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瓷人物】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張建釗:夕陽紫翠忽成嵐

2021-02-19 中國鈞瓷藝術網

摘要:張建釗,1958年生,禹州市鳳山鈞窯窯主,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許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鈞瓷人物


圖為「群英薈萃 獅愛童行」中韓藝術品慈善拍賣會現場。

「下面這件鈞瓷是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張建釗的作品《梅瓶》,起步價1萬元,每次報價2000元。1.2萬、1.6萬、2萬……3.4萬、3.6萬,3.6萬一次、二次……」6月18日晚上,在青島市凱悅大酒店舉行的「群英薈萃·獅愛童行」中韓藝術品慈善拍賣會上,鳳山鈞窯鈞瓷大師張建釗的煤燒作品——《梅瓶》以3.6萬元拍出,被天津市一位鈞瓷收藏家收入囊中。在此之前,張建釗大師的另一件珍品《虎頭瓶》在北京舉辦的一次藝術品春拍會上,以20萬元的高價成交,被大連的一位藏家買走。
「在目前鈞瓷銷售市場疲軟的情況下,張建釗大師的作品之所以能逆勢而上,主要是因為他堅持傳統煤燒工藝,器型端莊,釉色瑰麗,釉質溫潤如玉。正如古人有詩讚曰:『綠如春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煙光凌空星滿天,夕陽紫翠忽成嵐。』」神垕著名鈞瓷藏家任俊偉說。
鳳山鈞窯坐落在禹州市禹神快速通道13公裡處張灣村,以當地鳳凰山命名。山雖不高,但鬱鬱蔥蔥,十分靈秀。在外名氣頗大的鳳山鈞窯更像一座農家院落,嫋嫋青煙,花木相掩,一派田園風光。


張建釗大師近影。


張建釗今年57歲,高高的個頭兒,說話慢條斯理,常常帶著溫和的微笑,頗像一個潛心執教的教師。在這個遠離喧囂、略顯寧靜的院落裡,張建釗為了他心中的鈞瓷夢,默默耕耘,不問收穫。許多認識張建釗的藏友總會關注這樣一個問題:既非出生神垕瓷區,又非鈞瓷傳人;既沒有鈞瓷世家的光環,又沒有陶瓷院校的科班學歷,張建釗為什麼能在眾多藝人中脫穎而出?
俗話說得好,萬事皆有緣。參軍改變了命運,命運成就了張建釗的鈞瓷夢。張建釗1977年高中畢業後,旋即成為一名武警戰士。因表現優異,他當上了連隊的指導員。在部隊摸爬滾打10年之後,張建釗轉業分配到了原禹州市鈞瓷二廠。這是他第一次開始近距離地接觸鈞瓷。1988年,而立之年的張建釗成為鈞瓷二廠的一名保衛幹部。這個看起來與鈞瓷並不搭界的工作,卻讓處處留心的他對鈞瓷有了比一般職工更多的理解和感悟。張建釗很快結交了不少老藝人。隨著車間主任、副廠長等職務的變化,張建釗有更多的機會熟悉鈞瓷的燒制過程,自然也就掌握了鈞瓷二廠的獨特釉方配製。
2004年春,張建釗創建鳳山鈞窯,建窯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恢復原鈞瓷二廠的釉料配方,用傳統的煤燒,回歸鈞瓷出窯萬彩、溫潤如玉的本質。眾所周知,20世紀七八十年代是中國鈞瓷發展的黃金時代。當時的禹州市國營瓷廠、鈞瓷一廠和鈞瓷二廠,在鈞瓷創作的競賽中盡顯其能,各具神通,創作出一批批釉具五彩、寶光溫潤的作品,不少人稱這個時期為「共和國的官窯時代」。而在幾個廠中,最讓人們津津樂道的還是鈞瓷二廠。它的鈞瓷釉色厚重、窯變豐富、玉質感強,曾因燒制出《寒鴉歸林》而聲名遠揚。
釉質肥厚,玉潤透活,色彩瑰麗是張建釗作品的特色。根據張建釗的燒制實踐,燒出如玉的效果有三點很重要。一是要有合理的鈞釉配方,釉料配比要有利於釉在燒制過程中形成二液分相。二是施釉要有一定的厚度,釉層太薄很難出現乳光效果。張建釗施釉,一般先浸一次,然後再抹兩到三次,直到規定的厚度方止。三是要達到一定的溫度。正常的鈞瓷釉燒,溫度一般在1280攝氏度到1300攝氏度,張建釗卻要求超過1300攝氏度。他發現,風光就在最險處。適當的高溫,才能讓釉的流動更趨合理,才能出現更加瑰奇的藝術效果。
作為一個打拼多年的鈞瓷藝人,張建釗並不是不懂施巧。如今的煤燒技術已相對成熟,火溫適當降一下,施釉稍微薄一點兒,成品率自然就會提高。對此,張建釗堅決說不。他在實踐中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神秘的乳光效果必須來自厚釉,並要經過高溫的沐浴和升華。這是鈞瓷與其他瓷種的重要區別。當然,這也是鳳山鈞窯與其他窯口的重要區別。如今,鳳山鈞窯的成品率仍為30%,精品率不足10%。滾釉的、炸底的、變形的,各種問題不一而足。每次出窯,聽到噼噼啪啪的砸瓷聲,會讓人既扼腕嘆息,又產生莫名的感動。儘管成本很高,風險很大,但多年來張建釗依然故我,從而成為鈞瓷界個性鮮明的「另類」。在許多重大的鈞瓷作品評選活動中,不消看底款,不用觀造型,僅憑釉色,行家一眼便會認出哪件是張建釗的作品。有一位資深藏家對張建釗的成功作了這樣的解讀:對成品的要求苛刻到極致,對藝術的追求嚴謹到極致,對交往的朋友信任到極致。
徜徉在鳳山鈞窯的展廳裡,聆聽開片之聲,如鈴如泉,如琴如澗,靜夜聞之,令人渾然忘我。把玩和賞析張建釗的作品,讓人揮之不去、夢魂縈繞的是其作品的釉色:溫潤如玉,狀如凝脂。「觀其漫無崖際之變化,皆自以為獨有心領神會之境界。其朦朧隱約,或似雨後虹霞在天,或似深峽曠谷飛瀑;如天象地文,引人遐思無窮,陶然自樂,情悅性怡。」
歷經一番寒透骨,始得溫潤如玉來。追求個性的努力多次讓張建釗血本無歸。但正是這種永不言棄的個性、矢志不渝的堅守,讓張建釗的作品成為中國鈞瓷藝術瑰寶中獨特而燦爛的「奇葩」,也成為眾多藏友、眾多商家追捧的高雅藝術品。「鈞瓷文化藝術博大精深,堅守傳統煤燒工藝,燒制出溫潤如玉的鈞瓷是我畢生追求的藝術目標。儘管道路坎坷,儘管賺不到大錢,但我仍然會堅守前行。」面對讚譽,張建釗如是說。


相關焦點

  • 鈞瓷
    古人曾用"夕陽紫翠忽成嵐"等詩句來形容鈞瓷釉色靈活,變化微妙之美。鈞窯瓷器不但釉色絢麗多彩,周身還布滿珍珠點、兔絲紋、魚子紋、蟹爪痕和曲折迂迴的蚯蚓走泥紋等生動美妙的窯變流紋。鈞瓷造型既要講究實用功能,符合生活的客觀規律,還要考慮到藝術美,鈞窯瓷器的釉層豐滿且有流動性,為了適應鈞釉的這種特點,在造型上除了注意圓、扁、方、長、曲、直、縮、張格局合稱和虛實得當之外,還必須做到渾厚端莊,典雅大方,裝飾簡練,線條明朗,稜角突出,起伏得當,以增強鈞釉的藝術美。
  • 慄耀峰鈞瓷工作室:手工成型彰顯神彩,傳統製作承載夢想
    12月19日,在河南禹州市神垕鎮老街慄耀峰大師工作室,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慄耀峰正在拉坯。1979年,十七歲的慄耀峰來到神垕鎮東大藝術瓷廠,師從苗庚喜、裴麥囤等鈞瓷老藝人,學習手拉坯成型和燒制技藝。1982年,慄耀峰到神垕鎮北大藝術三廠主持拉坯成型。他憑著過硬的拉坯技藝,先後工作於孔家鈞窯、劉富安大師工作室、爐鈞張工作室等多家窯口主持拉坯成型工作。隨後,他跟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任星航,在星航鈞窯一幹就是十多年。也是在星航鈞窯,慄耀峰得到任大師的悉心教導,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 正一文創循古出新,走近鈞瓷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近日,正一國際文化考察團一行抵達中國陶瓷文化之鄉—禹州,專程拜訪了我國鈞瓷界四位國大師——楊志、任星航、孔相卿、苗長強,並就正一文創的產業布局與品牌價值打造向大師們交流學習,互相賦能,致敬傳承。左上:孔相卿大師 右上:楊 志大師左下:苗長強大師 右下:任星航大師其中,「楊志、任星航、孔相卿」是鈞瓷界目前僅有的同時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雙重最高國家榮譽稱號的大師,號稱「鈞瓷三傑」。
  • 大師小匠:鈞瓷國大師苗長強
    苗長強,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鈞窯泰鬥苗錫錦之子。從事鈞瓷藝術研究三十餘年,擅長作品設計與釉色研發,成功恢復宋「官鈞」之蚯蚓走泥紋、天青、月白等鈞瓷歷史經典釉色。同時突破了鈞瓷傳統造型的傳統格局,開創了鈞窯造型藝術的新局面。
  • 【人物】隱居竹林的工藝美術大師——陳春榮
    陳春榮,曾擔任過縣工藝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理事,是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
  • 巧奪天工、玉成其事——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玉石翡翠展
    2018年6月22日湖南大麓珍寶古玩城匯集全國知名頂級玉雕大師,展出件件玉器精品,拉開「巧奪天工、玉成其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玉石翡翠展」,將為眾人帶來一場華光璀璨之盛宴。國家一級雕刻工藝師——肖軍肖軍,江蘇如東人,雲南瑞麗工代表人物,國家高級工藝師,囯家一級玉雕師,中國南紅專業委員會特聘玉雕大師,雲南省玉雕大師。
  • 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擴容」
    省工藝美術大師和名人隊伍又要「擴容」了,11月23日,記者從省經信廳獲悉,每兩年一次的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和名人評審工作將於11月25日開始。據介紹,我省工藝美術大師和名人認定申報工作根據《安徽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辦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33號)規定執行,省工藝美術大師每2年評審認定一次,由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促進會承擔。
  • 鈞瓷《三羊開泰尊》耀目而來!
    苗錫錦:鈞窯泰鬥,中國陶瓷藝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全國古陶瓷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員,1930年出生於鈞瓷故鄉——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從事鈞瓷研究和製作四十餘年苗老是新中國參與鈞瓷恢復的核心人物之一,先後收集古鈞瓷片兩萬多件,遍訪古窯址,1977年冬,苗錫錦在神垕鎮下白峪發現唐代鈞窯遺址,為「鈞瓷始於唐」找到了可靠的依據;2000年,在磨街鄉發現底部刻有「鈞州西吳鎮周家造至元七年」字樣的鈞瓷殘器,為「鈞瓷盛於宋、發展於金」找到了實物證明;2005年,苗錫錦與山東矽酸鹽研究所所長劉凱民合作,發現了唐花瓷同後世出現的宋元鈞窯系分相乳光釉的源流和傳承關係
  • ​「非遺中國 晉鈞神彩」鈞瓷泰鬥晉佩章及晉門鈞藝作品聯展
    鈞瓷作為河南本土著名的瓷種,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元素,使鈞瓷知名度日益提升,而現代鈞瓷的發展正是在老一代鈞瓷藝人的努力奮鬥、無私奉獻奠定的堅實基礎上,呈欣欣向榮之勢。晉佩章先生是老一代鈞瓷藝人的傑出代表,一生為鈞瓷嘔心瀝血,紮根基層,躬身實踐,著書立說,創作和保護了大量的鈞瓷作品,並把終身研究毫無保留的傳教出去,在鈞瓷的傳承、創新與發展中發揮了承前啟後的作用,被陶瓷界譽為鈞瓷泰鬥,其弟子中,國家級大師五位,省級大師數位。晉佩章先生與其子晉曉瞳老師先後被評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成為在藝術屆極為罕見的父子登頂國大師的佳話。
  • 廣西南寧:鈞瓷《泰和尊》成2020年中國―東協博覽會國禮
    牛書培  文/圖  11月18日,在廣西南寧舉行的2020中國―東協博覽會指定國禮《泰和尊》交接儀式上,產於禹州市孔家鈞窯的鈞瓷《泰和尊》被確定為國禮,將贈送給參加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的國家領導人。
  • 工藝美術大師鄭春輝獲2019「大國工匠年度人物」
    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舉辦的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評選結果揭曉,評選出的十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來自國防、軍工、裝備製造、交通運輸、傳統工藝等多個行業,都是所在行業的頂尖技術技能人才。來自福建莆田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鄭春輝榜上有名,是福建省此次唯一入選的工匠人物。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簡介
    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工藝美術國家級評委、甘肅省高級職稱評委、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雕塑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根藝美術協會理事、中國榜書研究會會員、甘肅省工藝美術特級大師,甘肅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甘肅省黃河石協會名譽會長、中國秦腔博物館首席鑑定專家、蘭州市歷史文化研究開發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蘭州商學院客座教授。
  • 從鈞釉作畫淺論鈞瓷的「窯內二次創作」
    鈞瓷在北宋徽宗時期達到巔峰,與當時崇尚「道法自然」的精神追求是相關的。「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窯火自然成,非人力可為」這些都是鈞瓷的基本常識。甚至在常人的認識中,偏離了這些,好象都不是鈞瓷了。談到「自然窯變」,就離不開鈞瓷的施釉手法。
  • 華禹鈞瓷——創新傳承,勤苦一生為鈞瓷的雙國大師王金合(中)
    藝術特色步入王金合的鈞瓷展廳,一件件作品在燈光照耀下熠熠生輝,每幅作品仿佛一幅畫,五彩繽紛,自然天成。讓人流連忘返。有人曾評價法國印象派領導者莫奈的繪畫:在所有表現一瞬間的作品中,他卻描繪出了具有十萬個形象的可能。王金合創燒的一部分爐鈞,就極似莫奈的繪畫。
  • 大師 |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楊根連:重現「金玉良緣」
    --楊根連--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玉雕藝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大師記|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樹文
    永不退色的藝術禮讚,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永森新作景泰藍《東方紅》偉人尊首發王樹文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特級工藝美術大師2012年獲得北京傳統工藝美術「德藝雙馨「大師稱號,2014年任雲南藝術學院技術學院特聘教授,2016年獲得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稱號,2019年獲得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大國工匠稱號等。
  • 「鈞瓷有獎徵文」戲裡戲外話鈞瓷
    作為許昌人,我和這部以鈞瓷為歷史背景與線索的電視劇有著特殊的感情!提起《大河兒女》,看過的人首先會想起鈞瓷,想起驚世駭俗的「龍鳳盤」。然而,卻很少人知道,劇中的「三河鎮」的原型其實就是「神垕鎮」;「劇中龍鳳盤」的原型其實就是由「鳳凰涅槃」演變而來的;而劇中主人公——「賀焰生」的原型其實就是當代鈞瓷大師——「任星航」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