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莞青年詩人蔣志武第四部詩集《門庭的上方》出版面世。這部詩集是東莞市重點文藝創作扶持項目之一,精選收錄蔣志武近三年創作的詩歌作品108首,其中不少詩歌曾在全國各大刊物發表,也有部分詩歌是首次呈現。
詩集《門庭的上方》比較完整地呈現了蔣志武近期的詩歌創作理想,並從詩的內核中提煉出一種獨特的詩歌品質。「這部詩集,每一個喃喃細語的文字,都是我內心的宣誓和祈求,都是我最美麗的白色玫瑰,都是我門庭上的灰燼。詩歌,已成為我靈魂的廟宇!」蔣志武如是說道。
因拜倫一句詩開啟文學夢
「在異鄉,想起母親/她的話仍像我幼年時的教導/「路上小心,不要走太遠」/所以,我仍在離家一千裡的地方/活著,活得小心翼翼/眾人哭泣的年代,我信奉母親/小小的身體裡不斷奔湧的愛/足以溫暖身邊的每個人。」(《母親的話》)
和很多漂泊他鄉、南下廣東打拼的尋夢人一樣,蔣志武早期的詩歌帶著濃得化不開的鄉愁。「最開始寫詩的幾年,我寫詩的唯一目的就解脫鄉愁、鄉戀,讓內心的孤苦在異鄉的大地找到一塊可以傾訴的地方,讓我的所有不作為、委屈都可以釋放。我不會偏袒生活,也不會放縱一絲絲游離於異鄉的氣息,於是,故土、山花、野草、親情在我的腦海中一次次過濾,一次次復活。」那幾年的鄉土詩歌寫作,被蔣志武稱作是「寫詩過程中最為輕鬆的幾年」,每寫一首他就覺得離故鄉更近一些,他的身體就更輕鬆一些。
他是從2009年10月開始詩歌創作的。關於寫詩的緣起,蔣志武在自述中有過清晰的闡述:2009年的一個周末,在深圳沙井的一家社區圖書館,無意間翻閱了一本英國著名詩人拜倫的詩集,在詩集中,有這樣一句——若我會見到你,事隔經年/我如何和你招呼,以眼淚,以沉默。這句詩深深打動了他,似乎讓他重回那些經歷過的時光,從身邊走過的人,接觸過的事,當事隔經年,再審視生命起伏的過程,對生活報以微笑和沉默,這也是最好的詮釋。
從那時開始,埋藏在他內心的文學夢被徹底打開,像掀開石板的泉水噴射了出來。那個安靜的夜晚,他鋪開潔白的紙張,用一隻快用盡墨汁的水性筆寫下了「生命」這個標題,「自從我寫下第一個標題,第一行詩,文學就開始為我的生命做了最精彩的加冕。」
善於在日常詩意中提煉出哲理
「當宇宙的金屬在上空發生碰撞/活著的人,在時間的內部不斷磨損/有些事物消隱了,有些事物/還在打造華麗之身/塵土和榮耀,風吹滅一切可燃之物/門庭的上方,會擺放我的灰燼。」(《門庭的上方》)
2009年至今,寫詩十年有餘,剛剛邁入不惑之年的蔣志武已出版《門庭的上方》等四部詩集,頻頻在《詩刊》等各大文學刊物發表詩歌,獲得廣東省有為文學獎等各類獎項,廣受關注與讚譽。
生活閱歷增長,生活環境、觀看世界的角度改變,但如今的他,依然還是當年那個熱愛詩歌、用詩歌還原內心本真的「少年」,只是寫作主題已經從鄉土轉變為生死,題材更豐、思想更深,更具思辨性與哲學味道。當然,寫作也比從前更難。這從他的第三部詩集《萬物皆有秘密的背影》已初見端倪,這部最新詩集《門庭的上方》則代表著他逐漸走向成熟,樹立起鮮明的極具辨識度的個人風格。
「蔣志武的詩歌寫作開闊、多元、高產,他隨時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擷取一花一葉,生發出意味和境界。」「詩人蔣志武的詩歌表達的是一種自然覺醒,恢復了人的自然感情,他的詩歌產生於現實和對生命的思辨,但文本卻超越了現實本身,這可能是更高的境界。」……對蔣志武在詩歌寫作方面的探索與實踐,業內名家不吝讚美之詞。
著名詩人林雪的評論可謂一語中的:「青年詩人蔣志武善於在日常生活的詩意中提煉出哲學高度,他用思辯打造思維碎片,如同在散漫細沙中置換出金子的結晶。在他的詩篇中沒有孤立奇崛的理性,有的只是無限接近真理的動人心弦的跋涉,以詞語為鱗,以句子為腳,以高蹈為翼,以愛和悲憫為馬達,鑄造靈魂,直抵心靈。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優秀詩人。」
詩是時代向前發展的產物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這句話,可說是歷代文人富有歷史使命感的一種集中概括。對廣大文人而言,為時而著、為事而作,就必須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
面對新時代,詩歌何為?詩人何為?這是當下每一位詩人必須思考的問題。「一個優秀的詩人必定非常看重自己與時代發展的關係。」蔣志武表示,世界上沒有一個詩人能脫離時代寫出好作品。每一部契合時代的作品,必定書寫和記錄歷史的進程和重要的時段,書寫歷史上重要的人物,書寫民族的偉大精神、文明和山川河流,體現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那種與時代一味疏離的詩人寫出的詩必定是沒有活力的,刻意在詩中迴避自己與時代關係的詩歌是不自然、不真實的。
「今天,火熱的現實生活讓我們每天都能感受到新變化,科技、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讓我們看到過往幾代人想都想不到的人和事。這種時代的大變革、大進步,是詩人無法迴避和應該面對的現實。」多年來筆耕不輟、始終不忘初心的蔣志武認為,詩是思想的升華,是意志的提煉,更是時代向前發展的產物。只有將詩歌寫作站立的角度找準了,詩歌寫作的基點才是牢固的。
「能自覺將民族和本土的文化意識和主體意識植入到詩歌寫作中,並規避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的詩歌,才是好詩歌。」蔣志武說。
【詩人簡介】
蔣志武,男,20世紀80年代出生於湖南省冷水江市,青年詩人,中國作協會員,東莞(橫瀝)文學創作基地成員。自2009年開始詩歌創作,有大量詩歌刊發於《人民文學》《詩刊》《中國作家》《青年文學》《鐘山》《山花》《天涯》《大家》《芙蓉》等刊物,入選《揚子江評論》2018年度文學排行榜及多個年度詩歌選本。曾獲深圳青年文學獎、廣東省有為文學獎等獎項,出版詩集《萬物皆有秘密的背影》《門庭的上方》等四部。
【詩歌精選】
▌在兩個城市之間
時常因工作往返於深圳,東莞之間
在春天我喜歡去東莞,松山湖的桃花
會讓你想到愛
想到開在眾生之上的花朵
有舞蹈的天平
而秋天我喜歡去深圳,在海邊
聽濤聲從遙遠的地方傳來
那健壯的海浪中沸騰的氣泡
會讓人低下頭,短暫,所以我們
才有哀歌
行走在兩個城市之間
聽風,看雲從東莞的白到深圳的紅
這十來年,為生活所寫的序言
仍是一個陌生的龐然大物
在深圳和東莞之間
一直沒有找到它們的邊界
這是我勞心的事情
▌白色孔雀
各種顏色的孔雀在園裡嬉鬧,追逐
我第一眼就看上了白孔雀
它在園子的一角,尾巴搭在一塊石頭上
身上羽毛沒有展開,像一塊被人託起的白色絨布
只有頭上豎起的幾根羽毛泛著光
這是一種暗示和風度
當白孔雀將完整的羽毛留在身上
並在它驕傲的時候打開細密的羽毛
我試圖還原孔雀被包裹的肉身具有何種顏色
一種東西如果持續被掩蓋,就可能成為
偽藝術品,我已期待在人生中
看一次白色孔雀正確的開屏方式
如果一切都變成虛無,那麼一切都是重複
萬物假設以被修飾的狀態出現
在孔雀園,這些翠綠、青藍,紫褐的孔雀
成長的跡象就會被辨識,而這隻白色孔雀
簡單的白色勾起了我對顏色的欲望
白色,或許就是我終生的玫瑰
和奔騰的塵埃
▌起風了,在公園
起風了,在公園,蝴蝶飛舞
人們放慢了腳步
他們在周末進入了時間的中心
只有絕對的時間
才能阻止一個人回憶鄉土
我回過頭,與一個老人對視
沒有什麼能傷害到我們
除了時間
和我們體內的風聲
全媒體記者 趙水平/文
受訪者供圖
全媒體編輯 賈慶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