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青年詩人蔣志武:詩歌已成為我靈魂的廟宇

2020-12-16 東莞日報i東莞

近日,東莞青年詩人蔣志武第四部詩集《門庭的上方》出版面世。這部詩集是東莞市重點文藝創作扶持項目之一,精選收錄蔣志武近三年創作的詩歌作品108首,其中不少詩歌曾在全國各大刊物發表,也有部分詩歌是首次呈現。

詩集《門庭的上方》比較完整地呈現了蔣志武近期的詩歌創作理想,並從詩的內核中提煉出一種獨特的詩歌品質。「這部詩集,每一個喃喃細語的文字,都是我內心的宣誓和祈求,都是我最美麗的白色玫瑰,都是我門庭上的灰燼。詩歌,已成為我靈魂的廟宇!」蔣志武如是說道。

因拜倫一句詩開啟文學夢

「在異鄉,想起母親/她的話仍像我幼年時的教導/「路上小心,不要走太遠」/所以,我仍在離家一千裡的地方/活著,活得小心翼翼/眾人哭泣的年代,我信奉母親/小小的身體裡不斷奔湧的愛/足以溫暖身邊的每個人。」(《母親的話》)

和很多漂泊他鄉、南下廣東打拼的尋夢人一樣,蔣志武早期的詩歌帶著濃得化不開的鄉愁。「最開始寫詩的幾年,我寫詩的唯一目的就解脫鄉愁、鄉戀,讓內心的孤苦在異鄉的大地找到一塊可以傾訴的地方,讓我的所有不作為、委屈都可以釋放。我不會偏袒生活,也不會放縱一絲絲游離於異鄉的氣息,於是,故土、山花、野草、親情在我的腦海中一次次過濾,一次次復活。」那幾年的鄉土詩歌寫作,被蔣志武稱作是「寫詩過程中最為輕鬆的幾年」,每寫一首他就覺得離故鄉更近一些,他的身體就更輕鬆一些。

他是從2009年10月開始詩歌創作的。關於寫詩的緣起,蔣志武在自述中有過清晰的闡述:2009年的一個周末,在深圳沙井的一家社區圖書館,無意間翻閱了一本英國著名詩人拜倫的詩集,在詩集中,有這樣一句——若我會見到你,事隔經年/我如何和你招呼,以眼淚,以沉默。這句詩深深打動了他,似乎讓他重回那些經歷過的時光,從身邊走過的人,接觸過的事,當事隔經年,再審視生命起伏的過程,對生活報以微笑和沉默,這也是最好的詮釋。

從那時開始,埋藏在他內心的文學夢被徹底打開,像掀開石板的泉水噴射了出來。那個安靜的夜晚,他鋪開潔白的紙張,用一隻快用盡墨汁的水性筆寫下了「生命」這個標題,「自從我寫下第一個標題,第一行詩,文學就開始為我的生命做了最精彩的加冕。」

善於在日常詩意中提煉出哲理

「當宇宙的金屬在上空發生碰撞/活著的人,在時間的內部不斷磨損/有些事物消隱了,有些事物/還在打造華麗之身/塵土和榮耀,風吹滅一切可燃之物/門庭的上方,會擺放我的灰燼。」(《門庭的上方》)

2009年至今,寫詩十年有餘,剛剛邁入不惑之年的蔣志武已出版《門庭的上方》等四部詩集,頻頻在《詩刊》等各大文學刊物發表詩歌,獲得廣東省有為文學獎等各類獎項,廣受關注與讚譽。

生活閱歷增長,生活環境、觀看世界的角度改變,但如今的他,依然還是當年那個熱愛詩歌、用詩歌還原內心本真的「少年」,只是寫作主題已經從鄉土轉變為生死,題材更豐、思想更深,更具思辨性與哲學味道。當然,寫作也比從前更難。這從他的第三部詩集《萬物皆有秘密的背影》已初見端倪,這部最新詩集《門庭的上方》則代表著他逐漸走向成熟,樹立起鮮明的極具辨識度的個人風格。

「蔣志武的詩歌寫作開闊、多元、高產,他隨時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擷取一花一葉,生發出意味和境界。」「詩人蔣志武的詩歌表達的是一種自然覺醒,恢復了人的自然感情,他的詩歌產生於現實和對生命的思辨,但文本卻超越了現實本身,這可能是更高的境界。」……對蔣志武在詩歌寫作方面的探索與實踐,業內名家不吝讚美之詞。

著名詩人林雪的評論可謂一語中的:「青年詩人蔣志武善於在日常生活的詩意中提煉出哲學高度,他用思辯打造思維碎片,如同在散漫細沙中置換出金子的結晶。在他的詩篇中沒有孤立奇崛的理性,有的只是無限接近真理的動人心弦的跋涉,以詞語為鱗,以句子為腳,以高蹈為翼,以愛和悲憫為馬達,鑄造靈魂,直抵心靈。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優秀詩人。」

詩是時代向前發展的產物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這句話,可說是歷代文人富有歷史使命感的一種集中概括。對廣大文人而言,為時而著、為事而作,就必須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

面對新時代,詩歌何為?詩人何為?這是當下每一位詩人必須思考的問題。「一個優秀的詩人必定非常看重自己與時代發展的關係。」蔣志武表示,世界上沒有一個詩人能脫離時代寫出好作品。每一部契合時代的作品,必定書寫和記錄歷史的進程和重要的時段,書寫歷史上重要的人物,書寫民族的偉大精神、文明和山川河流,體現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那種與時代一味疏離的詩人寫出的詩必定是沒有活力的,刻意在詩中迴避自己與時代關係的詩歌是不自然、不真實的。

「今天,火熱的現實生活讓我們每天都能感受到新變化,科技、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讓我們看到過往幾代人想都想不到的人和事。這種時代的大變革、大進步,是詩人無法迴避和應該面對的現實。」多年來筆耕不輟、始終不忘初心的蔣志武認為,詩是思想的升華,是意志的提煉,更是時代向前發展的產物。只有將詩歌寫作站立的角度找準了,詩歌寫作的基點才是牢固的。

「能自覺將民族和本土的文化意識和主體意識植入到詩歌寫作中,並規避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的詩歌,才是好詩歌。」蔣志武說。

【詩人簡介】

蔣志武,男,20世紀80年代出生於湖南省冷水江市,青年詩人,中國作協會員,東莞(橫瀝)文學創作基地成員。自2009年開始詩歌創作,有大量詩歌刊發於《人民文學》《詩刊》《中國作家》《青年文學》《鐘山》《山花》《天涯》《大家》《芙蓉》等刊物,入選《揚子江評論》2018年度文學排行榜及多個年度詩歌選本。曾獲深圳青年文學獎、廣東省有為文學獎等獎項,出版詩集《萬物皆有秘密的背影》《門庭的上方》等四部。

【詩歌精選】

在兩個城市之間

時常因工作往返於深圳,東莞之間

在春天我喜歡去東莞,松山湖的桃花

會讓你想到愛

想到開在眾生之上的花朵

有舞蹈的天平

而秋天我喜歡去深圳,在海邊

聽濤聲從遙遠的地方傳來

那健壯的海浪中沸騰的氣泡

會讓人低下頭,短暫,所以我們

才有哀歌

行走在兩個城市之間

聽風,看雲從東莞的白到深圳的紅

這十來年,為生活所寫的序言

仍是一個陌生的龐然大物

在深圳和東莞之間

一直沒有找到它們的邊界

這是我勞心的事情

白色孔雀

各種顏色的孔雀在園裡嬉鬧,追逐

我第一眼就看上了白孔雀

它在園子的一角,尾巴搭在一塊石頭上

身上羽毛沒有展開,像一塊被人託起的白色絨布

只有頭上豎起的幾根羽毛泛著光

這是一種暗示和風度

當白孔雀將完整的羽毛留在身上

並在它驕傲的時候打開細密的羽毛

我試圖還原孔雀被包裹的肉身具有何種顏色

一種東西如果持續被掩蓋,就可能成為

偽藝術品,我已期待在人生中

看一次白色孔雀正確的開屏方式

如果一切都變成虛無,那麼一切都是重複

萬物假設以被修飾的狀態出現

在孔雀園,這些翠綠、青藍,紫褐的孔雀

成長的跡象就會被辨識,而這隻白色孔雀

簡單的白色勾起了我對顏色的欲望

白色,或許就是我終生的玫瑰

和奔騰的塵埃

起風了,在公園

起風了,在公園,蝴蝶飛舞

人們放慢了腳步

他們在周末進入了時間的中心

只有絕對的時間

才能阻止一個人回憶鄉土

我回過頭,與一個老人對視

沒有什麼能傷害到我們

除了時間

和我們體內的風聲

全媒體記者 趙水平/文

受訪者供圖

全媒體編輯 賈慶森

相關焦點

  • 【文本說話】第8期:蔣志武《棲身於虛無的枝頭》(原創首發)
  • 安徽詩人陳榮來獲得「郭小川詩歌獎·第五屆中國青年詩人獎」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安徽省作協了解到,由網友投票和專家評委評選相結合產生的「郭小川詩歌獎·第五屆中國年度詩人榜」評選日前揭曉,安徽詩人陳榮來獲得「郭小川詩歌獎·第五屆中國青年詩人獎」。
  • 青年詩人蒲力剛獲得「蘭亭杯」第一屆易水詩歌獎
    長城網保定1月15日電(石英傑) 1月15日,據保定市青年詩人學會獲悉,保定市第一次設立的專業詩歌年度獎「蘭亭杯」第一屆易水詩歌獎揭曉。經過評委們的4輪投票,青年詩人蒲力剛憑藉《我的孤獨,是一枚彎曲的釘子》等7首詩最後摘得大獎,天涯碧草、霜冷寒天、清夢無痕獲得入圍獎。
  • 詩歌跑到詩人前面——痛悼詩人冬青
    我和她認識很多年了,這些年,她的詩歌不停地出現在我眼前,時間流逝在回憶中,我特別了解她在詩裡表達出來的對時間的敏感,我特別能領受到時間在她詩歌裡出現的那些想像力豐美的意象。接著,我看到橫闊的空間從她詩裡走來,從北方的蒼茫蔚藍中走來,走向這座江南的城市。我有時想,詩歌應該是一個生命綜合體,有著各種矛盾的對位的品質在支撐著這個系統,於是它們區別於詩人而獨自成活下來。
  • 黃明祥:風物長宜放眼量(2015年湖南詩歌綜述)
    黃明祥,獲青年文學第一屆中國青年詩人獎,詩集《中田村》獲「中國優秀詩集獎」。梁書正獲第三屆「紫金·人民文學之星」年度詩歌獎。文西獲揚子江年度青年詩人獎。玉珍與文西是兩名90後女詩人,相繼成為中國詩壇的黑馬,再次刷新了詩壇對湖南詩人的期許。另外,從一些年度詩歌選本中,也可看出湖南詩人的突起之勢。
  • 詩歌精選:人們對我的定義輕如鴻毛
    這一次選了幾首美女詩人的作品。無論是作者的顏值還是作品,都是美輪美奐。不過本次詩選,沒有配作者們的照片,以避免看圖不看詩。當然,好看的當代詩人不少,好看的當代詩歌更不少。每一次精讀詩歌文本,都像在回憶一段往事。放下繁忙,只能讓我的恬淡時光,按秒算。
  • 西班牙詩人安東尼奧·加莫內達獲2020歐洲詩歌暨文藝荷馬獎章 ​
    趙四在西班牙詩人梅斯特雷的協助之下完成的授獎詞中高度評價了這位年屆90仍筆耕不輟的當代西班牙最德高望重的詩人:安東尼奧·加莫內達,一生致力於詩歌創作,迄今已逾六十餘年,如今他是被一致高度認可的西班牙語詩人,在當代詩壇,可謂德高望重。在美學傳統中,他是一位反潮流的詩人,以作品締造了嚴謹且具美學效果的楷模,用生命樹立了行為舉止的典範。
  • 保定市第三屆易水詩歌獎頒獎 70後女詩人七葉獲獎
    頒獎典禮現場。姚淑婭 攝  據了解,本屆易水詩歌獎由保定市青年詩人學會、長城新媒體保定記者站、瑞德堡健康產業集團聯合主辦,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協辦。評獎以保定籍及在保定長期生活工作的外地詩歌作者2016年的創作成績和作品作為評獎依據,共收到來自保定市區和13個縣市區73名作者的700餘首詩歌作品。
  • 第18屆華文青年詩人獎頒獎活動在內蒙古舉行
    第18屆華文青年詩人獎詩歌座談會華文青年詩人獎創辦於2003年,每年評選一次,因其嚴謹、嚴肅、公平、公正的原則,該獎已經成為青年詩歌寫作者的一個健康向上的路標。華文青年詩人獎主辦方《詩探索》編輯委員會堅持採取評選一個獎、舉辦一個獲獎詩人座談會、出版一本獲獎詩人詩選、推薦一名獲獎詩人到首師大駐校的「四個一」方式,使這個詩歌獎項豐富立體。
  • 第五屆中國青年詩人獎頒獎儀式在京成功舉行
    謝謝中國青年詩人獎組委會以及譚五昌先生對我和我作品的認可!非常感恩,讓我的2020年有了一個令我驚喜的結尾。我也把獲獎視為對我創作的鞭策,所以,我想告訴我自己:阿斐,偉大的詩歌作品在前面等你,你努力加油,它的作者有可能是你。
  • 鹹陽市詩歌學會2020年【年度詩人·路男】詩歌選
    路男的詩歌貢獻是早先在西安創辦了民間詩刊《大雁塔詩刊》,並在魯迅文學院進修,出版了《陽光地帶》《陽光紀念日》《溫暖長安》《我的理想主義》,發表詩歌上千首,獲獎多次。詩人成路讀了《溫暖長安》之後說:「路男是一個有向上、向光詩心的人,並且自覺地對萬物充滿了敬畏,敬畏到自己不敢高聲朗誦讚美詩,樹木和花朵都讓他不敢抬頭。」
  • 我不是詩人,我是俗人
    掫揄我是詩人的更不在少數,實際上你知道,受社會教育那許多年,很明白什麼時候可以說話,什麼時候可以說瞎話,什麼時候必須閉嘴。有些話要大聲喊出來,有些話要繞著彎道出來,有些話堅決不能說,如果實在管不住自己,那麼詩歌或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怪不得柏拉圖在理想國裡大聲疾呼詩歌必須被嚴禁,當然他還喊出過女人應該用抽籤的方式來分配使用。想必詩歌是感性的,而最終你的理解又必須是理性的。
  • 詩歌集結|第三屆「草堂詩歌獎」入圍詩人古馬、金小傑與詩評家劉波...
    入圍詩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入圍作品?「草堂詩歌獎」能給他們帶來什麼?他們眼裡的成都是一座怎樣的城市?9月24日,紅星新聞記者採訪了第三屆「草堂詩歌獎」年度實力詩人獎入圍者古馬、年度詩評家獎入圍者劉波、年度青年詩人獎入圍者金小傑。在他們看來,「草堂詩歌獎」包含了詩聖杜甫偉大的傳統精神,現代詩人應該傳承、發揚這一詩歌精神。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論壇丨詩人施施然:在詩歌中,迎接終將戰勝...
    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詩人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詩人梁平,魯獎獲得者、陝西省作協副主席、詩人閻安,魯獎獲得者、詩人林雪,《中國藝術報》總編輯、詩人康偉,安徽省作協秘書長、《詩歌月刊》主編、詩人李雲,《詩潮》主編、詩人劉川,《上海文學》副社長、詩人張予佳,中國檢察官文聯文學分會副會長、詩人老房子,詩人邰筐、木布木泰、施施然、安然、包苞,以及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
  • 天水市印象系列之六:隴上江南詩意天水,詩歌的青年,詩歌的城
    一九八五年,天水報復刊,天水熱愛文學的青年有了自己的園地。這一年,一張影響中國半個世紀的先鋒詩報橫空出世,它讓中國的詩歌出現了萬木爭榮、萬壑爭流、萬馬奔騰的局面。這張命名為《詩歌報》的報紙,讓數以千計的天水青年成為詩人。
  • 2018,詩歌高鐵出發啦!國外十詩人詩選
    他從50年代開始發表詩作,迄今已出版《雪地裡的寧靜》《身體周圍的光》《跳出床外》《睡者手握著手》《穿黑衣的人轉身》《從兩個世界愛一個女人》《在耕耘中找到的蘋果》《對無法滿足的靈魂的沉思》《早晨的詩》《亞伯拉罕呼喚星星的夜晚》《我的判決是一千年的歡樂》《對著驢耳談話》等多卷,他曾在1968年獲得美國全國圖書獎。    勃萊是影響過當代中國青年詩人的美國詩人之一。
  • 「詩歌是詩人剎那間的分娩!」
    在以「工作·生活·詩歌」為主題的詩歌講座上,黃惠波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和思考,真誠介紹了自己的詩歌觀。「詩人的父親是思想,詩人的母親是感情,經歷和經驗是詩人懷孕的過程,詩歌是詩人剎那間的分娩,這就是我對詩人和詩歌的理解。」他對「江郎才盡」有著不一樣的理解。在他看來,通常詩人所說的「江郎才盡」非「才盡也」,而是「情懷盡也」,即沒有思想和情懷。所以,詩人的「才」只是工具,思想和情懷至為重要。
  • 譯聞:在日中國詩人田原獲詩歌翻譯獎
    11月10日至13日,第十二屆太平洋詩歌節在臺灣花蓮松園別館及臺北臺大捷絲旅尊賢館隆重舉辦。在日中國詩人田原獲詩歌翻譯獎。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論壇|詩人包苞:有了詩歌,就有了對美的嚮往
    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詩人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詩人梁平,魯獎獲得者、陝西省作協副主席、詩人閻安,魯獎獲得者、詩人林雪,《中國藝術報》總編輯、詩人康偉,安徽省作協秘書長、《詩歌月刊》主編、詩人李雲,《詩潮》主編、詩人劉川,《上海文學》副社長、詩人張予佳,中國檢察官文聯文學分會副會長、詩人老房子,詩人邰筐、木布木泰、施施然、安然、包苞,以及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
  • 中國詩歌節參會詩人詩選之一
    此次詩歌節,全國各地一百多位詩人、評論家匯聚在成都和重慶,在他們之中,既有耄耋之年的老詩人,也有年輕的90 後詩人;既有創作新詩的詩人,也有創作舊體詩的詩人,詩歌的步伐一直在行進中,路漫漫而修遠。此次詩歌節老少鹹集,群賢畢至,也可以說是中國詩歌界的一次難得的大聚會,也是對中國新時代詩歌隊伍的一次檢閱,是中國新時代詩歌的一次大展示。真正把第六屆中國詩歌節辦成「詩歌藝術的盛會,人民群眾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