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陵縣小呂集的鄉村振興協奏曲

2020-12-16 家在寧陵

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產業發展方興未艾,紅色文化聞名遐邇,基層黨建有聲有色。伴隨著即將完成的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歷史任務,他們重整行裝再出發——小呂集的鄉村振興協奏曲

清明過後,記者走進寧陵縣張弓鎮小呂集村黨建廣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棵百年老梨樹生機勃勃,繁枝茂葉隨風起舞,宛如好客的主人迎接八方來客。

正當疫散春來,明媚陽光下,三五村民在樹下流連,鳥雀在枝頭嬉戲,一派欣欣向榮的春日畫卷。

小呂集行政村轄小呂集、蔡莊兩個自然村,位於張弓鎮東北角的三鄉鎮接合部,有耕地900多畝,總人口1635人。曾經,小呂集村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0戶220人。張弓鎮以小呂集村為示範點,建立村級扶貧產業園,打造黨建館、淮海戰役救治站舊址紀念館,推動黨的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齊頭並進,基本實現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

如今,小呂集正在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在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有效銜接上大做文章,唱響了鄉村振興協奏曲。

綠色長廊村邊合

平整油路通農家

漫步黨建廣場,扶貧車間錯落挺立,淮海戰役救治站舊址紀念館古色古香,「清風塘」波光粼粼,黨建公園綠草如茵,傳習長廊曲徑通幽,儼然一處城市遊園勝景;來到農家院落,白牆黛瓦的房屋、紅花綠葉的果蔬、窗明几淨的廚房、乾淨衛生的廁所,「六改一增」讓農民過上城裡人一樣的生活。

圍繞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這一鄉村振興首仗,小呂集村黨支部組織引導村民積極參與農村清潔行動,設置清掃垃圾和環境維護公益性崗位24個,配備公共垃圾收集箱和垃圾清運車,實現垃圾有序分類投放、及時運走;投資1000餘萬元,建設村內外道路、綜合文化館、文化長廊、文化大舞臺,安裝健身器材、路燈等基礎設施,實施標準化公共廁所改擴建,推進貧困戶改水、改電、改廁等「六改一增」工程;利用建設特色小鎮機遇,引導群眾採取房前屋後種植花草苗木、統一外牆風貌,進行房屋立面整治、庭院改造,開展「五美庭院」評比活動。

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和村幹部、志願者的示範,越來越多的群眾主動加入「五美庭院」創建中,小呂集村實現了道路硬化、建築美化、村莊綠化、衛生淨化、街巷亮化的「五化」標準。

在小呂集,那種「柴門聞犬吠」「依依墟裡煙」的場景,永遠成為留在書本裡的記憶。

小村興起產業園

村民轉身當工人

3月9日下午,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第26場(商丘專場)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建慧作主題發布,提到「寧陵縣張弓鎮22家扶貧車間在2月初已全部恢復生產,為疫情期間貧困戶增收奠定了較好基礎。」

這其中,就包括小呂集的5個扶貧車間。他們根據張弓鎮新冠肺炎疫情零感染和工人基本為當地人的實際,在2月初就全部恢復了生產,小村莊的工業產品馳騁於國內外大市場。

脫貧攻堅戰伊始,小呂集村黨支部多次外出參觀學習,借鑑外地成功經驗,立足外出務工人員多的實際,通過「四議兩公開」討論,決定建設扶貧產業園,確保脫貧有主導產業、有項目基地、有帶動企業,變「輸血」為「造血」。他們聘請北京規劃設計院專家進行高標準規劃設計,建設了佔地100餘畝的村級扶貧產業園。築好巢引鳳來,鎮、村黨員幹部赴外地精準招商,利用親情、鄉情,招引在外成功人士和「能人」返鄉創業。截至目前,園區已入駐寧陵縣誌輝手提袋廠、河南三石精密光學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年產值達6500萬元。為了對接工廠與農民工,鎮黨委和村黨支部定期對村民進行新知識、新技能培訓,該村和周邊500餘名村民到小呂集村產業園就近就業,村民變身產業工人,按月領取工資,年人均純收入達2.6萬元。

4月12日,志輝手提袋廠裡,60餘名戴著口罩的工人正在趕製訂單產品。「我們復工兩個月了,心裡也踏實多了。每月有2000多元工資,生活有了保障。」工人盧提真說。

紅色基因永傳承

不忘初心再出發

淮海戰役後方醫院小呂集救治站舊址紀念館裡,一座浮雕當庭而立,展現當年豫東人民捨生忘死投身革命戰爭的英雄壯舉;一間間展室、一幅幅繪圖、一件件舊物,述說著這個無名救治站的歷史榮光。

1948年11月底至1949年1月初,淮海戰役後勤部後方醫院在小呂集村設置傷病員救治站。在淮海戰役最後一戰鏖戰永城陳官莊時,小呂集村青壯年在當地黨組織動員和組織下組成了支前擔架隊、運輸隊,冒著槍林彈雨奔赴百公裡之外的前線,搶救抬回多名傷病員。

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時,鎮黨委和村黨支部投入260餘萬元重建了淮海戰役後方醫院小呂集救治站紀念館,建設了紀念展廳、牆繪、浮雕、思源井,製作了照片牆,通過尋訪淮海戰役參戰老兵和當地村民、查證史料,拍攝了《救治站裡紅旗妍》紀錄片,結合開發當地歌舞說唱、民風民俗、傳統工藝等特色元素,講好紅色故事、紅色文化,致力打造紅色教育基地。截至目前,救治站舊址紀念館已接待各地參觀學習團體120餘批次約1.5萬人。

「淮海打勝仗,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去年8月20日,89歲的新四軍老戰士潘孝臣專程從四川返回家鄉,參加張弓鎮舉辦的「尋紅根 煉初心」主題黨日活動,聲情並茂地講述了他參軍後轉戰南北的經歷。說到動情處,老英雄唱響當時部隊行軍打仗時的軍歌,又一次把大家的思緒帶回了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感黨恩堅定跟黨走

高質量發展黨引領

黨建廣場正中矗立著一座鮮紅的黨旗雕塑,上面鑲嵌著九個金色的大字: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讓小呂集人時刻銘記幸福生活從哪裡來,堅定不移走好新時代鄉村振興長徵路。

廣場南側的黨建村史館裡,「小呂集村黨支部成立於1955年,當時人民群眾住的是茅草屋、喝的是鹽鹼水、吃的是紅薯面、穿的是破爛衣……」飽含真情的講解將大家帶回那崢嶸的革命歲月。

「黨建村史館是鄉親們經常來的地方,這裡有鄉愁、有感恩,還有前進的方向。」村黨支部書記呂巖說。

廣場西側,黨建主題公園前兩碑立柱,將德、信、禮、義鐫刻其上,提醒小呂集人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文明和諧新農村。

幾年來,小呂集村黨支部實施「黨建元素融入工程」「強基固本工程」,依託支部70年奮鬥史,新建佔地300平方米的小呂集村黨建館,也是商丘市第一個將黨建與村史融為一體的展館,打造基層黨員幹部的教育基地、創新基層黨建的新陣地、現代文化引領的大講堂。黨建館前建設黨建文化廣場、黨建公園、黨建文化牆、同心長廊、初心亭、黨旗雕塑等,不定期開展黨性教育活動,引導黨員「守初心擔使命」。鎮黨委和村黨支部創新社會實踐,探索了「336」社會治理模式,打造黨員、村民代表和鄉賢三支隊伍,發揮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鄉賢聯建幫建作用和村民自治作用,結合「好婆婆」「好媳婦」「星級戶」等評選,形成了矛盾不出村、競相講文明的淳樸村風。

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小呂集,吸引各路人才回歸、聚集:付樓村郭志、魯莊村張磊、小呂集村蔡林演繹新時代「鳳還巢」,帶著他們的企業回來了,為鄉親們鋪開脫貧致富之路;曾任縣電臺主持人的村級專幹李金金,到村裡任支部副書記的同時,還承擔起了講解員的任務,用她悅耳的聲音敘述小呂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天時、地利、人和俱備,小呂集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的美好明天只爭朝夕。(文/圖 李道軍)

來源:梨鄉寧陵

相關焦點

  • 寧陵小呂集,來了幫大學生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鄭州輕工業大學「青春心向黨助力脫貧攻堅」返家鄉實踐團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範丹瑩老師的帶領下,深入寧陵縣張弓鎮小呂集村,緊隨駐村「第一書記」張蘊琛的腳步,用青春力量助力脫貧攻堅。
  • 建好「四好農村路」,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雲臺山鎮堅持美學+「四好農村路」+產業發展的工作思路,通過創建四好農村路,助力鄉村振興,服務全域旅遊,壯大鄉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2019年創建的百家巖至萬善寺路段全長11公裡,投入資金500萬元。在創建工作中,該鎮積極引導企業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雲臺山景區和周邊家庭賓館戶投入資金150餘萬元。
  • 河北周窩:「音樂小鎮」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2012年,武強縣依託樂器產業優勢,引進文化公司,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模式,對周窩村的水、電、路、暖等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並按照「一門一景、一戶一品、體現靈性、各具特色」的原則,包裝改造具有創意特色的民宿、咖啡屋、樂器體驗館等院落近百套,新建了周窩音樂體驗中心、樂器博物館等場館及24套高端民宿,全力將周窩村打造成集吃、住、行、遊、購、娛功能於一體的特色音樂小鎮。
  • 樸宿開啟鄉村振興「小馬達」
    2018年9月份,秦懷春開始奔走湖北各地農村找老房子,洪湖市的珂裡灣、松滋新星村、蘄春縣甕門村,幾十個鄉村留下了他們忙碌的足跡。隆冬時節,記者在羅田縣三裡畈鎮楊家灣見到,入口的接待中心和餐廳修葺一新,保留了原有農田、房屋、水系、樹木,原始古樸的鄉村風情依舊。楊家灣村民成立產業合作社,把閒置的房屋、土地、山林和現金入股。
  • 「10天新聞回眸」寧陵縣2020年11月下旬工作要聞
    就如何做好下步換屆工作,為增強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提供組織保證,為服務好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王廣軍強調,要責任上肩,把換屆工作當作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嚴把村「兩委」換屆紀律,堅持把監督檢查貫穿到換屆選舉工作的全過程和各環節,把好換屆選舉人選關,嚴厲打擊拉票賄選,幹擾、破壞選舉等違紀違法行為,確保換屆選舉風清氣正。
  • 鄉村振興講堂·「一堂一品」|開化首家鄉村振興綜合體——「阿土伯...
    「五位一體」平臺建設,激勵先進、鞭策後進,衢州市委組織部近日公布了一批示範鄉村振興綜合體、3A鄉村振興講堂和市級實訓基地。   阿土伯鄉村振興綜合體坐落於池淮鎮池淮村,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綜合體圍繞「三主」定位和農村政府服務供給側改革要求,堅持黨建統領、區塊聯動,設置「一堂一園二帶二基地」,以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為核心,依託鄉村振興示範帶和田園黨建示範帶,結合水果種植採摘基地和茶葉發展培訓實踐基地打造而成,是集農業創業孵化平臺、農業產業技術培訓、農產品加工小微產業園、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等功能為一體的「田園振興」新引擎。   鄉村振興大講堂
  • 寧陵縣人民法院關於拍賣位於寧陵縣御景花園4號樓1102室房產拍賣公告
    寧陵縣人民法院關於拍賣位於寧陵縣御景花園4號樓1102室房產拍賣公告 2020-05-11 0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場為小呂集村21位村民貸款授信271萬元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持續投入,要解決『錢從哪來』的問題,就要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推動實體經濟和金融發展共存共榮。」12月21日,寧陵縣委常委、副縣長楊建文在授信現場表示,發展普惠金融是優化金融資源配置、調動市場主體主動性和創造性、助力全縣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據悉,當天,寧陵縣「黨建+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現場會由寧陵縣委組織部、縣金融工作局、縣人行主辦,寧陵縣農村信用聯社承辦。
  • 寧陵縣縣長馬同和:編「順口溜」推銷特色農產品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陳海峰 通訊員 宋濤「寧陵的花生,寧陵的梨,寧陵白蠟杆真神奇,華堡的吊籃,張弓的酒,程樓的黃瓜家家有……」1月11日,參加河南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的河南省人大代表、寧陵縣縣長馬同和興奮地向記者推廣寧陵的特色農產品。
  • 廣東廣播電視臺推出《鄉村振興大擂臺》
    本報訊 (記者張雪嬌)鄉村振興主題綜藝節目《鄉村振興大擂臺》近日在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江頻道開播。  據了解,《鄉村振興大擂臺》首創主題綜藝擂臺比賽的方式,第一季共13期,廣東省21個地市各推薦兩個鄉村參與比賽,最終評選出廣東省最美鄉村前三名。
  • 「小特產」贏得「大產業」 汶上縣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小特產」贏得「大產業」 汶上縣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2020-04-17 15: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村民」的鄉村振興夢
    原標題:「新村民」的鄉村振興夢   鄉村振興夢如何在攀枝花的綠色田園裡生長開花?
  • 德化: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
    記者從文旅局獲悉,2020年「五一」期間,我縣鄉村旅遊人數突破6萬人次。從鄉村觀光,到鄉村休閒,再到鄉村旅居……鎮鎮有特色,村村有亮點,各個鄉鎮因地制宜,穩步推進,呈現出一派百花齊放、各領風騷的新局面,深受廣大遊客喜愛,鄉村旅遊已然是德化旅遊的一張新名片。《瓷都德化》報「全域旅遊呈現年」欄目,將陸續報導特色亮點突出的鄉鎮。
  • 李樂成調研南漳縣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情況
    【襄陽政府網消息】12月4日上午,市委書記李樂成前往南漳縣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調研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情況。李樂成詳細了解了該村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情況,對該村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共同參與鄉村振興的經驗給予高度肯定。當得知該村距離南漳縣城僅6公裡,自來水還未入戶時,他要求當地要加快自來水管網建設,徹底解決居民吃水難題;要持續推進改廁工作,用心用情用力推進「兩基」補短板工作。
  • 鄉村振興|閻良「小油坊」「榨」出好日子~
    給大眾舌尖增添了無窮美味濃鬱的香氣能時時勾起兒時的回憶在閻良就有一家生產純純菜子油的油坊還未靠近,香氣已隨風飄來……小油坊收入增加了,大伙兒臉上笑開了花,「小油坊」架起了鄉村「振興橋」。出油啦!老寨村人會繼續發揚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精神,讓鄉村振興行駛在快車道上。新模式助推鄉村振興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帶動農業農村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
  • 【鄉村振興】「農」墨重彩繪就固安富美鄉村新畫卷
    在發展過程中,固安逐步明確將現代都市型農業作為主攻方向,緊緊抓住產業振興這個「牛鼻子」,堅持在戰略上定位、在投入上傾斜、在路徑上創新,形成了以城鄉對接、要素融合、村企共建、組團發展為主要內容的產業發展路徑,推動鄉村振興框架不斷完善、內容內涵不斷豐富。鄉村振興要真刀真槍地幹,就離不開真金白銀地投。
  • 建設美麗鄉村體現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治本之策。各地要高度重視,迅速行動起來,把黨中央的要求和部署落細落小、落到實處。鄉村美麗往往是鄉村振興的代名詞,鄉村美麗了,鄉村振興也就到了一個新階段。
  • 【鄉村振興】花卉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圍繞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依託宿根花卉特色產業,整合資源優勢,臺北街道和雅化村謀劃創建「臺北花田」省級特色經濟小鎮。計劃利用3年時間,爭取資金10億元,以雅化村為核心區,李坊村、樊家村為兩翼,以AAA級景區為建設標準,打造全國最大的萬畝連片宿根花卉精品基地,建成集宿根花卉研發、栽植、銷售、觀光旅遊及婚慶食宿服務於一體、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開放型產業特色小鎮。圍繞這一創建目標,該村將重點推進「六個一」工程,
  •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什麼
    【關鍵詞】資源優勢  群眾幹勁  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新時代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通過深入解讀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定位、目標任務、基本原則可以看出,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於深挖各方優勢資源,提振群眾的幹勁。
  • 南召縣:培育廉政文化 扮靚鄉村振興
    南召縣城郊鄉廟坡村廉政文化主題公園今年以來,南召縣紀委監委立足職責定位,找準廉潔文化建設與鄉村振興的結合點和著力點,以「廉潔+村居」「廉潔+公園」「廉潔+院落」等模式,大力推進廉潔文化進鄉村。南召縣玉蘭生態園廉政文化長廊一角為打通基層監督「最後一公裡」,南召縣紀委監委指導基層紀檢監察組織常態化開展監督檢查、廉政宣教等工作,緊盯村居小微權力運行,全面實施村居建設工程,對農村「三資」管理、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等小微權力進行梳理,繪製權力運行圖,讓幹部與群眾零距離溝通,有效推動了村級用權清晰規範、村居幹部清正廉潔、村級風氣清朗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