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北腿、東槍西棍」是中華武術最精粹的概述 京武功夫探秘獨門實戰棍法殼子棍

2021-01-13 煉拳紀與修行手札

點擊上方藍色字加關注  |  將微信置頂

一起紀錄分享屬於我們的煉拳經歷

接上回


京武功夫如是說:

做為生產武術文化內容的個人自媒體

小編學識有限、精力也不夠

但是一想到這是個人自己的一份情懷和筆記分享

只能盡其所能,但求無愧於心



為大家整理一些有價值的武術文化影像及資料


原本這個體系確實太龐大了

就正如我們熱愛的中華傳統武術一樣



前幾天小編參加用武之地舉辦的《武術搏擊高峰論壇》

有嘉賓就分享過中國現有的拳種就有139個,其中滄州就佔了一大半!


用簡短的詞彙來概述中華武術?

就只有如下:

「南拳、北腿、東槍、西棍」


  中國武術是在一個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繁衍起來的,以至現在形成一個擁有眾多拳種流派的昌盛局面。


  武術流派歷來帶有明顯的地域色彩,「拳興於齊」、「劍起吳越」之說便表明了這一點。延續至今,才廣泛流傳著「南拳北腿,東槍西棍」的武諺


  從狹義來看,南拳北腿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

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地區流行的武術手法多,樁步穩,拳勢激烈,並常以發聲吐氣協助動作發勁,需要場地較小,素有「拳打臥牛之地」的說法。


流行於黃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的武術,長於腿法,架式大,節奏快,多竄奔跳躍。北派拳術需要場地較大,在「拳打四方」的說法。


南北武術各有側重,特點鮮明。


長按二維碼傳功小編


  東槍西棍的說法與回族武術有關。

生活在西北的回話人民擅長棍術,稱阿里棍。在西北長期流傳著單頭母子棍、雙頭條子棍等棍術。現在仍流傳著天齊棍、陰把棍、瘋魔棍等優秀棍法。


早期誕生的優秀槍法則多流行於東部地區。象宋時楊妙貞創八母梨花槍法,號稱二十年天下無敵手。楊妙貞與其夫李全常年活動在山東一帶,楊家槍也便在這一帶流傳。明代時,山東、河南各地仍有教師教授楊家槍法。宋時福建還流傳張、朱二家槍法。於是,「東槍西棍」之說便症先在西北回族人民中流傳開了。


  由於武器長期以來在格鬥中廣泛使用,因此流傳較快、較廣,以至地域色彩漸漸不那麼濃厚了。僅以明代看,東方有石家槍、楊家槍、羅家槍、西方則有沙家竿子、馬家短槍、峨嵋槍。東方有東海邊城棍、俞氏棍、少林棍,西方則有天齊棍、條子棍。「東槍西棍」之說似乎不那麼準確了,然而它反映了武術發展的一個側面。


  從廣義看,這條武諺是在說明任何一個拳種在形成之初都有自己的流行地區,諸如魯西的查拳、膠東的螳螂,滄州的八極、迷蹤、六合,饒陽、蠡縣的戳腳、翻子。湖南、廣東、福建流行的南拳則又是一種風格。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武術流派地域性的體現,溯本求源,與「拳興於齊」、「劍起吳越」不無關係。現在武術流派已衝出地域的局限,南方人早已多習北腿,北方人也湧現出不少南拳新秀。而太極、八卦、形意這些影響大的拳種早已風靡全國,習練者隨處可見。


  「南拳北腿」也曾作為綽號流行一時,那是指武術名家顧汝章、賴成已二人而言。30年代,顧汝章應聘廣東國術館,以北方拳術獨樹一幟,曾與一白俄賭賽,一掌擊碎一匹白馬的頭。顧汝章技藝精湛,為人誠懇,深受武林敬仰。賴成已久居羊城,為南拳大家,聲名顯赫。二人交往甚厚,享譽武林,人們遂送雅號「南拳北腿」。



6分46秒

獨門實戰棍法殼子棍探秘


  第八代殼子棍傳人高世定,現年62歲,臉上有麻點,與人比棍時,棍法準、快、靈、狠(西北方言「吔子麻」),敢下手,乾脆麻利,人稱「麻世定」。


  高先生自言:祖上是陝西省扶風法門寺人,明朝遷移到秦安高家屲務農,為了防身,家傳有明朝時期傳下的大小紅拳、六合槍、山西散手和一些棍棒等。


  大約在清乾隆年間,一年夏天晚上先祖高五太爺在地裡看莊稼(在田地裡建個小屋看守), 深夜發現一散發中年男子身穿囚衣,因傷病和飢餓,體力不支,躺倒在地邊。


  病人自言是少林寺和尚,因參加反清活動在秦州(天水市)被捕,逃出大獄到此地。高五太爺頓起憐憫之心, 便背回村裡麥場的小閣樓上醫治養傷。


  大約一月能下地走動,高家子弟每日早晚在麥場練習祖傳武術,和尚在樓上有時觀看。後和尚痊癒,為報答救命之恩,便說你們練的棍法不好,我來教你們一套少林棍法吧。



土城堡——50年代前為了防土匪和兵亂的土城堡,

一有土匪攻擊,則人們帶上糧食進入躲避


和尚在高家一住三年有餘,教授了殼子棍單頭棍四十五個,雙頭棍二十一個,有死把和活把兩種把法,共計六十六個殼子,並教所有殼子棍的攻、防之法和對棍,總計一百零八個棍 法,棍中有許多槍法、鞭法,根據實戰中的對方距離,遠用單頭棍,近身用雙頭棍打,有時四尺短棍能當棍使又能變鞭杆用。 

其後和尚離高家屲三個月,又來住一月時間檢驗高家子弟棍法,並傳授一些口訣,雙頭棍要點。之後再無和尚蹤跡。後來高家人曾路過少林寺打聽和尚消息,少林寺言無有此人!

至今殼子棍在高家屲高家人世代務農之餘,堅持不懈練棍,從清乾隆年間至今二百多年傳十代人。第七代代表人高全德(二叔)、高治安(父)。


高家屲村莊全景


殼子棍表演樸實無華,沒有什麼精彩動作,是一種實戰棍法。
這幾年來觀摩棍法的西安、北京體院的老師,觀後說:「按套路動作比賽打分,殼子棍給不了高分」,可是來人要撥棍的話,沒有幾人能佔上風。


殼子棍傳人清末時期曾在四川與天水市甘谷縣一練武世家子弟比棍,比棍贏了對方,各地練棍者也經常路過來交流,所以殼子棍法在隴西、南地區享有盛譽。



殼子棍從源流來說,其形式和內容十分别致,與其它西北棍法明顯不同,雖傳說是少林 寺棍法,但與現在的少林寺棍法也不一樣。

當年傳授高家棍法的和尚,有可能曾是走南闖北的一位棍法高手,吸收了各地的棍法,總結經驗傳下單式殼子棍,棍法內容多、方法精、新式 獨特、實戰性強的棍法。說自己是少林和尚出身有可能是為了掩人耳目,也有一種可能是經過高家前幾代人的練悟,才發展到現在的棍法。


它是一種綜合棍法,獨門的實戰棍法。有提、扣 、扎、壓、擺、纏、劈、撒、點、掃、撅等十幾種棍法,有活把、死把、單頭、雙頭棍法並加有槍法、鞭法,根據實戰中的對方距離,遠用單頭棍,近身用雙頭棍。


下回預告 



有成兄是大成拳(意拳)王斌魁武術家的得意弟子,京城大俠,是一位拳學天賦之才,同時又得到了姚老和李永宗前輩的真活,在70年代就是一個實戰奇才,大成拳嬌嬌者,雖然他身材不魁梧但是實戰拳風,舞步掄拳的影子無人可比。


在不同的年代他以新老結合獨道之處,獨具風格,成為大成拳和武術界的英傑。人送怪傑催大膽、催瘋子的綽號,這是武林中共鳴的,也是崔氏拳學久經殺場的真實的實戰家,他的傳奇在社會上稱為四怪之一,無人不敬他的真實性,傷人無數,但由於他的性格剛直,藝高膽大從不買任何人的帳(包括社會。。。)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立場無關

我們尊重原創,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與分享!共同推動傳統武術發展!


— 京武功夫 煉拳紀與修行手札 —

相關焦點

  • 東槍西棍
    南拳北腿,東槍西棍: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地區流行的武術手法多,樁步穩,拳勢激烈,並常以發聲吐氣協助動作發勁,需要場地較小,素有"拳打臥牛之地
  • 中國功夫南拳北腿指的是什麼?傳統武術知識科普
    中國武術自古以來就有南拳北腿的說法,我們從小聽得最多的一個詞應該就是南拳北腿了。可是南拳北腿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幾乎很少有人能搞得清楚。少林功夫南拳北腿並不是說南方人只打拳,北方人只踢腿,南拳北腿這個詞很好的概括出了中華傳統武術裡南北方武術風格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僅是南北方的文化造成的,身高,生活習慣,各種微小的因素都決定了南北方武術的差異。
  • 中國武術的基本功「扎馬步」,武術裡「南拳北腿」你了解多少?
    中國功夫中華武術博大精深,自古就流傳著少林武當功,當然我們常說的就有南拳北腿、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十八般武藝。現代武術競技,分為套路和散打。這無論學什麼功夫,你也先得從扎馬步打木樁開始,也就是所謂的基礎,給老別想一步登天,就算有一門好的功夫,也要把根基練穩,扎馬步就是基本功。
  • 武林中的「南拳北腿」
    中華武術素有南拳北腿之分,兩種派別風格截然不同,各自具有鮮明的特點。北方武術的特點意向體現在日出於泰山之巔,空曠間大開大合,躥縱跳躍,舒展大方;相比之下,南方武術的特點更像月懸於小橋之上,竹林間短橋寸勁,闊幅沉馬,迅疾緊湊。
  • 刀槍劍戟棍鞭等古代各種器械武術十八般武藝秘籍120本
    120本書籍目錄截圖:刀槍劍戟,古代各種器械武術十八般武器秘籍120本[《短兵相接——馬刀實戰指導》[七星劍].吳志青.掃描版[六合大槍].溫力.掃描版[奇門護身暗器練法].安在峰.掃描版[棍棒無情:鉤鐮筷拐棍實戰搏擊精萃].胡錚.掃描[甘肅-秦安縣
  • 南拳北腿,咋回事?
    點擊上圖中華有神功,南拳對北腿。
  • 馬穎達與西棍
    王天鵬形意拳功力渾厚,實戰能力極強,其棍法力道雄渾,氣勢駭人;羅文源通備勁力純粹,棍法演練把法變法出神入化,身法極為活變。自十二歲到十七、八歲,馬穎達先生得到兩位「棍王」師兄的精心指點,起點高,傳授正,用功勤,直接儕身於一流棍家行列。
  • 龔鵬程|南拳北腿
    南拳北腿,久成通稱。但這種通稱有無道理呢?那就還得考上一考。    先說南北。
  • 武術圈裡說的「南拳北腿」,那拳是什麼拳,腿是什麼腿呢
    文丨東漢讀書(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中國古代武術素有南拳北腿之分,兩種派別風格截然不同,各自具有鮮明的特點。北方武術的特點意向體現在日出於泰山之巔,空曠間,大開大合,躥縱跳躍,舒展大方;相比之下,南方武術的特點更像月懸於小橋之上,竹林間,短橋寸勁,闊幅沉馬,迅疾緊湊。其次,武術界裡所說的「南拳北腿」,南拳常指洪拳,就是電視劇《少年英雄方世玉》裡的洪熙官的洪拳,而北腿常指的是譚腿,就是電影《功夫》裡豬籠寨中三大隱藏高手之一的十二路譚腿高手。
  • 常說「南拳北腿」,你知道「北腿」是指什麼嗎?
    在邢臺臨西縣,就有一文一武兩項傳統民間文化,與大運河緊密相關。系列報導《行走大運河》,一同來領略「文武雙全」的臨西運河文化。光明學校2000多名學生同時練習臨西「潭腿」在臨西縣光明學校,每個上午9: 50-10:10分課間操時間,操場上都會響起嘹亮的叫喊聲,與傳統廣播體操不同的是,光明學校課間操練的可是中國的傳統武術——潭腿。
  • 《功夫》中三大高手 武功 的原型是什麼?
    導語:大家好,我是剃刀黨剪輯,《功夫》是周星馳的作品中,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部。影片介紹:《功夫》是由周星馳執導,周星馳、曾謹昌、霍昕、陳文強編劇,周星馳、梁小龍、元華等主演的動作喜劇類電影,於2004年12月23日在中國上映。
  • 南拳北腿到底誰厲害,66年前南北武術兩位宗師還打過擂臺,誰贏了
    也正因為這種情況,當時香港可以算是「武林大會」,高手雲集,南拳北腿,各色功夫都有。太極拳代表著北派武術陳家溝太極拳的吳公儀,和代表著南派武術的陳克夫,就這樣在擂臺上相遇了。比武的擂臺,搭在澳門新花園夜總會的廣場上,由於這兩個人都堪稱是一代宗師,分別代表著南北兩派最頂端的武術,所以現場擠滿了數萬觀眾。經過多方渲染,兩個門派掌門人之間的比武,已經演變成了南北的武術高下之爭。儘管擂臺比武之前,各方都對這場比試有著非常大的期待,但打擂臺的結果卻出人意料,整個過程談不上多精彩,並沒有如同想像那樣打得難分難捨。
  • 《功夫機器俠·北腿篇》定檔8.21 打造民族功夫片
    今日,」動作科幻電影《功夫機器俠 北腿篇》曝光「武魂覺醒」版海報,並宣布影片定檔8月21日登陸CCTV-6,拳鎮山河,腿入八方。據悉,今年年初上線的《功夫機器俠 南拳篇》收穫不俗口碑,第二部將全面升級,由新銳導演張險峰執導,陳虎攜手王智出演,搭配好萊塢動作特效團隊8711,故事較前作更加緊張刺激,科幻特效與武術打鬥震撼來襲,相信會讓觀眾看得熱血沸騰。
  • 論我中華武術、中國功夫到底能不能打
    功夫也就是武功,在清朝以前中國人是沒有這個概念,功夫一詞興起於清朝,是中國武術的別稱!中國功夫有「少林拳」、「詠春拳」、「洪拳」、「太極拳」、「螳螂拳」、「蔡李佛拳」等等,也就是說「功夫」其實指的是中國傳統武術。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可以說中國傳統武術就是功夫的代表!功夫者,十年苦功磨一技,當他大成的時候。就有了安家立業的資本。
  • 「一身功夫」武館,傳承中華少林武術精神!
    如少林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就是典型一例。隋朝末年,身為秦王的李世民為完成中國統一大業,消滅割據勢力,親率大軍討伐王世充。以曇宗法師為首的十三名少林弟子生擒王世充的侄兒王仁則,為李世民攻佔洛陽立了軍功,為唐王朝做出了貢獻,此一役也使少林武術名揚天下。後來李世民封曇宗和尚為大將軍僧,因此而流傳了「怪得僧徒偏好武,曇宗曾拜大將軍」的詩句。
  • 《功夫機器俠·北腿篇》定檔8.21 續燃戰狼鬥魂
    由愛奇藝與電影頻道(以下簡稱CCTV-6)強強聯手打造的「臺網互動」動作科幻電影《功夫機器俠·北腿篇》曝光「武魂覺醒」版海報,並宣布影片定檔8月21日同步登陸愛奇藝與CCTV-6,拳鎮山河,腿入八方。據悉,《功夫機器俠·北腿篇》是愛奇藝與CCTV-6合作系列電影的第二部重磅之作。今年年初上線的《功夫機器俠·南拳篇》收穫不俗口碑,第二部將全面升級,由新銳導演張險峰執導,陳虎攜手王智出演,搭配好萊塢動作特效團隊8711,故事較前作更加緊張刺激,科幻特效與武術打鬥震撼來襲,相信會讓觀眾看得熱血沸騰。
  • 這些知名的中國武術門派,你可曾聽聞?
    歷經五千年時間洗禮的中華文明,現如今,在各方面都展示出勃勃生機。而鮮有人知的中華武術也漸漸撥開迷霧,走進每個人的心中,給人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中華武術的門派。少林派不只是少林寺的功夫,而是以少林寺武術為代表的整個外家功夫的集大成。一方面是少林寺僧從民間引進不少拳術,另一方面是少林寺也招收俗家弟子,使少林武術流傳民間,同時,少林還在各地創立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