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計算技術發展報告發布:解決數據隱私保護難題的「關鍵之鑰」

2021-01-19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邢萌

9月2日,由矩陣元與陀螺研究院撰寫《隱私計算技術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該報告由新浪財經、《證券日報》社、深圳市信息服務業區塊鏈協會聯合推出。報告從市場與技術兩方面對隱私計算進行深入的解析,並從隱私計算發展、主流隱私計算技術介紹、技術項目簡介、隱私計算應用場景等多維度展現隱私計算全景,詳解隱私計算在數字時代背景下的機遇與挑戰。

報告指出,伴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作為新一代生產要素,數據蘊含的巨大價值得到逐步釋放,與此同時,數據隱私問題卻日益凸顯,用戶數據隱私如何保護的問題亟待解決,隱私計算則被視為解決此問題的「關鍵之鑰」。

隱私計算與高新科技融合帶來「四大優勢」

市場前景遼闊

在數位化社會漸行漸近的背景下,隱私計算技術的關鍵作用正在顯現。根據Statista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大數據市場收入規模將達到560億美元,是2016年的兩倍,未來大數據市場將呈現穩步發展的態勢,預期增速將達到14%左右。而在2018-2020年的收入預測期,Statista預測每年將保持約70億美元的增長,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5.33%。

而從隱私計算的主要應用數字身份分析,隱私計算市場規模仍不可小覷。根據情報和市場研究平臺MarketsandMarkets最新報告中指出,2019年全球數字身份解決方案市場規模達到137億美元,2024年,該市場預計將增長至305億美元,2019-2024年預測期內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為17.3%。

報告指出,隱私計算可與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等高新技術相結合,依據具體的應用場景來進行技術選型從而解決實際問題。其帶來四大非常顯著的優勢。

在使用上,提升個人數據所有權,實現授權機制下的數據使用;在安全上,降低企業數據洩漏風險,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由於直接收集用戶信息導致數據洩漏的問題;在變現上,驅動用戶數據變現,滿足隱私保護前提下的數據多方共享,並獲得相應的經濟激勵;在流動上,促進機構數據流動,打破「數據孤島」,最大化企業和機構數據的價值。

數據隱私保護法律日益健全

技術規範是行業發展的必要前提

報告中提到,隱私計算作為一種針對於數據安全的技術,技術複雜度較高,涉及行業較廣,數據的治理與規範標準程度是技術的長遠發展的關鍵。

近年來,隨著大眾對於隱私的重視程度的增強,全球均針對數據隱私保護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法律體系呈現日益健全化與規範化。在國際方面,除了大名鼎鼎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之外,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已經發布了一系列相關的標準和規範,包括ISO/IEC29100《隱私保護框架》、ISO/IEC29101《隱私體系架構》、ISO/IEC29190《隱私能力評估模型》、ISO/IEC29134《隱私影響評估》、ISO/IEC29151《個人可識別信息保護指南》。

國內方面,2017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強調了對基礎設施及個人信息的保護。2018年實施的《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範》,從國家標準層面,明確了企業收集、使用、分享個人信息的合規要求。2020年7月,深圳市司法局出臺《深圳特權數字條例(徵求意見稿)》,作為落實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第一部政府文件,具有極強的標誌性意義和極高的價值。而近日,數據安全法草案結束徵求意見,草案中明確開展數據活動的組織、個人的數據安全保護義務,落實了數據安全保護責任規定支持促進的具體措施。

此外,信通院、電標院等單位也相繼主導隱私計算相關標準的制定,包括《基於多方安全計算的數據流通產品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區塊鏈隱私計算服務指南》等。

目前,與隱私計算有關的法律法規仍在不斷完善中,可以預見,不斷優化的頂層設計,逐步規範的技術標準,都將促使隱私計算行業迸發新的活力。

隱私計算產品逐漸進入市場角逐

商業應用是關鍵

報告指出,目前當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許多知名的隱私計算類產品或者技術框架,包括矩陣元推出的面向廣大AI開發者的隱私機器學習開源框架——Rosetta;螞蟻金服推出的螞蟻鏈摩斯多方安全計算平臺;百度推出的基於可信執行環境的通用計算架構——MesaTEE等。

而商業應用是檢驗產品力的「唯一標準」隱私計算可在保證原始數據安全隱私性的同時,實現對數據的計算和分析,由於其在多數據流通融合中保護隱私安全的顯著效果,隱私計算在政務、金融、醫療、交通、安防等多個行業中均存在廣泛的應用場景。

以報告中的醫療健康領域應用為例,通過安全多方計算等隱私保護手段,可以在數據不離開私有域的前提下,完成高效地數據統計分析甚至機器學習。事實上,在生物醫療領域,隱私計算已經逐步落地。在數據聯合分析方面,基因組學數據、醫學影像數據和臨床學數據開始在一些創新項目裡被安全可靠地分享和計算。此外,利用隱私計算技術(安全多方計算、代理重加密等)實現病人電子病歷的跨域共享,也是目前解決醫院數據孤島痛點的有效方案。

可以預見的是,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要素和數據要素一起互相聯繫並且深度融合,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未來,隨著新的隱私相關業務需求的持續引爆,市場不斷反饋和表達,隱私信息共享和流通的法律法規體系逐步構建,隱私計算和密碼學,將會獲得新的推動力,繼續演進。

(編輯 沈明)

相關焦點

  • 擔心AI侵犯數據?隱私計算技術受關注
    來源:一財網在數字經濟繁榮發展的時代,數據流通是數據要素價值充分釋放的關鍵環節,但隱私洩露、安全威脅等一系列問題仍然制約著數據的有序流通。這一問題在今年的上海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受到特別關注。在一場智能數據云端峰會上,與會嘉賓討論了聯邦學習和多方安全計算等隱私計算技術,這有望打破數據流通的瓶頸。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在今年的上海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開幕式上強調,人工智慧的相關研究需要重視理論研究和隱私保護學習。姚期智認為,將人工智慧與多方計算技術相結合,有望實現數據隱私保護。
  • 如何用 AI 技術保護隱私安全?
    保護隱私已經成為 AI 發展不可繞過的「檻」,是 AI 技術的難題,也是 AI 良性發展的契機。三、趨勢可以說,保護隱私的各種法規的出臺必然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這勢必讓企業的數據收集、使用及流通的合規成本大幅增加,也容易讓企業內部或者企業間形成數據孤島問題,制約企業獲取數據價值。
  • 潮科技 | 隱私計算技術的三大主流門派
    編者按:本文來自「富數科技」投稿,36氪經授權發布。 一、隱私計算三大門派 在大數據時代中,海量的數據的交叉計算和人工智慧的發展為各行各業提供了更好的支持,但這些被使用的數據往往包含用戶的隱私數據,或企業/機構的內部數據。
  • 給數據加「噪音」,差分隱私如何保護用戶數據安全和隱私
    對於一家人工智慧公司來說,數據是他們訓練、調整算法和模型的關鍵,也是安身立命之本。
  • 數牘科技宋一民:用隱私計算創造數據使用新範式
    打車時的行蹤信息,住酒店的個人信息,逛某寶的購物信息,進入小區的門禁信息……面對AI、大數據時代無處不在的數據流,如何把握價值挖掘和隱私保護之間的平衡,已經成為最突出的技術發展及產業推進的瓶頸之一。
  • 星環科技作為信通院隱私計算聯盟成員亮相2020數據資產管理大會
    星環科技首席隱私計算科學家伊人受邀在【金融論壇】上帶來題為《金融AI數據隱私保護的破局之法》的精彩演講,探討多方數據安全前提下AI協作的聯邦學習方案和系統,並結合風控等場景,討論其對於金融數據資產保護、資產治理與價值挖掘的技術優勢。
  • 百度智能雲聯合機密計算聯盟,共尋數據隱私和安全流動解決方案
    近日,百度宣布正式加入Linux基金會的機密計算聯盟(CCC,Confidential Computing Consortium),將與業內攜手,共同解決跨行業數據傳輸加密和數據隱私保護問題。fha中文科技資訊  機密計算聯盟是國際知名基金會Linux基金會於今年8月份籌備的組織,以開源、開放的方式解決數據加密、隱私等問題,成立之初便吸引了多家巨頭加入,百度也是最早參與聯盟的創世成員之一。fha中文科技資訊  在當前以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為驅動的智能時代,數據成核心資產,是新時代的石油。
  • 隱私計算助推城市數位化轉型 布局「中國方案」
    要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抓住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抓緊布局數字經濟。今年4月,數據作為生產要素被納入國家所定義的要素市場化配置中。國家發改委隨後發布"數位化轉型夥伴行動"倡議,旨在構建數位化產業鏈,培育數位化生態,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數字經濟發展基石,數據將在經濟轉型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 從華為差分隱私技術看保護個體數據有多重要
    比如,公司根據數據分析的精準結果做出粗略判斷,判斷產品生命周期的時長、產品的投放區域、大眾喜好的顏色等。在過去,收集個人數據的方式非常直接,街頭問卷調查可以將姓名、性別、手機號、習慣喜好等全部收集起來,如此一來,個人隱私的洩露也更加直觀。隨著科技、人工智慧的發展,在各個平臺上收集群體特徵已經不再是難事,但是洩露隱患也隨之增加。
  • 中安網脈副總經理:大數據時代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有兩個難題
    講座上,中安網脈副總經理、大數據安全事業部總經理查正朋以「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如何守護?」為主題進行了分享。查正朋認為,目前隱私保護的實踐方法在大數據時代基本上形同虛設。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安全與個人隱私保護面臨兩個難題:一是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海量數位化基礎設施隨時隨地在收集個人隱私,如何做好安全運營維護;二是海量數位化基礎設施必然帶來漏洞的快速增長,如何面對漏洞激增。
  • 周金濤股市神預測刷屏 數據流動價值未來可期 區塊鏈和隱私計算走...
    中科院金融科技中心首席科學家、教授劉世平在會上提到,數據隱私保護至關重要,「數據被用來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都變成透明人了。」劉世平指出,要從法律、技術、管理和認知四個層面加強隱私保護力度,其中區塊鏈和大數據技術為信息安全從預防、尋找源頭和做出安全對策提出了新機遇。
  • 數據隱私保護的公共議題:從GDPR到技術倫理思辨
    來源:底層設計師作者:劉志毅,數字經濟學家、商湯智能產業研究院主任在眾多近期關於數據隱私保護引發的討論中,甚少見到關於數據隱私保護的基本邏輯的底層討論,更多的是關於「數據隱私」的重要性和對於數據濫用危險性的擔憂。因此,大多數討論都停留於公共議題的喧譁之聲和對於科技倫理的表面討論。
  • ...AI發布首個企業級隱私保護機器學習平臺與升級版AI模型殺毒軟體
    此次新品發布,標誌著RealAI首次正式展示其基於「第三代人工智慧技術」手段所描畫的AI原生基礎設施藍圖,RealAI將不斷深耕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建設,發展AI產業「第二增長曲線」,致力人工智慧成為新時代動力基礎。
  • 「隱私計算+區塊鏈」在信用卡發卡審批業務中的落地構想
    ,實現在數據共享的同時保護數據隱私,在保有數據所有權的同時享受數據再利用的經濟收入」。具備代表性的隱私計算技術有「安全多方計算(MPC)」、「聯邦學習」、「可信硬體技術」等。其中,結合MPC技術及分布式計算的「聯邦學習」平臺最契合現實中的各類業務場景。(聯邦機器學習又名聯邦學習,聯合學習,聯盟學習。是一個分布式機器學習框架,能有效幫助多個機構在滿足用戶隱私保護、數據安全和政府法規的要求下,進行數據使用和機器學習建模。「)。
  • 驅動AI產業「第二增長曲線」,清華系RealAI發布首個企業級隱私保護...
    RealAI重點發布了兩款產品:隱私保護機器學習平臺RealSecure和人工智慧安全平臺RealSafe2.0 版本。 隱私保護機器學習平臺RealSecure 為解決AI應用過程中的數據孤島難題,隱私保護機器學習被學術界與產業界公認為是一條可行之路。
  • 驅動AI產業」第二增長曲線」,清華系RealAI發布首個企業級隱私保護...
    此次新品發布,標誌著RealAI首次正式展示其基於」第三代人工智慧技術」手段所描畫的AI原生基礎設施藍圖,RealAI將不斷深耕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建設,發展AI產業」第二增長曲線」,致力人工智慧成為新時代動力基礎。
  • 翼方健數加入"隱私計算聯盟" 共推技術落地
    12月18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通信標準化委員會主辦的"2020數據資產管理大會"在北京盛大開幕。本次大會上,翼方健數獲評信通院2020大數據"星河"隱私計算標杆案例、旗下旗艦級產品翼數坊XDP通過信通院大數據產品能力測試。翼方健數作為隱私計算領軍企業,成為由信通院牽頭成立的"隱私計算聯盟"初創成員,為隱私計算產業發展助力。
  • 「報告」世界經濟論壇:重新設計數據隱私——重新構想用於人機互動...
    歐盟法律將數據保護和隱私權的分開,分別反映在《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和《電子隱私指令》(ePrivacy Directive)中。相較於數據保護框架,同意原則在電信框架中發揮著更大的作用。儘管發展軌跡不同,但「通知&同意」已然成為美國和歐盟數據、隱私保護領域的一部分。
  • 為什麼進行數字營銷必須關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
    此為第二篇內容,帶來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分享。點擊這裡,回看第一篇內容:廣告監測方法論。近些年,伴隨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數字城市等行業的蓬勃發展,產生了海量的消費者數據,使得消費者對隱私保護的需求變得愈加強烈。
  • 10月16慕尼黑 看Mate 10上演如何保護你的隱私安全
    Mate10能夠實現AI的關鍵基礎是使用了全球首款移動AI晶片——麒麟970。人工智慧手機可給用戶帶來巨大的便利,很多廠家都在積極發力該領域。但人工智慧是基於用戶數據的深度學習,面臨用戶隱私如何有效保護的問題。一直以來,業界僅依靠雲側防護,無法很好解決人工智慧的用戶隱私保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