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間「九子奪嫡」中,為何是太子和大阿哥最先出局?

2020-12-26 騰訊網

康熙年間最著名的事件就是「九子奪嫡」,由於康熙立儲態度不堅定,導致皇子們都心懷鬼胎,各自拉攏大臣在朝堂上形成幾派。皇權至上,皇帝的寶座極為誘人,這張爭鬥以生死為賭注,輸掉的人連性命也失去了。

原本最後機會的是排行第二的胤礽,他是當朝皇后赫舍裡所生。皇后與康熙感情甚篤,皇后因為生胤礽難產而死,皇帝悲痛難忍,為了表示對皇后的看重,他將胤礽立為太子,胤礽也成為我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公開冊立的太子。康熙為了緬懷赫舍裡氏,就親自撫養胤礽,起初二人感情非常好,胤礽也不負皇恩,自小天資聰穎,刻苦努力。

康熙47年,十八阿哥胤祄病重,康熙十分心疼小兒子,親自去探望安撫,誰知道太子卻置若罔聞,對弟弟毫不關心,這讓康熙覺得太子一心為了權勢,全然不顧親情。父子二人便漸生隔閡。有一次康熙外出巡遊,夜裡發現太子悄悄接近自己睡覺的帳篷,認為太子要謀反,驚出了一身冷汗。自此以後康熙的防備心日益加重,後來又因為很多傳聞,康熙下令廢除了太子。

按道理來說,作為嫡子的原太子胤礽應該機會最大,但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他居然是第一個被幹掉的,而且還是被皇帝兩次廢除太子的地位,簡直是讓人惋惜。其中的緣由,一方面是周圍的皇子太強,另一方面就是自己不爭氣。

大阿哥胤禔見原太子被廢掉之後心中竊喜,以為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就想把原太子幹掉。

他想康熙建議殺掉原太子,這就惹得康熙生氣了,這樣一個大阿哥,連自己的親兄弟都殺,那還是人嗎?康熙從此對他更加厭惡,直到最後把他囚禁了起來。

相關焦點

  • 九子奪嫡,勝出的為何是悶不作聲的四阿哥?難道對遺詔動了手腳?
    九子奪嫡,勝出的為何是悶不作聲的四阿哥?難道對遺詔動了手腳?在康熙晚年間,曾發生過一樁重大事件,那就是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顧名思義就是康熙的九個兒子爭奪儲位,當時整個事件不僅在各個皇子中展開,還牽連到了整個朝廷,大臣們都參與其中,鬧得是烏煙瘴氣,不得安寧,互相勾結黨派,皇子們不顧手足互相殘殺,但熟知歷史的我們都知道,最終勝出的是平日裡處事低調且不吭不哈的四阿哥,傳言是篡改了遺詔,到底如何,我們來分析一下。
  • 康熙年間九子奪嫡,四皇子的逆襲,依靠的究竟是什麼?
    細數歷朝歷代的奪位之爭,最令人心驚肉跳的,莫過於在清朝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那么九子奪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康熙12年,以吳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為首的藩王,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起兵叛亂。從康熙登基以來,就想盡辦法要削藩。各地藩王內心惶恐不安,最終引發了這場動亂。
  • 九子奪嫡,為何最後的贏家是他
    上部叫君臨天下之九子奪嫡,下部叫君臨天下之血濺太和殿。這部劇非常經典,以前讀書上學的時候,每當寒暑假的時期,總能在黑白電視機上看到。我自己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的確是很經典。這部劇裡有幾個比較出名的演員。比如飾演雍正皇帝的江華,飾演前期輔佐雍正爭奪帝位的湯鎮業,古裝劇熟面孔甄志強,扮演年羹堯年大將軍的徐錦江等等。
  • 九子奪嫡中被收拾的七位阿哥,都活到乾隆年間誰最不可能被釋放?
    縱觀中國古代史,九子奪嫡可謂在殘酷的奪嫡之爭中獨具一格,它的殘酷沒有體現於明面上的刀光劍影,還有兄弟之間的兵戎相見等等。 而是在於參與奪嫡的九位阿哥,除卻勝利者雍正帝胤禛,還有雍正帝派系的老十三胤祥,其他七位阿哥的下場都很是悽涼,或是圈禁或是拘禁或是幽禁。 大阿哥和二阿哥(廢太子胤礽)在康熙年間,因為奪嫡,前者是被削爵囚禁至死,後者被兩廢太子以後,被幽禁於紫禁城鹹安宮至死。
  • 《雍正王朝》中太子真的是昏庸無能嗎?為何兩次被廢?
    《雍正王朝》作為20年前的老劇,至今還能在各大衛視重播,可以說和裡面精彩的劇情以及演員精湛的演技息息相關,裡面的最精彩的就是貫穿前面劇情的九子奪嫡,作為九子奪嫡中最先被淘汰出局的太子胤礽在電視劇中給人一種昏庸無能,爛泥扶不上牆,而且還與康熙的妃子鄭春華有染,但是歷史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 康熙時期,為何會發生「九子奪嫡」?安安穩穩做個王爺不好嗎?
    只是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相比於歷史上其他爭儲事件無疑更加精彩、更加殘忍些,而且歷史上僅此一例。因此「九子奪嫡」便成了很多歷史愛好者茶餘飯後的談資。那麼,這裡很多人就會問,康熙的那些兒子安安穩穩地做個王爺不好嗎?非要冒那麼大的風險去趟這趟渾水。其實,這只是我們後來人的想法,如果把你放在那個時代,生在帝王家,我想你一樣不會也放棄對那個「權力的寶座」的爭奪。
  • 康熙晚期,九子奪嫡中雍正勝出,為何對廢太子胤礽禮遇有加?
    康熙晚期,九子奪嫡中雍正勝出,為何對廢太子胤礽禮遇有加? 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晚期,皇子們為奪帝位,相互內鬥的宮廷事件。當時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分為二派參與了皇位的爭奪。
  • 太子兩次被廢,為皇位眾阿哥機關算盡,請看九子奪嫡背後的故事
    太子兩次被廢,為皇位眾阿哥機關算盡,請看九子奪嫡背後的故事 2020-12-09
  • 康熙皇帝最長壽的兒子是誰?他曾手握兵權,為何沒有參與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是清初最慘烈的一次事件,最終以四阿哥胤禛獲得勝利為結局。而胤禛曾經的對手們,大多被流放處死,只有個別的存活下來。而康熙有一位兒子,卻在儲君之位面前,選擇淡然處之,最終長壽七十八歲。
  • 《雍正王朝》中的「九子奪嫡」說的是哪九子,各自都有什麼勢力?
    所謂「九子奪嫡」,就是康熙朝,由康熙的九個兒子所參與的一場奪嫡之戰,這九子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這九位皇子分屬五個不同的勢力。其中大阿哥胤禔為一黨,是為大爺黨。
  • 「九子奪嫡」期間的四阿哥胤禛,勢力很弱?你絕對誤會了
    孝懿仁皇后帶給四阿哥胤禛的隱形勢力在參與奪嫡的九位皇子中,除了孝誠仁皇后所出的太子胤礽,乃係「嫡出身份」,其餘皇子都是「庶出身份」。「九子奪嫡」的最後時期,基本就成了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之間的對決。胤祉生母榮妃,居於「四妃」之末,比之胤禛生母德妃尚且不如,較之胤禛養母孝懿仁皇后更是差別明顯;胤禩生母良妃,出自辛者庫,更是無法和胤禛的出身相比;胤禵和胤禛乃係一母同胞,兩者之間也是明顯差了一個皇后養母。
  • 清朝「九子奪嫡」到底有多慘烈,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
    春風無十裡|文清朝「九子奪嫡」到底有多慘烈,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如果說起歷史上最激烈的帝王爭奪戰是什麼呢,清朝的「九子奪嫡」是一定能排上前三的,不過都說「九子奪嫡」很激烈,那到底有多激烈呢,其實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激烈程度。
  • 清朝九子奪嫡,為何偏偏少了十二阿哥?實力不足還是另有原因
    清朝九子奪嫡,為何偏偏少了十二阿哥?
  • 九子奪嫡:因為兩隻死鷹,八阿哥胤禩就當不成皇帝?和死鷹沒關係
    但是在康熙晚年,康熙要考慮繼承皇位之事,但子嗣眾多,所以掀起了」九子奪嫡「的事件,此事件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激烈的皇儲爭奪戰。胤禩能力出眾,深受康熙帝喜愛在康熙帝眾多的子嗣中,八阿哥胤禩在宮廷眾人中的口碑甚佳,歷來有「八賢王」之稱,德才兼備的八阿哥最終為何會奪嫡失敗?他最強大的對手四阿哥胤禛又有何過人之處?最終取得勝利。這讓世人難以理解,難道康熙識人不準?
  • 雍正繼位後,「九子奪嫡」各位阿哥的真實下場
    九子奪嫡,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0個兒子和8個女兒活到成年。諸子均隨「胤」字,雍正帝胤禛即位後為避帝王諱,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皇位爭奪的主要參與者為九個阿哥,分別是:大阿哥、二、三、四、八、九、十、十三、十四阿哥,分為5派。大爺黨:直郡王胤禔、納蘭明珠、餘國柱、佛倫。太子黨:太子胤礽、索額圖、格爾芬、阿爾吉善、蘇爾特等。
  • 九子奪嫡:一廢太子,6位皇子受到牽連,為何僅大阿哥被圈禁終生
    太子被廢、儲位虛懸,讓諸位皇子之間的皇位爭奪逐漸公開化、明朗化,再加上之前和太子胤礽交往的皇子,以至於皇長子胤褆、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共計6位皇子被捲入了這場儲君之權和皇權之間的鬥爭。
  • 「九子奪嫡」中,那個被康熙厭惡,卻受雍正重用的神秘人到底是誰
    1661年,愛新覺羅·玄燁登基,年號康熙,也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康熙帝雖然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是人難免一死,康熙帝也不例外,但是皇帝駕崩,儲位又該落於誰手。為了爭奪儲位,康熙晚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
  • 九子奪嫡:皇長子最早出局被囚禁,下場最悽慘?囚禁26年,生下11子9女
    文/天天 標題:九子奪嫡:皇長子最早出局被囚禁,下場最悽慘?囚禁26年,生下11子9女 康熙年間九子奪嫡之戰無疑是清朝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個歷史事件,雖然最後勝出的是四阿哥胤禛,但是這並不代表其他阿哥的故事就不值得讓人關注。關於這場帝位之戰,最早出局的人除了太子胤礽,無疑就是那個說要將太子誅殺的大阿哥胤禔了。
  • 康熙朝「九子奪嫡」的時候,甄嬛、若曦、晴川都在幹什麼?
    「九子奪嫡」,發生於康熙皇帝諸位皇子之間的儲位之爭,其持續時間之長、爭奪手段之毒辣、最後結局之慘烈均為歷史之最。自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太子胤礽首次被廢,「九子奪嫡」正式拉開帷幕;至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駕崩,皇四子胤禛登基為帝,成功升級為雍正皇帝;再到雍正皇帝登基後血腥清算昔日奪嫡政敵,圈禁甚至毒殺皇室兄弟;甚至,直到乾隆朝初期的「弘晳逆案」被扼殺後,「九子奪嫡」才算正式結束。 也就是說,歷史上的「九子奪嫡」橫跨三朝、持續30餘年。
  • 天家薄情:「九子奪嫡」中的失敗者,他們各自的結局都是如何?
    所謂「九子奪嫡」也叫「九龍奪嫡」,乃是清朝康熙皇帝執政末期,他的九個兒子為了成為皇位繼承人而展開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政治鬥爭。康熙皇帝序齒(即沒有夭折參與排序)的兒子一共二十四人,這其中有九個兒子參與了皇位的爭奪,即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雍正),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 ,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因此稱為「九子奪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