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鮮為人知的一首送別詞,道盡了人生真諦,被許多人奉為座右銘
說到古代文學,就不能不談唐詩宋詞,說到唐詩宋詞,也總繞不開即為開山級別的人物:李白、白居易、杜甫、蘇軾、辛棄疾、李清照、柳永。
而在宋詞中,蘇軾、柳永等人就詞的發展與風格的確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唐詩佔據著絕對統治地位的那幾百年時間裡,宋詞在文學界可以說是可有可無,甚至是真正的名士不屑於去玩詞,因為詞象徵著墮落、沉迷、消極。這樣的頹勢一直延續了很久,直到一個人的出現——蘇軾。
蘇軾或許不是一位文學理論家,但是他卻是一個宋詞的實踐家。在我們所接觸到的宋詞當中可以看出。蘇軾所運用到的詞牌名是非常之多的。什麼江城子什麼念奴嬌,什麼西江夢什麼減字木蘭花,什麼卜算子、水調歌頭等等,都有非常精彩的宋詞問世。
當年的時候我們讀王勃的《滕王閣序》,最喜歡的就是「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這樣的語句,讀起來極為朗朗上口,充分體現了古典文學的音律之美。
今天介紹的這首詞就是蘇軾運用散文的描寫手法創作的詞《減字木蘭花·送東武令趙昶失官歸海州》
賢哉令尹,三仕已之無喜慍。我獨何人,猶把虛名玷(diàn)縉(jìn)紳。不如歸去,二頃良田無覓處。歸去來兮,待有良田是幾時。
這首詞是作於公元1075年,好友趙昶被罷官,在送別趙昶時蘇軾想到了與好友的往昔,不禁愁緒滿懷,在一片不舍中蘇軾作此詞贈予好友以作送別之禮。詞中在表達自己不舍的同時也將自己對於歸隱的想法暗含其中。
開篇蘇軾直接寫兩個人曾經擁有的青春歷程。「春光亭下」之時,兩個人都曾經青春年少,但是如今兩個人都已經步入中年。「流水如今何在也」,當年的流水潺潺,如今還在哪裡呢?就如同他們兩人各自的青春年華,當時只道是平常,如今都到哪裡去了呢?
而後的「歲月如梭」寫蘇軾對於人生的感慨。這麼多年,時光過得真快呀!日月穿梭催人老,當年我們曾經青春年少,但是今天的我們都已經白髮蒼蒼,人生還有多少指望呢?
其實在整個下篇當中,蘇軾所表達的情感就是對於對方的同情。畢竟對方是很有才華的,可惜的是仕途上得不到重用,所以蘇軾就用這樣的話語來寬慰對方。
在整個的下篇,蘇軾結合對方要歸隱故鄉,這樣一個現實來表達自己歸隱田園的渴望。詞人借蘇秦「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的歷史典故,表達出自己當前出來做官乃是出於無奈的感情。
最後的一句宋詞11字點破人生志向,這是直觀的表達出了自己渴望回歸故鄉隱居的感情。「歸去來兮,待有良田是幾時」,我也曾想過和你一起歸隱故鄉,但是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真正成行啊。
縱觀蘇軾的這首詞,表現出了他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曠達情懷。更是蘇軾這種對人生境界的感悟,再過千年也是值得一讀的。
歷史上關於這種因為一系列趨勢而無意誕生千古佳作的例子特別多,想要了解更多關於蘇軾身邊或者會其他詩人的有趣詩詞的話,我通常都會推薦這本《蘇軾詞傳》
這本書選取了蘇軾一生所作的詞與傳,難得的是以詞為主題,當今很多的詩詞收集書籍都是以詩詞為主的確少見。
曾經有很多人問我,現在都21世紀了,還讀這些古詩詞有什麼用?當然有用,語言我們都會,但是語言之美卻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掌握,而語言最高的境界就是詩詞,它是對語言的高度概括和凝練,是最美的語言表達。
比如,同樣是喝酒,「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意境是多麼的美好。
如果你不會詩詞,你只能喊「哥倆好啊,三星照,四喜財,五魁首,六六順,七個巧啊」,那是多麼的大煞風景,哪還有什麼意境?
現代人生活都很累,但我們反思自我,難道我們一生只能有工作嗎,不,我們更應該有詩和遠方。當你回家後卸下一天的勞累,一杯香茗,一本詩集,那是多麼的雅興。
當你在遠方旅遊,看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即興來上一句詩詞,你身邊的情侶定為對你刮目相看。
所以,我們一定要學習詩詞,學生學習詩詞可以提高學習成績,青年人學習詩詞可以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至少還可以把妹。成年人學習詩詞則可以陶冶情操、頤養天性。
因此,學習詩詞什麼時候都不算晚。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套最美的詩詞集,一共六本,分別是《蘇軾詞傳》《李清照詞傳》《倉央嘉措詩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全是文學大家,上下五千年,最美的詩詞全在裡面。
一套書6本只要79元,平均一本十幾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的購物卡購買。
囊括了千古詞帝《李煜詞傳》、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詞傳》、詞中之龍《辛棄疾詞傳》、大文豪《蘇軾詞傳》、滿清第一詞人《納蘭容若詞傳》、西藏民歌詩人《倉央嘉措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