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鴻集團因地施策 以農業現代產業升級持續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2020-12-16 運鴻集團

「讓農民的果實更加富有價值。」這是運鴻集團董事局主席李玉保,2012年在大別山革命老區黃岡武穴市成立湖北運鴻光伏發電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說的話。經過7年多的奮鬥耕耘,運鴻集團已成長為湖北省重點光伏產業企業,如今,李玉保實現了自己的承諾。

2015年以來,運鴻集團在武穴市田家鎮鑄錢爐村、韓垸村累計投資逾10億元,建設光伏發電和智慧農業種植大棚53座,面積1200畝、500畝檸檬,帶動了當地農業改造和產業型升級。

農技中心人員在運鴻集團科技園檸檬指導

運鴻集團投資建設的光伏智慧大棚,主要是實現棚頂光伏發電,棚下種植有機果蔬種植,融入新能源後的農業,逐步走向現代農業產業化道路,帶動農業轉型升級。在打造農業產業現代化同時,運鴻集團把扶貧工程與現代農業有機結合,除了將光伏項目盈餘電力全部分配到貧困戶以外,在智慧大棚的果蔬產業中,將百姓農作物實現「兜底」回收,保證種植戶的農作物銷路無憂,土地扭轉的資金實現一次性補助到位,保證貧困戶的收益最大化。

2015年運鴻集團在田家鎮鑄錢爐村流轉荒山荒地650畝,第一批在鑄錢爐村老鷹山建起佔地80.43畝,建立起來了屋上光伏發電,屋內農副產品深加工廠房。這座光伏發電基地每年能增收100萬元,全部返還精準扶貧戶,對當地128戶精準扶貧戶因地就近安排就業,促使這些精準扶貧戶快速脫貧。

運鴻集團光伏智慧大棚種植基地

從2016年6月開始,田家鎮鑄錢爐村和韓垸村的貧困戶把自家的土地流轉運鴻集團,貧困戶在運鴻集團務工,不但可以獲得穩定的收入,年底還可以獲得土地分紅2000元。三年來,李玉保探索出一條農村扶貧的新路徑,幫助所幫扶的貧困村實現了人人從「輸血」到「造血」的根本改變。

運鴻集團在田家鎮的扶貧實踐,充分表明,企業將產業深度融入扶貧項目,既可以讓其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也能帶動當地的經濟振興,進而實現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升,尤其對於貧困戶的產業精準扶貧,是實現長久脫貧的重要法寶。

相關焦點

  • 運鴻集團因地施策 以農業現代產業升級 持續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這是運鴻集團董事局主席李玉保,2012年在大別山革命老區黃岡武穴市成立湖北運鴻光伏發電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說的話。經過7年多的奮鬥耕耘,運鴻集團已成長為湖北省重點光伏產業企業,如今,李玉保實現了自己的承諾。2015年以來,運鴻集團在武穴市田家鎮鑄錢爐村、韓垸村累計投資逾10億元,建設光伏發電和智慧農業種植大棚53座,面積1200畝、500畝檸檬,帶動了當地農業改造和產業型升級。
  • 從零產業到現代農業——湖北運鴻集團大健康生態產業園發展紀實
    這些肽產品通過運鴻集團旗下有味生活3D商城銷往全國,並銷往東南亞一些國家,與他們建立了良好的貿易關係,在「一帶一路」經貿合作中,閃耀著湖北企業的身影。  因地施策 發展現代農業產業  「以產業帶動農民豐收,讓農民的勞動果實更加富有價值。」
  • 拔窮根 摘窮帽 運鴻集團打造產業鏈長效扶貧機制助力貧困戶增收
    引萬千農民受益,領現代農業崛起,助過國民生活健康。這是運鴻集團秉承共享發展理念的精髓。近年來,湖北省武穴市田家鎮辦事處引進企業運鴻集團,在武穴市田家鎮鑄錢爐村、韓垸村累計投資逾10億元,建設棚上光伏發電,棚內種植苦瓜、黃瓜等蔬菜的大棚53座、面積750畝、500畝檸檬,在8個鎮處開展土地流轉26000多畝種植優質稻,帶動了當地農業改造和產業型升級,也為當地的貧困戶帶去了穩定的增收項目,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實現脫貧致富。
  • 產業扶貧拔掉貧困根 運鴻集團不讓一戶貧困戶掉隊
    光伏與農業有效複合的關鍵是要科學合理地處理好光伏與農業之間爭光照、爭土地、爭空間的「三爭」矛盾,做到不傷地、不傷產、不傷農的「三不傷」,杜絕電站土地撂荒現象,促進農光一體化發展。地處湖北武穴鄂東南地區的田家鎮是個工業小鎮,當地在引進光伏產業扶貧項目中積極作為,通過引進當地名運鴻集團的光伏行業企業,在當地開發了其獨家的光伏移動式智慧大棚,此大棚是在棚頂安裝光伏面板實現發電,大棚下種植有機果蔬及產品加工等,實現了棚內棚外都有掙錢項目,多方為當地貧困戶增收,據了解,當地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在大棚內種植的果蔬完全不用擔心銷路,因為,這家運鴻集團不僅是光伏企業
  • 運鴻集團發展集體經濟減貧 以光伏產業「造血」增強扶貧後勁動力
    打贏脫貧攻堅戰,出路在產業,希望在產業。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在產業扶貧的路上,運鴻集團因地制宜,找準幫扶契合點,為企業駐地武穴市地區帶去好項目,扶持好產業,幫助駐地建立起產業脫貧的長效機制。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實現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推動鞏固脫貧成果與提高脫貧質量、開展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湖北省武穴市田家鎮韓灣村,脫貧之前,全村現有貧困人口160人,有勞動能力的幾乎都在湖北運鴻集團或者產業園上班,每月工資3500元,沒有勞動能力的,湖北運鴻集團每人每月發放生活費500元,今年初疫情期間也不例外,徹底解決了貧困戶生活困難問題。
  • 運鴻集團李玉保:產業興帶動地區旺 才能幫上扶貧忙
    為進一步穩固脫貧攻堅收官成果,確保與中央脫貧攻堅戰績同步,切實保證人民百姓減貧成果質量,湖北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胡超文前往湖北省武穴市,深入企業,圍繞克服疫情影響,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進行專題調研。黃岡市副市長餘友斌,武穴市委書記李新橋、運鴻集團董事局主席李玉保參加調研座談。
  • 保持產業扶貧後勁動力 運鴻集團繼續創新光伏扶貧產業推進
    從2015年該地區的光伏企業運鴻集團進駐以來,歷經五年的時間,這裡的荒山漸漸變成了鄉間的「聚寶盆」,只因為,這些光伏設施為貧困戶帶去的增收項目,讓他們脫貧了。2015年湖北運鴻集團在田家鎮錢爐村先後流轉荒山荒地650畝,實現屋上光伏發電,屋內加工農副產品及開發智慧果蔬大棚,而這座光伏發電基地每年為老百姓增收100萬元,並返還給精準扶貧戶。
  • 興一個產業 促一方振興|湖北運鴻集團大健康生態產業園發展紀實
    這就是武穴市田家鎮街道引進落戶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代表作——運鴻肽家園大健康產業園因地施策 建設現代產業基地「讓農民的果實更加富有價值。」這是運鴻國際董事局主席李玉保,2012年在大別山革命老區黃岡武穴市成立湖北運鴻光伏發電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說的話。
  • 運鴻集團綠色能源光伏扶貧 「電」亮小康生活
    以光伏帶動農業產業現代化,實現現代高效農業,拉動鄉村經濟振興,帶動貧困地區的老百姓實現經濟增收,農業高質量發展,是光伏產業作為「最乾淨」清潔能源經濟所發揮出的最大「功力」,是將天上的資源轉化為地上的財富的高效利用手段。在湖北省武穴市大法寺、田鎮地處鄂東南地區,太陽能資源較為豐富,自然資源優越,非常適合建設光伏發電系統。
  • 武穴運鴻集團:託起田家鎮的「陽光產業」拓寬百姓致富路
    而在成片如同鑲嵌在山間村落間的「藍寶石」,是武穴田家鎮辦事處引進運鴻集團的光伏科技產業扶貧的項目,經過將近5年的時間,貧困戶的一個個脫貧摘帽,退出貧困序列,當地扶貧辦感慨萬千。在當地建立光伏基地的運鴻集團,是一家專注於光伏產業的企業,集光伏新能源技術研發、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生態農業有機蔬菜種植、應用與推廣於一體,通過以農產品種植、生物技術深加工、後期銷售,建設完整的企業「產、學、研」產業鏈。
  • 運鴻集團結合光伏農業扶貧項目 積極推進農業科技化轉型
    2015年,國務院扶貧辦確定實施光伏扶貧作為「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為帶動農村富裕,幫助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發揮了積極作用,成效顯著。湖北運鴻集團作為在武穴地區科學實踐的光伏扶貧工程,積極作為,加強改善貧困地區人民生活,助農脫貧,企業大力加強供給側改革,著重以改善農業現代化、科學化建設為準則,大力開展光伏新能源與農業種植有機產品為結合點,在黃岡千葉湖建設集種、產、研、銷、用於一體,在第一、二、三產業的無縫結合中實現產業融合與創新的項目。
  • 「運鴻集團李玉保」:構建大扶貧格局 「對症開方」穩療效
    在這場人類歷史上戰勝脫貧的任務中,中國貢獻了脫貧的歷史經驗及實踐方案,為人類脫貧貢獻了中國力量、中國速度,這裡面離不開政府的政策幫扶、各界愛心企業的積極參與,而民企作為脫貧的有生力量,佔有及其重要的位置,在這場戰役中,廣大民企紛紛通過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創業扶貧等多種精準扶貧模式參與其中。
  • 運用產業扶貧持續「造血」運鴻集團高質量完成扶貧助農任務
    湖北省「兩幫兩助」工作動員視頻會議這批以精準資金救助為主要救助方式的活動,在助力湖北省減貧脫貧攻堅戰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在建立長效扶貧機制的建立上,省內各大組織、商會、民企不僅踴躍做到將救助資金落實到位,還積極拓寬扶貧渠道,以企業特色產業特點,結合扶貧地資源優勢,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技術扶貧
  • 運鴻集團多形式拓寬產業扶貧路
    脫貧攻堅,全民參與。以企業產業優勢帶動扶貧地脫貧,通過產業項目投資落地,振興鄉村經濟,以增加貧困戶經濟收入脫貧、穩定貧困地區人口就業、項目分紅等多種方式,將企業項目植入脫貧攻堅戰中。上述提到的是湖北省運鴻集團(以下簡稱「運鴻集團」)實施精準扶貧項目模式。據了解,運鴻集團聚焦以光伏科技農業帶動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等多種方式,以行動踐行企業責任。2019年3月,運鴻國際董事局主席李玉保代表集團向湖北省黃岡市武穴市田家鎮精準扶貧愛心超市捐贈20萬元。
  • 運鴻集團:引產業扶貧源頭活水 澆灌脫貧致富希望之花
    運鴻集團董事局主席李玉保作為湖北省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兼法人代表,多年來附身實踐作為,堅守脫貧攻堅戰線,成為扶貧力量中一名老兵,他結合自身企業的優勢產業,與扶貧攻堅事業實現共融共生,將產業扶貧打造成當地助貧助農的「民心工程」。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加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
  • 運鴻集團:培育支柱產業 振興產地經濟 夯實脫貧攻堅
    日前,由湖北黃岡師範學院、黃岡市農科院、湖北福旦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主辦的黃岡市食用菌協會成立大會暨首屆黃岡市食用菌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如期舉行,黃岡市副市長餘友斌、黃岡市民政局副局長陳李虹、黃岡師範學院校長陳向軍、黃岡師範學院副校長馬志斌、黃岡師院生物與農業資源學院副院長鄭永良、運鴻集團董事長李玉保等領導嘉賓及食用菌協會會員60多人參加了會議
  • 讓貧困戶端上「金飯碗」丨運鴻集團科技農業扶貧實踐記
    而說到這些光伏智慧大棚,不得不提運鴻集團,這是該企業在武穴當地多地打造「光伏+」農業生態扶貧的科學實踐,自項目建成投入使用4多年以來,當初田鎮確立的128戶貧困戶早已實現本地就業,實現在家門口有飯吃。有錢掙,而到2020年12月,這裡剩餘的57戶貧困戶已經實現了全面脫貧「摘帽」。
  • 涼山現代農業園區扶貧促進快帶動強
    涼山是傳統農業大州,近年來積極研究農業園區創新推廣及其模式改變,探索出傳統農業向高產、高效、優質、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新路子,充分發揮為農業整體服務的功能,並有力地促進當地脫貧攻堅工作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有了園區,我們在家門口就掙錢了!」
  • 「聚焦12大產業中藥材」施秉:太子參產業成農民增收「活水源」
    以太子參產業為基礎,探索產業帶貧機制:家庭經營很難適應市場競爭,而許多貧困家庭又存在發展缺信心、經營缺勞力、種植缺技能、產業缺項目等許多現實問題。為此,牛大場鎮通過黨建引領、示範帶動、分類施策等辦法,採取土地流轉、務工學藝等多種形式,因戶施策,一人一策,借太子參產業發展,把群眾按村按戶按人融入產業鏈各個環節上。
  • 運鴻集團李玉保:奏響扶貧最強音 決戰決勝譜新篇
    位於湖北省革命老區大別山地區的貧困人口較多,受到當地地理條件、自然資源、經濟發展等多因素的影響,該地區一直有貧困人口未實現全面脫貧,部分貧困戶依然不能保證家庭基本生活條件,更別提孩子上學問題,部分孩子早早輟學在家務農或外出打工。近日,大別山離迎來了大好喜事,位於湖北省武穴市的運鴻集團給孩子們帶來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