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洛伊到君士坦丁堡——安納託利亞千古文明之旅

2021-02-22 耕讀遊

安納託利亞也稱「小亞細亞」,佔土耳其國土的絕大部分。「安納託尼亞」一詞據說源自希臘語「日出之地」之意,東羅馬君士坦丁七世時期始用該詞。

「亞細亞」(Asia)原指安納託利亞地區,源自亞述人「東方」或「日出」之意的「asu」,加上了拉丁語的詞尾「ia」。後來西方人逐漸將對日出之地「亞細亞」的認識伸展到今天的東亞,於是安納託利亞的別稱就成了「小亞細亞」。2019年2月2日至12日隨團旅遊土耳其,在當地實際9天8夜,計劃到伊斯坦堡後坐大巴一路至卡帕多西亞(下圖藍色線路),然後坐飛機回伊斯坦堡(下圖綠色線路)。

2日半夜11點多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經過一夜飛行,到達伊斯坦堡時已是2月3日早晨6點多。

伊斯坦堡機場位於城市的歐洲一側。坐上土耳其旅遊公司的巴士後,沿馬爾馬拉海北岸一路向西。天空陰沉,道路左側馬爾馬拉海時隱時現,右邊則基本是牧場或尚未開種的農田,偶爾出現一些簡樸的農家房屋,窗臺上沒有像其他歐洲地區那樣裝飾鮮花。


車行近300公裡後,約11點來到達達尼爾海峽附近一家叫「特洛伊」(TROIA)的飯店,在這裡品嘗了平生第一頓土耳其飯:無粘性大米夾雜一些有色米(糙米?)或蘿蔔絲之類煮的飯,拌有微酸調料;一條煎青佔魚和各種帶酸味的蔬菜沙拉;一些香料奇特的濃湯。(這成了之後整個行程土耳其餐的基調,儘管有時會有燴雞肉、炭烤牛肉餅之類。)


隨後我們在格裡玻魯登上渡船,橫渡分割歐亞大陸的達達尼爾海峽,來到恰納卡萊不遠處的特洛伊古城遺址。


(達達尼爾海峽連接馬爾馬拉海和北愛琴海。輪渡航程約40分鐘,海鷗一路隨行。)

特洛伊古城遺址

特洛伊古城位於達達尼爾海峽愛琴海入口處的山坡上。因長年泥沙堆積,古城遺址距海邊已有一定距離,加上古城的破敗,如今很難想像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率領的希臘半島聯軍船隊是如何圍攻特洛伊的。

荷馬史詩說戰爭的起因是因為特洛伊王子拐走了一位叫「海倫」的美女,不少後來的學者卻認為更可能是因為特洛伊城邦地處要津,卡住了邁錫尼人去馬爾馬拉海、甚至黑海賺錢的必由之路。故事發生在公元前12、13世紀,正是發源於希臘半島的邁錫尼文明晚期,留存至今的線性文字B記錄了當時邁錫尼人的生意往來。


考古顯示,自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500年,特洛伊古城的建、毀達9次之多(可能有時是擴建),說明這裡確實是軍、商要道、建城的好地方。荷馬史詩描寫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次,其餘幾次城邦是什麼人建尚不很清楚。但作為流傳至今最早的西方文學作品,荷馬史詩對後世的影響深遠。

離開特洛伊古城後沿愛琴海東岸南下,晚上住愛琴海邊小鎮埃瓦勒克的酒店,隔海可見希臘的萊斯沃斯島。古希臘時期,操多利安、愛奧尼亞等方言的希臘人以城邦形式散居愛琴海周邊,並最終形成愛琴海為中心的古希臘文明。2月4日繼續沿愛琴海南下,來到著名的古城以弗所。以弗所

這是第二次來以弗所,上一次是2012年的夏天。

以弗所從公元前10世紀起就是古希臘城邦,後歷經波斯人佔領及希臘化時期,約在公元前1世紀併入羅馬帝國,並成為羅馬的亞細亞行省省會。這裡除了劇院、浴場、妓院、貴族公廁等羅馬城市的標配外,從科學史的角度也能看到一些有趣的遺蹟。

建於公元2世紀初的圖拉真噴泉(上左圖)是獻給阿耳特彌斯女神和羅馬皇帝圖拉真的。噴泉高度9.5米,分兩層,正中原有圖拉真的雕像,現僅存皇帝腳下的那個地球(上右圖)。在古希臘時期已有學者根據邏輯推理稱地球是一個球體,但這一推論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無法得到驗證,直到羅馬時期仍有很多人深信地球是扁平的,因為如果是圓的,地球另一面的人為什麼不掉下去?導遊向我們介紹:但圖拉真相信地球是一個球體,將地球踩在腳下象徵徵服世界。

在亞裡斯多德的天文體系中,萬物有回歸原處的屬性,所以人不會脫離地球。那時還沒有'萬有引力'說。

塞爾蘇斯圖書館

塞爾蘇斯圖書館遺址位於以弗所中央大道的盡頭,公元二世紀羅馬亞細亞行省省長安奎拉•塞爾蘇斯為紀念其父、前任著名省長尤利烏斯•塞爾蘇斯所建。圖書館藏書最多時據說大約有1萬2千卷,在小亞細亞一帶排名僅次於帕加馬圖書館。仰慕希臘文化的羅馬人大量收藏希臘文獻,這使建立公共圖書館或私人圖書館成為時尚。

圖書館書籍除了供人閱覽,還可以讓出版商抄寫後出版。共和羅馬晚期政治家、學者西塞羅的友人阿提庫斯就是著名出版商,他培訓了一大批抄書員和圖書管理員。羅馬時期眾多的書店、抄寫作坊,大大促進了書籍的傳播。據《論紙莎草紙的興衰及其歷史影響》(孫寶國/郭丹彤)、《書籍的歷史》(弗雷德裡克•巴比耶)等介紹,羅馬時期收藏的書籍主要是紙莎草紙捲軸,捲軸的長度一般6至8米,最長可超過10米。紙莎草紙產地主要是埃及,人工栽培,一年四季收割、加工生產。公元前2世紀,統治埃及的託勒密為遏制帕加馬圖書館的發展,一度禁止埃及的紙莎草紙出口小亞細亞,但卻造成了新型羊皮紙在自力更生的帕加馬問世。公元2世紀晚期開始,出現了紙莎草紙頁連綴成本、覆蓋羊皮紙封面的「書本」。
(希臘化時期一篇寫在莎草紙上的幾何稿殘篇。引自《劍橋插圖古希臘史》。)因紙莎草紙在潮溼地區保存時間不能太長,中世紀早期僧侶的一項主要工作,是將紙莎草紙文獻謄寫到羊皮紙上。但紙莎草紙仍被使用到約13世紀,主要滿足一些古典、高雅的文件、書籍的需要。羅馬時期的著作基本由作者的秘書(往往是文化程較度高的希臘裔奴隸)或有償抄寫員根據作者口述聽寫而成,本人親自書寫的據說不多。希臘語和拉丁語是當時主要寫作語言。當天我們入住愛琴海東岸城市庫薩達斯的酒店,遠處可見希臘島嶼薩摩斯,那是最早提出地球是圓形的古希臘著名學者畢達哥拉斯的故鄉。畢達哥拉斯之後100多年的公元前4世紀,亞里斯多德論證了畢達哥拉斯的地球圓形觀點。

2月5日晨,離開逗留兩日的愛琴海沿岸,前往山區的棉花堡景區。

棉花堡

自愛琴海東岸的庫薩達斯往東,很快進入安納託利亞山區,行駛約200公裡,來到了棉花堡。這裡的溫泉資源豐富,地底湧出的溫泉富含碳酸鈣。溫泉沿丘陵流瀉,散亂處形成一條條彎曲的溝渠,匯集處鈣化物不斷沉澱,萬年後白色的鈣化物積澱成層層相疊的半圓形白色天然階梯。因隆堆起的階梯看似層層壘砌的棉花城堡,「棉花堡」由此得名。
(棉花堡到處是彎曲的淺溝渠,這是溫泉長期流經的痕跡。遠處建築就是希拉波利斯遺址。)

早在古希臘時期這裡就成為有錢「公民」的溫泉療養勝地,據說埃及託勒密王朝的末代領導人克裡奧佩特拉也曾慕名來到此地溫泉 ,專門做了二年SPA。

希拉波利斯遺址古希臘城邦大都因商業目的而建在海邊,但在這裡,希臘人居然為了棉花堡溫泉而將城邦建在了山上!許多希臘人和後來的羅馬人在棉花堡溫泉找到了自己安度晚年的療養院,羅馬人擴建的這座養老城邦希拉波利斯據說人口曾達20萬。在此養老的羅馬人泡澡看戲兩不誤,這座能容納2萬人的劇場想必當年也曾因那些身穿長袍的老公民而沸騰。

如今劇場與溫泉的中間建起了一座希拉波利斯博物館,從裡面收藏的不少羅馬時期的雕像、柱雕、石碑、石棺,依稀可辨當年羅馬人如何在此休閒、泡澡、養老、送終。。。


2月6日早晨,從棉花堡附近酒店出發後不久,周圍已是一片白茫茫的安納託利亞高原景象,天色昏暗、山脊荒蕪,只有稀疏的灌木露出山頭。


巴士南行數小時後,記不清在哪裡吃了土耳其午餐,約下午一點多鐘進入東地中海港口城市安塔利亞。

安塔利亞這是一座始建於希臘化時期的城市。港口面朝東地中海,古時這一帶被稱作黎凡特海,腓尼基人、古希臘人、古羅馬人、以及阿拉伯人、突厥人的商船、海盜船、艦隊都曾活躍在這片海域。

十五世紀末哥倫布發現美洲航線、達伽馬發現印度航線前,這裡還曾是威尼斯共和國和熱那亞共和國依靠堅船利炮的保護,從伊斯坦堡、中東、埃及販運來自東南亞和印度的香辛料去歐洲牟取暴利的主要航道,周邊島嶼、海岸多有兩國建立的海上驛站。

今天海上風高浪急,原定的海上遊船活動被迫取消,改為自由活動。

建在山坡上的街區很有特色。逛累了,走進一家寬敞安靜面向海景的咖啡店,打算一邊喝茶,一邊觀海,然後想像一下千百年前那些激動人心、和我沒半毛錢關係的黎凡特往事。。。

這時,一位咖啡店主人模樣的年輕人從門外走了進來:今天休港,不開業!海港封港,咖啡店也要關門?2月7日,來土耳其後第一次遇到陰雨。我們來到安塔利亞往東不到50公裡的阿斯班多斯古劇場遺址。阿斯班多斯古劇場

這是建於公元二世紀,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羅馬劇院之一。劇場內演員、角鬥士等的通道保存完好,觀眾席內甚至還能看到貴族專座。劇院經修繕後,今天仍在使用,可容納七千觀眾。

古希臘人發明了依靠劇場構造獲得音響效果的劇場,但當時沒有掌握很好的混凝土技術,劇院觀眾席大都依山而建。到了羅馬時期,混凝土技術廣泛使用,劇院建設不再受地形限制,這才有了後來的古羅馬劇場遍及地中海沿岸。


(對比一下2012年拍攝的古希臘埃皮道羅斯劇場,建於BC4世紀、伯羅奔尼撒)

從阿斯班多斯往東北方向約260公裡,來到了羅姆蘇丹國曾經的首都孔亞,此時已經雲開霧散,天空放晴。


(途中這頓土耳其「皮薩」還不錯)

梅烏拉那博物館

羅姆蘇丹原是塞爾柱突厥的一個旁支,大塞爾柱突厥帝國分裂後,羅姆蘇丹於12-13世紀成為小亞細亞的主要塞爾柱突厥人王國,一度繁榮,定都孔亞。

梅烏拉那生活在13世紀,是土耳其傑出的哲學家、思想家、學者和詩人。他創立了以旋轉舞作為祈禱而知名的伊斯蘭蘇菲教派。博物館內收藏了古代讀經架、袖珍古蘭經、文具、樂器等,還有展現古代穆斯林生活的蠟像。

 

因語言、文化的差異,我們對伊斯蘭教世界知之甚少,這次初步學習。

離開孔亞後繼續向東進入安納託利亞腹地卡帕多西亞。

2月8日

格雷梅露天博物館位於安納託尼亞腹地的卡帕多西亞,因幾次火山活動造成了此地獨特的地貌,早期居民西臺人曾在此鑿洞而居,目前這裡看到的是公元三世紀後基督徒為躲避迫害而修築的洞穴教堂、墓穴、居所、廚房、倉庫、酒窖等。

記得希臘的梅黛奧拉修道院也是教徒們為躲避迫害而在陡峭的山上修建。

時過境遷,我們已經無法體會那些曾在這裡尋求靈魂慰藉、躲避身心迫害的教徒所遭受的磨難,而當年人跡罕至的避難場所,已然成為遊客川流不息的觀光勝地。

下午,導遊精心安排了一次護膚泥浴,就在下圖的黑門裡。(尺度較大,內部不宜拍照。)

2月9日

卡帕多西亞奇特地貌清晨坐熱氣球從空中看卡帕多西亞奇特地貌。熱氣球活動對風速要求較高,如果達不到安全要求,會取消當天熱氣球活動。

在被稱作【玫瑰谷】、【仙人煙囪】的地方,可以看到不同時期不同火山噴發形成的不同熔巖層,以及不同巖層經千萬年風蝕後形成的奇特`風姿。這天還參觀了普通土耳其人家庭。房子看上去是磚混結構,但屋內不鋪地板,略有高低的水泥地上直接鋪上了地毯,牆上也掛著掛毯,這使屋內感覺不那麼寒冷。(這種地毯的使用方式,總覺得有些不夠珍惜。。。)晚上,結束安納託利亞腹地旅遊,坐土耳其航空飛往伊斯坦堡。

北通黑海、南連馬爾馬拉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將伊斯坦堡分割成了東(亞洲部分)、西(歐洲部分)兩大塊,金角灣又將伊斯坦堡的歐洲部分切割成了南北兩小塊。站在連接這南北兩小塊的加拉塔大橋南端望北,熱那亞人建於14世紀的加拉塔塔樓歷歷在目;往東,可見博斯普魯斯海峽對岸伊斯坦堡的亞洲部分,15 July Martyrs Bridge等大橋橫跨歐亞。
(對岸加拉喬依地區曾是中世紀熱那亞人從事商業活動的殖民地。)金角灣南岸近博斯普魯斯海峽入口處,有一個香辛料市場,據說中世紀這一帶是猶太人商業區,威尼斯人的商業區則在蘇萊曼尼耶清真寺西邊更遠處,如今已遺蹟全無。
(金角灣南岸,左前方一帶曾是猶太人從事商業活動的地區。)自從十字軍東徵帶回了東方的胡椒等香辛料,歐洲人學會了用這些香辛料保存肉製品、同時學會讓肉製品的風味更可口,於是香辛料成了肉食為主的歐洲不可或缺的佐料。海上強國威尼斯曾壟斷來自東方的香料貿易,熱那亞是其競爭對手,雙方均在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現在的伊斯坦堡)擁有商團和市場。君士坦丁堡在中世紀的數百年間都是世界最大的香辛料中轉市場。當然,絲綢、茶葉等貿易在這裡也非常活躍。在君士坦丁堡歷史上的兩次陷落中,威尼斯都扮演了重要角色:1204年,威尼斯共和國執政丹多洛因往日恩怨,將第四次十字軍東徵的劍鋒引向君士坦丁堡,造成東西方基督教兄弟相殘,君士坦丁堡第一次被攻破;1453年君士坦丁堡遭約十倍的穆斯林軍隊圍攻,威尼斯的一支民間援軍協助君士坦丁堡守城至最後一刻。君士坦丁堡陷落,威尼斯因協助失敗者而失去了在這裡的商業據點,熱那亞則因暗助奧斯曼而得以繼續在此貿易。走在五顏六色、香氣奇妙的香料市場,不時會有小販熱情向你招呼。在中世紀那些和平的歲月,不知這裡是否也是如此人來人往、生機勃勃?。。。主體建成於15世紀70年代,是奧斯曼入主伊斯坦堡後的皇宮之一,坐落在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金角灣入口處的西南側,原址是古拜佔庭衛城。從皇宮的平臺上看,東南方是馬爾馬拉海,東北方是博斯普魯斯海峽,西方則是金角灣。(有點像站在外高橋看東海、長江和黃浦江。)據說蘇丹將皇宮建於此處,是為了能時刻看到奧斯曼突厥人的家鄉——東方的小亞細亞。
(遠處左前方是博斯普魯斯海峽,右側是小亞細亞。)塞爾柱、羅姆蘇丹突厥帝國相繼崩潰,曾經的侯國、突厥人的另一支、奧斯曼族在13世紀末崛起,一百多年後,安納託利亞全境除君士坦丁堡的所有東羅馬地盤已盡歸奧斯曼帝國。1453年5月29日,二十一歲的年輕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在近衛軍簇擁下進入君士坦丁堡,並宣布從此自己是全羅馬帝國的皇帝。據說穆罕默德二世執政時期確實仿效羅馬的寬容,允許民眾的信教自由,包括基督教。公元292年,鑑於羅馬地域太廣難以管理,羅馬皇帝戴克里先搞政改,在地中海中間劃了一條南北直線,將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四帝公治(任命權歸戴克里先),從此產生了東西羅馬之分。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以拜佔庭為首都的東羅馬則頂住了日爾曼人、波斯人的一波波進攻。公元6世紀,查士丁尼大帝迎來東羅馬中興,版圖幾乎恢復到羅馬全盛時期。聖索菲亞大教堂始建於君士坦丁大帝時期的330年,但在查士丁尼大帝時期才將教堂改建成現在的模樣。教堂中央的大穹隆直徑32.6米,穹頂離地54.8米,通過帆拱支撐在四個大柱墩上。其橫向推力由東西兩個半穹頂及南北各兩個大柱墩來平衡。穹隆與其底部的一圈40個窗洞,看似一個巨大吊燈。教堂內部金底彩色玻璃鑲嵌畫、裝飾地板、五顏六色的大理石牆壁、廊柱,以及雕花裝飾的柱頭、拱門、飛簷等等,使這座具有一千五百年歷史的建築成為世界建築史上不朽的名作。教堂內的基督教壁畫在奧斯曼時期一度被全部覆蓋,上世紀土耳其建國後剝去其中部分覆蓋,使參觀者得以隱約看到這些壁畫曾經的面貌。東、西羅馬分裂、尤其當西羅馬帝國陷落後,東、西教會漸行漸遠並最終形成兩大教派:西方教會被稱為天主教會,拉丁語為主;東羅馬奉東正教,希臘語為官方語。後西方文藝復興,得益於東羅馬教會保存的大量古希臘羅馬文獻及因帝國敗落流落西方的眾多希臘學者。伊斯坦堡的歐洲南半島猶如一隻熊腳,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金角灣圍繞其南、東、北三面,南北總寬度大約2千米。北端的託普哈珀皇宮地勢較高,從那裡順熊腳側往南偏西而下,約400多米便是聖索菲亞大教堂,再往南偏西400多米就到了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也稱「藍色清真寺」。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始建於1609年,寺院的牆壁三分之一以上都使用了藍彩釉貼瓷,使整個清真寺內都充滿了藍色,這是人們稱其「藍色清真寺」的由來。奧斯曼帝國自十五世紀中葉攻克君士坦丁堡、十六世紀蘇萊曼大帝時期大舉擴張、巴巴羅薩海軍稱霸地中海,到十七世紀上半葉達到了極盛,疆土橫跨亞歐非。建於這一時期的藍色清真寺氣勢恢宏,造型奢華,尤其是四周六座宣禮塔,在伊斯蘭教世界舉世無雙。海峽全長約三十公裡,北接黑海,南連馬爾馬拉海,左傍歐洲,右依亞洲。海峽最窄處僅750米。早晨坐遊船在金角灣南岸啟航,向東穿過加拉塔橋入博斯普魯斯海峽,北上過博斯普魯斯大橋,在第二橋前折返,原路回金角灣,全程約一個半小時。
(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也叫「15 July Martyrs Bridge」。左岸是歐洲,右側是亞洲。)遊船駛入海峽後風力明顯加劇、波濤也開始洶湧起伏。想起有篇資料提到:海峽中央有一股由黑海流向馬爾馬拉海的急流,水面底下又有一股逆流把含鹽的海水從馬爾馬拉海帶到黑海。這也許是博斯普魯斯海峽波濤洶湧的原因?黑海一帶曾是君士坦丁堡的糧倉,保證城內居民的糧食供應。博斯普魯斯海峽在拜佔庭時期可以說是君士坦丁堡的生命線。(從博斯普魯斯海峽看金角灣入口處及加拉塔大橋。左側是金角灣南岸,右側是加拉喬依地區。)1453年4月,金角灣入口處鐵索橫貫南北(位置大約在今天的加拉塔橋外側),一度令奧斯曼龐大海軍的艦船一籌莫展。此時熱那亞人卻允許奧斯曼軍隊將輕型艦船從陸路拖過他們控制的北岸加拉喬依地區,君士坦丁堡頓時腹背受敵。1453年5月29日,「千尋鐵鎖沉江底」,但東羅馬帝國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帕萊奧古斯拒絕了穆罕默德二世的投降條件,也謝絕了威尼斯人協助撤離的邀請,率身邊的最後幾名衛士執劍衝入蜂擁入城的奧斯曼軍隊,消失在血肉橫飛、殺聲震天的萬軍叢中。。。千年東羅馬帝國就此落下帷幕,後世多數歷史學家宣布此刻為歐洲中世紀終結。
(殘存的君士坦丁堡城牆,見證了中世紀最大帝國的千年興衰。)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極大刺激了歐洲。雖然直到最後時刻,教皇與各懷鬼胎的歐洲各國都在紙上談兵如何救他們的東方兄弟,甚至趁人之危地提出了由羅馬教廷一統東、西方教會的條件。但東、西方之間畢竟是鬩於牆的基督教兄弟,當年威尼斯人不顧教皇禁令引十字軍攻打君士坦丁堡公報私仇,教皇聞訊就差點吐血。對西方各國而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還意味著從此東方香料的貿易渠道被徹底控制在穆斯林之手。這一危機感終於在39年後有了結果:熱那亞人哥倫布在西班牙女王的資助下,首先踏上了尋找香料新航線的徵程。而支持這一行動的不僅是金錢,還有對地球圓形說的堅信。走過加拉塔大橋進入伊斯坦堡北岸,就到了中世紀熱那亞人的殖民地加拉喬依地區。離開大路沿右側石階小巷往山坡上走十幾分鐘,便來到當年熱那亞人建的塔樓前。可惜排隊參觀的隊伍太長,沒能入內參觀。(公元5、6世紀,這裡曾有一座燈塔,後燒毀。14世紀熱那亞人將此塔改建成瞭望塔。奧斯曼時期這裡被用作監獄或天文臺。)1171年3月加拉喬伊地區曾發生火災,長期的矛盾使威尼斯人被指責為罪魁禍首,許多威尼斯人被投入東羅馬帝國的大牢。據說後來成為威尼斯共和國執政的恩裡克?丹多洛也捲入這場糾紛,這成為1204年他帶領第四次十字軍攻打君士坦丁堡的原因之一。如今周邊已幾乎看不到其他熱那亞殖民時期留下的遺蹟,更無從打聽當年奧斯曼艦船是從哪裡拖入金角灣。。。
(伊斯坦堡老火車站,駛往歐洲的「東方列車」曾從這裡始發。)當晚,我們告別伊斯坦堡,告別安納託利亞,結束9天行程,乘坐土耳其航空離開了伊斯坦堡。記得上海博物館曾於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展出了《安納託利亞文明——從新石器時代到奧斯曼帝國》,之所以說「安納託利亞文明」而不是「土耳其文明」,是因為在安納託利亞數千年的文明史中,土耳其(突厥)人主宰這一地區只是最後不到1千年,「土耳其」一詞出現在歐洲據說是12、13世紀才開始的。安納託利亞的第一個統一政權,是公元前19世紀至公元前13世紀的西臺帝國。來自北方的印歐人種西臺人最早在西亞使用鐵器,他們還改進了古代戰車使之更靈活。公元前16世紀西臺人洗劫了巴比倫王國,13世紀讓不可一世的埃及拉美西斯二世的擴張止步卡迭石(今敘利亞境內)。今天在埃及和土耳其分別能看到記述該戰役內容及和約的碑文。(紀錄片《消失的古文明:西臺帝國》有詳細介紹)然而西臺帝國在卡迭石大戰後不久突然消失,原因眾說紛紜。此後從希臘半島、巴爾幹、外高加索,均有移民陸續移居此地。在安納託利亞四周的愛琴海、馬爾馬拉海以及黑海沿岸建立的希臘城邦眾多(據此次導遊說這些城邦共有70座),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達達尼爾海峽入口處的特洛伊、愛琴海東岸的以弗所和米利都、以及博斯普魯斯海峽入口處的拜佔庭。人類最早的科學曙光產生於米利都。公元前6世紀至前5世紀,波斯人入侵安納託利亞,愛琴海東岸的希臘人紛紛避至西岸的希臘半島,帶來雅典等城邦的科學繁榮,也引發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波希戰爭。公元前330年至前30年,統一了希臘半島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橫掃波斯、埃及、中東及印度西部,死後其統治區域一分為四,由他的四個將軍分別統治。安納託利亞進入希臘化時代。公元前30年開始,安納託利亞的一些希臘化王國因後繼無人等原因,通過贈送等方式併入羅馬帝國,羅馬在安納託利亞設立亞細亞行省,省會以弗所。公元330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移都博斯普魯斯海峽入口處的原希臘城邦拜佔庭,將其更名為君士坦丁堡。不久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西羅馬在5世紀因日耳曼人南侵而四分五裂,東羅馬則在蠻族及波斯人多輪衝擊中保住了半壁江山達1千年。安納託利亞是拱衛東羅馬帝國首都的重要屬地。公元11世紀,皈依伊斯蘭教的中亞北部突厥人一支——塞爾柱人打敗東羅馬軍隊,開始進入安納託利亞東部。不久塞爾柱王朝、羅姆蘇丹王朝相繼崩潰,另一支突厥人奧斯曼家族在13世紀崛起。1453年發生的君士坦丁堡之戰是西方歷史上的大事件,中世紀宣告結束。之後直至1923年,安納託利亞是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但隨著西方科學技術進步、工業革命的興起,奧斯曼帝國自17世紀下半葉開始逐漸衰落。1923年土耳其之父凱末爾領導推翻帝制,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安納託利亞,你身處歐亞交匯之地、文明衝突前沿,註定會留下眾多不同民族文化的印跡。。。《安納託利亞文明——從新石器時代到奧斯曼帝國》展展出的伊斯坦堡考古博物館收藏、布伽茲庫伊出土的粘土板楔形文字。(《西臺法》第195條:如果一個男人在其兄弟仍在世時與其妻同床,予以判處死刑。如果一個男人娶一個自由女人,之後與其妹妹同床,予以判處死刑。)

來源:新浪微博 | 作者:範曉平

免責聲明:感謝原創作者和本貼原發布平臺的辛勤付出。以上內容不代表本號觀點,版權屬原擁有方。若涉侵權,指正立刪。部分內容可能有刪節或調整。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

相關焦點

  • 青銅時代的安納託利亞文明
    安納託利亞半島(大致相當於今土耳其共和國的領土)是歐亞大陸交通的必經之地。自古以來,它就是東西方文明交流與碰撞的「前沿陣地」,在古代絲綢之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安納託利亞青銅文明的源頭最早可追溯到本土的哈梯文明。公元前2500年左右,本土居民哈梯人在半島中部建立了一些邦國,他們在幾乎同時代的兩河流域阿卡德王國文獻中被稱為「哈梯國」。
  • 改變西方文明的一件大事:君士坦丁堡落幕!
    他們偷窺了安納託利亞高原的豐富農產品和水生植物。自然而然的,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一心要拿下君士坦丁堡為了讓自己的子民過上好日子,君士坦丁堡被圍困了23次,勢必拿下君士坦丁堡。戰爭前一年,他向羅馬教廷尋求增援,希望大家意識到自己國家被攻陷對大家來說都是不利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將給歐洲造成巨大災難。羅馬教廷表面同意,甚至還提出了荒謬的條件,最後無可奈何的君士坦丁十一世同意了,但當戰爭真正到來時,羅馬教廷的海上艦隊卻還是一直置之不理。
  • 綿延未絕:前古典時期的安納託利亞
    帝國瓦解後,西臺人散落在安納託利亞高原中部、東南部以及敘利亞北部地區。公元前11世紀~前9世紀,這些地方先後出現了多個以「哈梯王國」自居的城市國家,史稱「新西臺時期」。公元前9世紀初,在亞述王國的擴張運動中,這些西臺小國被納入亞述國家版圖,西臺人政權不復存在。哈梯國人、西臺人、新西臺人的稱呼被逐漸遺忘。
  • 改變西方文明的一件大事:君士坦丁堡陷落
    他們窺視著安納託利亞高原的物產豐富、水草豐美,渴望西進在那裡放羊。時間來到了公元1453年。年僅21歲的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正在實現他的宏大目標,那是他的祖先們一次次都無法成功的事——攻佔固若金湯的拜佔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這座城市被認為是無法攻破的(在一千年的歷史裡,君士坦丁堡曾被圍攻二十三次,卻只失陷了一次,第四次十字軍東徵。)
  • 天津日報:古羅馬的文明傳承——千年明珠「新羅馬」君士坦丁堡
    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古羅馬的文明傳承——千年明珠「新羅馬」君士坦丁堡》這一主題,重溫羅馬文明的輝煌。  古典時代的羅馬城一度是整個歐洲地中海世界的中心,其輝煌的歷史記憶至今流傳於世。但是公元四五世紀,歐亞大陸自西而東的移民大潮改變了一切,羅馬城幾度毀於戰火,精美的建築大多崩壞,只留下殘垣斷壁,汪達爾人為取暖燒掉了珍貴的古代文獻,古羅馬的輝煌消失了。
  • 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如何成為伊斯坦堡的
    上一篇文章中,提到君士坦丁堡是東羅馬的首都。這座城市經歷了什麼,怎麼就變成現在的伊斯坦堡呢了? 但是君士坦丁堡如何落入奧斯曼帝國的手中?奧斯曼帝國的前身是奧斯曼公國,是巴爾幹和安納託利亞西北部(也稱為小亞細亞,在當今的土耳其)的許多公國之一。
  • 人文之旅 安納託利亞以東【附詳細攻略,吵著要去土耳其的收藏起來吧】
    嚴酷荒涼的安納託利亞東部,孕育了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塑造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小亞細亞天然的戰略地位又讓它飽受各大帝國興亡之苦。
  • 特洛伊戰爭真假迷霧
    從此,施裡曼和特洛伊的故事成為考古史上最動人心弦的偉大傳奇,愛琴文明也由此翻開新的一頁。在《伊利亞特》中講述了一個希臘聯軍圍攻特洛伊城的故事。戰爭的起因是由於特洛伊王子帕裡斯利用在斯巴達王墨涅拉俄斯家做客的機會,誘拐了他的嬌妻海倫。
  • 索·恩 | 特洛伊戰爭是歷史,還是神話和詩篇
    在《特洛伊戰爭》中,歷史學家和古典學者巴裡·施特勞斯一直探索著戰爭背後的謎團和真相,從荷馬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到海因裡希·施裡曼於19世紀晚期發現特洛伊古城,再到近期的考古發現,找出了這些故事的相關線索。結果證明,特洛伊人並不屬於希臘種族,而是安納託利亞族人,與東部的西臺帝國同盟。特洛伊戰爭期間,希臘人都是優秀的水手,而特洛伊人則偏愛安居。
  • 一起探尋西方文明的源端,愛琴文明,追溯4000年前的特洛伊古城堡
    在這個重視事實和實證的時代,學者們一直在用自己的辛勞和智慧,不斷修改著文明行將興起時的歷史面貌,重現著遠古歷史的輝煌。19世紀的考古發現,尤其是施裡曼和英國學者伊文思的考古必掘和研究,使希臘歷史整整提前了1000年。現在請與我們一起探尋西方文明的源端,愛琴文明,追溯到4000年前的歷史。
  • 令人嚮往的美景,土耳其的風情之旅!
    在古希臘時代,沿著愛琴海,有著眾多的古希臘城邦,是古希臘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羅馬時代,這樣的文化得以傳承下來。現今的土耳其,有著眾多的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的古城遺蹟,著名特洛伊古城、以佛所古城(EPHESUS),以及緊挨著棉花堡的Hieropolis古城都是其中的重要遺蹟。耳其地形複雜,從沿海平原到山區草場,從雪松林到綿延的大草原。這裡是世界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 高玩用《文明6》還原帝都君士坦丁堡
    在上個月,油管UP主「A CityMaker」利用《文明6》地圖編輯器構建了「北京城」的發展歷程,恢弘壯闊的四九城拔地而起,令人心生敬畏。日前A CityMaker發布了新的作品,本次他帶來了古代羅馬帝國城市——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教堂、金角灣等知名場景一一出現,一起來欣賞下吧。
  • 78 特洛伊戰爭之一:特洛伊戰爭其實是一場家族的內戰
    今天開始,我們來講特洛伊戰爭。享譽世界的特洛伊戰爭,人們往往只記住最後的木馬攻城記,其實之前的故事還有許多,我們將花幾章的篇幅,抽絲剝繭地重讀特洛伊戰爭。第一篇,我們來分析一下特洛伊戰爭發生的雙方家族的關係,仔細推敲才發現,原來他們互為血親,特洛伊戰爭是一場赤裸裸的家族內戰。
  • ​蜜蜂大全 | 安納託利亞蜂
    蜜蜂大全 | 安納託利亞蜂來源:趣蜜蜂網2021-02-12 06:00安納託利亞蜂,簡稱安蜂,屬於西方蜜蜂的一個地理亞種,原產於土耳其安納託利亞地區,是蜂蜜高產型的蜂種,20世紀70年代開始引入我國,那麼安納託利亞蜂到底是怎樣一種蜜蜂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 看電影《特洛伊》
    希臘神話中傾國傾城的海倫,引發了特洛伊之戰,她的美貌成為千古之謎,到底怎樣的驚豔,導致了規模浩大、十年之久的戰爭?名垂史冊的阿喀琉斯,英勇足以潰退萬千士兵,而他眾人皆知的憤怒真正導致了什麼後果?帶著這些模糊的疑問走進史詩般的影片《特洛伊》。海倫的確很美,金色的捲髮,純淨的藍眼睛,有著天使般的神採,難怪特洛伊小王子帕裡斯對其一見鍾情。當小王子與其兩情相悅,偷偷的帶著他回國後,海倫的丈夫,也就是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邀集希臘其他城邦國,在邁錫尼王阿伽門農統帥下,率領強大艦隊追到特洛伊,以此為線索的徵服之戰拉開帷幕。
  • 《特洛伊:木馬屠城》:一顧傾人城
    伊利亞特以描寫特洛伊戰爭為主要內容;奧德賽則以參加特洛伊戰爭的將士奧德賽返回家鄉為主要內容。 《特洛伊:木塔屠城》便是根據荷馬史詩《伊利亞特》改編而成的一部電影。 該電影講述了希臘國王阿伽門農以特洛伊王子帕裡斯帶走弟弟斯巴達國王的王后海倫為由對特洛伊發動戰爭的故事。
  • 古希臘神話遺產:從「特洛伊戰爭」到《神奇女俠》
    冥古宙指的是大體介於46億年前到40億年前的這段時期。那個時候,地球的狀態非常可怕,還沒有完全冷卻下來,而且不斷地被小行星撞擊。真正的特洛伊戰爭極有可能源於希臘首領覬覦小亞細亞特洛伊城的富有,從而發動的一次軍事遠徵,但相關的歷史記憶已經模糊不清。這段輝煌的時期過後希臘進入「黑暗時代」。人們沒有讀寫能力,物質條件大幅下降。特洛伊故事通過遊吟詩人口述代代相傳下來,到古典時期希臘重新建立的黎明時分,終於用書面形式記錄了下來。
  • 上線首日就白送的《全面戰爭傳奇:特洛伊》,究竟好不好玩?
    從整體地圖規模來看,也是相當龐大,不用擔心村長大戰的感覺,從整個希臘的巴爾幹、伯羅奔尼撒、愛琴海,到安納託利亞西部,整個戰役地圖涵蓋了希臘文明的全部!這一點來說,特洛伊也確實帶來了一些新花樣。這第一點就是可以玩英雄角色扮演,像希臘歷史上的阿喀琉斯,都是玩家手頭的一夫當關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