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俗寫史第一人,把二十四史寫活了,跟讀小說一樣有趣

2020-12-14 東西史話

大家知道,國民黨建立的叫中華民國。那中華民國為什麼要叫中華民國呢?

其實,一開始並不是叫中華民國,而準備叫中華共和國。為什麼要加個民字呢?

其實最初還是了孫中山先生提出來的。1904年,他在美國搞眾籌時,發表了名為《中國問題之真解決》的演講,是用英文講的,裡面用掉了一個詞,叫「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

兩年後,孫中山再次演講,第一次用漢語提到了「中華民國」這個詞。

而第二年,章太炎專門在民報登文,解釋了什麼叫中華民國。

這一點,連魯迅都認可,說「至於今,唯我們的『中華民國』之稱,尚系發源於先生(章太炎)的《中華民國解》,為巨大的紀念而已,然而知道這一重公案者,恐怕也已經不多了。」 

不過,中華民國為什麼要叫中華民國,講得最透的還是蔡東藩。

蔡東藩在他的《民國演義》裡,詳細解釋了為什麼要叫中華民國。

什麼叫作民國呢?民國二字,與帝國二字相對待。從前的中國,是皇帝主政,所有神州大陸,但教屬諸一皇以下,簡直與自己的家私一般,好一代兩代承襲下去。自從夏禹以降,傳到滿清,中間雖幾經革命,幾經易姓,究不脫一個皇帝範圍。小子生長清朝,猶記得十年以前,無論中外,統稱我國為大清帝國。到了革命以後,變更國體,於是將帝字廢去,換了一個民字。帝字是一人的尊號,民字是百姓的統稱。一人當國,人莫敢違,如或賢明公允,所行政令,都愜人心,那時國泰民安,自然至治。怎奈創業的皇帝,或有幾個賢明,幾個公允,傳到子子孫孫,多半昏憒糊塗,暴虐百姓,百姓受苦不堪,遂鋌而走險,相聚為亂,所以歷代相傳,總有興亡。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從古無不滅的帝家。近百年來,中外人士,究心政治,統說皇帝制度,實是不良,欲要一勞永逸,除非推翻帝制,改為民主不可。依理而論,原說得不錯。皇帝專制,流弊甚多,若改為民主,雖未嘗無總統,無政府,但總統由民選出,政府由民組成,當然不把那昏憒糊塗的人物,公舉起來。況且民選的總統,民組的政府,統歸人民監督;一國中的立法權,又屬諸人民,總統與政府,只有一部分的行政權,不能違法自行,倘或違法,便是叛民,民的彈劾質問,並可將他捽去。這種新制度,既叫作民主國體,又叫作共和國體,真所謂大道為公,最好沒有的了。原是無上的政策,可惜是紙上空談,不見實行。

這一段可以說相當牛了,等於把中國的歷史說透了。以前老百姓要過好日子,得靠好皇帝。現在把皇帝推翻了,我們讓人民監督,這種體制,叫民主國體,所以叫中華民國。

國民黨搞的這個,原意是好的,只是沒有落實。

《民國演義》是蔡東藩寫的一套書,你要是想了解民國的歷史,一定要先讀這一本,為什麼呢?因為蔡東藩就是民國時候的人,他寫民國的歷史,當然是最詳盡的,而且他是用演義的手法寫出來,看起來不會枯燥。

而蔡東藩不僅僅寫了民國的演義史,他是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都被他演繹了。

他花了十年時代,寫了七百萬字,寫就一套《中國曆朝通俗演義》,時間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國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其內容跨越時間之長、人物之眾、篇制之巨,堪稱歷史演義之最。被人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

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評價這本書,他說:「一般歷史通俗演義,在過去也曾出版過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東藩先生這一部相提並論的。蔡先生對史料的運用與取捨,採取了相當認真的態度。這部書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為一般人的讀物,並且也可以作為愛好歷史的人們的參考,因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歷史專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記,倒不如這部演義,隨意翻覽一下,說不定會有提綱挈領的功效。」

二月河也推薦了這本書,說:「它既不是「純文學」,也不是「雅文學」;它不是純歷史,又沒有虛造歷史……—部好的歷史實錄,何嘗不可當作一部小說和文學作品看?我們的民族歷史要承、要緒,讀蔡先生的書可以導你入門,且是獨此一家,別無分店。從這個意味上說,真的是厥功甚偉了」

可能說,他相當於十個當年明月。

《中國曆朝通俗演義》是一本全中國歷史通俗演義,說是演義,但以「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

所以戲說得少,歷史事件都是力求準備,對想說通中國歷史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本子。

這套要讀通了,那絕對是歷史骨灰級愛好者。

這個版本的裝幀最好,除了平時看,還有收藏價值,送朋友也是非常大氣的。

現在做活動,優惠價是165元全6冊,大家可以點下面的橫條購買

相關焦點

  • 王小波寫了大半輩子「黃色小說」,有趣的靈魂把欲望寫得淋漓盡致
    中國家長對性教育的認識很狹窄,性也成為人們看破不說破的話題存在。可是王小波這個人,不僅看破了性,還說得很透徹。有趣的靈魂浪漫至極,卻還是擁有和常人一樣的苦痛王小波這人長得不咋地,骨子裡卻很有趣。都說有趣的靈魂太少,王小波用他的文字證明了自己。但誰又想到,在他生前的日子裡,他寫的書一本都未曾出版,這成為他一生的遺憾。
  • 日本人寫的中國史,顛覆!我們都該看看
    一套日本人寫的中國通史讀物,竟然在中國出版賣瘋了!震驚政商圈,精日反日都該看看! 這套書叫《講談社·中國的歷史》, 2014年,由國內知名大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至今已是第5次印刷了。
  • 文學家馮夢龍,寫了3000萬字左右的作品,成為通俗文藝大師
    他的忘年交王挺則說他:"上下數千年,瀾翻廿一史。"我們從中能夠看出馮夢龍的學識水平。我曾經看過馮夢龍的電影,印象很深,對於馮夢龍的才能有直觀的印象,但是對於他的文學水平沒有想到如此之高。 馮夢龍出生在一個富庶之地,他是江蘇蘇州人,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蘇州度過。明代的中晚期,馮夢龍所生活的蘇州,是當時明朝全國商品經濟最發達的地方,市民階層最活躍的地方。
  • 中國白酒書法第一人陳國華為汾酒杏花村寫賀詞
    中國白酒書法第一人陳國華與汾酒杏花村的故事,陳國華老是一直相信書法文化與酒文化是一樣的,都是經過無數的磨練提純而來的。我們來一一考核上述的指標考核:1982年山西晉中考古隊在杏花村文化遺址挖出了「小口尖底甕」,將杏花村的釀酒史推到了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時期,也就是說杏花村的先民早在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就開始了人工穀物釀酒,這不單單成就了汾酒6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傳奇,也表明了汾酒是中國白酒發展歷史的唯一見證者
  • 蔡東藩的《中國曆朝通俗演義》表達了什麼?
    民國時期,出現了一套特殊的小說——《中國曆朝通俗演義》,作者是蔡東藩。作為演義,這套小說與《三國演義》有相似之處,比如它們都用半文半白的語言寫成,並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添加了小說的曲折性和故事性,但《中國曆朝通俗演義》特殊的一點在於:演義融入了作者個人的價值觀念,有一定思想性,換句話說,作者不再是一個說書人,而變成了一個現代作家。
  • 《易中天中華史》和《二十四史》相比,易中天是否更有才華?
    《易中天中華史》這個書的書名,這已經說明了問題,他是以他的歷史觀和他的學術研究來看待中國的這段歷史。寫史是要實事求是地,不說這個實是不是真實存在,但一定不是自己加以揣測和想像的。就憑這一點他就被淘汰了。
  • 通俗小說典範,《基督山伯爵》作者大仲馬十句名言,寫得真經典
    《基督山伯爵》和《三個火槍手》在我國的影響太大了,作者大仲馬家喻戶曉,被後世稱為「通俗小說之王」,是法國19世紀著名浪漫主義作家。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大仲馬筆下的文字,感受浪漫主義色彩的魅力。記得上中學的時候,通篇看過第一部外國長篇小說就是《基督山伯爵》,真的被書中的故事情節觸動,多次感動的落淚。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寫小說如同變魔術,怎樣讓觀眾驚奇?
    隨著網絡發展,網絡小說成為網民重要的消遣之一。因此,在這個文學沒落的時代,網絡小說的寫作者卻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團隊。就如最近閱文集團合同變更事件,影響到的網文作者竟然達到810萬。誰能想到,有這麼多人在寫小說?網絡小說不同於真正的文學意義上的小說。文學意義上的小說,是一種技藝,部分源自天賦,部分來自訓練。
  • 從《史記》到《明史》,二十四史是如何「擴編」到如此龐大的規模
    史書寫得比小說還精彩,而且惜字如金,創造了無數個第一。很快,東漢又出了一家子神人,班彪、班固、班超和班昭。史學世家,班彪是後三人的老爹,把司馬遷的名著續了一下,寫出了《史記後傳》。而他的兒子班固和班超更不得了,寫出了二十四史的第二本:《漢書》。
  • 王小波:一個寫了20年「黃色小說」有趣的人,生前寂寞,死後封神
    問一個問題:「你覺得中國近代文壇中最有趣的作家是誰?」有人說李敖,有人說王朔,還有人說王蒙,要我說,最有趣的作家是王小波。他是一個寫了20年「黃色小說」的有趣的人,生前寂寞,死後封神的人。偶然的一次機會,李銀河讀到了王小波《綠毛水怪》這本小說,並被其中的真情深深打動。她暗自思忖,到底是怎麼的一個人才能寫出這樣充滿詩意的小說啊!1980年,兩人喜結連理,不過期間差點因王小波的長相而分手。
  • 中國的古典小說的審美理想:以形寫神、中和之美、勸善懲惡
    就審美理想而言,中國古典小說有許多共同特點。>3、勸善懲惡的美學效果01 以形寫神的理想形象中國古典小說成熟較晚,它受同時期詩畫美學思想的影響很深。對於藝術形象,中國詩畫強調形神兼備而以傳神為主的審美原則。它強調的氣韻、風骨、神採等等,就是這種「以形寫神」美學的體現。中國古典小說在人物塑造中,就追求形象的某種內在精神氣質的傳神。
  • 程毅中:《中國小說史學史長編》讀後
    本世紀初我接受了中國俗文學學會給我分配的任務,要寫一篇《簡述「五四」以來中國通俗小說的研究》。雖然力不勝任,也不敢不黽勉從事,在搜集資料時曾從圖書館借到一本胡從經先生的《中國小說史學史長編》,有所參考,頗得教益。因為我的任務只要求「簡述」,不需多加引用,只在文中推薦了一下這本書。
  • 清朝已經滅亡一百多年,為什麼中國至今只有二十四史,獨缺清史?
    二十四史不包括清史,為什麼清朝已滅亡一百多年,史書還沒修好?眾所周知,目前研究中國歷史,公認的參考書就是二十四史,它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元史》、《明史》等二十四部史書。這些史書屬於正史,其餘出處的歷史記載,往往會被認定為野史,不被主流學者採納。
  • 《潛伏》《恭賀新禧》作者龍一教你寫小說
    龍一, 1961年出生於天津,祖籍河北省鹽山縣。其實,即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的選擇和行動都處在無數的「應該」與「可能」之中,在這一點上,整個人類歷史是相通的。因此,這樣的虛構人物既不會破壞「史書記載的真實」,同時,又具有獨立的人格趣味和行動趣味。第二個困難的解決辦法來源於我寫小說之前的工作。此前我曾長期研究中國古代生活史、近代城市史和中國革命史,其實,對後兩項的研究也主要集中的日常生活上。
  • 我在東北寫網文:本來是程式設計師改行寫小說 月收入幾十萬感覺很爽
    第五期:我在東北寫網文。我在東北當主播:父母認為是不務正業 看到年收入百萬後就默許了我在東北創業:親戚覺得創業是很「虎」的事 996沒那麼頻繁我在東北開網約車:幹上這個活後,我第一次一個月能賺到1萬多塊錢我在東北拍小視頻:月入近萬、半年漲粉幾百萬,怎麼就不正經了?
  • 能讓你知過去的「二十四史」指的是那些書
    二十四史不是一部史書,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正史的合集,是24部史書的總稱。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是研究中國曆更的唯一正規記載。
  • 王小波:一個被寫小說耽誤的IT天才,他的情書至今仍在流傳
    第二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小說集《唐人故事》;第三年,歷時十年創作的代表作《黃金時代》問世;第四年,《黃金時代》獲第13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並在《聯合報》副刊連載,在臺灣也出版發行;第五年,與李銀河合著的《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出版。一年接著一年,王小波在文學界的名聲越來越響。1992年,他辭去了講師的工作,正式成為了一名自由撰稿人。
  • 把日子過成段子更有趣,把歷史畫成漫畫更好記
    喜歡的人捧起歷史類書籍就不忍釋卷,即便是內容如《二十四史》那樣的文言文也讀得津津有味,若是遇上不喜歡的,即便是通俗的野史傳說,也難以引起他的興趣。為什麼會有人不喜歡讀歷史呢?歷史真的很無趣嗎?當然不是了。
  • 《儒林外史》為什麼從山東汶上寫起?
    原標題:吳敬梓的儒家情懷與史官思想,使《儒林外史》全書有非常濃重的「天下」「古今」意識,影響故事地點與人物隸籍、遊歷之地的設計等,都有特別的考慮——《儒林外史》為什麼從山東汶上寫起?清吳敬梓的《儒林外史》,被認為是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