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被殺後,蕭何盯著他的遺體冷冷說了四個字,至今被人詬病!

2021-02-23 豪門戰神免費看

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經歷堪稱傳奇,年輕時從來不幹農活,整日遊手好閒,因此經常受到劉老太公的訓斥。後來好不容易當了一個小亭長,奉命押送徒役去驪山,結果剛走到半路這些人就跑了一大半。劉邦見無法交差,被逼無奈之下揭竿而起,在蕭何、曹參和樊噲等人的幫助下攻佔了沛縣。當時手下不過才兩三千人,在眾多反秦力量中毫不起眼。但誰也沒有想到,短短七年之後,劉邦竟然平定了天下,當上了西漢的開國皇帝。

劉邦之所以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逆襲成功,有一個人居功至偉,他就是被後人尊稱為「兵仙」的韓信。韓信是江蘇淮安人,早年時期非常落魄,連自己都養活不了,經常到別人家蹭飯吃,許多人都因此嘲笑他,還受過胯下之辱。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韓信看到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他投奔到了項梁手下,希望通過軍功來出人頭地。

不久後,項梁戰死,韓信又跟隨了他的侄子項羽。當時項羽身邊已經有了一個很棒的謀士範增,項羽對他也極為尊重,稱其為「亞父」。韓信由於官職低微,以前也沒有顯赫的名聲,因此沒有受到項羽的重視。幹了很長時間,還只是一個執戟郎,韓信在項羽這裡看不到出頭的機會,就改投了劉邦。一開始,劉邦也沒拿正眼看韓信,只讓他當了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後來在蕭何的大力舉薦下,劉邦才拜韓信為大將。

韓信也確實沒有辜負劉邦的期望,他率漢軍渡陳倉,戰滎陽,破魏平趙,收燕伐齊,連戰連勝。此時項羽派人來遊說韓信,勸他擁兵自立,三分天下。韓信果斷拒絕了項羽,還聲言誓不叛漢,後來術士蒯通給韓信看相,說他有帝王之相,勸他不要錯過時機,韓信依然不為所動,可見他對劉邦有多忠心。但韓信的忠心卻沒有換來好的回報,劉邦稱帝後,用計謀奪了韓信的兵權,把他帶回長安軟禁了起來。

為了消除劉邦對自己的疑慮,韓信稱病不上朝,在家閉門謝客,以為這樣劉邦就會放過自己,但沒想到依然沒能躲過災禍。公元前197年,陽夏侯陳豨反叛,劉邦親自率部徵討,有人見韓信失勢,乘機落井下石,向呂后誣告陳豨造反是韓信的主意,並說韓信準備和陳豨裡應外合,打算假傳詔書赦免長安的罪犯和奴隸,並組織他們攻打皇宮。這個很低級的誣陷,卻為呂后除掉韓信提供了一個極好的藉口。

在呂后的授意下,蕭何出面把韓信騙進了長樂宮,並將他殺害於鍾室。韓信被殺後,蕭何看著他的屍體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蕭何為國除奸,終不負天下蒼生!」。韓信謀反本就是被人誣陷的,蕭何自然也心知肚明,但他誘殺韓信後,不僅沒有絲毫悔意,還冷冷地說了四個字「為國除奸」。一代人傑信在蕭何眼中竟然成了奸臣,還將自己的行為上升到了「不負天下蒼生」的高度,真是可笑至極,他也因此被人詬病至今。

相關焦點

  • 韓信被處死後,蕭何看著他的遺體仰天長嘆,說了一句肺腑之言
    倘若有一天,他們心血來潮,給皇帝來個兵變怎麼辦?所以,皇帝們想要讓自己的江山順利傳下去,這些人就必須要處理掉。或是處決,或是奪權,總之就是要讓他們失去和皇權鬥爭的實力。在漢高祖劉邦當皇帝之前,其麾下聚集了非常多的人才,例如韓信、蕭何、張良、樊噲等。
  • 韓信被殺後,蕭何望著他的屍體,仰天長嘆說了一句話,令人心酸!
    韓信被殺後,蕭何望著他的屍體,仰天長嘆說了一句話,令人心酸!楚漢之爭,是歷史上有名的事件了。
  • 韓信被殺後,蕭何望著他的屍體,仰天長嘆說了一句話,令人心酸
    剛開始的時候,劉邦的勢力很弱小,完全不是項羽的對手,但是劉邦是個有野心的人,為了獲得最後的勝利,他開始裝弱小,並暗地蟄伏等待時機,最終擊敗了項羽,問鼎中原霸主,建立了漢朝。 蕭何認為,韓信是個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才,於是向劉邦各種吹噓韓信的優點,但是可惜的是,劉邦沒有一開始就接受,反而讓韓信去當倉庫的管理員。
  • 9 蕭何追韓信
    6.項羽因為韓國重臣張良跟了劉邦,韓王成又沒什麼功勞,所以不讓他回韓國就位,而是帶在自己身邊,等回到彭城,便廢為穰侯,過了些日子,乾脆又把他殺了。7.當初,淮陰人韓信家貧,沒有什麼可稱道的事跡,所以沒有資格被舉薦擔任公職,又沒有什麼謀生的技能,也不會做生意,只能跟著人混吃混喝,人們都很厭惡他。有一次,韓信在城外釣魚,旁邊一個洗衣服的老婦,看他餓得可憐,拿飯給他吃。
  • 韓信被呂后殺死前,冷冷地說出4個字,如今成很多年輕人的口頭禪
    韓信,淮陰人,是西漢開國三傑之一,又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蕭何譽為「國士無雙」、蒯徹譽為「功高無二,略不世出」。韓信是謀略家、戰術家、統帥和「謀戰」派的軍事理論家,在中國歷史上以卓絕用兵才能著稱,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後世何去非評價為「言兵莫過孫武,用兵莫過韓信」。
  • 歷史探秘:蕭何是怎麼與韓信相識的 為什麼蕭何那麼看重韓信?
    公元前237年入秦遊說,被秦始皇任為國尉,後改稱尉繚。   韓信一直想學尉繚子的軍政兩用之術,但是韓信他的做人原則太強硬了,所以尉繚子並沒有教過韓信政治就只是教了兵法給韓信。蕭何秦時的公務員,當然知道韓信的師傅是誰了。還有一點就是,韓信師傅的師傅更牛,他就是 的隱士鬼谷子。當然,蕭何不可能只聽一個人的名氣如何。他發現韓信這個人才主要還是通過交談了解的。
  • 張良足智多謀,為何韓信、蕭何遇難的時候,他卻冷眼旁觀?
    眾所周知,劉邦能夠取得天下,關鍵人物有三:蕭何、韓信、張良!史家把這三個字,歸納為「漢初三傑」!假如蕭何韓信這兩個人還有點「俗氣」的話,那張良標準的全身「仙氣」,可以算是三傑之首了!於是,問題來了:韓信、蕭何遇難的時候,為什麼張良袖手旁觀,冷眼相看,不出手相救?說到底,這三個同事多年來,加上惺惺相惜的英雄,所以怎麼張良也應該有所行動啊!公元196年,蕭何請韓信入宮與他會面,韓信因感激蕭何,遂應約而去。因此,剛進宮,就被呂后派來的人抓住,後來宮女們用竹子刀將其刺死。
  • 蕭何月下追韓信,蕭何真是個識才的人,來看看這個故事多精彩?
    蕭何月下追韓信,蕭何真是個識才的人,來看看這個故事多精彩?秦末農民戰爭中,韓信仗劍投奔項梁軍,項梁兵敗後歸附項羽。他曾多次向項羽獻計,始終不被採納,於是離開項羽前去投奔了劉邦。一開始他覺得在項羽那邊自己沒有得到重用,很氣憤。
  • 張良、蕭何、韓信,為什麼死的是他?
    如劉邦所言,張良、蕭何、韓信三人各有所長,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很難說他們三人之中誰的功勞最大。三人功高皆確定無疑、都足以震主;最終結局卻只有韓信招致殺身之禍。為什麼三傑之中劉邦只殺了韓信,而放過了蕭何與張良呢?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為何蕭何一定要殺韓信呢?
    筆者回答這個問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為何蕭何一定要殺韓信呢?成也蕭何,一句話可以解釋清楚:劉邦要統一天下,需要韓信。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韓信為劉邦打下了大半個中國。當時的趙國、燕國、齊國等國家都是韓信帶兵佔領的。敗也蕭何,這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
  • 歷史上張良,蕭何,韓信是怎麼死的?
    垓下之戰,項羽死了之後,劉邦馬上奪了韓信的兵權,公元前201,劉邦以謀反為名,將韓信誘捕,韓信仰天長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劉邦此時沒有殺他,把他貶為淮陰侯,韓信到底是因為什麼被殺的呢,史記記載,漢10年,公元前196年,也就是劉邦當皇帝後的第五年,一個叫陳希的人造反,自稱代王,陳希有很多軍隊和人馬,號稱英雄豪傑。他走到哪裡跟隨車乘千輛,擁護的人很多。
  • 如果韓信臨死前,蕭何、韓信可以隔絕世人談話,兩人會說什麼
    (劉邦和蕭何)蕭何對於韓信來說,就是伯牙和鍾子期,伯樂和千裡馬的關係,如果說高祖劉邦是任用賢能的話,那麼蕭何就是發掘賢能之人。於是有一天這位亭長的妻子早早的做好飯,令一家人吃好飯,等到韓信來了,就一直不做飯。這就是開局的韓信,除了落魄的開端,即使韓信被迫走出了淮陰後,還是面臨尷尬的局勢。
  • 蕭何月下追韓信
    此時,還是蕭何力勸劉邦,說巴蜀漢中雖然偏遠一點,其實也沒什麼打的毛病,你現在冒然進攻只能是以卵擊石,死路一條,漢中雖然偏遠,但總比死了強吧。劉邦聽蕭何這麼一說,也轉過彎來了,不得不屈就漢王,等待還定三秦的時機。韓信(公元前231年-前196年),原江蘇淮陰人,漢朝大將軍,軍事家,被譽為「漢初三傑」之一。就在劉邦最低谷時期,他在漢中迎來了軍事天才韓信。
  • 蕭何韓信張良幫劉邦鞏固天下後三人的命運截然不同
    劉邦能從一個地痞搖身一變竟然成為一國帝王,其中幫扶他的人絕對不在少數,可是在這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三個人就是:蕭何,韓信,張良。可是誰又能想到為一國之君嘔心瀝血付出一生之後等待他們的卻是一個個猜疑與謀害。
  • 古文閱讀-蕭何追韓信
    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譯文】等到項梁率領抗秦義軍渡過淮河向西進軍的時候,韓信帶了寶劍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無聞。項梁失敗後,改歸項羽,項羽派他做郎中。他好幾次向項羽獻計策,都沒有被採納。劉邦率軍進入蜀地時,韓信脫離楚軍去投奔他,當了一名接待來客的小官。
  • 劉邦說自己不殺韓信,不用鐵器殺韓信,為何最終還是殺了韓信
    劉邦都曾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扶百姓、給饋響、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克,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韓信劇照)可以說,韓信功高,莫可比也。劉邦也曾經對韓信許諾:「天不殺韓信,君不殺韓信,鐵不殺韓信。」(這句話正史中沒有,但《西漢演義》等別史中有明確記載。)意思就是說,任何情況下,他都不會殺韓信。
  • 劉邦上位後,韓信被殺,蕭何下獄,為何唯獨張良能封侯壽終正寢?
    劉邦上位後,韓信被殺,蕭何下獄,為何唯獨張良能封侯壽終正寢?所謂「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古來不知道多少名臣大將,都是因此而死。比如說,幫漢高祖劉邦拿下天下的韓信,蕭何。漢初三傑中,也就張良最後的結局還算好。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張良這個人很容易衝動,動不動就想著替韓國報仇,在劉邦與項羽奪權的過程中,張良利用他的謀略,幫了劉邦不少忙,立下不少功勞。
  • 韓信死前提到一個人,蕭何驚慌失色,劉邦聽後立即下令:煮了他
    遺憾的是,韓信最後被呂雉處死,在臨死之前,韓信提到了一個人的名字,嚇得蕭何不知所措。項羽聽後立刻下令煮他,這個人是誰?早先,韓信非常貧窮,被許多同鄉看不起。雖然有很多的才能,但沒有人能發揮出來。過了一會兒,韓信遇見了蕭何,蕭何和韓信經過一番攀談,就知道韓信是一個不簡單的人物,如果把他引薦給劉邦,就是給他添了一把勁兒。
  • 「蕭何月下追韓信」究竟是怎麼回事?
    韓信、蕭何聞之,馬上四處尋找。最終男女主互表心意,誤會解除。但卻在無意中發現了陳倉古道,漢軍東出爭奪天下的出路。於是便有了劇中的「蕭何月下追韓信」。但歷史不會穿越,歷史上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在項梁率領抗秦義軍渡過淮河向西進軍的時候,韓信帶寶劍去投奔他,但一直默默無聞。項梁失敗後,他歸入到項羽門下。
  • 漢初三傑,呂后殺了韓信,為什麼不殺張良蕭何?不敢,還是不屑?
    呂后為什麼要殺張良或者蕭何?她瘋了嗎?劉邦喜歡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想立如意為太子。呂后為穩固劉盈的太子之位,打消劉邦「易儲」想法的標誌性事件,是請「商山四皓」出山來輔佐太子。好吧,不管張良是從「嫡長子繼承制」的角度,還是出於什麼目的,事實上他幫助了呂后,而且是在這樣關鍵的問題上,給了呂后巨大的支持。可以想見,張良與呂后在私人感情上是朋友,在政治上是盟友。他們的「革命友誼」,是經過戰火考驗的。再說蕭何。唉,《未央宮》因為郭德綱師徒紛爭而著名,但你知道這齣戲講的是什麼故事嗎?就是呂后誘殺韓信的故事。是誰去騙韓信入宮,給呂后殺他創造條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