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三官廟漢墓入選「考古新發現」 是濟南發現最大的漢畫像石墓

2020-12-23 愛濟南客戶端

山東省文物局7月9日公布2019年山東省五大考古成果,及2018-2019年全省優秀田野考古工地獎獲獎項目和2019年度山東省新發現獎獲獎項目並進行了頒獎。其中章丘區牛推官南遺址、濟陽三官廟漢墓兩個濟南市考古項目分別入選。記者在發布會上還獲悉,濟陽三官廟漢墓將被改建為博物館,將以其為中心擴建文旅項目。

「五大新發現」刷新山東考古

2019年山東省五大考古成果為:山東考古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山東考古新發現不斷力證山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基本建設工程考古助推經濟建設成效顯著;考古工作成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重要動力;山東考古服務社會的能力不斷加強。

2018-2019年全省優秀田野考古工地獎獲獎項目為:滕州西孟莊龍山文化聚落、章丘區牛推官南遺址、滕州大韓東周墓地、青島市黃島區王家樓墓群、墾利海北遺址。

2019年度山東省新發現獎獲獎項目為:蘇家村遺址、西陳商周遺址、臨淄齊故城小城西門西側夯土遺址、滕州大韓東周墓地、濟陽三官廟漢墓。

山東大學欒豐實教授在發布會現場對5項2019年度山東省考古新發現進行了點評。他認為,5項新發現獎的資料各具特色,價值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某些方面的空白:日照蘇家村遺址是一處龍山時期的環壕聚落,可能是以兩城鎮遺址為中心的區域政治集團的次級區域中心,該次發掘則是從區域社會結構層次上對次級中心聚落的首次詳細揭露,將會大大深化對區域社會的認識。曲阜西陳遺址是山東地區目前清理房址數量最多、祭祀遺存最為豐富、聚落布局十分清晰的一處商代中晚期聚落,為探索模糊不清的商奄帶來新希望。齊故城小城西門外發現了大型建築基址及刀幣鑄幣作坊的線索,是幾十年來齊故城考古的重要突破。滕州大韓墓地因盜掘而被發現,公安部曾發A級通緝令,備受社會關注,經過兩年發掘,墓地全面揭露,是近年來山東地區和全國周代考古的重要發現,對研究魯中南地區周代文化譜系、東周墓葬制度、文化交流融合、泗上十二諸侯國及其與周邊古國關係等諸多學術問題具有重要價值。濟陽三官廟東漢畫像石墓葬規模宏大,保存完整,畫像題材豐富、雕刻精美,是近年全省罕見的漢代考古新發現,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

齊國小城西門外很可能就是稷下學宮遺址

此次入選2019年度山東省五大考古新發現的臨淄齊故城小城西門西側夯土遺址尤為引人關注。因為這裡很可能就是著名的稷下學宮的遺址。

在7月9日的發布會上,山東省考古學會理事長、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表示,稷下學宮是「百家爭鳴」的發生地,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據《臨淄文物志》記載,戰國時期,臨淄城稷門外設「稷下學宮」招徠諸子百家講學。《齊乘》中記載稷門為齊城西門。「稷」字本身就是代表西這一方位。臨淄齊國故城包括大城和小城兩部分,大城東臨淄河,小城位於大城西南部,鄭同修說,「臨淄齊國故城經過幾十年考古發掘,根據已經發掘的情況,齊國故城的小城有5個城門,大城有7個城門,文獻中說稷門為齊城西門,那麼究竟是大城的西門還是小城的西門?」在對大城西門進行考古發掘後,鄭同修認為,說大城西門是稷門的說法不一定能成立,因為根據考古發掘,這一帶在古代很可能是沼澤地,這一次在小城西門外發現連排建築夯土遺址,讓人不得不聯想到稷下學宮,「至於此處究竟是不是文獻記載的稷下學宮還有待進一步的考古發掘來驗證。目前只能說不排除這種可能」。

濟陽三官廟漢墓將建遺址博物館

記者在發布會上還獲悉,濟陽三官廟漢墓將被改建為博物館。2019年,濟陽三官廟漢墓考古發掘完成後,濟陽當地政府對這處遺址非常重視,已經邀請專家製作保護改造計劃書。古墓本身的保護範圍為20畝地,包含在150畝地的文化觀光園區內。計劃投資500多萬元人民幣實施地下水隔斷工程,然後將以古墓為中心建設一座博物館,大約為4200平方米左右。然後再以這座博物館為中心,以漢墓文化為主,外延結合農業觀光、文旅項目等文化產業。

濟陽三官廟漢墓位於濟陽城區以北,南距城區約9.3公裡,東南距黃河直線距離約3.5公裡。考古發掘是去年進行的,共清理墓葬兩座,均為漢代畫像石墓。考古人員把先發現的靠北的命名為M1號,南側的命名為M2號。M1墓室共發現畫像石40塊、畫像63幅。從題材內容看,包括瑞獸祥瑞類、社會生活類(庖廚圖、人物拜見、車騎出行等)、幾何形圖案花紋類。更重要的是,這座墓的結構較為特殊,除了兩個前室,還有兩條墓道,墓道後是各自獨立的中室和後室。此次考古發掘出土器物數量不多,破碎嚴重,但種類較為豐富,包括彩繪陶盤、案、耳杯、白陶罐、灰陶甕、動物俑、瓷四系罐、金絲、骨角牙牌飾、鎏金銅飾、銅鏡、鐵劍、鐵鏡、瑪瑙珠、銅錢等。此外,在西側墓中室發現大量動物骨骼,經初步鑑定有鹿、狗、魚、豬、雞、馬等。

M2號墓共發現18塊畫像石,畫像共計32幅。畫像上多數鳳鳥刻畫為鳳鳥銜卵的形象,同時有玉兔搗藥的場景。

考古人員認為,墓葬的年代當為東漢晚期。濟陽作為平原地區,石料十分匱乏,得之不易。根據墓葬形制、畫像石的數量及隨葬器物,結合其他同類型同時期的墓葬,推測應該為東漢晚期上層官僚或豪門望族的墓地。

三官廟漢墓的發掘具有許多新的發現和特點並具有重要學術意義:M1號墓整座墓葬規模巨大、保存完整、製作精美;一些葬俗為濟南乃至山東地區東漢晚期喪葬習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考古學資料;墓葬建成過程中陪葬動物骨種類豐富等,為了解漢代該地區的葬俗打開了新的視野。考古人員表示,此墓對東漢時期豪強家族墓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對於進一步研究該區域漢代的採運石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另外,在發掘期間策劃並由中央電視臺錄製的5集專題片《水塘下的古墓》《濟陽三官廟漢墓》播出後引起巨大反響,「濟南發現大型水中漢墓」一度登上熱搜榜,閱讀量達4790.8萬人次,較好地宣傳了濟南的歷史文化。

相關焦點

  • 做好黃河文章 濟南濟陽區圍繞「聞韶聖地、善美濟陽」塑造黃河風情...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3日訊 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體會議提出「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千百年來,濟南市濟陽區因濟水而名,伴黃河而興。黃河流經濟陽五個鎮(街道)73個村莊,河道56.5公裡,堤防60.7公裡,是黃河下遊唯一中心城區緊鄰黃河的區縣和流經長度最長的區縣。
  • 走進漢畫像的世界 「新見漢代畫像石拓片展」昨在華師大開幕
    圖說:策展人朱滸在向嘉賓介紹展品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昨天下午,由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主辦,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上海蘇寧藝術館協辦的展覽《石上風華——新見漢代畫像石拓片展》在華東師範大學中北校區圖書館開幕。整個展覽開放至12月11日。
  • 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公布 四川渠縣城壩遺址等六大項目入選
    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夯土臺基1月10日,一年一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開幕式上揭曉了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6項入選項目。其中,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負責發掘的四川渠縣城壩遺址項目成功入選。據了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創始於2002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雜誌社承辦。論壇上揭曉的年度考古新發現,歷來被學界簡稱為「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相比國家文物局委託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舉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六大」被指評選標準更偏於學術價值。
  • 漢畫像裡的「石上千秋」:儒風往事,禾粟盈倉,三晉遺珍
    據主辦方公布的資料,由運城博物館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舉辦的「石上千秋——漢畫像石藝術展」中,分儒風往事、禾粟盈倉、三晉遺珍三個部分,共展出58件(套)漢代畫像石珍藏拓片、37件精美文物,匯集了山東、陝西、江蘇、山西等漢畫主要分布區的珍貴拓片以及山西的部分畫像石、相關漢代文物。
  • 考古中國|尋找東漢帝陵--生與死的徘徊(下)
    西漢時,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諸侯王仍然可以用金縷玉衣(滿城漢墓)。但現在到了東漢,則至少是在前期沒有發現過(或是發現了我沒聽說過,手動滑稽)諸侯王踰制使用金縷玉衣的現象。定縣北莊子這座墓的玉衣則非常有意思,墓主用的是——鎏金銅縷玉衣。 這擦邊球可真是打絕了。
  • 漢畫像石拓片藝術擷萃
    大儺圖  北寨漢墓畫像,石面縱49釐米,橫282釐米,減地平面線刻。圖中十一個奔走捉拿狀的神獸和右上部銜蛇的虎頭即是十二神獸,其周邊奇形怪狀的動物是驅趕的對象即鬼魅;圖兩端及中間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方相氏北寨漢墓畫像,石面縱120釐米,橫47釐米,減地平面線刻。
  • 河南鳥雕像入選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河南鳥雕像入選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新華網河南頻道河南鳥雕像入選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2020-12-07 08:33:13來源: 鄭州日報  記者從河南省文物局獲悉,近日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其中,出土於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的微型鳥雕像入選。
  • 國慶山東遊學丨巍巍漢風:當漢畫像石遇上佛造像(10.1-10.6)
    佛教,看似與儒道風馬牛不相及,卻在儒家厚葬之風的產物——漢畫像石中留下驚鴻一瞥的痕跡。漢畫像石,曾在漢代高度盛行,卻在時代浪潮中逐漸消逝;相比佛教文化,如今全國範圍內遺存的數量實在太少。但漢畫像石,作為2000多年前的本土文化遺存,全方位展現了漢代生活,最符合漢代【氣勢與古拙】美學,堪稱刻在青石之上的「繡像的漢代史」。
  • 常識積累 | 2020年度考古新發現匯總
    2020年1月澎湃新聞獲悉,根據安徽文物考古研究所透露,結合已揭露遺蹟以及出土遺物,專家研判,位於安徽省濉溪縣的長豐街明清釀酒作坊群遺址系迄今為止我國所發掘分布面積最廣、發掘面積最大的釀造設施考古發現。時代跨度是明代晚期、清代中期直到民國時期。這一發現填補了華東地區古代釀酒遺存空白,對研究釀酒工藝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價值和學術意義。
  • 這個冬天王者聯合,南博年度收官大展「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
    江都王劉非畫像   2009年底,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進行考古勘測與發掘,確認大雲山頂部是漢代的一座規模宏大的陵園,總面積達因其意義重大,入選「2011 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中山王劉勝畫像   劉勝去世之後,其妻竇綰與之同葬於滿城漢墓。
  • 河南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豫味無窮【河南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12月6日記者獲悉,近日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其中,出土於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的微型鳥雕像入選。這隻靈井鳥雕像具有13500年歷史。 研究者認為,它的發現將東亞雕塑藝術的起源提前了8000多年。
  • 王煜: 四川漢墓畫像中「鉤繩」博局與仙人六博——兼談六博的一些問題及其整體寓意
    [[14]] (漢)王充著:《論衡》,《諸子集成》(第7冊),上海:上海書店,1986年,第15頁。[[15]] (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卷三○,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2冊,第442頁。[[16]] 中國畫像石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畫像石全集·四川漢畫像石》,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0年,第171頁,圖二○七。
  • 大雲山漢墓考古發掘
    ,位於盱眙縣馬壩鎮雲山村的大雲山頂,於2009年底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進行考古勘探與發掘,取得了重大考古發現。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於2009年底開始經過近1年的考古勘探與發掘,取得了重大考古發現。原來這是一處極為壯觀的陵園式諸侯王級別的西漢古墓群,墓園內發現有大墓3座,武器坑2座,車馬坑1座,各種等級的陪葬墓13座。大雲山漢墓正南方2公裡處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東陽城遺址」,它與小雲山、青墩山三山相連,山頂海拔73.6米,是洪澤湖東部地區的唯一山地。
  • 【考古發現】美國考古學會評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自2006年開始,該雜誌在每年的12月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自評選以來,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近日,該雜誌評選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以下為入選項目的詳細介紹: 一、 埃及吉薩省塞加拉地區發現的木乃伊彩繪木棺
  • 一座千年前的漢墓,不僅發現28部古籍,還奇蹟般發現珍貴中醫秘笈
    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考古最新發現及其意義不言而喻。深入研究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起源和特質,逐步構建完整的中國文化基因的理念體系,是我們當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了解歷史、認識歷史,離不開考古。然而,歷史真相往往被隱藏在古墓葬之中。
  • 濟陽奮力打造黃河文旅融合發展樣板區 吸引省城居民「旅遊向北」
    9月3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目前,濟陽正在與樂華恆業集團、祥生集團進行洽談,並籤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涵蓋休閒、觀光、遊樂、演藝、康養等內容。濟陽具有發展黃河文化旅遊的先天優勢。濟陽將搶抓機遇、先行先試,以資源聚合、項目結合、產業融合為載體,用心用情做好「黃河文章」,奮力打造黃河文旅融合發展樣板區。深挖黃河文化底蘊,找準融合發展的閃光點。充分挖掘黃河文化精髓,整合優化生態、旅遊、農業等資源要素,塑造黃河風情品牌形象。
  • 山大青島校區考古團隊成果入選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 近日,美國Archaeology(《考古》)雜誌評選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山東大學李佔揚教授團隊在河南靈井發現的鳥雕像化石入選獲評。
  •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徐州土山二號墓入圍!
    01-12 10:19:23 來源: 老王來啦 舉報   1月11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
  • 考古丨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前段時間,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其中,出土於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的微型鳥雕像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