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障礙需要克服的不只是語言問題,還有心理問題

2020-12-26 楊清語語言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智力水平和語言潛力與常人無異,他們熱愛生活,渴望熱烈的愛情,希望組成美滿的家庭。可是,雙耳失聰讓他們連與人最基本的交流都無法做到,困難重重。他們就是——聽力障礙人群。

聽力障礙帶來的不僅是聽力和語言方面的損失,還會影響聽障人群思維、性格等心理特質的正常發展,漸漸與主流社會偏離得越來越遠,甚至出現一系列的問題行為。所以,針對這一群體的特點開展必要的心理相關知識的了解勢在必行。

據我們所知,很多聽力障礙人士都是在聽力問題出現後好幾年才進行聽力系統的測試和治療,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他們在青少年甚至嬰幼兒時期因為聽力問題導致其形成不同於常人的性格和心理問題,又由於沒有及時進行治療,進而放任一些負面心理直至長大成年。

對於家長來說,在發現孩子出現聽力障礙後,除了第一時間佩戴助聽器材外,還要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態,避免孩子形成遺禍未來的負面心理和性格。

由於聽力障礙,孩子長期缺少與人及其周圍環境的交流互動,導致心理髮育遲滯。當與同齡人在一起時,看到別人之間的交流毫無阻礙,自己卻因為聽障導致的語言障礙而無法與他人正常溝通,長此以往會產生強烈的孤獨感,逃避集體活動。

聽障兒童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一定比正常人要多很多,他們也會意識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卻無法在短時間內改正,追趕上同齡人的腳步,長期如此就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聽力障礙兒童長時間接收不到外界信息,導致他們對社會和周圍人的看法與正常人非常不一樣。在遇到問題時,他們聽不到外界對某些事物的評價和想法,經常出現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問題,缺少「設身處地」這個人類獨有的思維方式。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聽障兒童一般都比較固執,很難改變對某一事物的看法;同時,由於意識到自身缺陷,慢慢產生防禦心理,無端放大別人對自己的偏見,逐漸變得敏感多疑,不信任他人。

情緒反應是天生的,並不需要後天學習,而情緒控制能力則是要人類在不斷觀察和學習別人的過程中學習的。聽力障礙兒童由於聽力和語言的缺失,導致他們對情緒的判斷主要依靠視覺,他們對他人微妙的情緒變化無法進行正常處理,進而使得自己的情緒也變得外露且不易控制。

聽障兒童由於缺乏聽力和語言方面的信息支持,從外界接收信息的數量和質量一直處於低水平狀態,進而決策能力也低於常人,常常在處理一件事情時依賴自己的父母或照顧者,比普通兒童表現出更顯著的依賴性

最後一點要注意的是,聽障兒童往往容易在出現困難或挫折的時候,把問題歸咎於客觀原因,而不是檢討自身的不足,很容易形成急躁易怒的性格。

家長要幫助孩子擺脫聽力障礙的困擾,找回由於聽障而丟失的語言能力和社交能力,就要先了解自家寶貝的心理狀態和性格特點,從而對症下藥。

相關焦點

  • 孩子發展,聽力為先——聽力障礙帶來的不只是生理上的問題
    雖然在佩戴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後能聽到聲音,但他卻不能理解某種聲音或語言所代表的意義,更不懂得如何區分。不僅是對語言發展有極大影響,有不少研究顯示:聽力障礙兒童的運動和社交能力都比同齡孩子低一些。可以說,聽力障礙直接影響孩子的全身心發展都不為過。
  • 聽力障礙影響的不只是發音,語言理解和語言邏輯才是關鍵
    在說聽力障礙對語言的影響之前,我們先要搞清楚一個觀點:絕大多數兒童的聽力障礙屬於語前聾,成人的聽力障礙幾乎全部都是語後聾。什麼是語前聾和語後聾呢?語前聾是指在語言習得之前就有的聽力障礙,一般可能是先天異常或是在嬰兒時期就有的聽覺損失;在學會語言之後出現的聽力障礙叫語後聾,多見於成人。二者的區別即在於聽力損失之前是否進行了語言學習,這個區別決定了兩種患者不同的治療方式和語言矯正手段。
  • 為什麼聽力障礙矯正難度很大?因為這些問題
    2.嚴重影響兒童語言、心理和社交能力在影響孩子說話的問題上,沒有任何一個語言問題是無辜的,而聽力障礙完全可以排到前列。聲音和語言的關係基本上可以這樣理解:外界信息通過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內耳而後編譯後傳遞到聽神經,而後這些編譯的信息被大腦中樞獲知,於是又經過轉譯成為我們能夠理解的信息。
  • 聾不等於啞!聽力障礙兒童的語言矯正你是否關心了?
    聽力障礙人士不是天生不能說話,而是沒有在嬰幼兒時期正常地度過語言發育期,致使大腦和構音器官沒有得到鍛鍊,從而喪失了說話的能力。 聽障帶來的問題多多 令人欣喜的是,這種喪失是暫時性的,如果聽障兒童能及時佩戴助聽儀器,那麼他們的語言功能是完全可以恢復的。
  • 聽損兒童心理與行為問題
    造成其心理、行為不利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1、缺少同環境交流的能力和機會而導致心理髮育遲滯,2、引起個性發展失常,3、造成學習上的困難,4、家長及周圍有對他們不正確的態度、行為方式等因素,容易使其健康心理發展埋下潛在的隱患等。常見的聾兒心理、行為失常的表現有:緘默、孤僻、畏縮、多動、任性、自我中心等等。有的聾兒還會有衝動、攻擊行為等表現。
  • 聽力障礙兒童需要的不僅是叫醒耳朵,更重要的是喚起語言能力
    也許對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來說,一百萬人都不算什麼,可是你要考慮到的不能只是數字,而是聽障患兒所能影響到的一切因素,這些因素包括整個家庭的人數、患兒的學習、生活、社交,乃至未來的工作崗位,還有國家對聽障人士的福利等等。綜合起來看,無論是對家庭還是社會層面,都是負面的影響。
  • 聽力障礙帶來的和普通版語言發育遲緩的差別在哪裡?會更嚴重嗎?
    面對這樣的問題,家長的心裡總是糾結得很,一方面認為老人說的有些道理,孩子的問題還不至於到要去醫院的程度。另一方面,不做個全面檢查確實讓人不放心,總感覺孩子身上的「疑案」沒有得到解決。小編我倒是認為還是去醫院做個檢查好,有沒有問題一目了然,也省得整天提心弔膽了。
  • 極重度聽力障礙的孩子,語言訓練門檻為啥那麼高
    有些聾兒家長可能有誤區,認為孩子佩戴了助聽器,就能進行語言康復訓練,助聽器只要能聽到聲音,孩子就應該學會說話。語言訓練和聽力的關係聽力損失導致語音障礙,表現為發音含糊不清、發音不準等現象是比較常見的。實際上對於重度或極重度聽力障礙患者來說,如果聽力損失完全影響了兒童語言發育過程,由於基本聽不到聲音,孩子是基本不能學會說話的,而如果是中輕度聽力障礙,由於聽不清也會說不清。
  • 新生兒聽力篩查不過關 聽力有問題嗎?
    焦粵龍介紹,聽力的發育和語言的學習緊密相關,一般來說,孩子重要的語言技能學習會在3歲前完成,對於聽力有障礙的寶寶,未能及時發現,可能會錯過了兒童語言迅速發育時期。聽力篩查的目的便是對先天性的聽力障礙實現「早發現、早診斷、早幹預」,在預防聾啞和語言發育障礙中有特別重要的作用。「不過,寶寶聽力篩查未通過並不代表聽力不正常,不用太擔心。」
  • 長期聽力障礙,可能影響認知功能
    其中最大的部分是由於聽力障礙所帶來的社會隔離、溝通困難和思想包袱、心理障礙等。據WHO數據顯示,輕度、中度、重度聽力損失的老人,其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分別是聽力正常老人的2倍、3倍和5倍。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聽力每損失25分貝,在認知退化上的作用就相當於老了七歲。且聽力損失越嚴重,患老年痴呆的風險也會隨之增長。
  • 【福州星田兒童發展中心】兒童語言障礙及語言障礙的病因是什麼?
    聽力障礙 聽覺是語言感受的一個重要的渠道,當小兒聽力受損害後,不管是傳導性的,還是感覺神經性的,都不能正確地察覺聲音傳導,產生程度不等的語言發育遲緩,其遲緩嚴重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諸如吸力損害的程度、發生的年齡、矯治聽力的年齡、矯治的合適性等,傳導性聽力障礙伴有反覆和長期的中耳炎,這對早期語言發育可產生不良的影響。
  • 兒童語言障礙病因是什麼
    2、聽力障礙聽覺是語言感受的一個重要的渠道,當小兒聽力受損害後,不管是傳導性的,還是感覺神經性的,都不能正確地察覺聲音傳導,產生程度不等的語言發育遲緩,其遲緩嚴重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諸如吸力損害的程度、發生的年齡、矯治聽力的年齡、矯治的合適性等,傳導性聽力障礙伴有反覆和長期的中耳炎,這對早期語言發育可產生不良的影響。
  • 克服心理障礙的5種實用方法
    同時,精神障礙(與之相反)會使工作感到辛苦且毫無靈感。當您有精神障礙時就忘記創造力-即使開始做您需要做的事情也很困難。精神障礙可以多種方式表現出來。例如,也許冒名頂替綜合症正在壓制您的創意,或者您對項目的廣度和迫在眉睫的僅有期限不知所措。也許您只是累了或感到壓力。
  • 關注聽力障礙群體丨愛耳日,人人需要健康聽力
    我市殘疾人總數達53萬,其中,聽力殘疾人為15.94萬人。近年來,我市各有關部門圍繞愛耳、護耳做了大量工作,聽力殘疾預防工作體系、聽力語言康復專業服務正在穩步推進中。3月2日上午9點許,南通星辰兒童康復中心一間小教室內,教學督導王雅君正在為瀟瀟上聽力語言訓練課。她介紹,該康復中心成立8年多,是市殘聯定點康復機構,為來自全國各地的孤獨症、聽障、唐氏、智障、發育遲緩、語言障礙等特殊兒童提供早期幹預與康教服務。
  •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是不是中樞神經有問題?
    然而轉過頭來一看自家孩子,很多父母又感到幾分憂愁,這傻小子實在是不給力。其實大多數兒童語言發育的速度不平均是正常的情況,比如有些孩子可能快一點,有些孩子可能慢一點,女孩可能比男孩快一點等等,但是只要不超過半年都屬於正常的範圍。但如果比正常兒童晚半年以上,那父母們就要注意是不是語言發育遲緩,與正常兒童的差值越高,語言發育遲緩越嚴重。
  • 是什麼原因導致小兒語言障礙呢?兒童語言障礙的常見病因有哪些?
    語言障礙的常見病因如下: 1、聽力障礙 聽覺是語言感受的一個重要的渠道,當小兒聽力受損害後,不管是傳導性的,還是感覺神經性的,都不能正確地察覺聲音傳導,產生程度不等的語言發育遲緩,其遲緩嚴重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諸如心力損害的程度、發生的年齡、矯治聽力的年齡、矯治的合適性等
  • 語言訓練:每年新增234萬語言障礙兒童,他們的語言這麼做
    對同事來說:語言障礙的同事不僅說不清楚話,而且跟對方溝通工作時也會出現很多的紕漏,在一些不該出現的用詞上會出現問題,這就嚴重拖延了工作的進度。但語言障礙的存在真的不能被改變嗎?當然不是,其實很多語言障礙問題都可以改變,只是想要找到靠譜的語言矯正機構或進行專業的語言矯正都是一個問題。
  • 語言障礙和言語障礙有啥區別,對孩子語言的康復有幫助嗎
    很多人對語言和言語的概念區分不清晰,讓我們先了解語言和言語的區別。最早對語言和言語概念進行闡述的是瑞士語言學家索胥爾,他認為語言是存在大腦中的社會心理現象,是一個整體認知的系統,每個人都具有,且具有個人特性。
  • 各種障礙症統稱為笨?心理學:閱讀障礙是最被忽視的兒童心理問題
    也有人說:在中國,我們把各種障礙症統稱為笨。其實,心理學家曾明確表示,閱讀障礙是最被忽視的兒童心理問題之一。據統計,閱讀障礙在我國的發病率大概是7-8%,而在學齡兒童中,閱讀障礙的發病率約為5-10%。
  • 看到英文文獻就頭痛,如何克服文獻閱讀中的語言障礙?
    但是,我們還得硬著頭皮去讀,千萬別問我為什麼,畢竟我們是要和國際接軌的人,不配回答這個問題哈哈哈。於是乎,榮格格的腦袋裡就有了很多的問號。那些大神是怎麼克服語言障礙的?為什麼很少聽到他們抱怨英文文獻晦澀難懂呢?難道這裡面也有不可言說的套路?還是說因為他們英語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