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是雙世界500強的締造者,他獲得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之一。
那麼他靠什麼成為中國唯一帶出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奇人」?其中有什麼獨樹一幟的經營之道呢?
我們先從宋志平先生的《經營方略》中,對其企業管理思想進行一次管中窺豹。《經營方略》是宋志平先生所著的15部著作中最具史詩性特徵的經典之作,更是一座企業思想的寶藏。
第一,關於戰略。主要講目標,目標是戰略重點。企業首先要鎖定目標,有了目標以後,缺什麼找什麼。
第二,關於管理。有兩項內容,一項是「三精管理」,另一項是「從管理到經營」。
三精管理,即組織精健化、管理精細化、經營精益化。
管理是正確地做事,經營是做正確的事。管理更多是關注企業裡人、機、物、料的關係,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要求眼睛向內;而經營是面對不確定性,需眼睛向外作出選擇。
企業家首先應是個經營者,包括疫情期間到底該如何決策,這是經營者面臨最大的問題。
第三,關於創新。在創新方面,我們既要有原始創新和獨立創新,也要借鑑別人的技術,就是常講的集成創新,這是當前階段比較適合我們企業的創新模式。
第四,關於改革。國企要改革,方向是市場化,民企也要改革,方向是規範化,但國企和民企共同的改革是內部機制改革,要在內部建立起企業效益和員工利益之間正相關的關係。
企業有好的機制,就有活力,沒有機制,神仙也做不好企業,有了機制,做企業不需要神仙。企業的持續發展依靠廣大幹部員工的積極性,而大家的積極性要靠機制調動。
第五,以人為中心和包容發展。做企業不能只看到廠房、設備,更要看到活生生的人。做企業歸根到底是為了人,企業是人、企業為人、企業靠人、企業愛人。
企業關愛員工,員工就會熱愛工作;員工相信企業,熱愛企業,做企業就不費力氣,管理、質量、服務等就能做到最好。這是相互連通的。
做企業實際是做人的工作。做企業的「三個信心」,即:
沒有比客戶對企業有信心更重要的事;沒有比員工對企業有信心更重要的事;沒有比投資者對企業有信心更重要的事。這三個信心都重要。要留住「三個信心」,員工的信心最為基礎。
員工的信心比黃金還重要,員工有信心就能推動企業成長,客戶和投資者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證。
《經營方略》系統梳理並歸納了宋志平先生30多年來獨具特色的經營之道。全書共分「戰略與目標」「改革與機制」「創新與轉型」「治理與管控」「團隊與組織」「文化與願景」六章,共計270餘篇稿件、3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