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打鐵人打造數千古兵器 開博物館傳播冷兵文化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解說】經火爐燒紅後的鐵,在鐵錘的「加持」下火花飛濺,雛形漸顯,正在操作間打造「秦劍」的是54歲的王海泉。據了解,家中祖輩打鐵的王海泉已是第七代傳人。目前為止,王海泉共打造出了400餘種冷兵器,共計6000餘件。

  王海泉15歲就跟著父親學習打鐵技藝,後來憑藉著這門手藝,以打造各種農具維生。隨著傳統農具逐漸被機械化生產所取代,農具需求也逐漸減少,王海泉面臨著「轉型」。由於喜歡武術,加上打鐵技藝,從2012年起,他便開始製作中國冷兵器,謀求「出路」。王海泉告訴記者,打造冷兵器是祖上的「老本行」,重拾這門技藝更是一份責任。

  【同期】鐵匠 王海泉

  你像這兵器,現在我也很喜愛,也很喜愛這,現在呢你像假如要是,咱現在這兵器,擱著咱手再把這失傳了,確實是太可惜了。因為現在,從我祖上到現在,現在有400多年了,傳到我,我現在第七代,傳到咱手裡,確實不容易。

  【解說】39年的鐵匠生涯,使得王海泉的雙手早已磨出老繭。王海泉告訴記者,打鐵是個力氣活,更是一門技藝活,一件上好的兵器,需要反覆的「錘鍊」,要經過燒火、捶打、育彎、培刃、成型、淬火和打磨等十多道工序,千錘百鍊後,方能成型。同時鐵和煤的選擇也非常的重要,只有用優質的鐵和煤,才能做出好的兵器。

  打鐵還需自身硬,經王海泉之手打造出的刀、槍、劍、戟等「十八般兵器」樣樣精美。憑藉著自身過硬的鐵匠本領,在2014年,其「啞柏王氏手工技藝」被正式列入《西安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同期】王海泉妻子 劉芝祥

  叫他(丈夫)好好打(兵器),他說叫我給他打下手,我就給他打下手。把所有的家務活我一個人幹完,叫他就為了把咱這給咱傳承下去,再一個把這就是咱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叫兒子把這也給咱好好傳承下去,因為我害怕我(們)上了年齡了,把這個叫兒子也好好給咱傳承下去。

  【解說】2019年,王海泉與人合作,建起了「古兵器博物館」,他的多數作品陳列其中,供人觀賞。此外,王海泉也將打鐵技藝「搬進」了大學課堂,免費為大學生傳授打鐵技藝,目前收徒80餘人。

  【同期】鐵匠 王海泉

  我現在心想做一個更大的一個兵器博物館,叫所有的年輕人走進這兵器博物館參觀這裡的古兵器文化,叫所有的年輕人把咱這古兵器文化傳播出去。

  【解說】如今,王海泉找到了自己技藝的「出路」,正用技藝留住中國冷兵器文化,為人們打開一扇了解冷兵器的「大門」。王海泉表示,將會繼續堅持下去,傳承好這門技藝和文化。

  記者 梅鐿瀧 實習生 趙曉燕 西安報導

責任編輯:【李雨昕】

相關焦點

  • 西安54歲「打鐵人」:打造「十八般兵器」 共6000餘件古兵器
    中新網西安8月20日電 (梅鐿瀧 趙曉燕)經火爐燒紅後的鐵,在鐵錘的「加持」下火花飛濺,雛形漸顯,正在操作間打造「秦劍」的是54歲的王海泉。「家中祖輩打鐵,我已是第七代傳人。目前為止,共打造出了400餘種古兵器,共計6000餘件。」王海泉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 來吧,看看我的創意 ——陝西西安打鐵人打出十八般兵器
    來吧,看看我的創意 ——陝西西安打鐵人打出十八般兵器 2020-08-25 1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春夏秋冬又一春,《西安千古情》創作紀實
    創作團隊在陝西省歷史博物館採風從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到半坡遺址,從兵馬俑到華清池,從灞河之畔到三過村,宋城藝術創作團隊踏著歷史的印跡,追尋著西安這座古老而青春的城市在每一個歷史階段的高光時刻。《西安千古情》專家座談會《西安千古情》每一個演出內容如同一粒種子,散落在西安浩瀚而深邃的漫天繁星中。如何在60分鐘的演出體量裡,甄選出最切合、最亮眼的星光,需要非常準確的判斷。這個訣竅掌握在總導演對西安歷史、人文風情和觀眾心理、演出節奏等一點一滴的精細化創作中。
  • 西安碑林博物館推出「鼠」文化「空中課堂」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趙爭耀)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西安碑林博物館暫停對外開放,為了彌補廣大觀眾在疫情期間不能到博物館實地參觀的遺憾,該館結合館藏文物特點,推出線上教育課程——足不出戶,知「鼠」達理,讓廣大公眾更多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十二生肖之一 ——鼠。
  • 灞橋折柳,看《西安千古情》唯美演繹文化滻灞
    西安滻灞生態區世博園內,大型歌舞《西安千古情》正在進入聯排的最後衝刺階段。植根於滻灞這片古老的土地,《西安千古情》在追溯民族記憶的同時,挖掘滻灞的歷史文脈,在《灞河之洲》這一場中,唯美演繹了一個生態的滻灞、文化的滻灞。 灞橋的霸氣與柔情 灞河,這條因秦穆公爭霸春秋而得名的河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 山東省博物館聯盟成立 打造博物館行業「齊魯文化共同體」
    山東省博物館聯盟成立 打造博物館行業「齊魯文化共同體」 2020-09-11 16:03: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孫靜波 責任編輯:
  • 上海交大文創學院攜手上海中醫藥博物館舉行中醫藥文化全球傳播與...
    研究中心將致力於中醫藥文化的科普傳播和大眾推廣,針對中醫藥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文化推廣搭建一批文化傳播平臺,打造更多適合面向大眾的中醫藥文化體驗項目與文創產品,助力中醫藥文化的普及與傳播。中醫藥的文化發展與推廣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傳播該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在更多的國家傳播與推廣?
  • 【環宇旅行社】8月8號西安千古情+世博園一日遊98元/人!
    大型歌舞《西安千古情》以一位華裔少女回國尋根的故事為主線,開啟一次尋找民族記憶之旅,分為《文明之光》《灞河之洲》《大禹治水》《大唐盛世》《絲綢之路》等場。《西安千古情》不是簡單地表達歷史,而是用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擷取了西安文化的片段,為觀眾奉獻出一臺喜聞樂見的作品。這裡有灞柳依依間的浪漫詩情,這裡有大唐長安的盛世華章,這裡有萬裡揚沙的絲路傳奇,這裡有復興之路的錚錚強音……上萬套機械與設備滿場運轉,三千噸大洪水傾瀉而下,數百立方黃沙撲面而來,用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打破舞臺與觀眾區域的界限,沉浸式地感受一場藝術盛宴。
  • 仙居縣屏風巖隱仙洞,1500歲楊梅樹,太平天國打造兵器打鐵坑
    果然,坐上象背,我們穿越到了太平天國時期的打鐵坑。對此打鐵坑的來歷傳說有二。一是說太平軍為躲避清兵追捕,隱藏在這裡鍛造兵器,並得到了當地百姓的幫助;二是說太平軍來時,附近百姓為了躲避兵禍,躲在這裡打造兵器以抵抗太平軍的掠奪。
  • 專訪西安盛世友拓信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莉
    位於西安高新區嘉會坊的西安盛世友拓信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專注於直播運營、流量變現、網紅孵化、內容矩陣和全網帶貨MCN(是指在資本的支持下,保障內容的持續輸出,將用戶製作的內容聯合起來,從而最終實現商業的穩定變現)的公司。近日,記者專訪了盛世友拓的總經理趙莉,請她談談網紅經濟的發展現狀與面臨的困惑。
  • 古建美 中華魂公益行動進駐西安碑林博物館,保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12月10日上午,古建美中華魂——中國古建築文化匠心傳承公益行動陝西站暨西安碑林博物館公共衛生間改造公益捐贈項目籤約儀式在碑林博物館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羅哲文基金管理委員會聯合西安碑林博物館主辦,中國民協中國建築與園林藝術委員會提供學術支持,古建美中華魂—中國古建築文化匠心傳承公益行動、九牧廚衛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公益支持。
  • 網紅城市西安新玩法,穿越在西安千古情裡,享受唯美的視覺盛宴
    一座長安城,半部中國史;不管你是喜歡歷史文化,還是喜歡網紅景點,西安能打卡的地方還是很多很多。大唐不夜城,秦始皇兵馬俑,長恨歌,還有各種高端酒店都是我對西安的好感。
  • 梅開二度,南京打造「博物館之城」
    南京的博物館為激發創新活力、服務公眾社會,近年來又有哪些創新舉措? 梅開二度,南京打造「博物館之城」  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南京再次吸引了全國的目光,成為中國主會場。
  • 特色旅遊助力西安經開文旅融合,打造工業戰場的詩與遠方
    打造區域特色工業旅遊,文旅產業發展蹄疾步穩2020年,經開區圍繞助力文化產業企業復工復產、確定本區域特色品牌文旅活動、打造精品旅遊路線、謀劃「文旅+體育」活動等內容多點布局,結合經開區工業主戰場、排頭兵的區域優勢,強化工業旅遊項目,挖掘區域特色,充分挖掘企業內部工業旅遊資源,推進御品軒烘焙魔法城堡景點不斷改善服務,打造工業研學旅遊網紅線路
  • 西安兵器基地軍民融合只爭朝夕
    西安兵器基地投產運營的汽車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項目生產線。 記者 沈謙攝 6月9日上午,記者走進涇渭新城西安兵器工業科技產業基地,忽強忽弱的降雨絲毫沒有影響到項目建設工地上施工者的幹勁。在西安彩晶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拔地而起的新廠房即將投入使用,廠房外的工人正在冒雨鋪設管線,廠房內的工人忙著安裝設備。
  • 英文版「線上博物館」傳播金華婺文化
    這是著名詩人艾青的詩句,也是金華市博物館的展陳主題。這一次,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被翻譯成了英文,由此為學生們拉開了金華璀璨文化的絢爛篇章。策劃錄製英文版「線上博物館」課程的,是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婺文化譯播研究中心的教師團隊。「這是我們實踐教學的一項內容,受疫情影響,學校延遲開學,學生們也無法出門參觀博物館,在學院號召下,大家就想著把教學『搬』到網上。」
  • 西安碑林博物館:名碑石經甲天下
    西安碑林於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為保藏唐《開成石經》《石臺孝經》及顏真卿、柳宗元等人的書法名碑而興建,崇寧二年(1103年)遷於現址。經歷代維修及增建,規模不斷擴大,藏石日益增多,最終建成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墓誌及石刻造像為主的專題性藝術博物館。
  • 省級文化傳播平臺公司——四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招人啦!
    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四川廣播電視臺聯合打造的省級文化傳播平臺公司——四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招人啦!還記得成都博物館全球野生動物攝影展讓你近距離接觸自然生靈的震撼嗎而戰疫:四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是否令那些戰疫英雄的面孔鮮活起來身為文博文創人的你「讓四川故事通過文博文創推向全世界」這樣的挑戰對你來說足夠有吸引力嗎→心動你就來心動了,想來聊聊嗎?
  • 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突出僑的特色,傳播紅色文化
    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地處南安市金淘鎮佔石村。自2014年5月正式開館以來,博物館以「僑」為紐帶,深入挖掘整合僑鄉文化和紅色文化資源,強化設施建設、多方聯動協作,深入開展社科普及宣傳活動,走出了一條底色鮮明、「僑」味突出的社會科學普及新路。
  • 錫博代言人出爐 將向大眾持續傳播錫博文化無錫文化
    認識一座城,從走進博物館開始。隨著時代發展,博物館正以各種各樣親民的形式,為公眾「解鎖」城市寶庫,「解碼」國家寶藏。為了讓更多人關注博物館、利用博物館、愛上博物館,無錫博物院與無錫日報報業集團攜手,推出了「我為錫博代言」短視頻大賽。昨天(12月19日),錫博代言人正式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