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良師益友」廖理:嚴愛相濟,善為師者

2020-12-22 MBA中國網

2020年11月,廖理獲評清華大學第十七屆「良師益友」。清華大學「良師益友」評選由校研究生會於1998年發起。今年,全校有9262名同學參與投票,同學們用一張張選票表達了對自己心目中「良師益友」最真摯的感謝。

廖理,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兼任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清華金融評論》主編。

「學院建院之初,我給自己定下一個要求,爭取每天最早來學院,最晚走。8年過去了,我想我基本上做到了。」廖理辦公室的燈,總是亮到很晚,他的勤謹和熱忱,感染鼓舞著所有人。從1995年起,廖理就在清華園中任教,從教25年,他是一批批學子心中真正的「良師益友」。

立德為首

「我們做金融研究和實踐所為何?要牢牢紮根中國大地,服務國家,服務人民。」

教書育人,立德為首。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務,也是教師的光榮職責。作為學院的常務副院長,廖理的工作是多面的,有教學、科研和大量行政工作,但他始終將教書育人作為工作職責之首。

他常常鼓勵學生、學員、乃至學院的青年教師們,希望他們密切關注中國金融實踐,既要「站起來」思考頂層設計背後的考量,也要「俯下身」了解普通老百姓的關切。他說:「要研究好中國問題,講好中國故事。我們做金融學術研究所為何?要牢牢紮根中國大地,服務國家,服務人民。」

廖理是最早把中國故事講述到國際頂尖金融期刊的學者之一。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是當年中國資本市場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它不僅影響著所有上市公司的經營發展,也影響著老百姓投資者最關心的「錢袋子」。「我和我的博士生,厚厚一摞政策文件,逐字逐句地讀。」廖理教授團隊最終才形成了一篇關於「A股市場股權分置改革」的論文,發表於金融學國際頂級期刊《金融經濟學期刊》(

(廖理在課堂上)

廖理所關心的,不僅僅是他所教班級、所指導學生,他關心著、愛護著每個學生的成長成才。

對於學生的職業選擇,他說:「一定要將個人職業理想和祖國民族緊密聯繫在一起。」他曾在畢業典禮上深情分享了三位在基層工作的校友故事,號召畢業生們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臺,成大事業。近年來,學院學生就業選擇日益多元化,不少同學畢業以後走向基層崗位,這些同學的近況也時刻牽動著廖理老師的心。他多次召集赴基層工作的畢業生,舉辦交流會、研討會,了解他們的發展情況,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踐行「扶上馬、送一程、關愛一生」的育人理念。同學們在畢業後感受到學院及老師的關心關懷,深受鼓舞。

學高為師

「在學術生涯早期要儘可能地開拓『處女地』,長期耕耘。」

廖理學術成就斐然。他先後主持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多項課題,同時也承擔了國家發改委、國家網信辦、教育部和其他機構委託的多項課題。在《金融研究評論》(

即便早已成果豐碩,廖理在學術研究上開拓進取的步伐也從未停歇。他鼓勵學生:「在學術生涯早期要儘可能地開拓『處女地』,長期耕耘,建立自己在學術領域的地位。」

廖理用行動為同學們詮釋了這句話。在金融科技萌芽之初時,他就開始帶領團隊展開研究。2011年,他所指導的第一篇金融科技碩士論文通過答辯;2012年,團隊創辦「網際網路金融實驗室(FinTech Lab)」;2014年團隊第一篇金融科技的學術論文發表,同年,他所指導的第一篇金融科技方向的博士論文通過答辯;僅2014年團隊就在各類國內重要期刊雜誌發表金融科技文章十餘篇。2016年底國際學者開始大範圍關注金融科技領域的研究,隨後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研究金融科技的熱潮。

截止目前,廖理在該領域已發表數十篇中英文學術論文;同時還培養了多名碩士和博士畢業生,為中國金融改革發展培養了大批骨幹人才。在他的帶領和鼓舞下,五道口金融學院在國內外的學術影響力持續大幅提升,日益走向全球金融學術的舞臺中央。

育人為本

「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

廖理在教學中展現出來的,不僅是他紮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科研能力、更是他熱愛課堂、熱愛學生的精神氣質。

2013年,他開始教授《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史與商業模式》課程,這是國內乃至全球首門聚焦網際網路金融的課程。「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秉持該理念,他調研了不知多少企業,看了無數商業計劃書,與許多業界專家交流。有同學問他:「您為什麼花費這麼多精力為我們開這門課?」他笑著回答:「你們是清華五道口的學生,必須始終站著金融和科技發展的前沿。」

(廖理與學生在「道口夜話」活動中懇談交流)

廖理還關注學生心理上、思想上的點滴變化,嚴愛相濟,潤物無聲。2015級金融專業博士王新程說,他在博士四年級時候還沒有發表文章,挫敗感讓他對自己的學術能力產生懷疑。廖理安慰他說:「只要你選對方向,認真去做,長期來看一定會有好的成果。」在鼓勵下,王新程堅定了從事學術研究的決心,目前已前往香港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信心滿滿地繼續學術道路。

廖理的教導也不總是「和風細雨」,當學生在科研路上出現畏難情緒時,他就「變身」為鞭策他們的諍友,呼喚他們勇敢走出舒適區。2011級金融專業博士張南飛在求學時研究進度不佳,覺得畢業無望,甚至想過放棄。廖理一語點醒「夢中人」:「無論在學術上,還是在以後的工作中,都會有很多這樣的時刻。但你絕對不應該在逃避中得過且過,一切只取決於自己的態度和努力。」

教益為友

山河舒錦繡,桃李競芳菲。

從教25年來,廖理始終兢兢業業,先後培養了二十名博士畢業生,幾百名碩士和本科畢業生,指導過的各類學位、非學位項目學生不計其數。學生遍布各行各業,祖國大江南北,其中不乏優秀學者、業界精英、以及投身基層改革實踐的青年才俊。對於學生來說,廖老師具有為人生導師的大智慧,能夠在各個方面給予幫助和指導,是良師,是益友,是人生旅途中的榜樣和引路人。

學生感悟

2019級金融專業碩士生張富瑜:「在廖老師的課堂上,我明白了要『引領金融實踐』,必須將金融基礎知識與最新的技術變革結合起來,必須兼具國際視野和本土情懷、將國內外的成功經驗結合起來,還必須回歸到服務實體經濟、解決老百姓的實際問題的初心上來。」

2011級金融學博士梁昱:「我博士畢業後去了一個大型金融央企工作,但感覺難以發揮自身的研究優勢,我感到比較失落。面對職業發展的迷茫,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廖老師。在多次交流後,他建議我去一個能有自主空間、發揮專業優勢的地方施展才華。2019年,我加入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目前正帶領研究團隊開展證券科技領域的相關研究。」

金融MBA2018級張恩鳳:「廖老師很忙,卻絲毫不影響他對學生們各個方面的關懷與幫助,我總能遇見不同屆的畢業生、在校同學向廖老師匯報工作新動態、學術新方向……廖老師和大家會面的時間不長,也能給到我們足夠的傾聽,並結合學院的研究案例給到我們充分的資源與幫助。」

金融EMBA2017級校友汪天潤:「廖老師雖然平時工作繁忙,但對我們每位學生的論文選題和研究工作都非常關心,即使在疫情防控期間,他也會定期通過電話、視頻會議等形式對學生遠程指導,結合每位學生的職業背景和研究興趣,做到因材施教和一對一的個性化培養,鼓勵我們一定要腳踏實地,做對社會有貢獻的研究和實踐。」

(學校畢業典禮上廖理和同學們在一起)

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說:

「經師易遇,人師難得。」

所謂人師,大抵如此吧。

清華大學「良師益友」評選,是校研究生會於1998年發起的活動,由廣大研究生同學投票選出心目中的優秀教師代表,評選旨在加強學校研究生學術建設、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促進創新型人才培養。第十七屆「良師益友」評選活動為期兩個月,共評選出39個院系的43位教師當選「良師益友」。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教授廖理、田軒合著論文被《信息系統研究...
    近日,我院教授廖理、田軒及其合作者在題為《人與智能的互動:當投資者在P2P平臺調節智能投顧的使用時》(隨著個人理財市場趨於理性,近年來,以經典資產組合理論為基礎、結合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的智能投顧受到廣泛關注,引發網際網路和傳統金融機構爭相布局。
  • 我院教授廖理、田軒合著論文被《信息系統研究》接收
    隨著個人理財市場趨於理性,近年來,以經典資產組合理論為基礎、結合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的智能投顧受到廣泛關注,引發網際網路和傳統金融機構爭相布局。那麼,該如何有效與智能技術互動,讓機器人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資產配置?
  • 教師節專題|感念生命中相識的善知識,謹祝師者,事業臻祥
    人生在世,不論是尋求安身立命的生存之道,還是修持自在解脫的修行之旅,都需要有善知識的智慧指引和慈悲呵護。在龍樹菩薩所造的《大智度論》中,佛陀被諸天諸人尊奉為「人天教師」。人天教師的稱謂,包含了言傳身教的長者良能,和傳道受業解惑的師者道德。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崇尚道德智慧,講求自律威儀的佛法教化,所傳承的就是師道的良知良能。
  • 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廖理,中國銀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白瑞明,玖富集團創始人、CEO孫雷出席開營儀式。圖為廖理廖理作為主辦方代表在開營儀式中致辭,他介紹了學院在社會公益培訓方面的工作以及舉辦金融普及教育訓練營的初衷。
  • SISU |【師者】何暉:知言以知人,「何」樂而不為
    她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古今結合講好中國故事,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她就是來自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的何暉老師。創新教學方法,古今結合講好中國故事一堂關於蘭花的留學生漢語課應該怎麼上?在何暉老師看來,不拘泥於文本、結合古今,循循善誘,引導學生理解中國的傳統價值觀才是成功的。
  •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與北京金控集團籤署合作備忘錄|五道口資訊
    2020年12月10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與北京金控集團籤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秉持平等自願、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的原則,發揮各自資源和專業優勢,攜手共促中國金融研究實踐的新發展。圖為合作備忘錄籤署儀式籤約儀式上,雙方深入交流了近期業務合作情況,表示將建立廣泛、長期的企學合作關係,在學科建設、學術研究、孵化管理等領域開展合作。
  • 為師者的簡單幸福
    家長和學生對自己的信任,就是為師者自己的簡單幸福,也是做好售後服務工作的動力。
  • 師者身影 時代光影
    而2020年,這個註定特殊的年份裡,他們中的一些人,白衣執甲、奔赴戰場,在一場沒有硝煙的全民戰役中,揮灑著屬於師者的奉獻與熱望。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1月18日,當84歲的廣州醫科大學教授鍾南山接到緊急任務,第一時間趕赴武漢抗疫一線,手持無座車票融入春運人流中時,沒有半點躑躅。  鍾南山前行的步伐很迅疾。
  • 清華大學舉行教職工書法比賽,這些書法作品寫得真好,捨不得擦
    於人性,為真善美,而於職業,則取決於它的起源。三百六十行,行中有行道,每一個行業,都具有它的歷史以及運行準則。雖然新型科技的發展,產生了許多高新職業,但在如今這個時代,還是有人一直堅持著相較「傳統」的工作,例如,成為一名教師。自孔子因材施教起,便採用竹簡配合毛筆的形式。隨著生活便利性的增加,後來的師者則採用黑板加粉筆的方式。這不,清華大學的教職工舉辦了一場硬筆書法比賽,板書之美,令人想要將其永存。
  • 2021事業單位面試熱點:師者必須以德為先
    2021事業單位面試熱點:師者必須以德為先由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21,事業單位,面試熱點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如有問題也可點擊聯繫各校區。
  • 師者 | 王文誠:氤氳生香,心之所向
    他關心愛護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認為在好的師生關係背後,必然濃縮著深厚的師生情感。教師對學生的關心與熱愛,更是產生師生情感的源泉。王老師以他獨特的上課方式來提高教學效果,並贏得了學生們的愛戴與認可。王老師表示,通過本次比賽獲得了真正的烹飪技能知識,使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廚藝和提升粵菜品質,在傳承粵菜優秀文化上,吸取精華,創新發展,將把在這次比賽中所學的知識帶回去,服務學校,在自己的工作崗位發光發熱,把湛江的味道發揮到淋漓盡致,為擦亮「中國海鮮美食之都」品牌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 良師益友慰平生
    幾易其稿,最終還是以「良師益友」作為本文提挈全篇、聚神傳情的題眼。我覺得這種關係的故事鋪陳,更能顯示緣分的彌足珍貴,更能激活心底的往事鉤沉,更能傳承優良的文化基因。    大千世界,萬物紛呈。我與《蘭州晚報》的相遇,註定是一種偶然中帶有必然的緣分。時光回溯到1981年10月,我應徵入伍來到原蘭州軍區駐永登縣某部。
  • 潤物無聲——師者自選雕塑作品展開幕
    這八位師者中,年齡最小為 84 歲,他們是:沈海駒、沈文強、王建武、潘錫柔、仲兆鼐、達榴生、傅維安、高照。展覽匯集了老一輩雕塑藝術家對藝術和人生的思考,作品包括雕塑、書畫、訪談等近 151 件。展覽現場不僅有雕塑家的雕塑作品,還有許多素描、速寫、文稿等紙面作品,這方方面面所凝聚成的一種立體的形象、思想與表達,展示出每位藝術家的深度及廣度。
  • ...大學「良師益友」盧麾 | 可以和他談理想人生,也可以和他談笑風生
    清華大學「良師益友」盧麾 | 可以和他談理想人生,也可以和他談笑風生來源:根據「清心地學」公眾號綜合編輯盧麾,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2000年和2003年於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2006年於日本東京大學土木系獲得工學博士學位。
  • 科爾:他是良師益友
    科爾:他是良師益友大家好,我是本文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生活圈的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今夏選擇震撼加盟衛冕軍勇士,即便目前仍持續處於養傷復健階段,但明星中鋒「表弟」德馬庫斯·考辛斯(DeMarcus Cousins)對於灣區大軍的影響力,似乎正在一點一滴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