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展現的不只是大唐盛世,還有文物背後的故事

2021-02-07 電影劇好看A

文章《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展現的不只是大唐盛世,還有文物背後的故事》系史說的一話原創,未經允許,抄襲必究。

文/板橋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壯美的詩篇。盛唐之時,是絲綢之路繁榮之時。在那個時代,東西方文化得到了頻繁交流。西安之所以被眾多王朝設立為都城,在於它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韻味。陝西歷史博物館作為時代的烙印和見證者,裡面收藏了上萬件寶貴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夢回唐朝,看一看那個朝代。

唐朝人能文能武,瀟灑風流,但卻唯獨對香料情有獨鍾。無論男女,都喜歡在其身上佩戴各種花式的香囊。與我們所知的絲質香包不同的是,今天主要介紹的是一枚來自盛唐的銀香囊,那就是葡萄花鳥紋銀香囊。這枚香囊,展現的不只是大唐盛世,還有文物背後的故事。

這枚香囊通體由純銀打造,遵從了當時最流行的鏤空球形構造。外面雕了纏繞的藤蔓和累累的葡萄,以及花朵與飛鳥和諧的畫面。讓人疑惑的是,不管這枚香囊怎樣晃動,都能夠保證香料處於水平狀態,不被灑落,對比專家對它進行了研究。

原來當時已經從海外流傳來了製造陀螺儀的技術,寶物的內部就鑲有一個陀螺儀,而且為了保證它不被輕易打開,還在外層鑄造了子母口。正是這個細節,造就了它的特別。根據歷史記載,這個精美的香囊背後還隱藏著一段傳世悽美愛情。

玄宗年間,唐玄宗獨愛貴妃楊玉環。因為貴妃喜舞,唐玄宗命人專門打造了這個銀香囊,希望貴妃伴香起舞,並把其時時佩戴在身。因過度沉溺,日漸荒廢政務,於是發生了馬嵬事變。

馬嵬坡下,玄宗忍痛賜死貴妃,因心中仍有情,便未把香囊收回,以盼死後憑香尋人。後來如何,都成為了後世的遐想。但這段愛情,一直在流傳,香囊就成了重要的見證。

愛情是永恆的話題,歷史中的愛情雖然可圈可點,但它仍舊珍貴。我們看待歷史文物時,不僅要估量它獨一無二的價值,還要品味背後包含的故事,最後把它嵌入歷史長河,組成這段千年歷史。

註: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國寶衝破次元壁成手辦,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的前世今生
    這段哀怨婉轉的愛情故事,不僅沒有被歷史遺忘,更隨著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的再度現世,愈發濃重,令人思緒蹁躚,而後或許又將隨著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的衍生品一起,經久不衰。說到這裡,你可能就理解為什麼大家這麼喜歡這個文物了。或許是為了衝淡有關香囊典故的愁緒,擬人化手辦的創作選取了和典故完全不同的方向。
  • 大唐之春,不僅有花,還有血 第A11版:書評 20200412期 濟南時報
    面對文獻和詩歌中的舞馬,我們只能展開想像,但是在一件舞馬銜杯銀壺上,舞馬的形象生動地呈現了出來。這件舞馬銜杯銀壺上的紋樣只有馬,別無陪襯。這匹凝固在銀壺上的舞馬被塑成蹲姿,前肢繃直,後肢彎曲,脖子上繫著彩帶,嘴裡還叼著一隻酒杯。銀壺上的馬通體鎏金,壺身經過拋光處理,與兩面浮雕式的鎏金舞馬,黃白輝映,燦爛奪目。  文物和詩歌,就這樣重新喚起了人們對大唐盛世的想像。
  • 大唐盛世到底有多繁榮,看完這些你就明白!
    深圳博物館館長葉楊介紹說,本次展覽共展出169件(套)華美珍貴的大唐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2件,並有數十件文物是首次展出。唐三彩印珍珠地貼花獸面紋鳳首壺、鞏縣窯鷹首壺、菱格花玻璃瓶、孝子圖塔式平、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弟子張俊印刷本經咒、青銅孔雀禽鳥紋葵花鏡……記者在現場看到,展品樸素而至美,其中許多文物堪稱極品,是難得一見的藝術珍品,生動活潑地展現了那個輝煌時代的側影。
  • 大唐盛世,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中最為輝煌的篇章
    比如在窖藏中,有一件粟特(西域古國)的素麵罐形帶把銀杯:△帶把杯不見於中國傳統器形中,其造型當源自粟特地區還有一隻鴛鴦蓮瓣紋金碗,極具粟特風情~它也是唐代金銀器中最富麗華美的器物之一:△看它的蓮瓣,採用了粟特風格的凸瓣裝飾
  • 千年文物「邂逅」西洋樂 指尖律動演繹「博物館奇妙夜」
    中新社西安4月18日電 (張一辰 黨田野)弦樂四重奏、單簧管鋼琴二重奏、鋼琴三重奏……博物館裡的「雲上」音樂會18日晚在西安上演,大唐遺寶與西洋樂的邂逅為民眾帶來一場視聽盛宴。圖為「雲上」音樂會彩排現場。
  • 文物被做成女性手辦,還不止一次?網友:不買是不行了
    對於喜歡動漫的粉絲來說,聽到【手辦】肯定是不陌生的,它屬於二次元,也是粉絲唯一能夠通過這個跟自己非常喜歡的二次元角色近距離的接觸,甚至是觀賞。但是你見過把【文物】做成手辦的嗎?是不是第一次聽到呢?這還不是胡說,是真的有人把【文物】擬人化並做成了手辦,而且這還是由【國家寶藏】聯合出品的。
  • 文化尋蹤|小香囊大智慧
    隨著寶馬雕車遠去的,不僅是被香囊渲染的車香、佳麗香,還有作者心頭浮動的暗香,驚豔了千年。香囊,古人最喜愛的佩飾物,又名香袋、香包、香纓、花囊,也叫荷包、耍貨子、絀絀,一般繫於腰間或肘後之下的腰帶上,官宦人家還繫於床帳、車輦上,就像現在噴的香水一樣,走到哪裡香到哪裡。中國人佩戴香囊的歷史可追溯到商周時期。
  • 小巧燻球當「香囊」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遺寶之謎解密何家村48  齊東方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漢唐時期考古、歷史、文物、美術教學與研究。在歷代歌詠唐代華清宮的詩句中,有「至今猶似怨香囊」,「懷得香囊作悲哽」等字句,典故出於《舊唐書·楊貴妃傳》。唐代安史之亂,玄宗逃出長安,途經馬嵬坡,將士因怨憤奸相楊國忠,逼玄宗賜死楊貴妃,面對兵亂的威逼,玄宗不得不處死寵妃楊玉環,並葬於此地。而後玄宗自蜀地重返京都,思念舊情,秘密派人改葬貴妃,但挖開舊冢時發現:「初瘞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內官以獻,上皇視之悽惋。」
  • 我在家裡挖「文物」!考古創意盲盒你想試試嗎?
    河南博物院還溫馨提醒,請在發掘過程中注意力度,避免損壞。 更有意思的是,為了模擬考古的未知性,你還有可能會「挖空」,但不用擔心,其中仍有精美的禮品可留作紀念。 親自體驗考古的快樂,誰不想試試呢?於是,這款考古盲盒很快就登上了熱搜,手快的買家們更是直接把它買到斷貨,還有一些人跑去了隔壁洛陽博物館買相似款。
  • 文物世界中的大唐丨鑿枘工巧
    同時又有金、銀、銅類仿生的蛤形盒器,個別蛤形盒器內還有彩繪紋飾。此類器物可盛裝口脂、護膚膏等化妝品,是唐朝器物造型的新時尚,同類器物可見唐墓出土。唐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香薰器具有唐朝典型的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器物銀質,呈圓球形,通體鏤空。上下半球以鉤環和合頁相連,鉤環位於前部用來控制開合。
  • 陝西歷史博物館60件文物,見證中華文明!
    唐「 鴛鴦蓮瓣紋金碗 」鴛鴦蓮瓣紋金碗共2件,代表了盛唐時期我國北方金銀器製作的高度成就,是罕見的藝術珍品。唐「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此壺製作精湛,舞馬形象栩栩如生,更因其印證了史書中記載的玄宗馴養舞馬祝壽的故事而彌足珍貴。