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鮮為人知的一首送別詞,道盡了人生真諦,被許多人奉為座右銘

2021-01-07 美食行天下呀

蘇軾鮮為人知的一首送別詞,道盡了人生真諦,被許多人奉為座右銘

說到古代文學,就不能不談唐詩宋詞,說到唐詩宋詞,也總繞不開即為開山級別的人物:李白、白居易、杜甫、蘇軾、辛棄疾、李清照、柳永。

而在宋詞中,蘇軾、柳永等人就詞的發展與風格的確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唐詩佔據著絕對統治地位的那幾百年時間裡,宋詞在文學界可以說是可有可無,甚至是真正的名士不屑於去玩詞,因為詞象徵著墮落、沉迷、消極。這樣的頹勢一直延續了很久,直到一個人的出現——蘇軾。

蘇軾或許不是一位文學理論家,但是他卻是一個宋詞的實踐家。在我們所接觸到的宋詞當中可以看出。蘇軾所運用到的詞牌名是非常之多的。什麼江城子什麼念奴嬌,什麼西江夢什麼減字木蘭花,什麼卜算子、水調歌頭等等,都有非常精彩的宋詞問世。

當年的時候我們讀王勃的《滕王閣序》,最喜歡的就是「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這樣的語句,讀起來極為朗朗上口,充分體現了古典文學的音律之美。

今天介紹的這首詞就是蘇軾運用散文的描寫手法創作的詞《減字木蘭花·送東武令趙昶失官歸海州》

賢哉令尹,三仕已之無喜慍。我獨何人,猶把虛名玷(diàn)縉(jìn)紳。不如歸去,二頃良田無覓處。歸去來兮,待有良田是幾時。

這首詞是作於公元1075年,好友趙昶被罷官,在送別趙昶時蘇軾想到了與好友的往昔,不禁愁緒滿懷,在一片不舍中蘇軾作此詞贈予好友以作送別之禮。詞中在表達自己不舍的同時也將自己對於歸隱的想法暗含其中。

開篇蘇軾直接寫兩個人曾經擁有的青春歷程。「春光亭下」之時,兩個人都曾經青春年少,但是如今兩個人都已經步入中年。「流水如今何在也」,當年的流水潺潺,如今還在哪裡呢?就如同他們兩人各自的青春年華,當時只道是平常,如今都到哪裡去了呢?

而後的「歲月如梭」寫蘇軾對於人生的感慨。這麼多年,時光過得真快呀!日月穿梭催人老,當年我們曾經青春年少,但是今天的我們都已經白髮蒼蒼,人生還有多少指望呢?

其實在整個下篇當中,蘇軾所表達的情感就是對於對方的同情。畢竟對方是很有才華的,可惜的是仕途上得不到重用,所以蘇軾就用這樣的話語來寬慰對方。

在整個的下篇,蘇軾結合對方要歸隱故鄉,這樣一個現實來表達自己歸隱田園的渴望。詞人借蘇秦「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的歷史典故,表達出自己當前出來做官乃是出於無奈的感情。

最後的一句宋詞11字點破人生志向,這是直觀的表達出了自己渴望回歸故鄉隱居的感情。「歸去來兮,待有良田是幾時」,我也曾想過和你一起歸隱故鄉,但是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真正成行啊。

縱觀蘇軾的這首詞,表現出了他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曠達情懷。更是蘇軾這種對人生境界的感悟,再過千年也是值得一讀的。

歷史上關於這種因為一系列趨勢而無意誕生千古佳作的例子特別多,想要了解更多關於蘇軾身邊或者會其他詩人的有趣詩詞的話,我通常都會推薦這本《蘇軾詞傳》

這本書選取了蘇軾一生所作的詞與傳,難得的是以詞為主題,當今很多的詩詞收集書籍都是以詩詞為主的確少見。

曾經有很多人問我,現在都21世紀了,還讀這些古詩詞有什麼用?當然有用,語言我們都會,但是語言之美卻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掌握,而語言最高的境界就是詩詞,它是對語言的高度概括和凝練,是最美的語言表達。

比如,同樣是喝酒,「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意境是多麼的美好。

如果你不會詩詞,你只能喊「哥倆好啊,三星照,四喜財,五魁首,六六順,七個巧啊」,那是多麼的大煞風景,哪還有什麼意境?

現代人生活都很累,但我們反思自我,難道我們一生只能有工作嗎,不,我們更應該有詩和遠方。當你回家後卸下一天的勞累,一杯香茗,一本詩集,那是多麼的雅興。

當你在遠方旅遊,看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即興來上一句詩詞,你身邊的情侶定為對你刮目相看。

所以,我們一定要學習詩詞,學生學習詩詞可以提高學習成績,青年人學習詩詞可以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至少還可以把妹。成年人學習詩詞則可以陶冶情操、頤養天性。

因此,學習詩詞什麼時候都不算晚。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套最美的詩詞集,一共六本,分別是《蘇軾詞傳》《李清照詞傳》《倉央嘉措詩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全是文學大家,上下五千年,最美的詩詞全在裡面。

一套書6本只要79元,平均一本十幾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的購物卡購買。

囊括了千古詞帝《李煜詞傳》、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詞傳》、詞中之龍《辛棄疾詞傳》、大文豪《蘇軾詞傳》、滿清第一詞人《納蘭容若詞傳》、西藏民歌詩人《倉央嘉措詩傳》。

相關焦點

  • 畢業季就如蘇軾的一首送別詞,一波三折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列火車,有人上車,有人下車,沒有人會陪你走到最後。」人生裡,許多人都是過客。李笑來說:七年就是一輩子。而這一生的幾輩子裡必然要經歷諸多上車下車,要不斷地和上一輩子說再見。身邊的人和關係也不斷更替。那個剛剛還和你言笑晏晏的人或許轉身離去之後,永不再見。
  • 蘇軾晚年所創作的一首詞,寫盡人生感悟,所讀之人皆收穫良多
    蘇軾是,一位非常傑出的詩詞大家。他的很多作品,在經過幾千年流轉之後,依然深受人們的喜愛。我們在蘇軾的作品之中,不只是可以得到正能量的積極鞭策,還能從他對人生的感悟之中,學習到一些處世道理。蘇軾這個人,性格豪爽、灑脫不羈,尤其愛結交五湖四海的人為好友。也正是因為他這份真性情,大家也都對他喜愛非常。曾有一段時間,文人墨客們都以與東坡居士為友,為人生幸事。
  • 蘇軾送別朋友的路上,寫下一首傷感的詞,通篇表現手法高超
    蘇軾真性情讓他有著極高的人氣,很多人都願意與他交朋友,為此他也寫過了很多的送別之作,特別是他被貶到黃州期間,只要有朋友來探望,他都會很感動,臨走之時都會寫詩,或者是寫詞贈送給對方,所以留下了很多這一類的作品,其中的這首《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那就是一首很傷感的作品,寫得也是極為傷感
  • 蘇軾被貶,唯有一歌女前來送別,蘇軾贈她一首詞,盡顯惺惺相惜
    蘇軾的一首《醉落魄·蘇州閶門留別》正是寫的他與一位歌女相互間的憐惜。給人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這首詞,是寫於宋神宗熙寧七年,蘇軾由杭州北上密州任職,途經蘇州。所以蘇軾作了一首《阮郎歸》送予她。幾日後,倆人長亭送別,蘇軾又作此詞以為酬贈。詞的上闕:蒼顏華發,故山歸計何時決!舊交新貴音書絕,唯有佳人,猶作殷勤別。
  • 送別朋友時,蘇軾寫了一首離別詞,寫盡人生聚散無常,令人感傷
    北宋蘇軾寫過的離別思緒不下少數,真正惹人傷懷的並不多,了解蘇軾一生風骨的人,才是真正能讀懂其送別的真意。其中有一首名為《臨江仙·送錢穆父》的詞,風格果然異於其他庸詞,無謂離別的苦澀。元祐初年,蘇軾朝為起居舍人,錢穆父為中書舍人,二人的官位相當,志趣向和,怎一次「知音」寥寥概括,其感情的深蘊在經波折和蜿蜒後鮮濃斐然。左一個三年,又一個三年,人生何嘗不在日消時散中望向終結。蘇軾與錢穆父三年前最後一次見面,而後分離。
  • 蘇軾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成千古名篇,林語堂稱讚不已
    說起宋詞豪放派的代表,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蘇軾蘇東坡,他既是一位詩人,同時也是一個文學家,更是一個哲人。在他的詩句中,我們總是能讀出許多人生哲理。蘇軾的詩詞,大氣磅礴,境界廣闊,借懷古之情,寫今日之景,抒曠達之心。東坡筆下的詩詞,集灑脫、曠達、超脫於一體,雖寥寥數語,卻千古傳誦。
  • 蘇軾一首送別友人的《臨江仙》名篇,感性的你一定要記住尾二句
    送別,往往是人生的一段插曲。春天的送別可以是白樂天寫的場景:「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可以是王右丞寫的真情:「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可以為弘一法師筆下如夢的依依分別之境:「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還可以是李太白豪邁又深情的凝目遠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蘇軾很豁達的送別詞,短短4句就寫盡了人生,悲觀的人都應該讀
    文/顧無【引觴漫談】蘇軾一生去過很多地方,認識了很多人;他也不斷地在各地奔走,見識了太多的離別。漫數送別詩,有豪放有婉約,有豁達有悲情,有友人之間,親人之間,也有愛人之間,情人之間,有送人,也有被人送。總得來說,送別的情緒分為兩種,一種是純粹的悲傷,一種則是悲傷中帶著祝願和期許,總體的基調還是帶著感傷的,如果沒有,說明被送別的人,人緣實在太差,別人都盼著他走,這樣的情況,在現代倒是可能發生的。
  • 蘇軾送好友小妾的一首詞,成為朋友圈金句,原句比改編出彩
    蘇軾送好友小妾的一首詞,成為朋友圈金句,原句比改編出彩詩詞是我國歷史長河中留下的瑰寶,也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讀一首詩,就像讀一個故事;讀懂一首詩,就像與作者來了一次親密的交談。古時人們多用詩歌抒情,生活在在現代的我們也許會覺得詩歌離我們已經十分遙遠。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無數失意之人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無數失意之人「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擊,他淪為階下囚,當時蘇軾都認為自己必死,開始寫信交代後事,但由於「太祖誓碑」中有「不殺士大夫」這一條,加上王安石、歐陽修等人的勸諫,蘇軾免於一死,被貶黃州團練副使。
  • 蘇軾很有佛性的一首詞:人生不過一場大夢,萬事皆空
    曲終人散皆是緣,繁華落盡一場夢。人生本是一場空,每個人都是赤條條地來,赤條條地去。就像蘇軾所言:「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這兩句出自他的《西江月·平山堂》,全詞如下: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
  • 蘇軾很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了無數失意之人
    蘇軾很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了無數失意之人蘇軾,仿佛是一個永不被打敗的戰士。蘇軾的一生,起起伏伏、跌跌撞撞,有過至高的榮譽,也曾當過囚犯,但他仍保有樂觀平靜的心態,在生活的泥潭中過得灑脫。孩童時代我們吟誦著他的《惠崇春江晚景》:"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 蘇軾不可不讀的十首詞,人間萬事,不過如此!
    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這份豁達和修養,讓我們這些後來人,不由得一贊三嘆。- 01 -最超脫的一首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社會人生中的風雨、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 04 -最灑脫的一首詞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 蘇軾贈別好友的一首詞,豪邁抒懷,短短六句寫出自己豁達的人生觀
    蘇軾寫過很多的詩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抒發自己的情感或者是寫風景的,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首詞是蘇軾少有的贈別友人的一首詞,不像其他人的離別詞一樣感傷悲情,而是充滿了蘇軾的味道,豪邁中帶著幾分豁達,樂觀中帶著幾分感動。蘇軾在杭州做通判的時候,正好遇到自己的友人梅庭老去上黨任學官,蘇軾前去送別的時候寫下了這首《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門外東風雪灑裾。
  • 蘇軾這首《臨江仙》,道盡了中年男人的辛酸,說出了無數人的心願
    蘇軾這首《臨江仙》,道盡了中年男人的辛酸,說出了無數人的心願蘇軾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他的豪邁,他的灑脫,驚豔了數千年。所以當這樣豪情的詞人滿含悲情地吟詠著「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才會那麼感人至深。一場烏臺詩案,讓蘇軾宦海夢斷,仕途受阻,但與此同時,也讓他靈感爆發,佳作湧現。
  • 蘇軾寫下一首送別詞,短短幾句,寫盡人生,後兩句盡顯豁達灑脫
    還有很多的離別詩詞中,在離別的傷感之情外還包含著詩人對所送之人的殷切盼望與祝福。蘇軾因為人生的經歷頗為豐富,所以也養成了自己豁達且樂觀的性格,他所描寫出的離別之詞必然不同於其他的詩人,在流露出自己的真情之外,也往往能夠激發起大家共同的感情。
  • 蘇軾為了送別老友,寫下一首《臨江仙》,最後兩句驚豔了後世千年
    二人短暫的相聚之後,蘇軾填詞一首,為之送行。詞作末句和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的名句,意思相近,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蘇軾在詞的上闕,交待了他和錢穆父三年未見。  錢勰被外放越州,起因是他在開封府任職的時候直言敢諫,得罪了朝中許多官員,落下了罪名,被貶官。當時,蘇軾曾前去為他送行並賦詩。  三年後,他要被調到更加偏遠的瀛州去。途中乘船經過杭州,於是來與老友見面。蘇軾為重逢感到高興,哪知重逢又變成新的別離,於是在送別時寫下了這首詞。  他在詞的上半部分讚頌老友的節操,把他引為自己的「同類」。
  • 蘇軾「接地氣」的一首詞,或許藏著高級的人生哲學,人間有味是清歡
    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蘇軾有一首非常"接地氣"的一首詩,讀了他,感覺一陣香氣撲來,即美味,也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我們都知道蘇軾又名蘇東坡,你知道蘇東坡的名字是從何而來的嗎?這個名字源於蘇軾最"接地氣"的一首詞,通過對這首詞的了解,我們不僅能夠知道他"蘇東坡"的來歷,還能知道東坡肉的來歷,同時還能學到裡面所藏著的高級人生哲學。這首詞就是《豬肉鬆》。
  • 蘇軾送別朋友,寫了一首詞,惆悵中盡顯豁達,最後一句經典又勵志
    北宋蘇軾的離愁別緒無法自拔之傷十分嚴重。可是真正讓讀者過於深陷難自拔的情況並不多見,真正了解蘇軾先生無畏無懼的人,才是將蘇軾之詞深刻理解的人。其中有一首名為《臨江仙·送錢穆父》的詞,真正的含義知心者不言自明,甚至連其中的苦澀亦有所疏淡。
  • 詩詞丨蘇軾不可不讀的十首詞,人間萬事,不過如此!
    人生何必糾結,想開便是晴天。蘇軾看開了,你呢?- 02 -最通透的一首詞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的一生,輾轉各處,像什麼呢?正像到處飛的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