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言蘇軾仕途大道,必然也離不開談其生活。蘇軾的出生地在南方,籍貫在北方,其生活的作風同時有北方人的豪邁與南方人的多情,簡而言之,蘇軾,豪放與委婉並序。據史學資料記載,生平歸總:蘇軾的豪放不羈,為官的通情練達,不僅將世間之事洞悉,亦將文學藝術參透。此外,還是出了名的好交朋友,對師友是無盡的關愛,無盡的熱情。熱愛各地美食(呼應從仕路線),熱愛茶道,亦雅好遊山林。
我們從小熟知蘇軾所著詞大都豪放恣意,舒放自如。例如《赤壁賦》,《後赤壁賦》等,皆彰顯蘇軾的文學修養,情感思路,深感後人。豪放派一直是蘇軾的明顯標籤,可婉約之詞蘇軾亦可動人心脾。我這次便為大家推薦一首《蝶戀花·春景》,不妨看將下去。這首詞沒有史書記載其具體的創作時間,據推測應當是蘇軾被貶謫的路線之一,即任密州太守之時所作。
此首詞是作者情感表達的集大成之作,似乎蘊含少女的纏綿巧思與無盡嬌柔,寫法上既有情景交融,隨之蔓延開無盡的哀怨哀婉。精於研究東坡先生蘇軾詞作的學者,得出結論:雖然流傳於世的大部分蘇軾詞作均是以豪放不羈著稱,偏偏大部分人好以點概面,由是之故便會錯失不少蘇軾的其他風格作品。沒錯,蘇軾還是寫了一定數量的婉約派作品,基於總體數量,婉約詞還是佔據相當的比例,我們當精研細品。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詞的上闕開篇點明是時季節,可見已經到了暮春。隨著作者的指引,好似詩文以作者的視線為引針,讀者閱讀過程中自然而然會跟隨作者移情換景。首先是春天的紅花,受時令所致,本絢爛異常的點點明紅現已逐漸暗淡褪去,就連樹的枝椏上亦開始結出稚嫩的青杏。沒有春天的微涼風,卻依舊涼了枯枝椏。可畫風至此句之時已有轉變。
到這裡作者有意將感情的表達略做調整,微微透出一絲憐惜與疼愛,縱使前文略有傷感,經其一番調節,傷感之情漸消。「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這兩句名聞天下,為一眾含春思柔意之青年的座右銘。後一句深藏心意,人生將末,謫居他鄉,幾近天涯。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作者下闕寫出一條臨街,不斷有行人來去,側耳傾聽可聽見牆院內有人在鞦韆遊樂,銀鈴般的清脆笑聲不時傳出,這是少女的歡笑,是豆蔻的嬉戲。行詞至此,不知不覺感情的渲染又隨著作者的筆觸消悶漸歡,似乎暮春的蕭索被少女的歡快一掃而光,充滿了萌動隨性之感。
路過的行人,皆被牆垣內的少女嬉戲之聲吸引駐足,不禁沉醉在此如歌如幻的笑語歡顏之中,是啊,誰人不愛快樂,不追求嬌動呢。此外作者深諳「猶抱琵琶」之理,在行文表達中埋下了「藏」與「露」的對比關係,笑聲以及鞦韆上的玩樂是明於眼前的,而其餘所有是留給讀者自行想像的,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您所想即您所見。
中國古代文學是中國文化體系中最輝煌燦爛、最有活力的一個部分,是歷久彌裡、取嚼不盡的精華。
無論是蘇軾的豪放派;還是李煜的花間派;亦或是李清照的婉約派」,都能讓人感受到其中的喜怒哀樂,以及詞人當時的心境。
由於對古詩詞人的生活了解甚少,那麼想要了解一位詞人的方法,就是閱讀他們寫下的這些千古佳作,喜歡宋詞的朋友,可以看這套詞傳全集,包括《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納蘭容若詞傳》。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看完以後我們一起探討詞傳裡面給我們帶來的故事。
總結:此首詞作者蘇軾一改往日,訴盡委婉柔意,春天的景兒籠不住春天的人兒,春天的花兒亦提前飛逝,可作者這鬱鬱寡歡,奮發而不得志何時得以飛逝,沒有明確的界限,亦沒有解決的範式。全詩作者刻意提起暮春,春天本是萬物初長之時,是希望的時令,可「暮春」的特點與上皆成反向。全詞描繪這樣一副光景,惹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