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數娛夢工廠,作者丨李文鳳,編輯丨蟹老闆
身為彈幕網站鼻祖,啟發了中國AB兩站的Niconico動畫(以下簡稱N站),近年來正逐漸消失在中國網友的視野中。偶有出現,也不過是現身於大眾討論B站的歷史發展裡,充作資料背景。
誕生於2006年的N站一度註冊會員高達6000萬人,付費會員250多萬人,曾是一家能夠全年實現盈利的視頻網站。
N站發源的「彈幕功能」和海量的Up主二次創作,曾經為其創造了無數的輝煌,不僅啟發了中國AB兩站的創立,更是吸引了許多日本年輕人在此投稿,其中包括後來大火的歌手米津玄師,捧紅了包括初音未來,東方project在內的許多知名IP。
然而好景不長,自2016年開始,N站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導致付費會員數量一路下滑。根據角川集團最新的財報資料顯示,雖然N站目前有效註冊會員高達8017萬人次,但實際付費會員規模僅跌至161萬,而且難有回升勢頭。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角川集團2018財年(18年4月~19年3月)最終虧損43億日元,而造成赤字的重要原因便是旗下N站的母公司多玩國的遊戲項目低迷,以及N站付費會員的大幅減少所致。
這次巨額虧損導致了時任角川集團社長的川上量生和時任多玩國社長的荒木隆司雙雙引咎辭職。但管理層的動蕩並不是終點,另一個值的引發重視的是N站上的用戶開始有「老齡化」傾向。
角川集團的最新年報顯示:N站40歲以下的用戶佔70%,其中10-30年齡層的佔40%,月活量646萬人。這些數據看起來似乎還不錯,然而如果與四年做下對比,2016年時N站用戶在10-30年齡層的佔比有53%左右,月活也高達868萬。作為曾深受年輕人喜愛的N站,如今對日本Z世代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根據モバイル社會研究所的資料顯示,N站在74.9%的認知率下,僅有10.1%的用戶月度使用率(一月至少使用一回以上);而YouTube的用戶月度使用率卻高達65.4%,雙方在日本市場已經拉開了6.5倍的差距。
這也讓外界深感好奇:到底是什麼因素使得這家昔日的二次元霸主,失去了作為最核心的年輕用戶的喜愛?對國內的A站和B站又有哪些警示和借鑑的意義?
N站沉浮史
2006年,日本遊戲公司多玩國根據YouTube,創立了「パケラジ2.0」,後來更名為NicoNico動畫。
同樣作為UGC網站,相比海納百川的YouTube,日本的N站卻成為了二次元用戶的聖地,走上了一條獨特的道路。二次元愛好者們聚集在此,創造構建了別具一格的文化潮流,包括MAD,虛擬歌姬初音未來,各類同人二創視頻,以及宅舞文化。
2009年12月,在實行了「高級會員」的收費制度以及廣告募集等措施下,N站達成了單月盈利。次年的決算發表會上,擔任董事的夏野剛曾極為自豪地表示:「用戶投稿型的視頻網站實現盈利,在全世界範圍內都聞所未聞,N站是首例。」
2014年10月1日,KADOKAWA股份有限公司(即角川集團)和多玩國股份有限公司合併經營,KADOKAWA DWANGO誕生。第二年,N站的註冊用戶突破5000萬人,付費用戶高達250多萬,一時風頭無兩。
然而這次併購重組並沒有給N站帶來一個更大的舞臺,反而在2016年N站付費用戶數達到了歷史最高的256萬人之後,便開始走起了下坡路。
N站與用戶的矛盾也日益凸顯:許多用戶反饋N站登陸後的使用體驗變得越來越差,視頻畫質和流暢度都存在嚴重的問題。雖然擁有了上千萬的註冊會員,但N站卻被詬病疏於升級帶寬和伺服器,一旦用戶變多,在N站觀看視頻就變成了一種相當煎熬的體驗。
為此,N站曾計劃推出新版本「niconico(く)」來解決這一問題,然而不知何種原因,新版本的迭代被一再延期。直到一年後的2017年,N站終於舉行了新版本發布會,但失去耐心的日本用戶們早已不再領情。在發布會現場的N站屏幕上,飄滿了各種「完全沒有解決」「他在說什麼?」等彈幕,一度讓現場氣氛變得十分尷尬。
但隨後,大多數用戶依然失望地發現,N站視頻畫質和延遲等問題仍未被解決。而這件事背後暴露出的,是N站在成本投入和商業獲取上的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對於用戶反饋觀看體驗不佳的矛盾,N站給出的解決方案竟然是:氪金。讓付費會員可以擁有流暢的播放體驗。
欠佳的觀看體驗加速了許多用戶的離開,甚至包括N站的許多高級會員(每月540日元 含稅)在2017一年時間銳減了36萬人。
通過角川集團2017財年的報告,外界可以觀察到,雖然銷售額比上一季度增加了0.5%,但營業利潤卻減少了62.6%,正是承擔該公司Web服務事業的N站拖了整體的後腿。
隨後的2018財年,角川集團銷售額比期初預測減少10.4%,為2070億日元;營業利潤同比減少76.3%,為19億日元;總體出現了43億日元的赤字。
連續兩年的業績下滑讓時任角川集團社長的川上量生,以及時任多玩國社長荒木隆司等人引咎辭職。儘管隨後的2019財年中期業績有所復甦,N站又重新開始盈利,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扭轉這家老牌二次元網站的頹勢。
因為新管理層解決N站虧損的辦法,主要是通過削減成本來達成。為了節省開支,N站永久關閉了用了十年之久的NicoNico本社,和位於六本木的現場直播和活動的LIVE空間Nico Faire。
但N站要如何挽回它的Z世代年輕用戶,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通過日本總務省官方發表的數據,外界可以觀察到:N站不僅被YouTube遠遠地甩在身後,YouTube在10歲-20歲,20歲-30歲這些年輕用戶中達到了驚人的90%以上的使用率,而N站僅有三分之一的日本年輕人在使用。在10~20歲年齡區間的日本用戶中,N站的使用率甚至還比不過抖音(TIKTOK)。
被Up主拋棄的N站
面對近年來N站流量的日益走低,Niconico社長慄田承認:是這些年N站和用戶之間的溝通出現了問題。
「本來N站和用戶之間建立了親密的關係,但是這幾年卻產生了隔閡。完全是因為我們不夠周到的緣故。」慄田所講的「不夠周到」其實就是N站老舊難用的視頻播放界面,和糟糕的畫質。
與B站的商業模式不同,N站的收入來源主要通過:NicoNico頻道(視頻內容)、NicoNico超會議(線下活動)、NicoNico生放送(直播)這幾塊業務。
此前在N站的視頻直播如遊戲、虛擬主播、唱歌、賽馬以及大部分動畫番劇幾乎都是要付費觀看的。而在一些免費視頻上,用戶看不了多久就需要緩衝,只有付費會員才能夠快進或後退視頻的進度條,免費會員只能看到低畫質的視頻。
這種近乎強迫購買會員的行為擠走了大部分免費會員。於是N站流量大幅減少,進而影響到了Up主這個群體,投稿者的熱情明顯減退,投稿的內容品質也開始有所下滑,願意掏錢付費的用戶變得更少。這種惡性循環成為了N站眼下最頭痛的問題。
許多Up主轉投去了YouTube,後者不僅遠超N站的日活量,同時在給到Up主的收益上也遠勝N站。
2019年曾有N站用戶斷言【niconico動畫的命運會在兩三年後終結】。許多日本網友感嘆:N站上曾標榜「有一堆有趣視頻」的這一特點早已不復往昔。
今年6月,作為N站頭部Up主的soraru曾在和N站社長慄田的一次對談中直言:他至今還堅持在N站投稿的最大理由,是因為還有一群「希望你也能投NicoNico」的粉絲存在。說句非常現實的話,N站和YouTube相比播放量更低,更難漲粉。因此呼籲Up主們中止投稿的聲音也不在少數。
soraru身邊有不少人對他還在N站投稿感到詫異,並勸他:「你要在N站投稿到什麼時候啊。」這位頭部Up主也坦言:「如果這樣的狀況持續下去,我想會有更多人離開NicoNico。」
除了不盡如人意的播放量,另一個令N站Up主轉投YouTube的原因,在於創作者們在N站很難獲得滿意的商業回報。
只要加入YouTube合作者計劃,就可通過廣告、訂閱打賞等方式獲利。YouTube採用的是CPM指標,即「每千次成本」,創作者每千次廣告曝光的成本,CPM越高,廣告費用就會越高,創作者可獲得的費用就越高。這就使得創作者們可以根據視頻受歡迎程度收穫一定的費用,大大調動了創作者們的積極性。
為了挽回用戶和Up主,N站同樣也制定了不少類似政策。
在今年六月的一次採訪中,慄田介紹道:NicoNico自身靠付費會員獲得穩定的保障收入。會員會費的一部分會在「創作者獎勵programme」中分配給投稿者們,另外也可以在NicoNico 頻道收取費用。同時,為了Up主們能夠更加容易進行二次創作。NicoNico也準備了二次創作的「子作品」越有人氣,「母作品」就能夠收到更多收益的機制。
慄田將Up主的人氣比作金字塔,塔尖的創作者更容易在Google運營的YouTube上得到巨大的播放量。然而他表示對一些新人而言,最開始在N站更容易獲得成功。
「在N站投稿,金字塔腰部的創造者更有優勢,也會有比YouTube播放量更多的案例存在。N站還有tag搜索技能篩選歌曲,還可以按最新投稿、最多播放等各種順序排列。因此,這幾年有很多用戶在YouTube上沒有人看、播放量上不去,來到N站後播放量一下子有了增長。」
慄田這番言論背後,透著曾身為二次元王者的N站在不斷犯錯、不斷邊緣化後,淪為只能挑些youtube難以消化的殘羹冷炙勉強度日的無奈。
這個昔日最受年輕人喜愛的彈幕網站,如今風光不再。也刺激著N站開始做出一些改變,一些直播也開始不再苛刻地限制非付費用戶,為了改善畫質,N站終於開始升級伺服器和帶寬。
然而這些遲到的改變來的有些太晚了,N站的用戶群流失依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不過即使N站變得落伍,不再那麼潮流。它也依然仍是日本最大的二次元彈幕網站,除了youtube,在日本本土市場上,還沒有其他競品。這也許是N站這些年墨守成規的一個重要原因。
時運也幫了N站一把,由於日本新冠病毒自主隔離的影響,N站最近的視頻投稿數甚至一度回到了2016年時期的數量。
但這些都是暫時的。未來的N站是會如用戶預言的那樣2~3年內走向消弭,還是會憑藉後續的改變重獲日本年輕一代用戶的青睞?一切仍存在著巨大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