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青島校區考古團隊成果入選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2020-12-23 騰訊網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

近日,美國Archaeology(《考古》)雜誌評選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山東大學李佔揚教授團隊在河南靈井發現的鳥雕像化石入選獲評。12月8日,記者從山大青島校區了解到,李佔揚曾主導靈井許昌人遺址的挖掘,2018年加入青島校區的文化遺產研究院任職教授,依託三尺講臺繼續著中國考古研究的故事。

獲評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今年6月份,一則以「A Paleolithic bird figurine from the Lingjing site, Henan, China(中國河南靈井遺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鳥雕像)」為題的考古成果發布,公布了一項在中國河南的重大發現——微型鳥雕像(簡稱「靈井鳥雕」)。據介紹,這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中國雕塑品,將中國雕塑藝術的歷史向前推進了8000多年,於近日獲評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考古成果研究團隊的核心成員,就來自山東大學青島校區,隸屬於文化遺產研究院。論文第一作者是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李佔揚教授,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方輝教授和法國波爾多大學弗郎西斯科(Francesco d'Errico)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文化遺產研究院外籍教授魯可(Luc Dayon)同為本篇論文作者之一。

據了解,靈井鳥雕是用燒焦的骨頭碎片雕刻而成,長19.2毫米,寬5.1毫米,高12.5毫米,是一件微型的鳥雕刻作品。鳥的一側呈黑褐色,另一側呈古銅色,形體粗壯,短頭,有圓形的喙及長尾,很可能屬於雀形目。日本東京大學和美國貝塔碳十四測年實驗室對與靈井鳥雕同層出土的燒骨與半成品進行測年,32個樣品的年齡平均值為距今13500年。靈井鳥雕是中國最古老的雕像藝術品,它的發現將中國甚至東亞雕塑藝術的起源提前了8000多年。

遺址發掘第三年見到關鍵化石

作為此次研究成果的第一作者,李佔揚一輩子都在跟考古研究事業打交道。他介紹說,現在人類起源的考古研究很熱,但2005年以前卻是另一番模樣,那時在各級考古單位的計劃報告中,很難見到探索人類起源的考古內容。此前國內的一場學術會議上,一位老前輩發言時直擊痛點,國內學者對人類起源的觀點,外國人不認可,若改變這種局面,尋找關鍵人類化石迫在眉睫。

之後,李佔揚陷入對考古的沉思。他用一年的時間梳理河南境內近百處舊石器時代遺址,最後選擇了許昌靈井。據悉,靈井許昌人遺址是我國著名的古人類文化遺址,2005年至2018年,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李佔揚主持下進行考古發掘。遺址第5層出土了2000多件細石器和這次獲獎的鳥雕像等重要文物,而第11層出土的古人類頭骨化石,更是東亞第一顆處在現代人起源關鍵節點上的化石,舉世震驚。

其實,發掘許昌人遺址的過程並不順利,可以說是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有資料表明,當時全國正在會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考古戰場,這個挖了兩年還沒有看到成果的項目,自然成為一個「冷門項目」。但李佔揚堅持要求再挖一年,單位領導力排眾議,答應只挖一個探方,這個探方現在不說大家也知道,就是後來出土兩顆「許昌人」頭骨化石的9號探方。

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歷史

記者了解到,李佔揚1984年畢業於山大歷史系考古專業,2018年加入山大文化遺產研究院並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介紹,大學剛畢業那會兒不能吃苦,也沒下定決心幹一輩子考古,幸運的是遇見了一位好老師,帶領他參加發掘丁村遺址,指導學習地質、地層和古生物化石。正是這位老師對考古事業的熱愛,感動了彼時並不堅定的李佔揚。三年後,李佔揚決定回到河南老家,繼續從事考古事業。

如今,李佔揚從考古研究院重回校園,走上講臺,也矢志成為一名真正對學生成長成才有助益的良師益友。他十分注重對學生的潛能挖掘與興趣培養,常常與學生談心交流,給學生很大啟迪。很多人認為考古是一個枯燥乏味的學科,李佔揚不以為然。「在考古發現中,每一項都是未知的,都充滿著神奇和奧秘。可能你一鏟落下,就產生了一個世界奇蹟。」

李佔揚說,工作當中產生諸多數據與資料,其中相對成熟的部分為其學術研究提供堅實支撐,還有很多數據和資料也會成為他文學作品中的生動素材。李佔揚表示,未來,為了講好「我們從哪裡來」這段故事,他會進一步深化對人類遷徙擴散路線的研究,與海外院校和研究機構開展交流合作,讓世界了解中國歷史,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相關焦點

  • 山大青島校區考古團隊成果 入選今年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原標題:全世界都關注了這件距今1.35萬年的靈井鳥雕( 來源:青島晚報)近日,《考古》雜誌評選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山東大學青島校區文化遺產研究院李佔揚教授團隊在河南靈井發現的鳥雕像化石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 山大教授團隊考古成果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青島新聞網12月8日訊(記者 韓彤彤)近日,Archaeology(《考古》)雜誌評選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山東大學教授李佔揚團隊在河南靈井發現的鳥雕像化石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 山東大學李佔揚團隊考古成果獲評2020年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本站訊]近日,Archaeology(《考古》)雜誌評選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李佔揚教授團隊在河南靈井發現的鳥雕像化石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該考古成果於今年6月份以「A Paleolithic bird figurine from the Lingjing site, Henan, China(中國河南靈井遺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鳥雕像)」為題發表,李佔揚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歷史文化學院方輝教授和法國波爾多大學弗郎西斯科(Francesco d'Errico)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 河南鳥雕像入選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河南鳥雕像入選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新華網河南頻道河南鳥雕像入選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2020-12-07 08:33:13來源: 鄭州日報  記者從河南省文物局獲悉,近日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其中,出土於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的微型鳥雕像入選。
  • 河南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豫味無窮【河南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12月6日記者獲悉,近日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其中,出土於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的微型鳥雕像入選。這隻靈井鳥雕像具有13500年歷史。 研究者認為,它的發現將東亞雕塑藝術的起源提前了8000多年。
  • 【考古發現】美國考古學會評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自2006年開始,該雜誌在每年的12月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自評選以來,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近日,該雜誌評選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以下為入選項目的詳細介紹: 一、 埃及吉薩省塞加拉地區發現的木乃伊彩繪木棺
  • 考古丨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前段時間,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其中,出土於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的微型鳥雕像入選
  • 河南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鳥身線條簡潔流暢,形態完美,靜中富有動感……12月6日,記者從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這個出土於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的栩栩如生的微型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據悉,這個評選結果由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Archaeology》雜誌公布,稱靈井鳥雕是「中國最早的雕刻藝術」,河南考古再次以昂揚自信的姿態吸引著全球的目光。  今年6月11日,一個來自中國、法國等的國際研究小組,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上公布了靈井鳥雕這項重大考古成果。這個鳥雕具有1.35萬年歷史。研究者認為,它的發現將東亞雕塑藝術的起源提前了8000多年。
  • 美國考古學會評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編譯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副研究員 劉斌 《考古Archaeology》雜誌是美國考古考古學會主辦的面向公眾的雙月刊考古雜誌,已連續出版70餘年。自2006年開始,該雜誌在每年的12月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 河南靈井鳥雕像化石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科技日報記者 喬地近日,Archaeology(《考古》)雜誌評選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李佔揚教授團隊在河南靈井發現的鳥雕像化石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據悉,自該雜誌2006年評選以來,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
  • 河南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被稱為中國最早的...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弋12月6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獲悉,今年3月在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鳥雕像被評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由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面向公眾的雙月刊考古雜誌《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自2006年開始,該雜誌在每年的12月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
  • 祝賀陝西石峁遺址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為什麼它是石破天驚的?
    這幾天,被石峁遺址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刷屏了。所謂世界十大考古發現,是美國考古學會在其期刊《考古》上評選出來的過去10年間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中國有且僅有一項入選,就是位於陝北的石峁遺址。
  • 河南鳥雕像入選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記者從河南省文物局獲悉,近日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其中,出土於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的微型鳥雕像入選。這隻靈井鳥雕像具有13500年歷史。研究者認為,它的發現將東亞雕塑藝術的起源提前了8000多年。
  • 陝西石峁遺址入選《考古》評選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12月19日消息,美國考古學會期刊《考古》近日在其2021年1月/2月期刊上評選了過去十年間的十大考古發現,中國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十大考古發現分別如下。1、文迪亞洞穴,克羅埃西亞,2010(Vindija Cave, Croatia, 2010)尼安德特人(智人近親)大約在3萬年前滅絕。然而,有些人擁有從這些遠親傳承下來的遺傳標記。
  • 山東大學青島校區有個國家一級博物館 文物標本達四萬多件藏有6000...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署名除外)青島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文明的城市,在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博物館便能加以印證。近日,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公布,山東大學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也是全國高校博物館中唯一的歷史考古類國家一級博物館。這所博物館在濟南中心校區、青島校區兩地設館,青島校區博物館今年剛啟動試運行。
  • 30年7個項目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廣東省考古所交出優秀答卷
    考古隊員匯報考古成果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從會上獲悉,廣東省考古所成立30年來,共有7個項目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中國考古界創下了特別的紀錄
  • 陝西石峁遺址入選《考古》期刊評選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群眾新聞網12月19日消息,美國考古學會期刊《考古》近日在其2021年1月/2月期刊上評選了過去十年間的十大考古發現,中國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十大考古發現分別如下。1、文迪亞洞穴,克羅埃西亞,2010尼安德特人(智人近親)大約在3萬年前滅絕。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轉自——中經文化產業5月5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公布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從1990年首屆舉辦以來,到今年已經30年了,被業內人士譽為「考古奧斯卡」。據了解,今年的十大有點「不一樣」。
  • | 寧夏又一考古項目上榜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昨天揭曉,寧夏彭陽姚河塬商周遺址排名第四,成功入選。
  • 玉龍大具為都古墓入選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玉龍大具為都古墓入選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21-01-12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