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瓷

2021-02-23 書畫文化

書畫文化微信號:Taizhouwenhua

✎每月覆蓋20000000微信用戶 | 最受歡迎的文化類公眾號

傳播:傳統文化 | 書畫名家 | 藝術品收藏 | 茶道 | 文學 | 視覺

鈞窯瓷器歷來被人們稱之為"國之瑰寶",在名窯中以"釉俱五色、豔麗絕倫"而獨樹一幟,它創造性地使用銅的氧化物作為著色劑,在還原條件下燒制出窯變銅紅釉,並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紅、丁香紫、硃砂紅、玫瑰紫等多種窯變色彩,紅裡有紫,紫中有藍,藍裡泛青,青中透紅,青藍錯雜,紅紫相映,宛如蔚藍的天空中出現的一片彩霞,五彩滲化,交相輝映。

古人曾用"夕陽紫翠忽成嵐"等詩句來形容鈞瓷釉色靈活,變化微妙之美。鈞窯瓷器不但釉色絢麗多彩,周身還布滿珍珠點、兔絲紋、魚子紋、蟹爪痕和曲折迂迴的蚯蚓走泥紋等生動美妙的窯變流紋。加之其釉質乳光晶瑩、肥厚玉潤,達到了類翠似玉賽瑪瑙的美麗程度,形成了鈞釉無可比擬的獨有特色,確有巧奪天工之美,在我國陶瓷工藝美術發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鈞窯瓷器豐富多彩的銅紅窯變釉的成功燒制,徹底改變了以往青釉類瓷器一覽無餘的單色格局,極大地豐富了陶瓷裝飾的內容,並為以後中國陶瓷裝飾藝術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空間,在中國陶瓷發展的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鈞窯瓷器以其蘊潤雅致,五彩斑斕的釉色著稱於世,同時它也是釉和造型完美結合的產物。鈞瓷造型既要講究實用功能,符合生活的客觀規律,還要考慮到藝術美,鈞窯瓷器的釉層豐滿且有流動性,為了適應鈞釉的這種特點,在造型上除了注意圓、扁、方、長、曲、直、縮、張格局合稱和虛實得當之外,還必須做到渾厚端莊,典雅大方,裝飾簡練,線條明朗,稜角突出,起伏得當,以增強鈞釉的藝術美。

其主要表現在:釉色美,銅紅釉的成功運用以及窯內溫度和還原氣氛的恰到好處;紋路美,釉在器型的不同位置就會出現拉絲、沉積、結晶等變化,呈現出兔絲紋、蚯蚓走泥紋、魚子紋和珍珠點等名貴紋路;流動美,厚釉在相應的器型上,經煅燒熔融流動,釉色與紋路相交出奇,渾然構成一幅幅神異的圖畫,這些流動的畫面,變幻莫測,猶如鬼斧神工,又如自然天成,隨著人們豐富的想像力,呈現出各種絕紗奇景,如高山雲霧、峽谷飛瀑、滿山翠竹、星辰滿天、寒鴉歸林等,令人嘆為觀止,拍案稱奇。

欣賞鈞瓷要關注以下幾點
造型:古樸厚重、典雅端莊,簡潔大方、線條流暢,體現著古代宮廷的崇高和法度,表露出清新練達的民族含蓄之美,蘊含著「天人合一」的深刻哲理。
圖案:

「白胎燒就彩虹來,無色成窯畫作開」,古人之詩讚出鈞瓷的圖案之美。鈞瓷釉面,在高溫燒制中,釉料交融,自然流變,形成千姿百態的圖形,如同國畫藝術中的大寫意,形神兼備,似真似幻,意境無窮。
釉色:

釉色窯變,千變萬化。最為人稱道的有:硃砂紅、雞血紅、茄皮紫、葡萄紫、天青、月白、孔雀綠、寶石藍、禮花彩等,可謂萬紫千紅。有時多種顏色集於一身,「紅裡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紅」,有時還會出現珍珠點。因此有「畫家筆拙,丹青難繪」之說。而且「窯變無雙,鈞瓷無對」,絕對不會有兩件釉色完全相同的鈞瓷作品。窯變如畫的效果,早被文人墨客所讚美。如「畫家嫌筆拙丹青難繪,詩人怨詞窮錦句失色」、「晚靄微茫潭影靜,殘陽一抹淡流霞」、「煙光凌空星滿天,夕陽紫翠忽呈嵐」。
紋理:

鈞瓷燒造,工藝獨特,在色彩斑斕的釉面上,形成千姿百態的紋路,典型的如:冰片紋,看似錘擊,撫之無痕;蚯蚓紋,龍走蛇行;魚子紋,繁星點點。此外還有兔絲紋、蟹爪痕、雨絲紋等。特別具有審美價值的是冰裂紋,俗稱「開片」。縱橫交錯,如網狀分布,歷來以大器開小片,小器開大片為佳。由於這種紋路是胎質和釉面的冷熱收縮率不同而自然形成的。冰裂紋是燒制完成以後開裂造成的,不是在燒制中產生的隱於釉面之中,因此在開片形成的過程中,會產生裂開的聲音,一邊欣賞著「創過冰河玉凝透,碧瑩淺底網捕魚」的奇妙現象,一邊聽著輕靈而噼啪悅耳的開片之聲,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審美意境。

相關焦點

  • 華禹鈞瓷——茶文化中的鈞瓷茶具
    喝茶少不了茶具,不同的茶具能看出一個人的生活品味與興趣愛好,在各類茶具中,鈞瓷茶具又區別與其他類型的茶具受到很多朋友的青睞。如何才能選擇好的鈞瓷茶具,鈞瓷茶具一般多少錢,這是很多朋友關心的問題。鈞瓷的獨特魅力是「入窯一色,出窯萬彩」,茶具也一樣,好的茶具看起來賞心悅目,令人愛不釋手。鈞瓷茶具的價格一般並不是太高,分以下三種情況普通的茶具一般都是幾百塊錢,這類茶具基本都是批量燒制而成,其釉色大體一致,窯變也很不錯,偶爾也會有出類拔萃品相出現,這類茶具適合大眾消費人群。
  • 「鈞瓷有獎徵文」戲裡戲外話鈞瓷
    當代鈞瓷藝術的代表人物——任星航大師,就是土生土長的神垕人,且出生於鈞瓷世家,為任氏家族鈞瓷第七代傳人。任星航大師在鈞瓷藝術上的造詣和貢獻,都是同行難以望其項背。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就發明設計了液化氣鈞瓷窯爐。
  • 【了解】為什麼是鈞瓷
    上述下白峪、趙家門、老官崖村藍斑彩唐鈞的發現和北宋以前五代後漢,北漢皇室,將鈞瓷作貢品獻寶表明,鈞瓷就已聞名於世了,所以鈞瓷應始於唐而盛於宋。唐代花瓷的出現,為鈞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經過晚唐和五代十國的發展,陶瓷的製作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宋代初期,鈞瓷處於單色窯變分相釉,多以天藍、天青、月白及少量帶紅斑紋為主。
  • 華禹鈞瓷——創新傳承,勤苦一生為鈞瓷的雙國大師王金合(中)
    藝術特色步入王金合的鈞瓷展廳,一件件作品在燈光照耀下熠熠生輝,每幅作品仿佛一幅畫,五彩繽紛,自然天成。讓人流連忘返。有人曾評價法國印象派領導者莫奈的繪畫:在所有表現一瞬間的作品中,他卻描繪出了具有十萬個形象的可能。王金合創燒的一部分爐鈞,就極似莫奈的繪畫。
  • 極品鈞瓷: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 的美譽。鈞窯天藍釉六方花盆 北宋鈞瓷,始於東漢盛於宋,產於河南省禹州市。鈞瓷以開片為奇,鈞瓷開片奧妙紋路,優雅劾俗:「閒觀窯變神韻色,靜聽鈞瓷開片聲」。鈞瓷開片的特別之處在於,視如碎裂而指感光滑,在釉裂開片中出現人力不可為之奇蹟,如珍珠點,魚子紋,蟹爪痕,菟絲縷,蛛絲張網,蚯蚓走泥,即成瑰良珍品。開片之音,是出窯後的鈞瓷生命永不中斷的見證。鈞窯的保養
  • 藝術|鈞瓷越小越珍貴越小越值錢,是真的嗎?
    最近,經常被一些略懂鈞瓷的人問及「鈞不盈尺」,甚至由此而誤以為:鈞瓷越小越珍貴,越小越有價值。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都是「鈞不盈尺」埋下的禍根,用「鈞不盈尺」來強調鈞瓷的珍貴,實在是有些武斷和狹隘了。鈞瓷燃料木柴的血淚「鈞不盈尺」一詞,是時代的產物,是只針對古鈞瓷的高度不超過一尺而言的。了解鈞瓷歷史的人都知道,製作鈞瓷的工藝非常複雜,共計七十二道工序,還不包括不計其數的細微環節,常常是成功少失望多。
  • 鈞瓷《三羊開泰尊》耀目而來!
    窯變成色是鈞瓷燒制的關鍵,在1270℃~1280℃強還原氣氛下,鈞瓷的燒成過程中要經過氧化氣氛、還原氣氛的轉化,才能形成鈞瓷的色彩。鈞瓷泰鬥扛鼎之作——《三羊開泰尊》,歷任鈞瓷工業公司鈞瓷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現任神垕鎮鈞瓷行業管理協會名譽理事長。
  • 從鈞釉作畫淺論鈞瓷的「窯內二次創作」
    鈞瓷在北宋徽宗時期達到巔峰,與當時崇尚「道法自然」的精神追求是相關的。「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窯火自然成,非人力可為」這些都是鈞瓷的基本常識。甚至在常人的認識中,偏離了這些,好象都不是鈞瓷了。談到「自然窯變」,就離不開鈞瓷的施釉手法。
  • 當代鈞瓷超越傳統或末路狂歡? 專家意見不一(圖)
    可以說,現在鈞窯已經成為了北方陶瓷的種子庫,而當代鈞瓷也正因為充分借鑑了前人的智慧而顯得特別出色。  依託傳統鈞瓷,並藉助現代的技術手段,當代鈞瓷的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我們都知道,和其他陶瓷大都以刻和畫做修飾不同,「窯變」是鈞瓷的招牌。在宋人眼裡,「窯變」是神鬼莫測的,他們的燒制水準很高,但並不清楚「窯變」背後的奧秘。而今天的鈞瓷藝術家早已破解了「窯變」之謎。
  • 李德漢參加鈞瓷文化藝術大型活動留影圖集
    在三個月的時間裡,我們結識以後,他代表考古小組提意燒制一批(99件)鈞瓷作為紀念品留念,設計為宋代造型出戟尊,當時定下由禹州市翰煜鈞窯有限公司生產。禹州市翰煜鈞窯有限公司李德漢與香港著名收藏家翟建民合影留念。2009年禹州·中國鈞瓷文化藝術節期間,全國各地嘉賓雲集禹州。
  • 鈞瓷意境「梅花歡喜漫天雪」
    鈞瓷畫筒窯變意境:「」手脫坯鈞瓷畫筒,通過浮雕與釉的窯變的完美結合,恰好形成了「梅花歡喜漫天雪」的窯變意境,惟妙惟肖。所以,在此我引用了毛主席的這句詩詞,是最恰當不過的了。這件中型款的鈞瓷畫筒,利用浮雕手法把梅花的枝與花精細地雕琢上去,有意使用它的立體感為自然窯變做基礎鋪墊,底部的刻意拓寬是為了儘量逐止釉的多餘垂流。在窯神之力和天公作美的巧合下,畫筒上部窯變成了潔淨的月白,梅花的枝與花剛好窯變成了雞血紅色。整體紅白對比鮮明、襯託如神;上部潔白如雪的釉色把梅花的紅顯現得讓人無可挑剔。實可謂喜慶動人,讓人們的眼帘垂涎三尺。鈞瓷畫筒啊!
  • 鈞瓷「壽山石」與天然壽山石暨雕刻壽山石
    鈞瓷作品「壽山石」壽山石,本來是指天然的一種大自然巧奪天工而雕琢的奇特石頭,它經歷了數千年的雨蝕風琢和天工作美,給世人留下了人們不可想像的、不可人為的雕塑。鈞瓷作品「壽山石」我們回到「壽山石」話題,壽山石有天然雕琢、人工雕琢、有畫家之作。今天我們就專門來了解一下鈞瓷自然窯變的「壽山石」。
  • 河南·禹州鈞瓷文化名片暨禹州鈞官窯遺址博物館
    我之前講過,在禹州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各種各樣大型活動的推介下,已經把鈞瓷打造成為禹州走向世界的一張文化名片;並且把鈞瓷這一民族瑰寶推上了更高的藝術殿堂。宋徽宗時期,鈞瓷已成為皇宮御用品。鈞瓷的自然窯變藝術已居為當時五大名窯之首。
  • 【鈞瓷人物】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張建釗:夕陽紫翠忽成嵐
    在這個遠離喧囂、略顯寧靜的院落裡,張建釗為了他心中的鈞瓷夢,默默耕耘,不問收穫。許多認識張建釗的藏友總會關注這樣一個問題:既非出生神垕瓷區,又非鈞瓷傳人;既沒有鈞瓷世家的光環,又沒有陶瓷院校的科班學歷,張建釗為什麼能在眾多藝人中脫穎而出? 俗話說得好,萬事皆有緣。參軍改變了命運,命運成就了張建釗的鈞瓷夢。張建釗1977年高中畢業後,旋即成為一名武警戰士。
  • 陶瓷收藏與鑑賞:元代鈞瓷小香爐
    這隻元代的 鈞瓷小香爐,玲瓏精緻,牙白色胎上滿施天藍色釉,自然流淌的釉水微垂於底部,口沿自然窯變的綠斑,使之略顯俏皮,讓人愛不釋手。鈞瓷興盛於宋金,中心窯廠 位於河南禹州市。到了元代,各地窯廠競相燒制。與宋代鈞瓷整體釉面厚薄均勻的特徵不同是,元鈞釉面大多有垂釉現象,正是這種垂釉使元鈞看起來顯得粗狂、奔 放,這隻鶴壁窯的鈞瓷香爐造型簡潔,釉面瑩潤、肥厚。
  • 正一文創循古出新,走近鈞瓷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近日,正一國際文化考察團一行抵達中國陶瓷文化之鄉—禹州,專程拜訪了我國鈞瓷界四位國大師——楊志、任星航、孔相卿、苗長強,並就正一文創的產業布局與品牌價值打造向大師們交流學習,互相賦能,致敬傳承。左上:孔相卿大師 右上:楊 志大師左下:苗長強大師 右下:任星航大師其中,「楊志、任星航、孔相卿」是鈞瓷界目前僅有的同時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雙重最高國家榮譽稱號的大師,號稱「鈞瓷三傑」。
  • 鈞臨冰城——禹州鈞窯萬彩·鈞瓷非遺文化走進黑龍江
    他說,此次鈞瓷優秀作品巡展活動在哈爾濱舉辦,是哈爾濱文化界、藝術品收藏界的一件大事、幸事和喜事,每件作品都是藝術品,都是精品中的精品,非常感謝禹州文化部門不遠千裡來到哈爾濱,宣傳展示鈞瓷這個國家級文化瑰寶,為哈爾濱帶來了一場高規格的鈞瓷文化視覺盛宴。相信,禹州鈞瓷在文化部門的引導、帶動、宣傳、展示下,一定會越來越好,也會有更多的人了解、喜愛這一民族瑰寶。
  • ​「非遺中國 晉鈞神彩」鈞瓷泰鬥晉佩章及晉門鈞藝作品聯展
    鈞瓷作為河南本土著名的瓷種,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元素,使鈞瓷知名度日益提升,而現代鈞瓷的發展正是在老一代鈞瓷藝人的努力奮鬥、無私奉獻奠定的堅實基礎上,呈欣欣向榮之勢。晉佩章先生是老一代鈞瓷藝人的傑出代表,一生為鈞瓷嘔心瀝血,紮根基層,躬身實踐,著書立說,創作和保護了大量的鈞瓷作品,並把終身研究毫無保留的傳教出去,在鈞瓷的傳承、創新與發展中發揮了承前啟後的作用,被陶瓷界譽為鈞瓷泰鬥,其弟子中,國家級大師五位,省級大師數位。晉佩章先生與其子晉曉瞳老師先後被評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成為在藝術屆極為罕見的父子登頂國大師的佳話。
  • 慄耀峰鈞瓷工作室:手工成型彰顯神彩,傳統製作承載夢想
    12月19日,在河南禹州市神垕鎮老街慄耀峰大師工作室,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慄耀峰正在拉坯。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通過持之一恆的潛心鑽研,慄耀峰的手拉坯技藝日漸成熟,先後創作出一批難度大、品位高、新穎別致的鈞瓷作品,為豐富鈞瓷造型藝術做出了突出的貢獻:2005月11月,在河南省陶瓷手工成型工(手拉坯)職業技能競賽百花獎活動中,慄耀峰榮獲金獎;2006年3月,慄耀峰被河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授予「河南省技術能手」稱號;2006年3月,慄耀峰被授於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 廣西南寧:鈞瓷《泰和尊》成2020年中國―東協博覽會國禮
    牛書培  文/圖  11月18日,在廣西南寧舉行的2020中國―東協博覽會指定國禮《泰和尊》交接儀式上,產於禹州市孔家鈞窯的鈞瓷《泰和尊》被確定為國禮,將贈送給參加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的國家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