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百年前,人們對於人體解剖的認知和了解都是來源於大量的屍體解剖實踐。
人類手術近兩百年以來的進步,是建立在無數的無數無辜人的生命的基礎上的,其中這些生命很大一部分來源於犯人或者是流浪漢。
在德國,英國,義大利很多的解剖博物館裡,盛放著許許多多的人體標本,這些人體標本就是兩百年前的解剖學家做出的傑作。
兩百年前醫生對於麻醉和無菌操作的掌控能力都不是很強,因此,在手術過程中突發各種意外情況以及術後由於感染而無辜喪命的人們數不勝數。
在一位叫做維薩裡的解剖學家出現之前,人們對於手術解剖的了解都是源於大量的動物屍體解剖, 維薩裡開創了人體解剖的先河,他通過大量的屍體解剖,總結了許多的人體構造經驗,出版了許多的解剖學著作。
下面給大家舉幾個兩百年前手術的真實案例。
案例一
在一場戰爭中一個士兵腿部受傷,外科醫生在給他截肢之後,為了防止這位士兵由於出血過多死亡,就用燒紅的鐵塊按在他的腿上來給這位士兵止血。
由於當初手術中止血藥品的使用和麻醉藥品的使用還沒有普及,因此很多的外科醫生不得不採用這種方式來儘可能地保留士兵的性命,然而還是有很多士兵在做手術的過程中,因為疼痛難忍而死去。
案例二
在兩百年前,人類對於血型的認知還不夠,為了挽救哪些在手術中失血過多的病人,醫生會使用其他人的血來輸給這位這些病人,然而由於血型的不匹配,導致很多人在手術中就不幸喪命。
案例三
在手術麻醉藥物出現之前,為了讓病人更好地配合醫生的操作,很多醫生會選擇在在手術之前拿棍棒將病人敲暈,趁病人暈倒的間隙,趕緊把手術完成。
在兩百年後的今天,手術室裡醫生可以採用各種各樣的止血抗凝劑、抗生素,來幫助病人更好的癒合傷口。
人類對於血型的了解也使得輸血成功率大大降低,手術臺上的輸血事故也幾乎沒有發生。
隨著乙醚、杜冷丁等等一系列麻醉藥品的問世,再也沒有醫生要把病人敲暈來完成手術的情況。
除此之外,無菌術的發展也極大程度的提升了手術成功的質量,洗手刷手、穿脫手術衣、消毒鋪巾等等手術流程的規範化普及使得手術室裡的衛生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病人的預後情況也越來越好。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這短短的兩百年內,人類的手術技能從過去的粗暴、簡單、死亡率高到現在的精密、溫和、成功率高,離不開大量的醫護人員的不懈努力和鑽研,也離不開無數的大體老師的貢獻,正是由於人類的拼搏與探索精神,手術室裡的手術才越來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