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談北宋鈞瓷的鑑賞與收藏

2020-12-18 騰訊網

收藏家談北宋鈞瓷的鑑賞與收藏

1,而新器的青花上是沒有水頭的。老的傳世品一定會有一些使用過的痕跡,有揩拭痕、擦傷痕等等。這種痕跡沒有規則,是在歲月的流逝中自然留下的,和現代新品用人工做出使用痕不同,人工做的有規律性,比較生硬,仔細觀察,可以區別。

2,光澤,氣息,釉面等辨識方法在實戰中既有側重,又可互相配合鑑別,經過針對性的練習都是可以掌握的,關鍵是平常要多進行新仿品和老瓷器,瓷片的對比,把兩者之間的本質區別進行記憶,做到捻熟於心。

3,要掌握底足的特點,古瓷底足往往露胎,其胎質堅硬;胎表面可見米黃 色護釉胎,有自然磨損痕跡,底足相對規整,圈足圓滑。如康熙時的「泥鰍背」和「糯米胎」尤為明顯。而仿瓷底足露胎鬆散,無護胎釉,有人為地沾上汙跡的現象,底足過於規整,大多見於平足,平足也是現代仿瓷的常見手法。

4,胎體不是過重就是過輕,這是因為仿製品與真品所用胎料不同,也不可能相同。 現代造假古陶瓷者,用計算機等科技手段分析作偽對象的胎、釉成分、配方、古器的燒成氣氛、古代窯爐的模式等,所仿古器在胎、釉、外觀上幾可亂真,不易辨真偽。但鑑定者可從真、偽品的其他方面去突破,主要是不同時代的人和社會文化因素在器物上的反映。

5,有的入窯煅燒時因釉汁未熔透而出現釉泡,形成疙瘩如蟾蜍瘤狀,大小多少不一,有的釉泡竟大如豌豆;有的氣體逸出形成大棕眼,從棕眼大小可看出當初氣泡大小;有的因胎釉結合不牢而暴釉或縮釉;這是古窯燒制器物時升溫與降溫慢,胎釉間氣體演化形態不一而形成的不同現象。

6,所謂古瓷鑑定的必然性,凡古瓷都受材質老化規律支配,一定一定會產生古瓷老光特徵體系,凡仿品一定一定沒有老光,更不用說老光特徵體系。如果把偶然性特徵當作必然性特徵來鑑定,其古瓷鑑定觀一定一定是錯誤的。

7,目前國內的文物鑑定,特別是陶瓷鑑定,佔主流的一直是靠「眼學」和經驗的專家。其實經驗往往是靠不住的。專家所能經眼的文物畢竟有限,專家的知識結構也有問題。在現實中,傳統鑑定出現的問題很多,影響很壞,包括時下熱議的「北師大捐贈事件」、「王 剛砸瓷」,先前的著 名專家孫瀛洲、史樹青走眼經歷等等,不勝枚舉。 撥亂反正,使文物鑑定科學化、規範化是文物鑑定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關於這一點,業內其實一直有反思和認同,漸成共識。

相關焦點

  • 極品鈞瓷: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鈞窯天藍釉六方花盆 北宋鈞瓷,始於東漢盛於宋,產於河南省禹州市。鈞窯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託 北宋自宋徽宗以後,鈞瓷奠定了自身在陶瓷史上無可撼動的地位。宋、元、明、清歷代帝王,無一例外的選擇將鈞瓷作為君王專用之器物。
  • 名窯鈞器窯變藝,琮式美瓶北宋瓷
    據考,其始創於唐,興盛於北宋晚期,其黃金時代約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期(公元1101—1125年),以後歷代皆有所造。它以釉具五色,豔麗絕倫而在瓷壇獨樹一幟。有關宋代鈞瓷介紹頗多,資料不難查找,故此不再複述。愚博客之前曾展賞過數件自藏之宋官窯鈞瓷。
  • 真誠館收藏平臺精品展—宋代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瓷器
    #拍一拍宋朝#經過近三十年的收藏經歷,真誠館收藏平臺與諸多收藏大家融合。終於收齊全了宋代五大名窯精品瓷器,現請藏家鑑賞!北宋官窯鈞瓷的發色和紋理大小和分布,都難以做到人為控制而恰到好處,是北宋瓷藝的最高工藝水平的體現。
  • 陶瓷收藏與鑑賞:元代鈞瓷小香爐
    這隻元代的 鈞瓷小香爐,玲瓏精緻,牙白色胎上滿施天藍色釉,自然流淌的釉水微垂於底部,口沿自然窯變的綠斑,使之略顯俏皮,讓人愛不釋手。鈞瓷興盛於宋金,中心窯廠 位於河南禹州市。到了元代,各地窯廠競相燒制。與宋代鈞瓷整體釉面厚薄均勻的特徵不同是,元鈞釉面大多有垂釉現象,正是這種垂釉使元鈞看起來顯得粗狂、奔 放,這隻鶴壁窯的鈞瓷香爐造型簡潔,釉面瑩潤、肥厚。
  • 【了解】為什麼是鈞瓷
    上述下白峪、趙家門、老官崖村藍斑彩唐鈞的發現和北宋以前五代後漢,北漢皇室,將鈞瓷作貢品獻寶表明,鈞瓷就已聞名於世了,所以鈞瓷應始於唐而盛於宋。唐代花瓷的出現,為鈞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經過晚唐和五代十國的發展,陶瓷的製作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宋代初期,鈞瓷處於單色窯變分相釉,多以天藍、天青、月白及少量帶紅斑紋為主。
  • 北宋名畫-《宋徽宗.紅蓼白鵝圖》收藏與鑑賞知識
    我國北宋時期是推崇以文治國的思想,而且上行下效,宋徽宗被後世稱為藝術家皇帝並不為過,因為他筆下的畫作確實名不虛傳。在宋徽宗特殊地位的帶動下,使得宋代的繪畫技藝空前發展。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介紹這位藝術家皇帝的畫作收藏鑑賞知識,賞析他的精品名畫之作《紅蓼白鵝圖》。
  • 日本頂級收藏家安宅英一的瓷器收藏!
    但在今天,其實傳世和出土所見的木葉盞,木葉多為脈絡含糊不清,或者品相不完整,一件完整的木葉盞可以稱為人間國寶,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位收藏家——安宅英一,便擁有「國寶」級的木葉盞,葉柄和主筋均呈青黃的暖色調,木葉的筋脈分明,葉子也呈現有層次感的青藍色調中,被業內稱為「木葉盞之王」。
  • 當代鈞瓷超越傳統或末路狂歡? 專家意見不一(圖)
    另外,當代鈞瓷的器型也十分豐富,不僅有傳統的,也有抽象、寫實甚至卡通的風格。  不謙虛地說,和其他幾大宋朝名窯相比,鈞瓷目前的發展狀況是最好的。我們趕上了人民財富增加的好時代,收藏者與藝術家聯手帶起了鈞瓷市場。除了價值無可置疑的古鈞瓷,當代鈞瓷也受到追捧。  不過我認為,在選擇「藏古」還是「藏今」時,大家應該首先思考最根本的問題:為什麼要收藏?
  • 千金盡散名跡留芳:那些民國時期的收藏家
    唐·杜牧書《張好好詩》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民國時期的收藏家,不僅收藏數量龐大,在遇到古代藝術精品時,更是不惜代價。收藏家張伯駒不惜重金,其藏品多是國寶級別,且是中國現存較為古老的繪畫和書法。張伯駒從30歲涉入收藏界,出手就是頂尖級藏品。他曾以當時6000大洋購得北宋範仲淹《道服贊》、6000大洋購得杜牧《張好好詩》。
  • 華禹鈞瓷——茶文化中的鈞瓷茶具
    喝茶少不了茶具,不同的茶具能看出一個人的生活品味與興趣愛好,在各類茶具中,鈞瓷茶具又區別與其他類型的茶具受到很多朋友的青睞。如何才能選擇好的鈞瓷茶具,鈞瓷茶具一般多少錢,這是很多朋友關心的問題。鈞瓷的獨特魅力是「入窯一色,出窯萬彩」,茶具也一樣,好的茶具看起來賞心悅目,令人愛不釋手。鈞瓷茶具的價格一般並不是太高,分以下三種情況普通的茶具一般都是幾百塊錢,這類茶具基本都是批量燒制而成,其釉色大體一致,窯變也很不錯,偶爾也會有出類拔萃品相出現,這類茶具適合大眾消費人群。
  • 美瓷鑑賞—均窯方耳三足爐
    鈞瓷與其他瓷器一樣,由陶器演變而來,是對陶器的繼承和延續。根據考古發現和對現存古鈞瓷的研究,古代鈞瓷的器型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日用生活器皿類器型,另一類為陳設類器型。有的專家認為,以碗、盤、碟、爐、鼎等民間日常用器為主的俗稱民鈞。與此對應的,是以花盆、洗、尊、瓶等為主的造型,俗稱官鈞。官鈞瓷器,造型大雅,窯變美妙,被認為鈞瓷中的珍品。
  • 日本大正時代,內藤湖南與崛起的關西收藏家
    此外,嚴格說來,這些收藏也不完全是在關西地區搜集得來,如山本悌二郎、住友寬一、須磨彌吉郎、林宗毅等人的收藏,都是在以東京為中心的關東地區購藏,但後來則以具備傳統中國書畫鑑賞文化土壤的關西地區為永久存放之地。針對這些至今已成為中國書畫寶庫的關西地區收藏,以下將分為四類來概述。
  • ​「非遺中國 晉鈞神彩」鈞瓷泰鬥晉佩章及晉門鈞藝作品聯展
    鈞瓷作為河南本土著名的瓷種,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元素,使鈞瓷知名度日益提升,而現代鈞瓷的發展正是在老一代鈞瓷藝人的努力奮鬥、無私奉獻奠定的堅實基礎上,呈欣欣向榮之勢。晉佩章先生是老一代鈞瓷藝人的傑出代表,一生為鈞瓷嘔心瀝血,紮根基層,躬身實踐,著書立說,創作和保護了大量的鈞瓷作品,並把終身研究毫無保留的傳教出去,在鈞瓷的傳承、創新與發展中發揮了承前啟後的作用,被陶瓷界譽為鈞瓷泰鬥,其弟子中,國家級大師五位,省級大師數位。晉佩章先生與其子晉曉瞳老師先後被評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成為在藝術屆極為罕見的父子登頂國大師的佳話。
  • 李德漢參加鈞瓷文化藝術大型活動留影圖集
    在三個月的時間裡,我們結識以後,他代表考古小組提意燒制一批(99件)鈞瓷作為紀念品留念,設計為宋代造型出戟尊,當時定下由禹州市翰煜鈞窯有限公司生產。禹州市翰煜鈞窯有限公司李德漢與香港著名收藏家翟建民合影留念。2009年禹州·中國鈞瓷文化藝術節期間,全國各地嘉賓雲集禹州。
  • 藝術|鈞瓷越小越珍貴越小越值錢,是真的嗎?
    最近,經常被一些略懂鈞瓷的人問及「鈞不盈尺」,甚至由此而誤以為:鈞瓷越小越珍貴,越小越有價值。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都是「鈞不盈尺」埋下的禍根,用「鈞不盈尺」來強調鈞瓷的珍貴,實在是有些武斷和狹隘了。鈞瓷燃料木柴的血淚「鈞不盈尺」一詞,是時代的產物,是只針對古鈞瓷的高度不超過一尺而言的。了解鈞瓷歷史的人都知道,製作鈞瓷的工藝非常複雜,共計七十二道工序,還不包括不計其數的細微環節,常常是成功少失望多。
  • 鈞瓷
    書畫文化✎微信號:Taizhouwenhua✎每月覆蓋20000000微信用戶 | 最受歡迎的文化類公眾號傳播:傳統文化 | 書畫名家 | 藝術品收藏古人曾用"夕陽紫翠忽成嵐"等詩句來形容鈞瓷釉色靈活,變化微妙之美。鈞窯瓷器不但釉色絢麗多彩,周身還布滿珍珠點、兔絲紋、魚子紋、蟹爪痕和曲折迂迴的蚯蚓走泥紋等生動美妙的窯變流紋。
  • 日本有名的收藏家和他們的中國古董藝術品
    日本古董商兼收藏家坂本五郎(1923-2016)對於中國古董藝術品收藏十分熱愛,從一個平凡的小人物到創立「不言堂」,成為日本當今最具影響力的古董交流會之一
  • 「鈞瓷有獎徵文」戲裡戲外話鈞瓷
    當代鈞瓷藝術的代表人物——任星航大師,就是土生土長的神垕人,且出生於鈞瓷世家,為任氏家族鈞瓷第七代傳人。任星航大師在鈞瓷藝術上的造詣和貢獻,都是同行難以望其項背。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就發明設計了液化氣鈞瓷窯爐。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瓷器鑑賞
    宋代受理學的影響,反應在瓷器上就是規整對稱,無論是造型或紋理都遵循這一原則,特別是北宋官造鈞瓷,不論文房用具或大型祭器都嚴格遵守這一原則。規整對稱,高雅大氣,宮廷氣勢,一絲不苟。其勢沉重古樸,明亮而深沉。建窯,耀州窯,鈞窯,作為中國傳統瓷文化正宗,歷史悠久的風格傳承至今。放大鏡觀察,蚯蚓走泥紋,用氣泡一個個串連一體呈立體的爬行狀,青蛙卵紋包裹卵核一摞摞正欲孵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