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都是建在墓地上的?廣州重大考古發現,一學校發現125座古墓

2021-01-13 騰訊網

近日,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廣東廣雅中學在進行復建工程項目進行考古發掘,獲重要發現,目前現場已經清理出古代文化遺存188處,包括墓葬125座、灰坑32個、水井7處、溝四條、池2個,出土陶瓷器、青銅器、石器等各類文物470餘件,此次考古發現的文化遺存年代範圍跨越先秦、漢晉南朝、唐五代、宋代、明清各時期。

據悉,該復建工程位於廣州古城西北,在西村地區,自1953年以來先後發現了送到西村窯及數百座秦漢至明清時期墓葬,此次考古發現的古代文化遺存分布十分密集,而其中先秦遺存是本次考古最大的發現,墓葬均為豎穴土坑墓,墓葬方式和隨葬品的形態都有統一鮮明的特點。

這已經不是廣州第一所學校發現古墓了,在2019年,中山大學就挖出漢代古墓,一共發現13座古墓,出土十餘件文物。

其實一直就有學校是建在墓地上的傳聞,經過這件事情,很多網友就調侃,果然學校都是「墓地」,古人誠不欺我。其實每個學校應該都會有這個傳聞吧?不知你是否聽過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廣州廣雅中學一工地發掘出125座古墓,網友熱議:老一輩都說學校是建...
    虎撲10月14日訊 近日,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廣東廣雅中學蓮韜館復建工程項目進行考古發掘,獲重要發現。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廣州一中學發現125座古墓#【廣州又一重大考古發現!
  • 廣州廣雅中學內現125座古墓,初步判斷40多座為戰國時期
    繼去年初,中山大學發現古墓後,廣州又一個校園內發掘出125座古墓葬。13日下午,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廣雅中學內的最新考古發現。為配合廣東廣雅中學蓮韜館復建工程建設,從7月起,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對項目用地約5000平方米範圍進行了考古調查勘探,發現了豐富的古代文化遺存。
  • 湖北,考古重大新發現!
    武漢「城市之根」——盤龍城遺址東北方向約20公裡處有重大考古新發現!1月12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宣布,黃陂魯臺山郭元咀遺址發現商代晚期鑄銅遺址,僅用於鑄銅的人工臺地面積就達千餘平方米,系迄今所見長江流域規模最大、保存完好的商代鑄銅遺址,堪稱3200年前的「重工業基地」。
  • 西安鹹陽機場擴建發現3500餘座古墓!網友:一爪子挖下去都是文物
    其中包括各時期古墓葬3500餘座遺蹟數量和規模都非常巨大考古發掘任務非常艱巨2003年8月,文物部門在西安北二環東側的一處建築工地上探測到一個古墓,後證實是1400多年前的北周時期一位86歲的西域貴族與妻子的合葬墓。2005年9月,位於西安西郊西三環的建築工地內,發現一座唐代的將軍墓,同時出土的還有大量的陶罐、陶俑、生肖俑等,共達70多件。
  • 南林大校園內發現46座古墓 或含明代徐達家族墓
    現場的考古工作者透露,此墓葬群是今年南京極為重要的一個考古發現,目前已經發現古墓多達46座,年代從六朝、南唐、宋代一直到明代,古墓中出土了金器、銀器、銅器、陶瓷等各種隨葬品。  南京林業大學校園內去年發現過徐達後人「錦衣衛指揮僉事」徐君敘的墓,轟動一時。
  • 考古專家:長豐古墓群宜原址保護建遺址公園或博物館!
    考古專家:長豐古墓群宜原址保護建遺址公園或博物館!考古發現專家研討會在長豐縣舉行。考古工作人員通過進一步勘探,在已暴露墓葬(編號M1)旁邊又發現12座古墓,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墓葬墓室平面呈圓形,直徑約11米,面積約120平方米,證實該地為一處規模較大的家族墓葬。
  • 農民在田地取土蓋房,意外發現土壤不尋常,專家考察後有重大發現
    而我國自從堯舜禹開始到清朝結束,幾千年的王朝更替其涵蓋的歷史文化大多都是通過其古墓被人們揭曉的。陝西省目前是我國發現古墓最多的一個省份,下面所要講述的古墓也出現在陝西省中。一農村中有一塊奇怪的土地,這塊土地看似與其他的土地並沒有什麼差別,但是在它上面就是長不出任何東西,村民們無法解釋這個現象,於是就放棄了這塊土地。
  • 機場擴建發現3500多座古墓,網友神評論:地上沒開盤,地下住滿了​
    文中稱,在西安鹹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2020年7月破土動工)中,勘探共發現各類古代文化遺蹟4600餘處,其中包括各時期古墓葬3500餘座,遺蹟數量和規模都非常巨大,考古發掘任務非常艱巨。2003年8月,文物部門在西安北二環東側的一處建築工地上探測到一個古墓,後證實是1400多年前的北周時期一位86歲的西域貴族與妻子的合葬墓。2005年9月,位於西安西郊西三環的建築工地內,發現一座唐代的將軍墓,同時出土的還有大量的陶罐、陶俑、生肖俑等,共達70多件。
  • 山西一小山村發現金元時期的古墓群,考古專家:此墓群十分罕見
    老人說有那天三位村民上山去開荒地,這三位農民尋摸了半天覺得有一塊地的地形非常的奇特,不但平坦,而且土壤看起來非常的豐富,三人最後決定就將此地作為開墾的目標,三人挖了半天,突然有一人發現不對勁,一鏟子下去居然挖出一個罐子。年齡大的那位農民說:這個地段不一般。三人繼續深挖,果不其然,挖出了不少的陶瓷瓦罐。由於挖出的陶瓷比較多,這三位農民立馬通知了村裡的其他人過來一起搬運。
  • 玉龍大具為都古墓入選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玉龍大具為都古墓入選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21-01-12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西安發現千年古墓,裡面竟是一個小孩,棺材上的4個字讓人後怕
    西安發現千年古墓,裡面竟是一個小孩,棺材上的4個字讓人後怕萬千世界無奇不有,我們國家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從古至今流傳下來很多的名勝古蹟和文物。前段時間就有消息稱,西安發現了一座千年古墓,裡面竟然是一個小孩,棺材上的4個字讓專家後怕。
  • 濟陽三官廟漢墓入選「考古新發現」 是濟南發現最大的漢畫像石墓
    山東大學欒豐實教授在發布會現場對5項2019年度山東省考古新發現進行了點評。他認為,5項新發現獎的資料各具特色,價值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某些方面的空白:日照蘇家村遺址是一處龍山時期的環壕聚落,可能是以兩城鎮遺址為中心的區域政治集團的次級區域中心,該次發掘則是從區域社會結構層次上對次級中心聚落的首次詳細揭露,將會大大深化對區域社會的認識。
  • 寨山石城考古新發現:首次全面揭露石峁文化大型墓地
    中新網西安9月24日電 (記者 田進)陝西省考古研究院24日透露,石峁文化次級聚落寨山石城考古新發現,首次全面揭露了石峁文化大型墓地。廟墕地點遠眺。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府谷寨山遺址位於陝西省榆林市府谷縣田家寨鎮王沙峁行政村寨山自然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處於陝、晉、蒙三省交界處。寨山遺址位於石峁遺址東北約60公裡處。居址:白灰面土窯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據介紹,寨山遺址包含一處重要的龍山時代石城聚落,城內面積約60萬平方米。
  • 在廣州逛街,一不小心就是在古墓蹦迪
    在廣州 隨便一條gai都在古墓上 睡著睡著就挖到古墓,這一點都不偶然!淡定的廣州人正忙著吃瓜! 可以說,「在廣州,隨便一條GAI(街)都在古墓上。」
  • 講座丨秘境樓蘭——近年孔雀河流域考古新發現
    作為展覽配套講座,先後邀請了北京大學榮新江、敦煌研究院張元林、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楊軍凱等十餘位相關領域專家開講,就特展14個單元的每一單元做深入解讀。本文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胡興軍主講,圍繞近年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孔雀河流域的考古新發現,通過勾勒小河、古墓溝、營盤墓地、鹹水泉古城、孔雀河烽燧群等遺址的考古調查發掘工作,向觀眾揭開樓蘭秘境。
  • 千年古墓意外被發現,郭沫若等人進入墓室,現場金光閃閃照亮墓室
    這座兩千年古墓的發現,本身就是一個意外,而它的墓主就是劉備的先祖,中山靖王劉勝。1968年5月22日,解放軍某部在河北省滿城縣縣城西南一座名為陵山的小山上,放炮修建一項工程。一聲炮響後,士兵們意外發現一個坑道,大家小心翼翼地爬了進去,發現下面是一個很大的人工洞穴,還有大量文物,顯然這是一座古墓。
  • 河北欒城周家莊墓地驚現商代古墓,距今3000多年!
    近日在河北石家莊市欒城縣周家莊墓地發現了一座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墓葬群。這次考古發現讓石家莊的歷史變得更加綿長和深厚。經過考古專家的預估,欒城地區發現的墓地為商代後期的貴族墓地,它的發現填補了石家莊地區商代後期的考古發現空白。隨著挖掘工作的不斷推進,關於這座墓的謎團也越來越多,比如這座墓主人叫什麼?是什麼身份等等。欒城縣隸屬於河北省石家莊市(目前縣改區叫做欒城區),欒城縣下轄的一個村叫做周家莊,這個商代墓穴就是在這個村子發現。
  • 天津西青發現900座古墓!
    是不是對古墓超級感興趣?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是」 那你一定對我接下來要說的事感興趣 KANTIANJIN 天津發現古墓近900處!
  • 湖北發現2000年古墓,意外發現一「活烏龜」,不料卻嚇到考古專家
    因此,湖北地區也是歷史文化非常濃厚,所以在這裡經常出現一些古墓。一次偶然的機會,湖北地區的村民們又發現了一座古墓。這座古墓顯得有些嚇人,裡面是非常的黑暗,即使在大白天也看不到裡面有什麼。再加上當地人有些迷信,所以對這神秘未知的古墓,大家也不敢輕舉妄動。最終,為了安全起見,村民們就上報給了有關部門,請他們來調查這個古墓。
  • 惠州欲投20億重現縛婁古國 恢復60到100座古墓
    縛婁古國大觀園效果圖  12年前,惠州博羅縣挖掘出300多座周朝古墓,震驚考古界,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然而,這數百座古墳遺址不久即被開建高速公路所毀。這裡出土的兩個編鐘,其質地和形態,都與中原的編鐘大致相似,而花紋又有所不同,說明這裡曾有高水平的製作工藝,文明程度與中原相當。這一實物發現,打破了「嶺南沒有青銅器時代」的說法。這也是廣東省近50年來重大的文物發現,改寫了整個嶺南的文明史,給人們提供了新的認識,因而被評為2000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