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曾云:「為將而不通天文,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在古代行將作戰,除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之外,還需要觀察天象而動,這也是名將的基本素養。為了體驗這種運籌帷幄的感覺,我嘗試了市面上的很多策略遊戲,其中包括很多熱門手遊,但是這些遊戲裡的天氣系統多半沒有,或是擺設,能交出一份滿意答卷的可謂少之又少。
孔明借東風
天氣終成「花瓶」策略手遊的困局
其實縱觀國內的策略遊戲,天氣系統在後續更新中都有作為資料片更新過,但是最終都成為一個無關緊要的系統。像熱門手遊《率土之濱》想必大家都玩過或者聽過,我也曾經開服就奮戰過一年,不過最後因為太肝了沒時間而棄坑,在兩周年爆料天氣系統的時候還挺期待的回歸了,但是真正上線之後也蠻失望的,實時天氣系統與現實地理環境天氣聽起來很美好,設定的也很複雜(晴、陰、雨、雪、霧、暴雪、暴雨......),實際體驗下來對於攻防勝負的影響微乎其微,時至今日,連率土玩家都很少提及之前宣傳火熱的天氣系統了。也有一些手遊選擇上個簡易的天氣系統「充充門面」,比如《三國志戰略版》最近就出了個季節天氣,春夏秋冬四種天氣輪替,其中所含的策略性就更少了。
天氣關聯武將鴻圖之下的勝負之道
當然也有一些策略遊戲的天氣系統是做的不錯的,像剛出的新手遊《鴻圖之下》可能就總結了前面兩位老大哥的經驗教訓,在天氣系統上推陳出新,在策略性上提升了好大一部分。《鴻圖之下》對於天氣系統的設定很有意思,不像率土太過複雜,也不像三國志戰略版太過隨意,這遊戲內有晴日、多雲、大風、雨天以及雪天五種天氣系統,這些天氣對於會為不同的武將附加不同的效果和增益,即天氣與武將掛鈎。
要知道,策略手遊的進攻基本上是以武將為核心進攻點,天氣與武將相關聯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影響戰場勝負。打個比方,大家都知道東吳將領擅長水戰,所以《鴻圖之下》裡東吳武將都有水系的武技,這些武將在雨天就會有特殊的加成,像名將甘寧擁有「驚濤駭浪」武技,雨天會額外對攻擊目標施加水浸效果,還可以配合大喬的「在水一方」可以造成群體繳械效果,這樣我們在雨天出戰的時候就圍繞甘寧為核心,配合大喬等可以「水浸」狀態的敵人產生額外效果的武將,組成「水浸隊」。
在這種創新的天氣+武將玩法之外,《鴻圖之下》的基本功也很紮實,目前的天氣系統依是每個整點進行交替,並且在地圖的右上角位置進行顯示,可以看到當前時間段,與未來兩小時的天氣時間變化,以可以通過全國地圖查看其他地區的天氣情況,這樣方面我們在出徵的時候更好的合理安排陣容,比如雨天使用有加成的「水浸隊」、「雷暴隊」,晴天就用「焚燒隊」等等,只要合理考慮天氣情況,即使藍色、紫色的武將組合也完全可以戰勝橙色武將的組合。
正如上文所說,天氣系統並不是設定得越複雜越真實越好,也不是隨便搞搞就能發揮作用,如何合理的關聯遊戲裡的其他玩法、更好的發揮天氣對於戰鬥勝負的影響是考驗國內策略手遊研發團隊水平的一道難題。在這道題上,《鴻圖之下》交出了自己的答卷,目前來看還是頗為正面的解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