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聽力障礙矯正難度很大?因為這些問題

2021-01-19 楊清語語言

聽見聲音、看見世界……在種種感官的相互配合之下,每個孩子開始學著與這個世界對話。他們用稚嫩的言語和清晰的聲音證明自己,從那一刻,聽、看、聞、觸摸等等凝結成了一個整體。

可以說,聲音和語言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主要手段。然而,聽力障礙卻驟然出現在了許多孩子的正常生活中,於是,來自聽力上的「陰霾」開始襲擾著越來越多的孩子。

聽力障礙所造成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1.影響人群數量多、範圍廣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算,全世界有輕度聽力損失者近6億,中度以上的聽力損失者2.5億。我國有聽力障礙殘疾人2057萬,後各類殘疾之首,佔全國人的16.79%,其中七歲以下聾幼兒可達80萬,每年還將新產生聾兒3萬餘名。

而在1987年,0-6歲的聽障兒童約為74萬,每年新增1-2萬。在冷冰冰的數字背後,我們必須重視逐年升高的聽力障礙發生率。

2.嚴重影響兒童語言、心理和社交能力

在影響孩子說話的問題上,沒有任何一個語言問題是無辜的,而聽力障礙完全可以排到前列。

聲音和語言的關係基本上可以這樣理解:外界信息通過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內耳而後編譯後傳遞到聽神經,而後這些編譯的信息被大腦中樞獲知,於是又經過轉譯成為我們能夠理解的信息。

聽力障礙的存在,等於是給這條路設置了重重路障,導致聲音無法準確及時獲知,久而久之,孩子的語言得不到補充,他們這時候就是想說話也說不出來了。至於社交,孩子連正常表達都做不到,更不要說交朋友了,這是真·有心無力。

由於長時間的溝通障礙,聽障兒童很容易走向性格極端,變得偏執多疑,比如他們會逐漸避開和他人的交流,變得封閉自我。時間一長,這些孩子就會被被隔離於社會之外,從而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聽障兒童還有哪些明顯的特點等我們注意?

1.語言解析度比較差,對於一些近似的字音分不清楚,比如G、K音;

2.認知能力較差,由於聽覺刺激的缺損,聽障兒童對複雜事物和環境的感知不完整,缺乏信息加工的能力;

3.聲調異常,聽障兒童的聲調相對來說比較尖銳一些,而且還存在說不清楚話的問題;

4.注意力不集中,常常會被別的聲音或鮮豔色彩的事物所吸引,注意力很難一直維持在一個固定的目標上。

在《中國婦幼保健》期刊上有一篇關於聽力障礙兒童的研究指出,很多聽障兒童的家長不能及時發現聽力障礙或發現後沒有及時就診,結果耽誤了就診後兒童的語言康復訓練,最終導致這些孩子只能勉強在社會上生存,還可能時時被別人嘲笑。

我們該怎麼辦才能讓聽障兒童也能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呢?

1.輕中度聽力障礙兒童應選擇「先佩戴助聽後矯正」

按照國際衛生組織的劃分,聽力障礙分為四個等級,前兩個等級(輕度≤40,中度≤60分貝)的聽障兒童完全可以通過佩戴助聽器的方式聽見聲音。之後只要及時進行語言矯正,孩子的語言能力有很大的可能可以持平正常兒童。

因此,對於輕度和中度聽力障礙兒童來說,及時的語言矯正是他們恢復語言能力的必要途徑。尤其是語前聾的聽障兒童,他們既沒有建立起完整的語言體系,也無法正常分辨字音,語言矯正對他們來說無疑是「救命」的手段。

2.重度與極重度聽障兒童應先手術植入人工耳蝸,再展開語言矯正

很多人無法理解重度和極重度聽力障礙是一種怎樣的情況,簡單舉個例子,正常人長期處於85分貝環境中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聽力喪失,而對於極重度的聽障兒童來說,81分貝才是他們勉強感受到聲音的及格線。

所以,一般給輕度和中度聽障兒童使用的助聽器已經無法幫助到重度和極重度的聽障兒童,他們只能通過手術植入人工耳蝸才能感受到聲音。但正因如此,他們的語言矯正難度直線上升。

最後提一下:一般來說並不建議在家中開展聽障兒童的語言矯正,一方面是因為家庭環境比較複雜,無法保證語言矯正的穩定,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大多數家長並不具備矯正的能力。貿然開始,只會導致更多的問題發生,因此選擇一個專業的語言矯正機構逐漸成為不少家庭的首選目標。

相關焦點

  • 孩子發展,聽力為先——聽力障礙帶來的不只是生理上的問題
    不僅是對語言發展有極大影響,有不少研究顯示:聽力障礙兒童的運動和社交能力都比同齡孩子低一些。可以說,聽力障礙直接影響孩子的全身心發展都不為過。越是這樣,家長和教師越是要下更多的心血在聽障孩子身上,幫助他們儘快趕上同齡正常兒童的腳步。
  • 聽力障礙兒童的語言矯正你是否關心了?
    聽力障礙人士不是天生不能說話,而是沒有在嬰幼兒時期正常地度過語言發育期,致使大腦和構音器官沒有得到鍛鍊,從而喪失了說話的能力。 聽障帶來的問題多多 令人欣喜的是,這種喪失是暫時性的,如果聽障兒童能及時佩戴助聽儀器,那麼他們的語言功能是完全可以恢復的。
  • 極重度聽力障礙的孩子,語言訓練門檻為啥那麼高
    語言訓練和聽力的關係聽力損失導致語音障礙,表現為發音含糊不清、發音不準等現象是比較常見的。實際上對於重度或極重度聽力障礙患者來說,如果聽力損失完全影響了兒童語言發育過程,由於基本聽不到聲音,孩子是基本不能學會說話的,而如果是中輕度聽力障礙,由於聽不清也會說不清。
  • 聽力障礙影響的不只是發音,語言理解和語言邏輯才是關鍵
    在說聽力障礙對語言的影響之前,我們先要搞清楚一個觀點:絕大多數兒童的聽力障礙屬於語前聾,成人的聽力障礙幾乎全部都是語後聾。什麼是語前聾和語後聾呢?語前聾是指在語言習得之前就有的聽力障礙,一般可能是先天異常或是在嬰兒時期就有的聽覺損失;在學會語言之後出現的聽力障礙叫語後聾,多見於成人。二者的區別即在於聽力損失之前是否進行了語言學習,這個區別決定了兩種患者不同的治療方式和語言矯正手段。
  • 聽力障礙需要克服的不只是語言問題,還有心理問題
    他們就是——聽力障礙人群。聽力障礙帶來的不僅是聽力和語言方面的損失,還會影響聽障人群思維、性格等心理特質的正常發展,漸漸與主流社會偏離得越來越遠,甚至出現一系列的問題行為。所以,針對這一群體的特點開展必要的心理相關知識的了解勢在必行。
  • 聽力障礙兒童需要的不僅是叫醒耳朵,更重要的是喚起語言能力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根據我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我國17歲(包含)以下聽力障礙人群有58.1萬,其中0-6歲就佔了13.7萬,每年還在新增2.3萬人。也許對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來說,一百萬人都不算什麼,可是你要考慮到的不能只是數字,而是聽障患兒所能影響到的一切因素,這些因素包括整個家庭的人數、患兒的學習、生活、社交,乃至未來的工作崗位,還有國家對聽障人士的福利等等。綜合起來看,無論是對家庭還是社會層面,都是負面的影響。
  • 聽力障礙帶來的和普通版語言發育遲緩的差別在哪裡?會更嚴重嗎?
    面對這樣的問題,家長的心裡總是糾結得很,一方面認為老人說的有些道理,孩子的問題還不至於到要去醫院的程度。另一方面,不做個全面檢查確實讓人不放心,總感覺孩子身上的「疑案」沒有得到解決。小編我倒是認為還是去醫院做個檢查好,有沒有問題一目了然,也省得整天提心弔膽了。
  • 聽力障礙為何得不到重視?
    也許有的家長看到題目就充滿了吐槽的欲望:孩子聽力有問題,我們當父母的能不知道嗎?不要奇怪,很多孩子的耳朵還真就沒有得到家長一視同仁的重視。當孩子說話晚、發音不準時,你們會想到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大概聽覺不會在第一批的考慮範疇裡吧?
  • 認知行為矯正療法,解決焦慮、抑鬱、失眠、社恐等心理障礙
    鄭州市精神病防治醫院提醒您:如果您有上述的單一症狀,您可能存在一些輕微的心理障礙;如果您有上述的多個症狀,您可能存在心理障礙問題。我們人類是非常情緒化的生物,情緒化就會造成我們心理的波動。舉個例子,假設某天早上起床,窗外有小鳥在叫,家人都非常的高興,覺得心情非常愉快,但是你感到非常生氣,你大發雷霆,說這有什麼好高興的,其實你是因為不想去上班才生氣,所以你產生了焦慮、煩躁的心理變化。
  • 為何我家孩子被查出「聽力障礙」?早期這些現象,家長們別不在意
    其實,我國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數最多的國家,我國每年平均新增2~3萬患有聽力障礙新生兒,他們天生不能對聲音做出反應。很多父母認為孕期排畸檢查能夠篩查出胎兒天生聽力缺陷這一問題。其實並不是。胎兒排畸查不到聽力問題,能目前為止,對新生兒聽力障礙最有效的幹預措施就是:新生兒聽力篩查。因此,2010年衛生部正式將新生兒聽力篩查列為新生兒常規檢查,並實行。醫院會在新生兒出生3~5天做聽力篩查,如果沒有通過,也並不能代表寶寶就有聽力障礙。
  • 新生兒聽力篩查要重視!
    我們要清楚,如果寶寶有先天性的聽力障礙,那麼語言障礙便是兒童在聽覺語言康復過程中都要面臨的問題。不會說話、說話晚、構音障礙和語言理解能力缺失是他們的主要症狀。但是患兒家長在面對寶貝聽力問題時也會手足無措、慌張不安,並且消極地認為孩子的語言能力肯定會陪伴孩子的一生,他們已經做好採取長期的特殊手段來照顧孩子了。在聽力篩查中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一部分媽媽們會收到新生兒聽力篩查不通過的消息,這其實也是有很多原因,並不一定就代表寶寶的聽力有先天性的障礙。
  • 北京新生兒聽力障礙不容忽視
    北京市海澱區婦幼保健院自1997年以來,應用耳聲發射技術篩查了兩萬餘名普通新生兒的聽力,發現不同程度聽力損傷者佔9.04‰,其中極重度聽力損傷者佔0.91‰,中重度聽力損傷者佔2.61‰。在高危兒聽力篩查中,發現聽力損傷者佔54.79‰,說明高危兒的聽力損傷比普通新生兒嚴重得多。  一般嬰兒出生後,多數畸形經過醫生的檢查都能發現。
  • 長期聽力障礙,可能影響認知功能
    長期聽力障礙,可能影響認知功能 2020-06-25 0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家長注意|寶寶出現這幾種情況,或存在聽力障礙!
    爸爸媽媽悔不當初:原來,豆豆剛出生時聽力篩查並未通過,但當時爸爸媽媽僥倖地認為沒什麼大問題,便未帶孩子繼續做後期的檢查。 早產兒患聽力障礙的比例高於足月兒 聽力障礙,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雙耳聽覺困難,聽不到或聽不清環境聲及言語聲,據國內有數據報導,正常分娩的新生兒中聽力障礙的發病率約為0.2,早產兒由於發育不成熟,聽力損傷比例明顯高於足月兒,約為2.29%。
  • 孩子到了3歲說話還是有問題,父母應該認識到以下幾個問題
    兒童語言發育有相應年齡階段,10個月-3歲是兒童語言發育及表達的關鍵時期,此期間也是兒童語言障礙多發年齡段。如果在孩子3歲的時候,才發現不會說話這個問題,是相當失職的。因為發現的時間有些晚,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做的是四處求助尋找機會,而我們語言障礙矯正師需要做的是查明真相,與時間賽跑,讓孩子的語言發育迅速回歸正軌。
  • 語言障礙和言語障礙有啥區別,對孩子語言的康復有幫助嗎
    上面的解釋很燒腦,為什麼要這樣劃分呢?我們要看是語言理解方面出了問題,還是言語表達方面出現問題,究竟是大腦在掌握語言符號的時候遇到了障礙,還是只是發音時構音出現錯誤等等。這對語音矯正師很重要,決定了孩子的語言康複方向是否正確,我們不能對於一個腦因素或智力原因引起語言障礙的孩子,只進行發音方面的訓練,還要解決他們語言理解方面的困難。
  • 牙齒矯正價錢為什麼不一樣?為什麼這麼貴?
    很多人都有個疑慮,牙齒矯正的價錢為什麼不一樣?主要有兩個原因,牙齒矯正的難易程度以及牙齒矯正器的選擇。接下來就具體說說區別。 牙齒矯正的價錢為什麼不一樣? 每個人牙齒情況不同,所以牙齒矯正的難度也不同,牙齒矯正的費用和牙齒情況有關。
  • 關注聽力障礙群體丨愛耳日,人人需要健康聽力
    我市殘疾人總數達53萬,其中,聽力殘疾人為15.94萬人。近年來,我市各有關部門圍繞愛耳、護耳做了大量工作,聽力殘疾預防工作體系、聽力語言康復專業服務正在穩步推進中。3月2日上午9點許,南通星辰兒童康復中心一間小教室內,教學督導王雅君正在為瀟瀟上聽力語言訓練課。她介紹,該康復中心成立8年多,是市殘聯定點康復機構,為來自全國各地的孤獨症、聽障、唐氏、智障、發育遲緩、語言障礙等特殊兒童提供早期幹預與康教服務。
  • 五種特殊類型的兒童語言障礙,媽媽注意預防千萬別放鬆警惕
    其中有哪些兒童語言障礙屬於疑難型,康復難度較大呢?下面為您介紹五種比較典型的兒童語言障礙類型:1、聽力損傷兒童語言障礙聽力障礙兒童相比於正常兒童要晚2-3年才能清晰的發音,甚至有的時間更晚,這與補償聽力的年齡和康復有關。
  • 隱形矯正為什麼比鋼牙套貴
    核心提示:隱形矯正作為牙齒矯正治療的其中一種方法,對比其他的方法有什麼優缺點?隱形矯正和傳統金屬託槽都是牙齒矯正治療的方法,價格方面,隱形矯正為什麼比傳統金屬託槽貴?這些問題由【天津市中諾口腔醫院】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