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加關注 | 將微信置頂
一起紀錄分享屬於我們的煉拳經歷
接上回
京武功夫如是說:
做為生產武術文化內容的個人自媒體
小編學識有限、精力也不夠
但是一想到這是個人自己的一份情懷和筆記分享
只能盡其所能,但求無愧於心
為大家整理一些有價值的武術文化影像及資料
原本這個體系確實太龐大了
就正如我們熱愛的中華傳統武術一樣
前幾天小編參加用武之地舉辦的《武術搏擊高峰論壇》
有嘉賓就分享過中國現有的拳種就有139個,其中滄州就佔了一大半!
用簡短的詞彙來概述中華武術?
就只有如下:
「南拳、北腿、東槍、西棍」
中國武術是在一個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繁衍起來的,以至現在形成一個擁有眾多拳種流派的昌盛局面。
武術流派歷來帶有明顯的地域色彩,「拳興於齊」、「劍起吳越」之說便表明了這一點。延續至今,才廣泛流傳著「南拳北腿,東槍西棍」的武諺。
從狹義來看,南拳北腿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
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地區流行的武術手法多,樁步穩,拳勢激烈,並常以發聲吐氣協助動作發勁,需要場地較小,素有「拳打臥牛之地」的說法。
流行於黃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的武術,長於腿法,架式大,節奏快,多竄奔跳躍。北派拳術需要場地較大,在「拳打四方」的說法。
南北武術各有側重,特點鮮明。
長按二維碼傳功小編
東槍西棍的說法與回族武術有關。
生活在西北的回話人民擅長棍術,稱阿里棍。在西北長期流傳著單頭母子棍、雙頭條子棍等棍術。現在仍流傳著天齊棍、陰把棍、瘋魔棍等優秀棍法。
而早期誕生的優秀槍法則多流行於東部地區。象宋時楊妙貞創八母梨花槍法,號稱二十年天下無敵手。楊妙貞與其夫李全常年活動在山東一帶,楊家槍也便在這一帶流傳。明代時,山東、河南各地仍有教師教授楊家槍法。宋時福建還流傳張、朱二家槍法。於是,「東槍西棍」之說便症先在西北回族人民中流傳開了。
由於武器長期以來在格鬥中廣泛使用,因此流傳較快、較廣,以至地域色彩漸漸不那麼濃厚了。僅以明代看,東方有石家槍、楊家槍、羅家槍、西方則有沙家竿子、馬家短槍、峨嵋槍。東方有東海邊城棍、俞氏棍、少林棍,西方則有天齊棍、條子棍。「東槍西棍」之說似乎不那麼準確了,然而它反映了武術發展的一個側面。
從廣義看,這條武諺是在說明任何一個拳種在形成之初都有自己的流行地區,諸如魯西的查拳、膠東的螳螂,滄州的八極、迷蹤、六合,饒陽、蠡縣的戳腳、翻子。湖南、廣東、福建流行的南拳則又是一種風格。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武術流派地域性的體現,溯本求源,與「拳興於齊」、「劍起吳越」不無關係。現在武術流派已衝出地域的局限,南方人早已多習北腿,北方人也湧現出不少南拳新秀。而太極、八卦、形意這些影響大的拳種早已風靡全國,習練者隨處可見。
「南拳北腿」也曾作為綽號流行一時,那是指武術名家顧汝章、賴成已二人而言。30年代,顧汝章應聘廣東國術館,以北方拳術獨樹一幟,曾與一白俄賭賽,一掌擊碎一匹白馬的頭。顧汝章技藝精湛,為人誠懇,深受武林敬仰。賴成已久居羊城,為南拳大家,聲名顯赫。二人交往甚厚,享譽武林,人們遂送雅號「南拳北腿」。
6分46秒
獨門實戰棍法殼子棍探秘
第八代殼子棍傳人高世定,現年62歲,臉上有麻點,與人比棍時,棍法準、快、靈、狠(西北方言「吔子麻」),敢下手,乾脆麻利,人稱「麻世定」。
高先生自言:祖上是陝西省扶風法門寺人,明朝遷移到秦安高家屲務農,為了防身,家傳有明朝時期傳下的大小紅拳、六合槍、山西散手和一些棍棒等。
大約在清乾隆年間,一年夏天晚上先祖高五太爺在地裡看莊稼(在田地裡建個小屋看守), 深夜發現一散發中年男子身穿囚衣,因傷病和飢餓,體力不支,躺倒在地邊。
病人自言是少林寺和尚,因參加反清活動在秦州(天水市)被捕,逃出大獄到此地。高五太爺頓起憐憫之心, 便背回村裡麥場的小閣樓上醫治養傷。
大約一月能下地走動,高家子弟每日早晚在麥場練習祖傳武術,和尚在樓上有時觀看。後和尚痊癒,為報答救命之恩,便說你們練的棍法不好,我來教你們一套少林棍法吧。
土城堡——50年代前為了防土匪和兵亂的土城堡,
一有土匪攻擊,則人們帶上糧食進入躲避
和尚在高家一住三年有餘,教授了殼子棍單頭棍四十五個,雙頭棍二十一個,有死把和活把兩種把法,共計六十六個殼子,並教所有殼子棍的攻、防之法和對棍,總計一百零八個棍 法,棍中有許多槍法、鞭法,根據實戰中的對方距離,遠用單頭棍,近身用雙頭棍打,有時四尺短棍能當棍使又能變鞭杆用。
其後和尚離高家屲三個月,又來住一月時間檢驗高家子弟棍法,並傳授一些口訣,雙頭棍要點。之後再無和尚蹤跡。後來高家人曾路過少林寺打聽和尚消息,少林寺言無有此人!
至今殼子棍在高家屲高家人世代務農之餘,堅持不懈練棍,從清乾隆年間至今二百多年傳十代人。第七代代表人高全德(二叔)、高治安(父)。
高家屲村莊全景
殼子棍表演樸實無華,沒有什麼精彩動作,是一種實戰棍法。
這幾年來觀摩棍法的西安、北京體院的老師,觀後說:「按套路動作比賽打分,殼子棍給不了高分」,可是來人要撥棍的話,沒有幾人能佔上風。
殼子棍傳人清末時期曾在四川與天水市甘谷縣一練武世家子弟比棍,比棍贏了對方,各地練棍者也經常路過來交流,所以殼子棍法在隴西、南地區享有盛譽。
殼子棍從源流來說,其形式和內容十分别致,與其它西北棍法明顯不同,雖傳說是少林 寺棍法,但與現在的少林寺棍法也不一樣。
當年傳授高家棍法的和尚,有可能曾是走南闖北的一位棍法高手,吸收了各地的棍法,總結經驗傳下單式殼子棍,棍法內容多、方法精、新式 獨特、實戰性強的棍法。說自己是少林和尚出身有可能是為了掩人耳目,也有一種可能是經過高家前幾代人的練悟,才發展到現在的棍法。
它是一種綜合棍法,獨門的實戰棍法。有提、扣 、扎、壓、擺、纏、劈、撒、點、掃、撅等十幾種棍法,有活把、死把、單頭、雙頭棍法並加有槍法、鞭法,根據實戰中的對方距離,遠用單頭棍,近身用雙頭棍。
下回預告
有成兄是大成拳(意拳)王斌魁武術家的得意弟子,京城大俠,是一位拳學天賦之才,同時又得到了姚老和李永宗前輩的真活,在70年代就是一個實戰奇才,大成拳嬌嬌者,雖然他身材不魁梧但是實戰拳風,舞步掄拳的影子無人可比。
在不同的年代他以新老結合獨道之處,獨具風格,成為大成拳和武術界的英傑。人送怪傑催大膽、催瘋子的綽號,這是武林中共鳴的,也是崔氏拳學久經殺場的真實的實戰家,他的傳奇在社會上稱為四怪之一,無人不敬他的真實性,傷人無數,但由於他的性格剛直,藝高膽大從不買任何人的帳(包括社會。。。)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立場無關。
我們尊重原創,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與分享!共同推動傳統武術發展!
— 京武功夫 煉拳紀與修行手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