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
嬉戲
在很多人的眼中,猛禽是鳥類中的「王者」,是「獨行俠」的代表。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猛禽都是「獨行俠」,尤其是在候鳥遷徙季節。這不,揚州攝影家協會野生動物與鳥類分會錢治華、萬長年等人,在高郵發現了集群遷徙的紅腳隼,這也是繼2018年發現成群紅腳隼過境高郵後,再一次在這裡記錄到大批紅腳隼。
捕食
上次記錄到成群紅腳隼
還是在兩年前
紅腳隼,是一種小型猛禽,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近來,錢治華在高郵拍鳥時,途中發現了集群遷徙的紅腳隼,「一批來了,在湖灘上捕食,吃飽後就飛走了,接著又來一批,每一批的數量保持在200隻左右。」這是鳥友第二次在高郵湖灘記錄到成群結隊的紅腳隼。上一次是2018年的10月下旬。
「相比上一次,今年有一點不一樣。」錢治華說,成群的紅腳隼並不是一次性來到高郵湖灘,而是一波接一波地來來去去,場面同樣壯觀震撼。「紅腳隼是一種觀賞性很高的猛禽,小巧靈動。」錢治華介紹,一群一群的紅腳隼,有時成群棲息在電線或樹幹上,有時翻飛懸停,有時落地捕食,有時還表演空中邊飛邊食的絕技。眼下這個季節,正是蘆荻花開的季節,加上水蓼也開滿了紅花,紅紅綠綠的背景,能拍攝到好看的大片。
紅腳隼集群
都在同一片灘涂
這裡成為紅腳隼「驛站」
紅腳隼群集結地點,跟2018年發現的那一次一樣,「都在同一片灘涂,而這處湖灘,就好像是這些紅腳隼的『驛站』。」錢治華認為,高郵湖灘上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紅腳隼來到這裡的重要原因,「南遷的紅腳隼在這裡停留幾天,補充能量。這就好比古代驛站,也是專門為了給傳遞信息的人和馬補充能量的,兩者有相似點。」
紅腳隼補充的能量,究竟是什麼?錢治華說,紅腳隼是一種愛吃昆蟲的猛禽,是林業上很重要的捕食害蟲的猛禽;而在高郵湖灘上,有一種名叫豆丹的害蟲,紅腳隼來到這裡後,捕食了很多這種害蟲。豆丹,就是豆天蛾的幼蟲。而高郵湖灘,豆丹無疑成了紅腳隼的「美食」。高郵湖灘之所以豆丹較多,與這裡的地勢低洼有關。通常,在地勢低洼的地方豆丹數量多。「在拍攝的照片中,能清晰看到紅腳隼捕食的蟲子。」錢治華說,這種蟲子個頭還不小,呈青色,「紅腳隼會用腳爪抓著大青蟲,邊飛邊品嘗美食,那動作看著讓人叫絕。」當然,愛吃昆蟲的猛禽,並不只有紅腳隼,如鳥友曾在廖家溝、公道鎮等地拍攝到的阿穆爾隼,它們就有捕食蚱蜢的愛好;在儀徵銅山記錄到的鳳頭蜂鷹,它們的「美食愛好」就是捕食蜜蜂、黃蜂等。
【探究】
這群猛禽為何會集群遷徙?
作為猛禽,紅腳隼應該是處於食物鏈的頂端,它們為何不像很多猛禽一樣「獨來獨往」呢?實際上,在猛禽家族,種類非常多,個體大小也有很大差異。「獨來獨往」的猛禽一般都是大型猛禽,如禿鷲、蛇雕等,而中小型的猛禽,一般在遷徙時都會結群遷徙,除了紅腳隼,鳥友也在遷徙季節記錄到成群的阿穆爾隼,鳳頭蜂鷹通常也是集群遷徙。而它們集群遷徙的原因,就在於它們雖然是猛禽,但「戰鬥力」並不高,為了安全而選擇集群遷徙,而這也給了觀鳥拍鳥愛好者觀看猛禽的絕好機會。
從遷徙時間來看,體型小的猛禽通常較早遷徙,其後是體型較大的,最後是大型猛禽。這裡還能「偶遇」到另一種吃魚的猛禽。錢治華說,在高郵湖灘,最近除了能看到紅腳隼,還能「偶遇」到另外一種猛禽,它就是鶚。鶚是一種中型猛禽,也是一種專門捕食魚類的猛禽。不過,它們可不像紅嘴鷗等鷗類靠嘴捕食魚類,它們是用爪子去捕食,當看到水中獵物後,就俯衝而下,張開腳爪,抓住獵物後再騰飛而起。
記者 向家富 攝影 錢治華 萬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