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汽車消費越來越火爆,人們在買車時也更加注重各種參數。其中關心最多的恐怕就是加速時間和發動機的功率和扭矩了。廠家對外宣傳時總喜歡標明發動機的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而網友們又很容易根據這些帳面數據來評判一輛車的加速性。但實際上卻容易碰釘子。
比如之前有網友提了這麼一個問題:思域最大扭矩只有220,其他很多品牌的1.5T發動機功率、扭矩都比思域大,但是加速卻跑不過思域,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很正常,但是很多人總感到不理解,因為有人覺得加速看扭矩,有人覺得加速看功率。但事實卻上演了大反轉,這就讓本來搞不清到底加速看扭矩還是看功率的人更迷惑了。其實我們可以這樣一點點來理解這個問題。
加速靠什麼
說加速靠扭矩也沒錯,畢竟扭矩反應的是車輪直接作用在地面上的力,這個力越大,車前進的動力就越大。
但是你要知道,加速是一個動態過程,加速過程中車輪子的轉速是要持續升高的,這樣汽車才能越跑越快。所以說我們還要考慮轉速的問題。在每個轉速下扭矩都足夠大,那麼這輛車加速能力肯定不會弱。換句話說就是真正決定加速能力的是每個轉速下的扭矩。而這個量就叫做功率。
所以說加速的時候確實是扭矩在辛辛苦苦驅動著車輪轉動的,但是加速的過程中車輪子是越轉越快的,所以把轉速考慮進來後就有了功率這個東西,它更能代表汽車的加速性。所以說加速還是看功率。
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有些大力士可以徒手拉動半掛車,博爾特肯定拉不動。但是你讓大力士和博爾特比跑步那肯定比不過。因為大力士力氣雖然大,但是雙腿沒那麼靈活,步子邁不開,步幅小,步頻也低,自然跑不快。大力士可以拉著一輛車依然閒庭信步,但是他永遠追不上博爾特。
為什麼功率大的車加速不一定快
這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既然說功率決定加速,那為什麼有些車功率更小但是加速更快。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我們平時所說的發動機功率都是最大功率,並不是發動機在每個轉速下都能輸出這個大的功率。而真正決定加速快慢的是加速過程中用到的功率。
也就是說從起步開始,發動機轉速從怠速開始一點點上升,在這個過程中發動機輸出扭矩是在不斷變化的。某個瞬間下發動機轉速和輸出扭矩決定著當前 發動機的輸出功率。比如上圖,紅線的發動機輸出功率在5700轉之前一直低於藍線,也就是說如果變速箱參數一樣的前提下在轉速達到5700轉之前紅線對應的車輛加速不如藍色的快。但是轉速過了5700轉以後紅色的加速就更快了。
而思域使用的是CVT變速箱,其變速比範圍更廣,起步瞬間使用最低傳動比可以讓起步動作更迅速,然後發動機轉速會迅速拉到最大功率轉速並保持不變,接下來就發揮了CVT變速箱的優勢了:發動機轉速保持在最大功率點不變,然後變速箱逐漸升檔提速,整個加速過程中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利用發動機的最大輸出功率。
而上圖藍色曲線那輛車如果使用的是AT或者雙離合變速箱的話就不佔便宜了,因為這種變速箱需要換擋,每次換擋都有動力的暫時中斷,而且換擋前發動機好不容易拉到了最大功率轉速,結果換擋後轉速立馬掉到低功率區間。整個加速過程中並沒有充分利用起最大功率轉速的區間,所以加速有可能比不上比自己功率更低的車。
所以說加速能力取決於很多方面的因素,不僅僅只是看發動機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