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15000噸!循環水養殖鰻魚,效益是傳統池塘的10倍!

2021-01-07 水產頻道

  內容提要

  

  福建將建全球最大的內陸循環水鰻魚生態養殖基地。

  

  文/圖 澤匯漁業

  

  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科技的進步也不斷推動產業的更新換代。為響應國家對河水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澤匯漁業率先開啟循環水生態養殖鰻魚的新篇章。將在福建南平這塊土地上建設全球最大的內陸循環水鰻魚生態養殖基地。

  

  項目審批

  

  該項目獲得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獲批福建省重點建設項目。

  

  上圖為澤匯漁業與市領導關於建設現代化漁業產業園的籤約儀式

  

  項目坐標

  

  項目所在地為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寨裡鎮百石村,當地自然資源豐富,林地面積80萬畝,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17.4萬畝核心區面積在鎮轄區內,森林覆蓋率79%。寨裡鎮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大氣環境質量達國家二級標準,飲用水源水質達國家Ⅱ類標準,是閩江源頭重要生態屏障。

  

  做循環水養殖,優質的水源是成功的關鍵。百石村優越的自然環境為鰻魚養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座落於武夷山自然保護區,這裡養出來的鰻魚是喝著礦泉水長大的鰻魚呢!

  

  上圖為澤匯漁業水源所在地-肖家坑水庫

  

  除了達到飲用水標準的水質,澤匯漁業還引進了目前全球最先進的循環水養殖設計團隊以及全球頂級品牌設備。在優質的硬體設施基礎上,澤匯漁業組建了國內外最精良的養殖專家團隊,力爭把這一為國人爭光的全球的循環水生態養殖鰻魚基地做到完美。

  

  項目規劃

  

  福建澤匯漁業鰻魚養殖基地總投資金額199890萬元。總佔地面積800 畝, 項目將分兩期完成,一期投產後實現年產6000噸鰻魚,二期投產後實現年產9000噸鰻魚,兩期項目完成後總年產量將實現15000噸鰻魚的生產目標。

  

  總工期預計為兩年時間,一期預計2019年年底陸續投入使用,二期預計2020年陸續投入使用。 該項目包攬了鰻魚養殖、鰻魚深加工、飼料生產、物流以及研發中心等全產業鏈。

  

  上圖為澤匯漁業總平規劃圖

  

  項目設計

  

  循環水生態養殖設計

  

  本項目由丹麥比倫

水產

公司承接設計工作,比倫水產公司成立於1985年,有著三十多年的循環水養殖以及設計經驗,其循環水設計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名列前茅。

  

  上圖為澤匯漁業與比倫水產公司開會現場

  

  討論設計細節

  

  從大方案的敲定,到每個環節的確認,本著節能環保的精神,每一個數據和細節都經過精雕細鑿,反覆推敲。澤匯漁業立志在這塊山青水美的地方做出最高效最先進的養殖項目。

  

  項目工藝

  

  之所以說是高科技養殖,是因為該模式集現代工程、機電、生物、環保、水產養殖及飼料等多學科於一體,在相對封閉空間內,利用物理過濾、生物淨化、殺菌消毒等物理、化學及生物方式,處理魚類的代謝產物和飼料殘餌,使水質達到養殖標準並循環使用,少量補水(5%左右),從而達到鰻魚的高密度精確養殖。

  

  上圖為澤匯漁業養殖3D示意圖

  

  養殖車間和水處理設備實行工藝標準化、管理自動化以及數據科學化。結合現代物聯網技術對養殖用水的水溫、溶氧和pH等指標進行自動監測並做出相應控制或警示。

  

  水循環養殖工藝:魚苗系統和成魚系統標準模塊化

  

  在線自動監測:控制水溫、溶氧和pH等參數的設備,不僅帶有無線傳輸功能,還可根據預設值自動反饋調節

  

  電氣控制系統:設備的運行、監測、顯示、記錄和警示通過智能化網絡控制

  

  大資料庫系統:所有的數據實時存檔和隨時導出,應用於溯源、檢測、對比、分析和研究

  

  核心技術:水處理工藝

  

  引水:水源依次經過砂濾、消毒滅菌的處理過程

  

  用水:為了保證循環水的重複利用率,養殖用水還要經過微濾機、生物濾池、紫外線消毒殺菌、溫控、pH調節、純氧補給和反硝化過濾的處理後方可進入養殖池

  

  排水:所有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汙水,通過標準的汙水處理工藝淨化後達標排放,過濾出的殘渣將會被加工為生物有機肥

  

  項目管理

  

  系統的主要設備均由全球頂級循環水品牌設備供應商提供。穩定安全的循環水設備和專業的管理是循環水生態養殖成功的重要因素。

  

  供應商均為全球頂級品牌生產商,已經過多年的質量檢測,性能穩定風險低。澤匯漁業同所有的設備供應商達成區域戰略合作,確保設備的正常供應以及成本的控制

  

  澤匯漁業聚集了眾多全球最前沿的循環水養殖技術和管理人員,保證了生產養殖的科學性和高效性

  

  生產養殖條件與外界自然環境相對獨立,養殖參數完全可控

  

  鰻魚養殖生產效率高,循環水養殖均密度達到100-120公斤每立方米,是傳統池塘養殖的10-12倍

  

  上圖為已經竣工的澤匯漁業員工宿舍以及辦公樓

  

  上圖為正在進行的土地平整工作以及地塊航拍圖

相關焦點

  • 池塘循環水養殖加州鱸馴化階段的幾點體會
    池塘循環水養殖加州鱸馴化階段的幾點體會2020-04-26 09:5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柏普泰水產        瀏覽量: 2106 次 我要評論 池塘循環水養殖是在高密度養殖的過程中成功引入水處理工藝,實現了池塘養殖增產和尾水淨化兼顧的目標,具有低碳、高效的優點,是傳統池塘養殖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方向。
  • IPA池塘循環流水養魚系統的心臟是增氧和推水
    IPA池塘循環流水養魚系統的心臟是增氧和推水2017-07-05 18:0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養殖網        瀏覽量: 23444 次 我要評論 近年來,IPA池塘循環流水養魚系統在中國的發展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內已經迅速發展到18個省市超20萬平方米的建設面積,水產養殖品種達到10餘個。
  • 山東臨朐建成工廠化循環水養魚項目掀起行業變革
    公司以山東省海洋研究院為技術依託,以三文魚、鱘魚養殖為主,打造生態、環保的冷水魚養殖示範基地。  濰坊順源漁業有限公司完成的冷水魚健康養殖示範建設項目重點內容是「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它將傳統養殖場搬進了廠房,並配以水資源循環重複利用系統,從而達到環保、節水、提高效益等效果。據初步核算,比傳統養殖方式節電50%,節水80%。  工廠化循環水養魚是什麼樣的?
  • 福建鰻鱺產業發展問題及對策分析_淡水養殖(鰻魚養殖)_水產養殖網
    (一)養殖模式目前鰻鱺養殖的主要模式包括土池生態養殖模式、水泥池精養殖模式和循環水工廠化養殖模式。1.土池生態養殖模式投苗前先用生石灰等清塘,投苗規格為黑仔或幼鰻,300尾/kg的鰻苗投苗密度約為6000尾/畝,畝產量1噸左右;養殖戶從5月份開始投苗,養殖期間基本不換水,只補充蒸發的水分。養殖成本較低。
  • 鱸魚封閉式高密度池塘養殖技術總結
    鱸魚封閉式高密度池塘養殖技術總結出處:水產熱點 作者:沈秋雄 水產養殖網 2015-10-28 20:38:00 水環境汙染是目前我國水產養殖業所面臨的最為嚴重挑戰,水質惡化使養殖成本增高,成功率降低、風險增高、效益下降,產生的藥殘、食品安全問題,影響水產品品質和國際貿易;水產養殖汙水排放加劇了我國水環境汙染,是我國水環境汙染、特別是地下水汙染的重要汙染源。
  • 循環水養殖能否和外塘養殖競爭,看了這篇文章就明白了
    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有相關數據顯示,90%的循環水養殖是不盈利或者是盈利困難的,很多循環水項目最後只能淪為形象工程,有些一起開始就是一個圈項目錢的幌子。大方向和趨勢都沒有問題,那為什麼循環水養殖發展了那麼久還是不能推廣開來,和傳統的外塘養殖相比有何優劣之別,它能不能取代外塘養殖呢?
  • 蟹肥魚美要天然——江蘇大力推進漁業生態健康養殖見聞
    在示範區,記者還見到了長蕩湖萬葉金蟹合作社的理事長馮東波,他的基地就在示範區西邊,8000畝基地目前帶動了263戶養殖戶,年產河蟹1000噸。「在生態健康養殖模式下,我們統一投入品的管理,全程不用魚藥,並且放棄了冰鮮餌料,改用發酵餌料,降低成本的同時減少病害。養出的螃蟹是真正的無公害農產品,每畝純利潤達到5200元,戶均年收入15萬元。」
  • 天馬科技科技含量高 開創水產自動化養殖新模式
    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鰻魚產銷量以1/3的市場份額穩居國內第一,核心產品鰻鱺配合飼料產品銷量位居世界第一,其所從事的食品加工業務也是當前市場的熱點之一。鰻魚產量佔據國內1/3市場在傳統的池塘養殖模式下,水質、水溫都不好掌控,在面臨天氣災害和病害的威脅下,產量也會受到較大影響。
  • 福建三明尤溪縣高山養殖虹鱒魚 高端普及成通衢
    2001年開始,他在廈門從事鰻魚養殖、加工、出口生意,一做12年。「鰻魚算是我的老本行,而與虹鱒魚的『親密接觸'很偶然。」&nbsp林愛福介紹,2009年他得知,一個做鰻魚出口的客戶同時也做虹鱒魚出口,年出口量在3萬噸左右,可是國內產量卻一直跟不上,讓其非常頭疼。「每年需求量缺口在6000噸左右,如果能做成,那可是個不小的項目。」
  • 浙江溫嶺:傳統水產養殖基地升級成現代精品漁業園區
    浙江溫嶺:傳統水產養殖基地升級成現代精品漁業園區2013-11-13 23:2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溫嶺日報        瀏覽量: 1196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nbsp近年來,傳統的養殖模式逐漸跟不上日漸加快的發展步伐,溫嶺市的水產養殖業將眼光瞄向了轉型升級。
  • 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技術交流內容實錄
    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技術交流內容實錄2016-04-11 16:4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遠圖環境        瀏覽量: 5939 次 我要評論 2016年4月9日10日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技術交流微信群開展了大約200餘條的高水平討論:現將把一些爭議與經典對話載錄分享給大家,可以獎賞哦!一、蛋白分離器是循環水養殖的核心設備嗎?
  • 我國加州鱸養殖現狀和綠色發展問題探討
    通過調研,2016年廣東的養殖面積有8萬畝,產量為23.5萬噸。其中佛山的順德區池塘養殖加州鱸有3.3萬畝,主要分布在勒流、杏壇、樂從、龍江和均安等鎮。佛山市南海區有2萬多畝,主要分布在九江鎮。順德和南海兩地加州鱸的平均畝產在3噸左右,最高產量高達6噸,據此推算,僅順德、南海兩區加州鱸養殖產量近20萬噸。&nbsp江蘇:養殖主要集中分布在南京、蘇州兩市,主要是池塘養殖。
  • 大口黑鱸的營養需求及池塘養殖管理技術
    三、池塘養殖管理技術1.池塘條件 大口黑鱸塘口最適養殖面積為5~20畝,池塘呈長方形,東西走向,水深在2~3米為宜。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在10釐米左右;水源最好為淡水,清潔無汙染,符合漁業水質標準;進排水方便。
  • 加州鱸池塘養殖技術要點
    下面筆者對加州鱸池塘養殖技術與經驗進行總結,供大家參考。一、養殖模式池塘養殖加州鱸有混養和單養兩種模式:混養模式池塘可以與羅非魚、鯽魚、四大家魚的養殖池塘套養加州鱸,利用鯽魚和羅非魚容易過度繁殖的特性,可為加州鱸提供更多的天然餌料;池塘單養模式,魚種的規格要放大一些,加州鱸一般在6cm互相殘殺非常嚴重,故投放規格為8~10cm的魚種。
  • 江蘇金湖小龍蝦池塘科學養殖關鍵技術
    1.池塘條件主要考慮水源水質和塘口改造建設。(1)水源水質 養殖池塘應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質清新,無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水汙染。(2)池塘選擇 養殖小龍蝦池塘面積一般以10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左右為宜,形狀以長條形為佳。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所大口黑鱸「三優」池塘養殖模式在河南...
    2020年10月25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和廣東梁氏水產種業有限公司邀請專家在河南省信陽市晟泰水產養殖有限公司養殖基地對大口黑鱸「三優」養殖模式的養殖效果進行了現場測試。專家組聽取了項目組負責人陳昆慈研究員的工作匯報,查看試驗池塘的生產狀況,現場抽樣測定試驗魚的生長性狀,詢問了具體的養殖過程和技術細節,並對該養殖模式的效果給出評價意見。
  • "齊"心"魯"力|大海深處有「良田」 海洋牧場正在改變傳統漁業生產...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楊紅生說,其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明顯優於傳統養殖,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補充力量。為人類提供來自海洋的優質蛋白之餘,海洋牧場還使附加值較高的魚類規模化養殖成為現實。在萊州灣東部的明波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一個距離海岸10公裡、周長400米、有著16萬立方米水體的圓形生態圍網內,斑石鯛、半滑舌鰨、紅鰭東方魨真鯛、黑鯛等名貴魚類在此生長。
  •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亞洲龍魚(金龍魚)
    我國亞洲龍魚的市場供應長期依賴國外進口,相關的養殖繁育技術也被國外封鎖,目前國內亞洲龍魚人工繁殖成功的案例寥寥無幾,其人工養殖模式也僅僅局限於池塘或水族箱養殖。本試驗利用建立的工廠化循環水系統首次開展亞洲龍魚(本文專指金龍魚)成魚的集約化試驗養殖,對亞洲龍魚在工廠化循環水模式下的飼養方式、水質調節、疾病防控、日常管理等養殖技術要點進行總結,為今後亞洲龍魚的工廠化大規模養殖生產提供技術參考,同時對我國休閒漁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 水產養殖微孔曝氣羅茨增氧機
    增氧機的作用及原理增氧機是通過加大水體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將空氣中的氧滲入水中,因此增氧機的增氧效果與水和空氣接觸的充分程度成正比,與水中溶氧量成反比。增氧機俱備增氧、攪水、曝氣等三大功能。合理使用增氧機可有效增加池水中的溶氧量,加速池塘水體物質循環,消除有害物質,促進浮遊生物繁殖。
  • 畝效益2萬以上,叉尾鮰和鱸魚,成就了他的特種養殖夢 |粵海專題
    ——摘自湖南常德日報一篇名為《紮根沃土傳承「西湖精神」》的報導故事要從移民辦場階段講起,1972年10月,廣州軍區根據中共中央、中央軍委(1972)28號文件精神,將西湖基地退還給地方。中共湖南省委、省革委會於同年10月28日決定,接收西湖基地,遷柘溪水庫淹沒區移民3萬人(新化縣、安化縣各1.5萬人),從邵陽、益陽、常德三地區抽調300名幹部,辦湖南省國營西湖農場,為全省十三大國營農場之一。本文的主人公——西湖鱸魚養殖戶謝建新,其父母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拋家舍業,從安化舉家移民,來到水質資源同樣豐富的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