺瑤凡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或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制發的《北京通·殘疾人服務一卡通》(以下統稱「殘疾人證」)的聽力、言語殘疾考生或聽力言語多重殘疾考生參加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時
  • 聽力障礙帶來的和普通版語言發育遲緩的差別在哪裡?會更嚴重嗎?
    小編我倒是認為還是去醫院做個檢查好,有沒有問題一目了然,也省得整天提心弔膽了。小編這位朋友最後還是選擇到醫院給孩子進行全面檢查,結果一出來全家都傻眼了,孩子居然患有輕度聽力障礙。朋友跟我打電話時說「難怪總感覺孩子不聽話,平時夫妻倆說十句孩子能聽到兩句然後照做就不錯了。可我不明白孩子出生時聽力沒問題,怎麼長著長著就聾了呢?」
  • 聽力障礙影響的不只是發音,語言理解和語言邏輯才是關鍵
    在說聽力障礙對語言的影響之前,我們先要搞清楚一個觀點:絕大多數兒童的聽力障礙屬於語前聾,成人的聽力障礙幾乎全部都是語後聾。什麼是語前聾和語後聾呢?語前聾是指在語言習得之前就有的聽力障礙,一般可能是先天異常或是在嬰兒時期就有的聽覺損失;在學會語言之後出現的聽力障礙叫語後聾,多見於成人。二者的區別即在於聽力損失之前是否進行了語言學習,這個區別決定了兩種患者不同的治療方式和語言矯正手段。
  • 極重度聽力障礙的孩子,語言訓練門檻為啥那麼高
    這個聾兒很可憐幾天前,一個助聽器店長找到我們,說有個聾兒求助,目前這個孩子4歲多,已經佩戴助聽器,但是近期聽力下降得厲害,查出前庭聽力神經問題,高頻音損失嚴重,原有佩戴的助聽器已經滿足不了聽力需求了,必須要介入人工耳蝸,但是這個孩子家庭比較困難
  • 足反射療法治好聽力障礙?研究團隊:願更多「被試」得到驗證
    2018年9月,曹女士帶著滿3月齡的女兒,來到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耳鼻喉科聽力中心,這裡是四川省內首批新生兒聽力障礙診治分中心之一,也是川東北地區唯一一家有該資質的醫院。第三次檢查結果顯示:小雨右耳聽力損失50分貝,左耳聽力損失40分貝。李蓓告訴曹女士,這已不是個小問題,正常情況下,3月齡嬰幼兒的聽力應在30分貝以內,小雨的情況屬中度聽力障礙患兒。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 聽力障礙兒童的語言矯正你是否關心了?
    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聽力障礙群體,有超過2000萬的聽力障礙人士,其中7周歲以下的兒童佔據了80萬之多,但僅有9萬人就讀於聾啞學校,基礎教育階段在校人數也只有8萬人。79.8%聽障兒童的聽力損失發生在4歲以前,即聽力障礙多為語前聾。
  • 愛耳日 | 保養耳朵,人人享有聽力健康
    為了普及更多的愛耳知識,今天我們請來生物學科的靜老師跟大家分享相關內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我國現有聽力障礙殘疾人2780萬,佔全國殘疾人數的30%以上,其中成人及老年人聽力障礙殘疾人就有2000萬以上,人數還在逐年增長。全球將近50%的12至35歲人群——大約11億年輕人,由於長時間或過度暴露於娛樂噪聲,正面臨著聽力受損的風險。
  • 市教委:聽力及言語障礙考生持證件可免2021年初中英語聽說機考
    為了維護殘疾學生的合法權益,保障殘疾學生享有同等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機會,為殘疾考生提供合理便利,市教委近日發布了《關於聽力及言語障礙考生參加2021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英語聽說計算機考試有關事項的通知》。
  •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聽覺與前庭障礙分會年會在粵舉辦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聽覺與前庭障礙分會年會在粵舉辦 2020-12-21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聽力障礙兒童需要的不僅是叫醒耳朵,更重要的是喚起語言能力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根據我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我國17歲(包含)以下聽力障礙人群有58.1萬,其中0-6歲就佔了13.7萬,每年還在新增2.3萬人。由於聽覺損失,患兒在感知力、記憶力、注意力以及思維等方面都體現出不同於健聽兒童的特點,尤其是他們語言能力的損失,雖然可逆卻不容易。聽力系統是語言學習的基礎,聽力障礙兒童在語言發展上的滯後是顯而易見的。不過,社會上很多人對於聽障兒童的語言補償學習還是有一定的偏見和誤解。不少人認為戴上助聽儀器後,患兒的語言能力就會慢慢恢復,就像骨折固定夾板後等待骨骼自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