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是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一年的開始,萬物復甦始於春,而春天在許多詩人眼裡都被灌注了傷感愁緒,讓我們跟隨蘇軾的腳步,去體味這憂傷滿滿的春天。
蘇軾一生中有三個女人,他的結髮妻子是王弗,第二任妻子王閏之,第三個則是他的侍妾王朝雲,她能歌善舞,蘇軾非常欣賞她。而作的這首詞正是和朝雲有關。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這首詞寫作時間不詳。據《詞林記事》中記載,蘇軾在惠州與朝雲閒坐,當時落木蕭蕭,於是他讓朝雲把酒唱「花腿殘紅」詞。朝雲說:「我不能唱,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蘇軾聽後笑著說:我剛好在悲秋,而你又傷春呀。不久之後,朝雲抱病而死,蘇軾再也不聽這首曲子了。
春天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上已經長出了青澀的果實。燕子飛過天空,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
春天已經接近尾聲了,從杏樹上結出的果實就可知道。美好的春光就要過去了。「褪」字將杏花凋零的形象動態地展現了出來,紅豔的色彩被退去,感傷味顯得更濃了。小小的青杏透露了詩人的憐惜,有繁華就有衰落,也體現了詞人的豁達。
燕子划過天空,沿著河流村落飛來飛去,掠水而飛的燕子增添了活潑的氣息,使詞人豁然開朗。柳枝上的柳絮卻越吹越少,春色將盡,令人心生傷感。蘇軾人已到暮年,這境遇和柳絮是多麼相似啊。
「天涯何處無芳草」,這一句是最被人稱道的。雖然柳絮越飛越少,但是在別的地方還能見到茂盛的芳草。後來這一句一直用於失戀人的安慰語。哪裡都能見到,哪裡都能生長著青草,表現了詞人連續遭遇貶謫後依舊高昂的精神心志。
圍牆裡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蕩鞦韆,牆外的行人都可聽見。少女發出動聽的笑聲,慢慢地,圍牆裡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仿佛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
少女蕩鞦韆,多麼愉快的場景啊。小時候看到《紅樓夢》中有:「女兒喜,對鏡晨裝顏色美。女兒了,鞦韆架上春衫薄」。多麼想穿一條仙氣十足的裙子,坐在鞦韆架上,悠然蕩漾,像仙女一樣。
據說鞦韆起源於上古時代,原是為了生存,生活在山林裡的人類祖先,為果腹採摘野果,躲避猛獸襲擊,常常攀藤緣蘿,從而受到啟示,逐漸演變成生活中的鞦韆。
漢代開始流行,唐宋時期,成了詩人詞者筆下的愛物。杜甫《清明》一詩道:「十年蹴鞠將雛遠,萬裡鞦韆習俗同」。歐陽修的《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中:「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蘇軾筆下的少女也是在玩鞦韆。牆外小道上走著行人,牆裡傳來佳人柔媚的笑聲,正好攪動了牆外行人的思緒。「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後世這句來表達單相思的苦惱之情。後來無數人用這句表達愛而不得的感情,抒發心中的苦悶,令無數人感慨不已。但在這首詞裡「情」的內涵是很豐富的,有惜春遲暮之情,感懷身世之情、思鄉之情、報國之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