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子不語
9月1日,《三體》三部曲的版權方三體宇宙和遊族集團,與全球最大付費流媒體平臺網奈飛(Netflix)共同宣布,已達成協議將聯合開發製作《三體》英文系列劇集。
劇集的陣容不可謂不豪華,《權力的遊戲》編劇大衛·貝尼奧夫(David Benioff)和D.B.威斯(D.B. Weiss)將擔任編劇和監製,《星球大戰VII:最後的絕地武士》的導演萊恩·詹森將加入監製隊伍。而《三體》的作者劉慈欣與英文譯者劉宇昆將共同擔任該劇的製作顧問。
消息一出,馬上登上熱搜,許多網友很期待這樣的陣容,能把《三體》拍成一部媲美權遊、星戰這樣的大製作,也有不少網友擔心2DB會像毀了權遊最終季一樣毀了《三體》,當然這種時候總會有人發出靈魂拷問:為什麼《三體》要給外國人拍?
實際上,劉慈欣本來也並不希望《三體》加入好萊塢的影視工業體系。去年《三體II:黑暗森林》的舞臺劇在上海首演時,大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好萊塢的科幻片,故事、背景可以複雜可以曲折,但主題不能複雜,必須黑白分明。《三體》違反了這條最根本的原則。
據說《三體》的影視版權早在2009年就賣給了導演張番番,但是張番番囤著版權沒有拍,直到後來《三體》逐漸走紅,遊族收下了《三體》的影視版權,並在2015年的時候,就宣布《三體》電影開機,由張番番執導,馮紹峰、張靜初主演。當時的遊族號稱單片投資2億,要拍六部曲,拍成中國自己的星戰系列。特別是後來大劉拿了雨果獎,《三體》徹底大紅大紫,遊族宣稱要追加特效投資。
但不管當時的宣傳怎麼樣,反正5年過去了,六部曲一部都還沒出來。
倒是騰訊前段時間官宣了開始投拍《三體》的中文電視劇,不過也要到2022年才能和觀眾見面。
所以把《三體》交給奈飛,對中國科幻在世界的傳播,無疑是一件好事。2DB雖然在權遊中晚節不保,但在前幾季有原著可以改編的時候,劇集水準還是有口皆碑的。況且,近年來奈飛不斷嘗試亞洲文化背景的劇集,無論是韓國背景的《王國》,還是日本背景的《全裸導演》,都是口碑在線。
信息與大工業時代下的文化產業,產業鏈可以拉得很長,從文字作品,一直到影視、數娛產品。一個IP,被不同國家的製作商競相追逐,無疑證明了作品的影響力。劉慈欣作為亞洲第一位雨果獎得主,作品加入了好萊塢的影視工業體系,無疑是令中國的科幻迷為之歡欣鼓舞的消息。
世界範圍內的人文交流,已經是如今的常態,也是全世界觀眾所共同期待的事情。英國作家J.K.羅琳寫的《哈利·波特》系列,被美國的華納兄弟拍成電影,在中國擁有無數忠實擁躉。而李安早年充滿東方元素的電影,例如《臥虎藏龍》,也在大洋彼岸獲得了許多人的追捧。就在下周,迪士尼的《花木蘭》大電影將在全球同步上映,我們一樣期待迪士尼會將這個源於中國樂府詩歌的故事,講出什麼樣的味道。
因此,《三體》在奈飛的製作下,我們完全不必糾結於大史究竟是講一口流利的京片子,還是一如既往操著彆扭的港普;不必糾結於扮演「執劍人」羅輯的演員會挑一個中國人還是日裔韓裔甚至東南亞裔。我們更應期待的,是奈飛能創造什麼樣的可能性,能有什麼樣的改編情節,如何與原著相得益彰。這才是人文交流的有益結果,不同背景在碰撞中相互融合,會帶來別樣的、多元的色彩。
其實《三體》裡關於中國元素的情節還真的不多。劉慈欣甚至表示:「我在寫作過程中完全沒有有意地融入任何東方文化元素。美國記者採訪關於《三體》的問題時,我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最大的願望就是美國讀者看我的小說是因為它是科幻小說,而不是因為它是一本中國的科幻小說』,這樣才是中國科幻小說真正成功的時候。」《三體》中更多的,是反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情節,比如當三體星入侵的時候,如何集全世界之力,建立「黑暗叢林體系」,當面臨更高等級文明的威脅時,如何共同協作將地球文明的種子傳播下去。
這當中當然也有不同國家之間的博弈、算計甚至廝殺,但《三體》始終將整個地球文明作為一個整體,劉慈欣的寓意再明顯不過,放到整個宇宙的尺度下,只有所有國家的協作與交融,才能令整個地球文明得以延續下去。
小說的最後一部中,當歌者文明向太陽系扔出一塊二向箔,發動降維打擊的時候,如果沒有整個地球文明的通力協作,所有人都會與地球一樣,變成一副扁平的畫。但最終地球人逃出去了,程心和關一帆一起,甚至見證了整個宇宙的終點,而當宇宙開始坍塌的時候,地球文明仍被保留了下來。
沒有交流的世界會是扁平,只有交流、合作,才會帶來整個文明的昌盛。放在人文領域是這樣,放在其他領域同樣也是這樣。
【來源:新聞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