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張如春的笑顏傳遞著善意,一個個愛心使者伸出臂膀,一滴滴殷紅的鮮血一同匯聚……料峭的秋寒絲毫沒有阻擋獻血者的熱情,無償獻血者陸續來到採血點填表、體檢、獻血……這是9月17日上午,記者在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採血點無償獻血活動現場見到的場景。
前來獻血的隊伍中,既有多次參與獻血的愛心職工,又有第一次參加獻血的年輕同志,有臨床醫務人員,也有後勤行政管理人員。大家熱情高漲,獻血車一到,就自發地排起隊,從填表登記、測量血壓到抽血化驗,全部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活動現場秩序井然。有的醫務人員是在繁重的工作中抽空而來,有的是剛下手術就過來,許多醫務人員獻完血後又馬上投入到工作崗位……大家用行動詮釋了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的精神。
從2015年的「8·5」跑步獻血,到2016年「1·23極寒天氣獻血救產婦」,再到2016年「5·24搶救產婦大出血」,以及這次425名愛心市民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為搶救素不相識的男孩無償獻血15.2萬毫升,無不體現著泉城市民對無償獻血公益事業的關心與愛心。他們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一員,但是當需要挽救一個素不相識的生命時,他們不約而同地站了出來。「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對無償獻血工作起到促進作用,關鍵時刻,市民的獻血義舉對無償獻血公益事業起到了帶動作用。」
在這座有愛的城市,溫暖從不會缺席。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因為一群人,溫暖整座城!在濟南這座充滿愛的城市,溫暖從來都沒有缺席過。今天,公益之城帶大家一起走近無償獻血志願者,來看看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感人故事。
○濟南市血液供保中心黨委書記、主任 劉紹輝
「與你共赴無償獻血之約」
濟南市血液供保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劉紹輝是一位工作在無償獻血一線的「獻血達人」。他每年參與無償獻血,捐獻全血和血小板,獻血量達7000毫升。他常常是計算著自己的獻血時間,一到獻血間隔期滿就立刻捐獻,目前已經達到全國無償獻血奉獻銀獎。
劉紹輝表示,無償獻血是公益的一部分,也是文明城市建設的一部分。目前全市血液供應正處於一種緊平衡狀態,希望廣大健康市民積極踴躍加入自願無償獻血的隊伍。
「市血液供保中心是一個講奉獻的單位,我們成立了多支志願服務隊伍,每一名工作人員不論是8小時之內,還是8小時之外,都志願為無償獻血獻出自己的一點時間。」通過志願服務的方式,一同保障臨床用血的供應,同時也能傳遞社會正能量。「在市血液供保中心,志願服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我們的員工不但積極參與志願服務,而且也影響到身邊的人一同加入。宣傳無償獻血,參與志願服務,這似乎已經成為了我們的職業病。」
在劉紹輝看來,公益需要更多的社會參與感,而無償獻血應該是全社會的事情。「去年我們參加了2019『愛湧泉城』公益評選,在活動中,看到了社會中湧現出的愛心團隊和志願服務個人,感受到了濟南這座城市的溫度和良心。公益需要一顆恆心,它更像馬拉松,不在於你跑多快,而是看你跑了多久。」
○無償獻血志願者 李飛
20年「獻血之路」用奉獻拓展生命寬度
從「獻血恐懼症」到「獻血達人」,李飛已經走過了20年的獻血之路。20年來,他累計獻出30000餘毫升鮮血,850餘個治療量的血小板,127000餘元捐款,並且發動家人一起參加獻血公益。現在,李飛一家是名副其實的「紅色家庭」。
他叫李飛,是濟南市公安局天橋區分局巡警大隊一中隊的民警。在工作中,李飛是一名「雷鋒式」警察,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斷進步,並用實際行動創造與享受著幸福。小時侯,李飛的夢想就是當一名人民警察,他正式參加工作的第一天,就在筆記本上寫了一段話: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實現理想並為之奮鬥終生,一生做一名心繫群眾、為人民排憂解難、讓人民滿意、保一方平安的好警察。
多年來,除了維護社會穩定,為群眾排憂解難,他還盡己所能,扶危濟困,慷慨解囊,幫助困難學生和群眾。不僅如此,在李飛的書櫃裡,整整齊齊的擺放著一本本新舊不一的獻血證和榮譽證書,它們是李飛堅持無償獻血的「功勳章」。20年來,李飛把獻血作為一種事業,無償獻血160多次,連續6年每月堅持捐獻血小板,獻血量達30000餘毫升,相當於自己全身血液總量的8倍之多。
說起自己如何走上無償獻血的道路,他回憶說:2000年8月18日,他清晰的記得,那一天偶然看到了流動獻血車關於臨床急需用血的信息,參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獻血。他從小害怕打針,第一次獻血竟出現了暈血的情況,但通過那次獻血,他也開始了解到血庫經常血源不足的情況,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李飛便走上了他20年風雨無阻的獻血之路。
「20年來積極參與扶貧濟困、無償獻血等公益活動,在助人為樂、挽救他人生命的同時,我學會了愛人,收穫了被愛,感受到泉城公益志願氛圍日益濃厚。」李飛說。20多年的無償獻血之路,讓他對公益跟志願服務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也正是如此,他報名了2020年「愛湧泉城」公益評選活動,「我想,如果人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那我願意通過奉獻來拓展生命的寬度。」
○無償獻血志願者 王丕明
「期待更多人加入獻血隊伍」
「當看到短短時間內,就有425位AB型獻血者匯聚起來開展愛心活動的時候,內心還是很激動的,遺憾的是,我自己是B型血,不然我一定毫不猶豫地加入到他們的行列中去。」王丕明說。
今年44歲的王丕明1999年參加工作,2008年有了第一次獻血經驗,「其實在參加工作沒多久的時候就想去獻血,但是當時因為身體瘦小,達不到獻血的要求,在後來條件允許之後,便加入到獻血的隊伍中去。」王丕明說。
王丕明是一位無償獻血「達人」,從第一次獻血之後,他便一發不可收。截至目前,王丕明獻血總量已經達到9600毫升,他在獻血的同時還更多地傾向捐獻血小板,「當自己的血液用在別人身上時,我感到自身價值得到了體現,為社會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覺得無比自豪。」王丕明說。
「隨著時代發展,人們思想觀念日益進步,獻血意識越來越強,獻血人數日益增多。」現在的王丕明不僅一年要獻血兩次,隔上幾個月他還要捐獻一次血小板。他告訴記者,經常獻血他知道,現在全市的血液庫存是處於緊張狀態下的,因此只要身體允許,他就主動去獻血。
不僅如此,在王丕明的帶動下,他身邊的不少好友也加入到獻血隊伍中,「我的不少朋友和家人也特別支持我參加公益和志願活動,不僅如此,他們也加入到愛心獻血的隊伍中來,我們力所能及地做些對社會有益的事情,能幫助到別人,我們也很高興。」王丕明說。
除了經常去獻血,王丕明還利用假期時間,帶著孩子去山西和寧夏給山區的孩子做過一段時間的支教活動,也曾經在博物館當過講解員,甚至福利院裡也經常出現他的身影,「當更多人能夠跳出小我的方寸之地,尋求更加飽滿的人生意義,我們就能讓感動常在,讓溫暖常存,推動整個社會匯聚起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王丕明說。
○無償獻血志願者 馬瓏一
「捐獻我的熱血幫助更多的人」
今年43歲的馬瓏一是一位長期獻血的愛心人士,一本本無償獻血證書和獲獎證書,記錄著他近20年來每一次的愛心時刻。當大家稱讚他時,他總是淡淡一笑地說:「我只是做了最普通的一件事,獻血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定期獻血對自己的身體沒有危害,還能及時地幫助到別人,何樂而不為呢?
馬瓏一告訴記者,他從2006年開始獻血,到目前為止他的獻血量已經達到了十幾萬毫升,「我現在主要是捐獻血小板,一般一個月獻血2次,最多的時候一年獻血23次。」馬瓏一說。
「獻血小板和獻血漿不同,血小板一年可以多次捐獻……」說起獻血知識,如今的馬瓏一能說得頭頭是道。
「無償獻血,不僅是愛的傳遞、愛的奉獻,更是一種社會責任與擔當,無償獻血挽救別人的生命,很有意義,我參與我光榮。」馬瓏一說。
每一位獻血的志願者心懷大愛讓人動容,在危重病情發生時,經常需要幾十人捐獻的血液去搶救一個病人的生命,這些志願者們提供的充足血液儲備就是病人生命的保障,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無償獻血者的無私大愛和付出,才讓更多的人得到及時救治,有了他們的付出,才能給那些需要救治的人送去生的希望和愛的力量。
在馬瓏一的帶動下,他身邊的不少朋友也加入到獻血行列中來,「我們自願貢獻出自己的血液,不求任何物質上的回報,只希望我的熱血幫助更多的人。」不僅如此,馬瓏一還資助部分貧困學生,每年都會捐獻部分資金,「我們是這座城市的一分子,舉手之勞幫助到別人,會讓這個社會更美好。」馬瓏一說。
「愛湧泉城」招募令!
公益如湧泉,點滴凝聚大愛。一個人的愛心是有限的,但是如果乘以100萬,就能匯聚成磅礴的愛的海洋。2020「愛湧泉城」公益評選已於8月26日正式啟動。說到底,這是一場感受愛、喚醒愛、傳遞愛的城市接力行動。希望更多的濟南人都能參與進來,讓公益細水長流,潤澤心靈,以此大步提升城市的精神文明水平和公益之城的影響力,讓「愛湧泉城」成為公益之城的新名片。
「如果你是一名優秀的志願者,如果你參與了優秀的公益組織,請報名參加『愛湧泉城』公益評選!」本次活動採取自薦和組織推薦兩種方式報名。即日起,社會各界可通過《濟南日報》《濟南時報》及其官方微信微博、舜網和愛濟南、新時報、濟南發布等APP了解活動信息並報名參與;也可通過自下而上、層層推薦的方式,由相關主管單位統一報送。
參評單位、個人可通過濟南日報官方微信、愛濟南客戶端、新時報客戶端、舜網專題網頁、濟南發布客戶端以及評選活動公共郵箱(郵箱:gongyibaoming2020@ 163.com;密碼:gybm2020)自行下載推薦表填寫,並準備1000字左右的事跡材料和能夠反映單位、個人事跡的照片或者視頻資料,在10月10日之前,將推薦表及相關材料發送至活動指定郵箱(jinangongyi2020@163.com)。(記者 郭歌 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