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11月1日電(記者劉桃熊、馮維健)街道兩側粗壯的國槐相互掩映,美觀的民居錯落有致……午後,記者循著曼妙的音樂,踏著平整的紅磚路走進河北省武強縣周窩村。在這裡,造型各異的音樂人鐵塑、個性張揚的塗鴉牆隨處可見,薩克斯公社、手工吉他坊、音樂會館等特色門店讓小村中氤氳著濃鬱的音樂氛圍。
工人在河北省武強縣周窩音樂小鎮一家樂器企業加工樂器(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朱旭東攝
周窩村原本是華北平原上一處普通的農業村,全村900餘人,村民收入不高,文化生活匱乏,唯一的優勢是緊鄰一家大型樂器企業。
2012年,武強縣依託樂器產業優勢,引進文化公司,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模式,對周窩村的水、電、路、暖等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並按照「一門一景、一戶一品、體現靈性、各具特色」的原則,包裝改造具有創意特色的民宿、咖啡屋、樂器體驗館等院落近百套,新建了周窩音樂體驗中心、樂器博物館等場館及24套高端民宿,全力將周窩村打造成集吃、住、行、遊、購、娛功能於一體的特色音樂小鎮。
遊客在河北省武強縣周窩音樂小鎮遊玩(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朱旭東攝
河北省武強縣周窩音樂小鎮(10月2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朱旭東攝
隨後,周窩村以鄉村旅遊為突破口,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由單一從事樂器生產,轉向從事音樂教育培訓、音樂創作體驗、音樂節目製作、音樂紀念品開發、音樂演藝活動、音樂休閒養生等多種業態。幾年時間,周窩村吸引遊客6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過億元,成功舉辦了中國吉他文化節、大學生音樂節、波蘭藝術圈中國行等系列重大活動,先後被評為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村)、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在打造「音樂小鎮」過程中,武強縣積極推進脫貧攻堅與文化旅遊產業深度融合,提升村民收入水平。目前,「音樂小鎮」帶動樂器生產及加工配套企業近百家,文化創意企業百餘家,從業人員達3000多人,有效促進了當地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就業,帶動了小鎮周邊西辛莊村、李封莊村等6個貧困村部分貧困戶有效脫貧。
「我從2018年開始從事公益崗位工作,每月能拿到1500元錢。」因病致貧的周窩鎮寨子村村民劉幫如今在音樂小鎮的一家咖啡店工作,有了穩定的收入。
為活躍村民文化生活,周窩村還組建了全縣第一支農民西洋樂隊。
遊客在河北省武強縣周窩音樂小鎮薩克斯公社觀看演出(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朱旭東攝
河北省武強縣周窩音樂小鎮一家吉他店的工作人員向遊客介紹吉他(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朱旭東攝
在這裡生活了40年的村民郭玉管見證了周窩的變化:環境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村裡喝酒划拳、打牌的人少了,空閒時,大家聚在街頭巷尾「玩」起了樂器。
「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說起玩樂器,都能來一首。」和郭玉管一樣,不少周窩村村民的音樂夢想被激發出來。如今,村裡也有了音樂學校,孩子們從小就能接受正規音樂教育了。
周窩村是一處被音樂喚醒、被文化點亮的村莊,在這裡,村民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協調發展、共同提升。漫步在小鎮縱橫的街巷,記者仿佛聽見一首鄉村振興協奏曲正奏響在周窩村中。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