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不缺乏好的項目,缺乏的是發現好項目的規律。歷史不會重複事實,但歷史往往重複規律。做生意應該尊崇好規律,摒棄壞規律,以史為鑑,面向未來。
時代在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隨之而來是相比以往不知道高出多少倍的消費。從前,一個包子也就一毛錢,現在一個包子少說得兩塊。不少人都放棄了現有的工作,去擺攤、去開店、去創業,雖然辛苦,但是總比一直上班拿個死工資要強得多。
但創業真的就那麼簡單嗎?就拿擺攤來說,很多人擺攤,就去了個人多的地方,支個攤子,蒙頭賣,但就是沒人買,眼看別的攤生意怎麼就那麼好?我的攤怎麼就不行?擺攤,地段是很重要,但是比地段,更重要的是手段。
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位張老闆的擺地攤經歷,看看他是怎樣利用一個「產品分級」的辦法,讓自己的小攤從無人問津變成了學生們的第一選擇。
【1】案例背景
今天案例的主人公姓張,張老闆年輕的時候一直在廠裡打工,工作了二十幾年,還是拿著三千塊的死工資。家裡孩子慢慢長大,讀書什麼的都得花錢,老婆因為一直在家裡照顧小孩,也沒有工作,家裡面的經濟負擔全部擔在了張老闆一人身上,靠著那麼三千塊的工資,養家真的非常困難。張老闆隨即決定自己創業,做點小生意。
可生意難做,家裡又沒有什麼積蓄,張老闆還是決定擺個小攤,擺攤成本不高,利潤還大,只要地段選得好,賺的錢肯定比打工來得多。經過和老婆討論,張老闆決定在大學城擺個小攤賣鍋盔,首先是大學城學生多、人流大,生意肯定差不到哪裡去;其次大學城後門街上,有賣燒餅的、有賣包子油條的、有賣麻辣燙的,就是沒有賣鍋盔的。張老闆就決定要做後門街上第一個賣鍋盔的人。
攤是擺起來了,鍋盔三塊錢一個,可來買的卻沒幾個。明明早、中、晚三個時間點街上的學生來來往往人擠人,就自己的攤上沒有人來買,張老闆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做的鍋盔味道也好吃,為什麼就是吸引不了學生來吃呢?
張老闆把情況給老婆說了,夫妻二人在家仔細琢磨,看看有沒有什麼辦法讓大家都來吃自家的鍋盔,這仔細一鑽研,還真讓張老闆鑽研出了一個「產品分級」的辦法,吸引了好多學生們來買自己的鍋盔。
【2】方案介紹
張老闆的辦法就是:
1、對鍋盔進行了一個升級版,新增一種鮮肉鍋盔,賣六塊錢一個;
2、鮮榨豆漿一起賣,賣三塊錢一杯;
3、買鍋盔加一塊錢,送一杯豆漿。
張老闆還打出了一塊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