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1日—27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住川全國政協委員們肩負全川各族人民的期盼和重託,他們帶來了哪些提案和建議?在飛赴北京參會前,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電子商務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西昌學院院長賀盛瑜接受了澎湃新聞、四川發布客戶端採訪,談人才培育、談文旅發展、談電商物流,一起來關注!
一、談人才培育
應加大力度支持涼山高等教育 培養本地人才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其中,涼山州是影響全省乃至全國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控制性因素。「教育的落後是涼山最大的落後。」全國政協委員、西昌學院院長賀盛瑜表示,解決涼山當前的絕對貧困和將來的相對貧困,從根本上需要加大對涼山高等教育培養本地人才的支持力度,破解涼山人才荒問題。
賀盛瑜認為,經過多年的努力,涼山人才工作取得長足進展。但仍存在人才政策含金量低、人才基礎薄弱、人才質量不高、人才引留困難等突出問題。11個貧困縣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普遍在50萬元左右,遠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如何解決產業急需人才緊缺,中端以上人才不足,基層治理人才匱乏的現狀?賀盛瑜建議,應築牢涼山州精準脫貧和長遠發展的人才保障,加快地處「老邊少貧」深度貧困民族地區高校發展,拓寬渠道養才育才。
一是多渠道加強涼山高校定向、訂單培養力度,優先解決一批亟需緊缺人才的培養。要加強與地方政府合作,統籌做好方案制定、宣傳發動、協議籤訂、崗編管理、跟蹤服務等工作,推動緊缺專業大學生、雙語人才、鄉村實用人才(土專家、田秀才)等定向培養工程落地落實。二是加大對涼山高校的資金傾斜力度,提升高校培養地方人才的能力。三是建議教育等主管部門,對東西部扶貧協作、省內對口幫扶對口幫扶協議進行量化考核,以切實促進涼山高校的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二、談文旅發展
統籌規劃民族文化旅遊資源,設計獨具特色的民族旅遊產品
「截至2019年12月,涼山州還有8個縣A級景區數為零。」賀盛瑜提到,民族地區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極強的旅遊開發可塑性,但目前存在旅遊發展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嚴重滯後、旅遊投資和落地項目不多、高品質文旅產品打造和供給嚴重不足、文旅人才缺乏等問題。
賀盛瑜建議,要進一步加大對民族地區文旅產業發展投入力度。包括:一是加大對民族地區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等硬體的投入,提高旅遊通達性;二是完善吃住行遊購娛旅遊要素,投資建設特色酒店和民宿等接待設施,提高景區接待服務水平;三是加大對民族地區發展文旅政策引導,鼓勵民族地區發展特色旅遊業;四是加大民族地區旅遊資源的開發力度。
賀盛瑜認為,應由民族地區文旅行業主管部門牽頭,統籌規劃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防止旅遊產品同質化。設計獨具特色的民族旅遊產品,增強地方旅遊資源的吸引力,形成地方特色旅遊產業。要動員高校和社會力量,創新民族地區鄉村旅遊人才培養模式。
三、進一步提升電商物流在重大疫情期間服務能力
賀盛瑜院長是電子商務和物流領域的專家,歷年兩會上她曾多次提出與之相關的提案。今年,她把目光投向了疫情下的電商物流服務。
賀盛瑜表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動中,電商物流企業保持正常運行,快遞小哥衝鋒在前,確保了配送保供有序進行。但這次疫情也暴露了電商物流的效率減緩,產業需求驟減,運營成本增加以及農產品滯銷等情況,反映出電商物流在保障城市物資供應及服務群眾日常生活等方面,仍然面臨著重大應急狀況下電商物流保障方面的諸多問題。」
賀盛瑜認為,應進一步提升電商物流在重大疫情期間服務能力,發揮其在物資運轉中的保障作用。「首先是要普及智能配送應用。」賀盛瑜表示,疫情期間儲物櫃式的無接觸配送有效避免了物流環節的疫情的傳播,也讓人們再次感受到了智能配送的重要性。各地可以通過無人配送、搭建快遞儲物櫃等方式來解決最後一公裡的派件問題,這樣不僅避免了人與人近距離接觸,而且還可以緩解配送人員缺乏、物流效率低下等問題。
通過對疫情期間快遞行業的觀察,賀盛瑜認為,國內快遞物流企業眾多且分散,這不僅加劇了競爭,疫期暴露的眾多問題也必將加速行業洗牌。因此,她建議將郵政監管機構設立到縣級,以更好地監管快遞物流行業,促進行業良性發展。同時,應鼓勵快遞物流企業加強合作,形成快遞聯盟或區域性協同體,共享快遞資源,進行末端整合增效,建設區域戰略電商物流中心,以應對重大疫情等不可抗力風險。
疫情期間生鮮農產品的網上訂單激增,平臺承載力經受了重要考驗,多家平臺都出現臨近配送時間被告知貨源售罄的問題。對此,賀盛瑜認為,生鮮平臺後期會將疫情期間累積的客戶穩定下來,冷鏈供應鏈與配送問題就將成為關鍵環節。她建議,快遞企業要主動與生鮮電商平臺和原產地對接需求,規範化運作,助力農戶、滿足客戶、穩定用戶。
快遞企業在疫情期間的成本也明顯增加,賀盛瑜建議國家層面出臺可持續性的扶持或補貼政策,主要用於快物流企業稅收減免、冷鏈物流、快遞從業人員生活健康補助、重點疫區快遞物流保供運轉、貧困(民族)地區網點建設的專項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