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梅雨季淋雨易感冒 渾身乏力、沒精神或因溼氣重

2020-12-14 瀟湘晨報

今年梅雨季超長待機,且今年的梅雨偏愛早高峰,不少上班族都沒能躲過暴雨侵襲。這段時間,醫院的門急診來了不少發燒咳嗽的患者,大多數都是年輕人,醫生一問發現他們都有著共同的經歷——淋了一場不小的雨。

梅雨季「淋雨」患者很多

前幾天,20多歲的鐘先生突然咽喉疼痛、發燒咳嗽,而且渾身肌肉酸痛。鍾先生趕緊前往家附近的嶽陽醫院就診。到醫院後,他在醫護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量了體溫,做了核酸檢測,查了CT,一系列檢查結果顯示,排除感染新冠病毒,是感冒了。

醫生詢問後了解到,原來鍾先生生病前淋了場雨。當天早上,他乘地鐵前往公司,出站時下起大雨,急匆匆出門的他忘了帶傘,想著離公司只有幾百米,就一頭衝進了雨裡。到了公司,鍾先生的衣服溼了大半。但他並沒太在意,穿著半溼的衣服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在空調房裡,溼噠噠的衣服也慢慢吹乾了。當晚,鍾先生就覺得整個人有些不舒服。第二天醒來,不僅沒好轉,反而渾身酸痛,咽痛咳嗽。

嶽陽醫院老年科主任醫師陳鹹川表示:「梅雨季裡,醫院裡這類病人很多,而且年輕人居多,基本上都是淋了雨之後因為急著上班沒有及時換乾爽的衣服,辦公室裡又一直開著空調。這些年輕人平時工作也很忙,經常熬夜,飲食也不太健康,導致身體透支,在梅雨季裡淋了雨就很容易感冒。」

不良生活習慣加重內溼

陳鹹川表示,如果相比平時,梅雨季裡出現明顯的身體疲乏、頭痛頭重、口苦口膩、食欲不振、大便乾結或溏薄等症狀,很可能是體內溼邪過重了。

「我們常說的溼氣重,分為內生溼邪和外感溼邪。內生溼邪和脾胃虛弱、運化不暢等有關,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但這個季節更易內生溼邪。還有一些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加重內溼,比如經常熬夜,飲食不節,三餐不規律或是暴飲暴食;經常喝一些冰鎮飲料、啤酒等。另外,陰雨綿綿、潮溼悶熱等則容易外感溼邪。梅雨季,內外溼邪交加,所以會出現不適症狀。」

陳鹹川表示,溼氣重的臨床症狀多種多樣:本身就有一些基礎性疾病的患者,比如慢性消化道疾病等,溼氣重會引發或者加重疾病;對於沒有基礎性疾病的人來說,溼氣重可能不會導致疾病發作,但會引發渾身乏力、頭暈頭痛等症狀。

陳鹹川建議,出現頭痛頭重,口苦口膩、大便乾結或溏薄等症狀後,可前往醫院檢查一下,確認是否因其他疾病導致;如果是因為溼氣過重,可在醫生指導下祛祛溼。

[跟著醫生學學如何祛溼]

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簡單的茶飲等也可以讓我們祛溼養生,跟著醫生一起學習下吧!

1、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陳鹹川提醒,千萬不要熬夜,要保持規律作息。飲食上,清淡飲食,不要過度大魚大肉,這個季節脾胃功能較弱,過多過油的食物容易加重脾胃負擔,難以消化,產生溼邪。多吃新鮮蔬果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但切忌過量,切忌暴飲暴食。不要吃過夜食物,梅雨季裡潮溼悶熱,食物易變質。

2、切忌穿溼衣服

不下雨時,應多開窗通風,保持室內通風乾燥。衣物、床上用品等要保持乾燥,尤其不可淋雨後長時間穿著溼衣服。對於上班族來說,建議在公司常備一套衣服和鞋子,以免著涼。

3、了解自身體質

寒性體質的人不要食用飲用冰鎮的、過分寒涼的食物飲料;溼熱體質的人不宜吃燒烤、火鍋等辛辣食物。一旦吃反了,就相當於「火上澆油」,會加重溼氣。

4、吃些健脾化溼的食物

梅雨季裡,不少人都會自己煮些祛溼湯。陳鹹川提醒,祛溼首先要了解自身是溼熱還是寒溼。溼熱體質可以用荷葉、蓮子蓮心、薄荷等熬湯或者代茶飲,這些都有清新化溼之功效,還可以喝些紅豆薏米粥,但需要注意煮的時候不要放過多的糖。寒溼體質的人,可以適量用些生薑茶等祛溼。

【來源:解放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體內溼氣重的表現 這樣做會讓你體內溼氣重
    體內溼氣重是會對人體造成很多不適的。那麼,體內溼氣重的表現有哪些?溼氣重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一起來看看吧。體內溼氣重的表現人們由於飲食習慣、生活習慣不良等會造成體內溼氣重的情況,主要是身體受涼導致的。體內溼氣重會對人們造成很多的危害,那麼,體內溼氣重有哪些表現呢?
  • 總感覺渾身酸痛、乏力、沒精神,是咋回事?是不是病?醫生告訴你
    生活中,很多人都會經感到渾身酸痛、乏力、沒精神,每天就像沒睡醒一樣,特別是休息天時,那都不想去,只想躺在床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是太累了嗎?還是生病了?下面醫生告訴你原因,只有找對原因才能對症患者,若只是盲目地緩解不適,是治標不治本。
  • 每天乏力不堪,或是因溼氣重導致,身體出現3異常,要著手排溼了
    導語:如今已經到了秋季了,天氣轉涼之後,溼氣重的問題,也會隨之而來,溼邪會通過身體,進入到咱們的身體之中,還會進入到咱們的臟腑之中,導致臟腑內滋生毒素,還會產生溼邪,讓身體痛苦不堪,還會感到頭暈乏力,每天乏力不堪,多數是因溼氣重,不注意會極大影響身體健康。
  • 神疲乏力的四個原因「虛、溼、滯、虧」,該怎麼調理呢?
    中醫認為經常覺得乏力,病因大致有四個虛、溼、滯、虧。虛虛一般是指造成身體乏力的氣虛,造成身體乏力的氣虛一般是脾氣虛。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把進入胃的飲食和水運化成氣、血、津、液、神等提供營養的原材料,以滋養我們的身體。
  • 你以為的溼氣重竟然是蛋白質缺乏?
    不知道小夥伴們是否會出現這樣的症狀:頭暈、乏力、皮膚鬆弛、抵抗力低下、還時不時出現水腫……減肥也很難減。有人會問了:這是不是因為體內溼氣太重了?其實呢,溼氣是否過重,需要專業的中醫當面診斷確定。今天呢,小編就站在營養學的角度,為您揭開那些被誤認成溼氣重的蛋白質缺乏的真相!1、頭暈蛋白質攝入不足,會直接導致血液中血紅蛋白數量下降,引發營養性貧血。而血紅蛋白有運輸氧氣的作用,這就會導致身體內,尤其是大腦中的氧氣供應不足。從而產生頭暈、睏倦等症狀。
  • 長期喝冰水有什麼危害,喝冰水會導致溼氣重嗎,溼氣重的症狀有哪些?
    經常喝冰水會溼氣重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長期喝冰水的危害具體如下: 感冒咳嗽:如果在感冒或流感時喝冰水可能會使鼻塞情況加劇,喝冰水還容易使寒邪入侵肺部而使人咳嗽
  • 渾身乏力是什麼病的前兆,渾身乏力有這些原因,對照一下
    現在人的生活壓力相對而言是比較大的,特別是已經開始工作的人,有著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很多人就是在這種壓力之下生活以至於身體出現了慢性疲勞性綜合症,這種病出現會導致患者渾身乏力,也會直接引起頸椎病,渾身乏力的原因有很多種。
  • 總感覺疲憊乏力嗜睡?可能是體內溼氣的錯!
    最近一段時間,一些人總覺得四肢沉重、乏力嗜睡、昏昏沉沉的,以為是天氣炎熱,睡眠不足造成的。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脾胃病科主治醫師張立宏提醒,這些可能都是體內溼氣過重的表現。炎炎夏日,溼邪與熱邪交著,就是所謂溼熱之邪,溼熱之邪留滯體內常常會使人自覺頭暈、周身沉重酸痛、口乾口苦、皮膚瘙癢等;也有素體陽虛者,在夏天感受空調電扇的冷風後,導致風寒溼邪留滯,出現怕涼怕風、易感冒、大便溏薄粘滯、頭身重疼、倦怠等。
  • 廣東人常說溼氣重,那麼溼氣是什麼,它又有什麼症狀呢?
    「媽,我渾身不舒服,帶我去醫院看看吧!」 「去什麼醫院,一看就是溼氣重,媽給你煮點祛溼茶,喝了晚上就能好……」 相信有朋友一看上面的對話就能猜到這家人來自廣東,因為「溼氣」這兩個字常常從廣東人嘴裡說出來,很多人就有疑惑了,溼氣到底是什麼?
  • 腰酸背痛、渾身乏力
    出現腰酸背痛、下肢乏力等症狀,很有可能不是勞累的問題,而是你的骨頭開始疏鬆了。記者從徐州市中醫院內分泌科骨質疏鬆專病門診了解到,近年來,我國骨質疏鬆的發病率持續增高,目前50歲以上人群中骨質疏鬆症的患病比例高,且女性患者遠高於男性。
  • 渾身酸痛、乏力,感覺沒睡醒一樣,這是怎麼回事?聽聽醫生的分析
    很多人經常有渾身酸痛、乏力的感覺,就像沒有睡好的人,感覺休息不夠、體力下降,整天跟沒睡醒似的。其中,肌肉酸痛是人們經常抱怨的、最痛苦的症狀之一。01肌肉酸痛的感覺是怎麼產生的?04如何分析患者的症狀有位朋友所描述的症狀,是渾身酸痛、乏力,以及感覺沒睡醒一樣,初看上去是睡眠不足,或者疲勞的表現。在分析症狀的時候,首先要區分他的症狀是渾身肌肉酸痛,還是有某些肌肉疾病或者肌肉的炎症,這是非常重要的。
  • 男人體內溼氣重,身體或許會有這2種表現,不妨看看你佔了幾點
    不少男人也會被溼氣所困擾,只是他們忽視了溼氣帶給身體的這些變化,只會誤認為是沒休息好或者是內分泌失調。男人也會溼氣重?當男人身體溼氣變重時,會有什麼樣的表現?或許會有這2種表現,不妨看看你佔了幾點。1.皮膚變差由於男女體質和皮膚狀態的差異,大部分男人的皮膚還是比較健康的,但是也不乏皮膚不好的人呢。
  • 渾身乏力是怎麼回事?或是這幾種疾病「暗藏」,要引起重視!
    渾身乏力指的是身體各處都感覺沒有力氣,很疲憊。出現渾身乏力的症狀,是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經常遇見的,因此大多數人對其都習以為常,認為這並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實上會出現渾身乏力的情況,有可能是某類疾病要發生了。那麼渾身乏力到底是什麼病的前兆呢?以及渾身乏力為什麼會出現?
  • 考試季遇上梅雨季,專家教您如何正確化解腦疲勞
    考試季遇上梅雨季,專家教您如何正確化解腦疲勞 2020-07-09 0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身體疲憊乏力,四肢沉重?多半是有水溼痰飲,教你3招健脾化溼
    身體疲憊乏力,四肢沉重?多半是有水溼痰飲!教你3招健脾化溼樓下的趙阿姨說自己總是口渴,每天至少喝8杯水,但是還是不解渴,晨起後渾身無力,頭暈腦脹的,沒有精神,一直犯困。專家和她說,她是患上了代謝症候群。
  • 睡不醒渾身乏力怎麼回事
    睡不醒渾身乏力怎麼回事 有小夥伴問我、睡不醒渾身乏力怎麼回事?很多人總是覺得自己天天處在睡不醒的狀態,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待在床上。 我們知道脾有「運化水谷精微」「主升清」的作用,能將攝入的食物轉化為營養物質上濟大腦,為大腦進行的多種精神活動提供能量。如果總覺得腦袋昏昏沉沉,人迷迷糊糊的,在中醫看來則是脾的問題——脾的升清功能受到限制,清氣無法上升到大腦,人就容易出現頭腦不清醒、嗜睡等症狀。
  • 湖南小夥探望女友後發熱、頭痛、渾身乏力…這種病毒很要命!有人...
    來源:長沙晚報、寧陝縣衛生健康局、中國疾控中心、姑蘇晚報等發熱、頭痛、渾身乏力……24歲嶽陽小夥探望女友後出現了上述症狀,曾一度自己懷疑患上了新冠肺炎。回來後,小方出現高燒、頭痛、渾身酸痛無力的症狀,連走路都困難。家人懷疑他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而小方認為自己只是重感冒,不想去醫院,於是自行買了退燒藥在家治療。服用藥物後,小方的病情卻越來越嚴重。發熱5天後,小方在洗澡時摔倒、神志不清,被家人緊急送往當地醫院。
  • 流感高發期已至 感冒渾身酸痛無力是怎麼回事
    據了解,目前因感冒而前往就醫的市民較之以往有著明顯的增加,而這些感冒患者中絕大部分都伴有渾身酸痛無力及高燒,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感冒的同時伴隨著渾身酸痛無力,很有可能是流感的症狀表現。對此,專家提醒,冬季室內外溫差較大,市民近期需要特別留意,注意個人防護,防止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襲。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感染。
  • 中醫提醒:體內溼氣重,3類水果不建議多碰,可能你愛吃
    經常有摸脈的時候病人一吐舌頭,含含糊糊的說「大夫,你看我這舌頭兩邊有牙印,電視裡說這是溼氣重。你給我開點祛溼的藥吧。」在這些年的生活中,好像我們身邊的「溼氣」越來越多,越來越重,大有「不除溼,就不時髦,不祛溼,就不健康」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