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有序的社會秩序是一個國家經濟繁榮發展的根基,如果有人破壞了這種秩序,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犯了罪之後,一些犯人會選擇逃遁,但是往往成功逃離的例子很少。小時候,很多人都會想像自己是一個警察,因為每個人都想要做一個正義的使者。
小說、破案劇都會把警察塑造成一個帥氣矯健的形象,特別是在他們抓捕罪犯的時候,要麼沿街奔跑抓捕罪犯,要麼就開著閃著光的警車,對困獸猶鬥的罪犯鳴笛,暗示罪犯他已經走投無路。但是,為什麼警察抓人要鳴笛,不怕壞人聽見逃跑嗎?還是有特殊的用意?
影視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自然會加上創作者們的主觀想像。為了表達出正義的勝利和邪惡的失敗,導演往往會將臆想作藝術處理,在逮捕犯人時,先向他鳴笛,然後利落地將罪犯抓住,拷上手銬,完成任務。然而在真正的逮捕行動中,這些情景其實很少發生。
實際上,一般的警車很少會鳴笛,一鳴笛,罪犯早就跑了。一個在逃跑的罪犯,往往無時無刻不關注著周圍的環境,一點異乎尋常的細節都會引起他的注意,更別說這樣大搖大擺的鳴笛了。
因此,我們常常在電視裡面所演的事先鳴笛都是假的。現實生活中,警車如果鳴笛,只能說明警察在處理相當重要的任務。
當然,影視劇裡面的情節也不全都是虛假的。比如,影視劇裡面便衣警察的設定就是真的,這一點很好想通。畢竟只有打扮得同平常人一樣,罪犯們才不會認出來。
在警察的抓捕行動上,不僅不能高調,還要保證抓捕行動的隱蔽性。既能提高成功抓捕的機率,也不影響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有時候,在一個熱鬧的街上,你正常地逛著街,突然從暗處衝出來幾個便衣警察,將一個人迅速地按倒,拷上手銬,不知道的還以為哪裡在打群架呢。這才是警察抓住罪犯的真實情形。而且很多時候,警察還需要將還未進行的罪惡行動扼殺在搖籃之中,這才是我們社會處於安定狀態之下的原因。
那麼警車的鳴笛又是怎麼回事呢?事實上鳴笛聲有提示周圍民眾退讓的意思,在離罪犯還有很遠的距離時,警察鳴笛,周圍的私家車得知警車在出任務,便會退讓。
我們之所以對警察抓人的實際情況不太了解,還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當中,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學習、上班,不會被犯罪行為打擾傷害,而這樣的環境是無數的警察們為我們營造的,因此他們是一群應受到我們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