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中華傳統古文化,傳播古聖先賢高超智慧!獲取「先知一日,富貴萬年」的高端風水布局,中華社會名流和成功人士都在密切關注「大道康莊」,讓您「風生水起,好運泰來」!
中華武術素有南拳北腿之分,兩種派別風格截然不同,各自具有鮮明的特點。北方武術的特點意向體現在日出於泰山之巔,空曠間大開大合,躥縱跳躍,舒展大方;相比之下,南方武術的特點更像月懸於小橋之上,竹林間短橋寸勁,闊幅沉馬,迅疾緊湊。
武術界裡所說的「南拳北腿」,南拳常指洪拳,就是電視劇《少年英雄方世玉》裡的洪熙官的洪拳,而北腿常指的是譚腿,就是電影《功夫》裡豬籠寨中三大隱藏高手之一的十二路譚腿高手。而南北兩地之所以在武術方面存在如此大的區別,主要有三個原因:體格,地形,文化。
首先,在體格方面,南方氣溫高,發育早,周期短,加之南方多吃小米、魚肉等精糧和白肉,而北方氣溫低,發育較晚,周期較長,加上北方多吃大米、小麥和牛羊肉等粗糧紅肉,長久的時間下,北方人的體格比南方人高大壯碩。這就導致了人高馬大的北方人更偏向於用健壯有力的長腿來進行大開大合的進攻,而南方人身材較矮,重心更低,所以南方武術家更傾向於利用重心優勢騰轉周旋,而把攻擊放在一雙拳頭上。
因為生存環境寒冷的原因,相比於南方人,北方人更加身高腿長,而且體格健壯,在力量方面比南方人更具優勢,因此,北方武術也重視突出力量這塊,比如拳法上常用砸、崩、捶,出手也強調掄、衝、撞等,這些技巧的建立基礎在於力量上的優勢上,至於腿法的運用及技巧上,南派更是遠遠不如。然後,在地形方面,北方地區地勢平坦,多平原,視野開闊,人口密集度較低,而南方地區水網密布,多丘陵山地,視野狹小,人口密集度較高。在這樣的居住地形差異下,北方人的武術風格偏向剛勁豪爽、大開大合,而手腳可以延伸的長度和空間比南方武術家大得多,所以能夠研發許多腿上功夫,在開闊地的武術,對速度、力量、奔跑的要求都更高。
南方多山地叢林,武術家也常在這些地方練習武術,比如電視劇裡的武當山、嵩山、峨眉山都是在山林裡開宗立派。而南方這樣狹窄的地形,也催生了南方武術閃轉騰挪的特點,相比於橫衝直撞、大開大合地攻擊,南方武術重在反應速度和敏捷性,攻擊風格屬於伺機而動,消耗和擊打要害。可以說,北方開闊的地勢促成北方武術攻擊以面為主,而腿的面遠大於拳,而南方收斂的地形促成南方武術以點為主,而點的擊中要害能力遠高於腿,最後就有了「南拳北腿」的區別。
人文方面,由於地理環境和資源的不同,在歷史上北方一直是兵家必爭的中原地區,是封建統治制度的政治中心,而南方開發比北方晚得多,且南方政權多疲弱,但經濟卻在歷史的推動下逐步遠勝北方,所以有「南經北政」的區分。在這樣的經濟差異下,造成了巨大的文化差異,南方人經商者較多,性格中精明的部分更強,而北方人擁有大量平地,且圍繞著政治中心建起的地域時間較長,農耕文明的底蘊更重,因此性格中更偏重信義。各地不同的文化傾向於文化趨勢,造成了各地的武術風格的不同,影響了最終呈現出的武術文化。我國的北方在明清以來都是政治中心所在地,同時山東也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所以北方的各類武術無不受到儒家文化和北方粗獷豪邁思想的影響。比如著名的水滸傳中,所涉及的「梁山武術」就有兩個主要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官方級別的,所謂「不是綠林手段」的正規軍林衝、呼延灼、關勝等正規武將出身的人,其武術套路都是遠高於一般的綠林英雄的。這就是體現了北方武術體系裡面「尊王」的一面,同時北方的武學都以招數猛烈見長,所謂:踢、打、破、摔、拿、擊、刺。這七大特色是北方武術的特點,注重以力量和強大的技巧取勝。所謂「天下武學之祖」的少林寺,更是有「鐵砂掌 鐵布衫 金鐘罩」等以剛猛對剛猛的武功。這種追求強烈對抗的武學套路,正好體現了北方的文化特色。南方以武當派為代表的武術則更多的是有哲學思想。武當派的內家拳中充滿了道家思想,無論是太極的含義,還是相生相剋,以柔克剛的想法,都是充分體現了道家文化。道家崇尚「天人合一」,所以太極拳很多招式實際上都是取自自然界中的動物,南方的拳法很多都是和自然界中的動物直接相關的。當然這些動物也很有南方特色,比如鶴拳、在南方盛行。雖然從實戰角度來說,太極拳不算一個好的選擇,但是太極文化明顯更注重於運動和養生,體現的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和人生哲理,所以很多練習太極拳的人還會休息吐納術,看道德經,實際上培養的是一種生活習慣,而不是追求力量與速度的提升。
所謂「拳由心生,隨心而動」,南北地域的性格差異體現在拳法中,就是北方人更傾向沉重的、有力的、直來直去的武術風格。而南方人傾向於精巧的、迅速的、需要很強的手眼配合能力的武術風格,於是北方人選擇使用更多的腿,功夫下在腿上,而南方武術家的腿則用來走位,以配合拳頭尋找擊中要害的空間。「南拳北腿」的意思並不是指南方武術家只會使用拳頭,而北方武術家只擅長踢腿,其實,這個詞很好地詮釋了南北武術風格的明顯差異。這種差異不僅僅是南北方的文化造成的,正如上文所分析,南北方人的飲食習慣、身高和身體素質差異、政治經濟的歷史背景,包括其他各種微小的因素都在最終促成了南北方武術的差異。無論如何,南北武術的差異不僅反映了南北武術家結合地域優勢,因地制宜地開發出一套套風格不同的武術種類,而且還極大地豐富了中華傳統武術系統,讓不同的人能夠從武術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兼收並蓄,比如李小龍,就是很好地把中華武術文化傳播到世界的武術家。
免責聲明:本文章圖片和內容來源於網絡分享!版權歸原創作者本人,不代表大道康莊觀點!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更改或刪除,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歡迎點擊文章右下角「在看」,同時留言、轉發文章;分享知識,功德無量!
免費結緣《道醫綜合療法寶典》,大32開,普通版共202頁,珍藏版共236頁,蓋有琮瑞道人法印,珍藏版內容更豐富。
道醫學是中國傳統醫學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道醫屬於道家五術一,是道家歷代修真者的必修課,也是道家法脈承傳中代代相繼、口傳心授的重要內容。
琮 瑞 道 人
勤 修 學 無 為 悟 道 真自成
人 能 常 清 靜 天 地 悉 皆 歸
「風水之道,傳統文化」,您信與不信都一樣存在和左右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